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入式“e教研”活动的建构与实践

2023-03-18 10:10郎俊杰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研修研讨共同体

郎俊杰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教育共同体学校“e教研”,充分融合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以问题驱动推进教研训一体化,要求教师在真实情境中深度参与研修活动,并强调教师学习与研究真实发生及研修成果产出可见。通过增强教研的直观性、互动性与实用性,“e教研”促进教育共同体学校研训机制的多元融合,彰显了卷入式教研的重要性,逐步实现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了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

一、卷入式“e教研”活动的特征

卷入式“e教研”强调以真实的研修活动为任务驱动,以“课例研讨+现场互动”为组织形式,以团队教师全程参与、全员卷入为研修特征,通过搭建“线上+线下”交流平台,让教师在互动讨论和思维碰撞中形成课例研究的意识,进而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助力教师专业成长。这是学校加强校本教研“一校一策”建设的有益探索。

卷入式“e教研”以互联网为基础,在教研活动中,教师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创设互探、互动、共享等教研活动形式,优化教与学环境和方法,切实提升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整体功效(如图1)。

基于互联网的学科教研,可以满足教师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科课程教与学的方式变革。与传统的教研方式相比,“互联网+”背景下的学科教学与研讨具有以下特征。

(一)改善教研环境

基于“互联网+教育”的学科教研创设了良好的学科教研环境,帮助教师更好地获取、分析和加工相关信息,让教师更深入和全面地参与听课、学习与研讨活动。比如,在学科“e教研”探索过程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建“同步课堂”,引导学生依据学习任务和预期目标,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究,积累学习经验;同时,结合课堂实际,教研组长组织共同体学校教师参与听课、评课活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二)提升教研成效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持续推进,智慧课堂迈入了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实质性阶段。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研修教师充分发挥课程教学资源的实效性、整合性,推动课堂教学与学科研讨融合转向学科教研训一体化,积极构建“互联网+教育”的课堂,促进教师的混合式学习,提高教研的整体成效。比如,在卷入式教研活动中,研修教师借助数据分析平台,充分关注课堂上的师生、生生互动效果,有效改变学生学习行为与思维习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卷入式“e教研”活动的实践研究

教育共同体背景下的学科教学与研讨活动,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教师提供多样化的研修资源,引发课堂教学与课后研讨方式的转变。教育共同体学校以“同步课堂”“线上研讨”“数据分析”为研修关注点,开展了基于教学中需要共同解决的生成性问题专题研修。“同步课堂”指以线上共同体实时同屏直播为教学、听课模式;“线上研讨”指学科共同体研修小组在卷入式研讨场域中进行课时、单元问题的梳理与研究;“数据分析”是基于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教师行为、问题类型、问答形式等内容的数据分析报告。

(一)线上听课:让共同体研修真实可见

在扎实推进学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学科课堂教学与研究将探索以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构建的新型模式。“互联网+教育”支持下的数字化教研,将教研训一体化机制整合为具体的教研主题,帮助教师积累相关研究素材,完成同步听课与教研,提高对研究主题的整体认知。

以往的教研活动课,听课者在听课时往往将执教者实施的过程与学生的反馈进行简单记录,并注明各环节的听课感受,最后完成整堂课的评价。实践证明,我们要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教师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学生在课堂上针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与问题所采用的方法是什么,以及最终问题是怎样被解决的。

以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找次品”的线上互动研讨活动为例,数学共同体教研组开展了听课、探讨等教研活动。

1.课前研讨

课前说课、议课作为课堂学生学习行为观察的前提,应当被倡导。在“找次品”一课的教学前,执教者应当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落实、重难点的突破、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及应具备的技能进行说明;听课者应当明确观察点和观察内容,根据分工要求做好观察准备,以此提高听评课的实效性(如图2)。

2.观察分析

利用“e教研”活动,数学教研组推行富有实效的线上线下课堂观察、互动活动,提前安排各教师的角色分工,记录学生课堂行为表现,促进执教者的教学水平以及听课者的分析、评价课堂能力的提升。

3.整理评价

教研组围绕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观察,处理记录的行为数据,并加以分析,形成图表及文字说明,尽可能地还原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学习状态和行为表现,组内信息合并,形成问题和观点。

以“学生课堂倾听与回答习惯观察”(见表1)为例,线下教师完成相应的观察记录,并结合共同体学校班级学生“同步课堂”的学习情况,研修共同体团队整体评估课堂教学效果。

(二)卷入机制让共同体研修真实发生

不同地域的学校,在培养目标、育人任务、师生状况等方面各有差异。研修共同体团队对各校教师在目标定位、路径选择等方面的要求各有不同。在此基础上,研修共同體团队要求走在教育教学前列的教师积极帮助相对较弱的教师,选择或共同开发最切合实际的共同体研修形式,以教师团队的思考、坚持与智慧创造教学研修特色,促进不同层级的学校获得更大的进步。

