刘艳岚,石为群
(1.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杭州 311402)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种场合强调红色档案史料的重要性,要求充分挖掘、利用各种红色史料,传承红色基因,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明确要求深入挖掘红色档案史料,红色档案史料是展现中国共产党精神的缩影,是诉说中国共产党红色初心使命的鲜活教材,是学习中国革命历史最好的营养剂[1]。
在新时代,借助信息化手段管理红色史料资源开发,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提出的“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精准助力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高校应奋力打造“人工智能+”数字校园,优化学校数字教育基础环境,创新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供给方式和教学组织形态,为“互联网+”教学改革和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全面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建设是高校档案工作的新亮点,是促进管理模式从单一封闭到多元互通的“融合剂”,为各层级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技术支撑。高校亟须加强红色史料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从红色史料数字化入手,挖掘丰富的红色史料资源,构建科学有效的平台,推进“互联网+”档案文化服务,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图文视频音频等互动性形式,促进红色史料资源流动、共享,实现校史红色资源利用的全面升级。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由八校合并的地方综合性高职学校,办学渊源可以追溯到成立于1916年的浙江省严州师范学校和成立于1928年的湘湖师范学校,具有丰富而悠长的校史文化资源。为更好地将校史中的红色元素赋予新的时代价值,学校运用信息化手段对现有馆藏进行全面挖掘,梳理出有较高研究价值的红色史料,以学校的百年文脉为底,以现代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为题,打造“四个并重”的人才培养体系。
用史料说话,着力打造精品宣展,生动传播红色文化,是红色史料价值实现的重要形式。一是挖掘红色史料,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把握住正确宣讲导向。开展档案利用工作,宣传红色档案,编发红色校史小故事,用活身边的红色史料资源,持续保持强劲的宣传力度,为守好“红色根脉”贡献档案力量。二是着力打造高质量红色史料精品展,红色史料展览要坚持政治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2]。学校把党史学习教育与陶行知思想的研究相结合,计划打造“数字陶研馆”服务场景,基于“3D+360”混合场景模式,以网上展览、导游式学习和交互操作的新形式、新技术和新内容实现“数字陶研馆”的全方位展现,更好地发挥展览、教育、研究功能。
作为浙江省高校文化育人示范载体的典型案例,学校为促使广大师生在学习中进一步提高对红色史料资源的学、思、践、悟,利用红色资源重点打造“数智”党建示范点、“数智”运营示范区、“数智”校园新生态。以党建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发挥示范效应,推进制度建设和流程再造。以钱塘区“智能制造”开放性公共技能实训基地建设为示范,以浙江省教育厅“教育魔方”建设为切入点,推进数字化改革引领下教学管理的深层次、系统性、全方位变革与创新,形成开放、安全、严谨、人性化的智能校园新生态。从构建文化精神价值、探索制度机制、创新实践路径入手,赋予红色史料资源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内涵,帮助学校实现多途径的红色文化传承。
打造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强化红色史料的教育功能,是红色史料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学校教研实际,积极创新方式方法,丰富红色党史学习教育载体,以应用场景建设为着力点,运用数字化思维、数字化技术,打破课堂壁垒,全面打造线上线下学习“矩阵”,推动实景流程再造、数据和技术的视频化集成,在实践教学基地等各应用领域构建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场景,掀起全校具有“杭科味”的学习浪潮。学校把学习教育搬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学校校史馆、严州师范办学旧址、湘湖师范旧址、陶行知研究馆等红色地标作为学校教学实践基地,这一处处红色地标就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现场课堂。
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发挥其教育塑造功能,有助于增强学校党史学习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激发学生的责任感、荣誉感以及对学校的认同感,因此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做好学校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基础[3]。学校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业优势,开展“走读山乡,生活课堂”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实践教学,依托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开展现场教学等学习阵地,将党史学习教育全面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有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课堂、进专业、进实践”。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德技并修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在新时代信息化背景下传承红色文化,精准助力人才培养,必须借助于高科技优势,改变过去图文并茂为主的2D教学模式,积极采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增加红色史料学习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利用新媒体平台优势,将红色史料转化成红色品牌,以更大范围更快速度形成红色文化的品牌效应。
面对当前移动化、碎片化、全天候的移动传播环境,广泛借助信息化手段已是时代所趋、社会所需,从核心史料、特色史料、互联网资源三个层面构建红色档案文化育人资源体系[4]。学校创新学习载体,将各个历史阶段重大事件、革命人物、革命文物等典型故事借助信息化手段还原历史场景,通过举行现场微党课等方式讲活历史故事,让广大师生身临其境。通过数字化存储、数字化挖掘、数字化呈现等方式打造党史学习教育新载体,积极利用数字化改革成果转化,开发党史学习教育专网和党的二十大学习平台,开设线上“课堂”、心得交流、读书打卡、互动互评、亮点展示等板块,设置了“陶行知与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录”等栏目,建设手机端、网页端为主体的“红色数字矩阵”,实现线上、线下同时发力,使党史学习教育网和党的二十大学习平台成为交流读书体会、促进互学互评、凝练工作特色、展现学习成果的主阵地。将“党史故事”和“党史节目”录制系列微视频,定期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积极打造党史学习教育“指尖课堂”,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不断提升学习覆盖面,确保党史学习教育聚人气,有活力,奠定育人基础。制作“红色记录,红船劈浪惊雷起”宣传视频,向全校党员师生展播,共同学习红船精神。按照主题学院类别等进行电子档案收集和整理,整合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数字化形式,建设多种数字资源动员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以精湛技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科教强国战略,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为我们未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和奋斗目标。红色史料资源是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信息化技术的融入为红色史料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善于挖掘红色史料资源,探索用信息化手段传承红色史料的实现路径,通过整合、开发、利用红色史料资源,采用各种信息化学习载体,对红色史料资源在助力新时代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