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立场下幼儿园感觉统合活动的制定与行动路径

2023-03-18 18:32郑成志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前庭感官儿童

邓 芳,郑成志

(龙岩学院 体育与健康学院,福建 龙岩 364000)

感觉统合指大脑对前庭觉、触觉、本体觉、视听觉以及嗅觉等由多种感觉器官传入的感觉信息进行识别、分类、解释和整合,并依据既往经验,对环境做出适应性反应,当感觉信息不能在大脑得到很好的整合时则出现感觉统合失调[1].目前我国感觉统合失调率已从1995 年的10.3%上升到55.8%,甚至个别调查显示高达73.5%[2-3].感觉统合失调被各大报纸称为“城市儿童的流行病”.教育中儿童立场的缺失、儿童感知权利和环境缺乏都会影响儿童感觉统合的发展.家庭支持系统差和居住环境恶劣,父母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望均对儿童感觉统合发展造成负面影响[4].将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到幼儿园教学能起到预防和治疗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以及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的作用.幼儿园感觉统合教育是儿童教育中既顺应儿童自然发展的天性,又有利于发展感觉敏锐性及感觉综合能力相当有效的教育形式[5].目前感觉统合训练主要集中在康复治疗机构,而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也面临大量的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幼儿教师也急需感觉统合训练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因此,从感觉统合训练计划的制定和感觉统合活动的行动路径两个方面分析,如何将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到现有课程体系,对幼儿教师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

1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1.1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是感觉统合失调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无法对感觉刺激进行有效地接收、调节、辨别并作出适应性行为反应.调节障碍是中枢神经系统在感觉刺激时间掌控方面出现障碍,神经系统与肌肉的协调配合不佳则导致感觉动作协调障碍,运用障碍主要是组织和计划一个有目的性的行为能力出了问题[6-7].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有:(1)遗传性疾病导致的神经功能发育障碍.先天性遗传疾病如脑瘫、孤独症、脆性X 染色体综合征等因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和先天畸形,导致大脑结构和神经功能异常出现原发性感觉统合障碍.如脑瘫儿童因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波及内侧膝状体听放射纤维至颞叶听觉中枢区域,产生听觉障碍诱发听觉辨别障碍[8].(2)围产期不良因素导致的神经功能异常.怀孕和分娩期的压力会对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如胎儿氧合、产前和出生/分娩因素对儿童的感觉处理障碍有重要影响[9].这些神经功能障碍不仅直接造成原发性感觉统合障碍,还通过情绪、社交、运动、语言等因素间接诱发继发感觉统合障碍.

1.2 感官刺激不足或过度

感觉神经系统的发育需要丰富的感官刺激增强神经系统的连接,感官刺激不足或过度是导致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原因.(1)身体活动不足.儿童早期缺少爬行,影响前庭系统的发育,导致网状系统、大脑及身体间关系协调不良.数字化时代户外身体活动减少,导致儿童因缺乏前庭觉、本体觉刺激而影响前庭系统和网状系统的发育成熟,诱发感觉统合失调.(2)社交互动不足.婴儿期缺少拥抱、触摸导致触觉神经系统不够成熟.照顾者与儿童缺乏互动沟通和信息反馈影响语言和抽象概念的习得,视听整合感官刺激不足导致感觉统合失调.(3)过度保护下的自然感知缺乏.包裹严实的衣服和以安全为前提限制儿童探索环境、观察环境的自然游戏.感官体验环境的缺乏、感知空间和感知权利的缺失造成了儿童感觉统合失调.(4)不良环境的过度刺激.过于强烈、频繁、长时间的不愉悦的感觉刺激也会导致感觉统合失调.不良刺激的去极化会引起机体的防御反应,长时间暴露在噪音、强光刺激等不良环境中也会对听觉和视觉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影响视听神经的感觉统合功能.

1.3 个体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

个体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也是感觉统合失调的因素之一,如挑食、睡眠不足、过度的屏前娱乐行为等.(1)挑食影响大脑营养的均衡性.挑食、饮食不均衡使身体和大脑缺乏必要的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导致听觉与视觉问题[7].食用过多的人工添加剂会增加大脑的兴奋性,影响儿童的警觉水平,让儿童过于兴奋无法专注出现感觉调节障碍.(2)睡眠不足导致睡眠与觉醒调节失衡.睡眠不足或睡眠障碍将影响5-羟色胺和多巴胺系统的调节功能,进而导致感觉信息输入处理功能异常诱发感觉调节障碍.(3)过度的屏前娱乐行为降低神经活动.一方面屏前久坐行为降低了儿童的身体活动水平,减少身体活动带来的感官刺激进而影响感觉统合功能.另一方面屏前娱乐高频快的视听刺激增加了视听觉的神经阈值诱发感觉反应迟钝.