教学研修应以专业阅读、集体备课、课堂展示、听课评课的表达为重点,将教育教学常规的讨论与反思、教材分析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以此推动教师基于实践情境的专业发展,促进教育全域化。以“找次品”的卷入式教学研讨为例,五年级数学共同体教研组开展了实践活动设计、达成效果探讨、评价机制运用等教研活动。

1.实践活动设计

数学综合实践课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以某一个数学问题为探究目标,采用学生合作式管理模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组员互助学习和课堂多元评价等多种形式的参与体验活动,鼓励学生在组内分享个人探究成果。学生通过倾听他人解决问题的策略,在交流中形成解题方法,在感悟中提升数学思维。观察者及时记录学生“课堂学习行为”数据,并加以分析,真实还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行为表现,落实教共体信息共享机制,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2.达成效果探讨

“e教研”模式下,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开展的“同步课堂”活动效果情况,积极完成后阶段的评课、研讨内容。在本案例中,教研组长提出研讨问题,如:如果用文字记录“找次品”过程,该如何让学生来表述;如何让学生用符号记录实验过程,进一步学习并掌握图式表达方法;除了引导学生认识“找次品”的原理外,教师还要让学生探究其中的规律,并熟练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收集相关好题和错题,感知和内化“找次品”中的优化策略(如图3)。

3.评价机制运用

卷入式“e教研”实施过程中,观察者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研讨、评价,为执教教师后续改进教学提供参考依据。以“找次品”教学为例,观察者运用“学生课堂学习评价表”(见表2),整体评估班级学生的数学水平和知识掌握情况,及时反馈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变化、思维方式转变等问题。

(三)数据驱动:讓共同体研修真实突破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呈现形式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趋势,出现了诸如空中同步课堂、教育共同体、网络集体备课、在线教学研讨等组织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学科、学校之间的教育教学交流,实现教育的管理同步、教学同研、资源同享等目标。

依据对常规课堂教学与“互联网+教育”的要素分析,研修团队不断优化和完善教研模式,这对推动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传统教育形态的改变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推动着教育教学变革。以“找次品”一课为例,研修共同体团队开展“互联网+教育”的实践探索,完成对执教者的语言表达、教学行为、提问方式等内容的评估与分析。

1.语速与高频词分析

根据同步课堂平台的断点续录与分析功能,并参考听课记录,笔者发现教师的平均语速为272.5 字/分,而授课的标准语速建议为200~250字/分。整体来看,教师的语速过快,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吸收、记忆。研修团队建议:该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语言的速度。此外,软件分析与教师记录显示,课堂高频词主要有:“嗯”43次、“啊”32次、“就是”25次……这说明该教师的语言还需精简和强化。

2.教与学的行为分析

研修团队开展教与学的行为分析,主要是分析课堂的生成形式,如 :讲授式课堂、参与式课堂、互动式课堂等。通过分析教师的讲授时间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时间及教师提问方式等数据,研修团队重点分析课堂的教学效果,并提出合理建议。

(1)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时间分布

“e教研”整体实施过程中,研修团队重点关注课堂的教学形式与组织效果,借助同步课堂软件的数据分析功能及线上、线下教学研讨模式(如图4),为改进教师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从表3、表4的时间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本节课教师教学行为主要方式以讲授为主,占了79.98%,要避免单纯的讲授型教学,避免包办型教学。学生学习方式主要以独立学习为主,教师能有意识地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教研组经过研讨提出:课堂教学要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强调以学生学习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2)教师提问类型

教师提问的优劣及深刻程度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师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学生在问题分析与解决过程中理解、掌握课堂知识,形成对知识的整体认知。

由表5可见:本节课一共提问 37 次,其中低级认知问题共 25次,占67.57%;高级认知问题共7 次,占 18.92%;无认知水平问题共5 次,占 13.51%;数据分布显示本节课提问比较侧重理解型问题,评价型、创新型问题的提问偏少。研修团队总结:后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积极开发评价型、创新型问题,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更有深度。

(3)师生互动效果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学生合作与师生互动模式,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自主学习提供条件。研究表明: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判断、推理、验证等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在师生互动的动态课堂中提高创新与实践能力。

从统计图(如图5)中可以看出,本节课教师共理答了14 次,其中表扬学生5次。数据分布显示,本节课追问理答方式出现次数最高,其次为表扬。教学研讨:从整节课的效果来看,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课堂互动氛围的创设还有提升的空间。总体来说,教师关注到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学生存在的现实问题,能做出微调处理,以此来提升学生思维的发展,这是值得肯定的。

基于“互联网+”的卷入式教研活动,分为共同体学校教研、年级组教研及集体备课教研等三大模块依次开展。教师结合确定同步听评课主题、打造教育共同体教研训一体化、优秀案例与方法的分享与交流等内容,借助同步课堂平台的优秀教研资源,将混合式听课、集中性研讨、卷入式学习等环节有机结合,共同研究、资源共享,深层次地梳理教学重难点,在说课、听课、研课与思课等研修过程中,形成浓厚的研修氛围,积累更多的教研经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中心小学教师)

责任编辑:牟艳娜

猜你喜欢
研修研讨共同体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