2 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幼儿园课程的价值

2.1 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学前阶段儿童正处于感觉统合发展的第三阶段成熟和第四阶段开始发展的时期,儿童的知觉动作形成并开始产生认知学习.知觉动作的形成需要前庭系统整合听觉、视觉、本体觉、触觉等感官刺激形成视知觉概念、听知觉概念、身体知觉概念.学前阶段感觉统合训练具有促进神经网络连结、形成感官经验、产生适应性行为的作用,从生理、心理、认知和社会情绪四个方面促进儿童全面发展.首先,各种感官信息刺激激活了不同的感官神经通路,有利于脑区功能分化与成熟.如前庭刺激激活了前庭-动眼神经连接,运动时前庭神经核接收来自头部运动方向变化的信息,而眼球则根据注意需要始终注视目标物体保持稳定不动.这种前庭眼球反射是追视和保持视觉稳定的生理基础,儿童出现跳读等阅读障碍与前庭眼球反射功能异常有关.前庭-丘脑-皮层通路可通过顶叶、内嗅皮层和边缘皮层向海马传递关于环境的空间信息,并与空间表征和身体知觉概念相关[10].其次,多感官学习通路的建立,促进儿童认知功能的发展.动觉模型指出反射、感官工具、动力工具是儿童学习与了解自己和周围世界的基础[11].儿童运用感官工具构建属于自己的感官剖面进行学习,并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经验.感官经验形成儿童内部的心理表象,心理表象是记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12].最后,感觉刺激形成的适应性行为反应,促进儿童社会功能的发展.适应性行为反应是根据感觉经验和环境要求所产生的有目的性的行为动作.在感觉统合训练中,儿童主动接收环境刺激并获得积极的反馈信息.儿童主动性参与能减少感觉防御行为,积极的反馈能帮助儿童获得自尊、自信.儿童在不断与环境互动中形成感官经验,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自我感知、协调的身体动作、稳定的情绪,从心理和行为方面促进儿童社会功能的发展.

2.2 改善儿童行为问题

感知环境的缺失和教养方式的不当导致了儿童的行为问题越来越多,如多动、注意力分散、社交行为障碍、动作协调困难、运用能力差等.儿童的行为问题增加了教师教学组织和管理的难度,加之教师对儿童行为问题的不理解容易出现贴标签甚至惩罚或放弃教育的现象.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幼儿园课程中可以帮助教师评估和解读儿童的行为问题,并针对行为问题提供教学策略指导.首先,感觉统合训练采用感觉运动发育史调查问卷和感觉统合与运用能力测验对儿童进行全面评估,帮助教师评估儿童的行为问题.感觉运动发育史的调查可以了解儿童产前及儿童早期的感觉运动发育状况,帮助教师发现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处理感觉信息的限制因素.感觉统合与运用能力测验可以帮助教师鉴别儿童是否存在感觉处理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是否影响儿童的行为表现.其次,感觉统合训练可以帮助教师解读儿童的问题行为.感觉统合与运用能力测验能明确区分视觉形状和空间感知、触觉区辨、运用能力、前庭和本体处理四个领域的功能障碍,教师可以根据评估结果了解儿童行为问题与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如口头指令运用能力差(运用能力测试之一)和长时间的旋转后眼震(前庭和本体处理测试之一)与注意力分散、听觉处理问题相关[6].最后,感觉统合训练针对儿童感觉统合障碍提供了干预治疗策略,为教师调整教学提供参考.课堂专注力不佳与前庭觉、本体觉失调有关,改善儿童注意力分散问题可以从调整神经系统警醒水平入手.如上下跳跃的活动可以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用力的推拉和慢速的旋转可以激活网状系统达到安定和抑制的功效.感觉统合训练从评估、问题行为原因分析、干预治疗策略三个方面帮助教师解决儿童的行为问题.

2.3 推进幼儿园课程的幼小衔接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等良好学习品质”.当前幼儿教育中儿童立场缺失出现幼儿教育小学化、短视化、功利化现象,过度的学科教学成为幼小衔接的主体.幼小衔接核心是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品质,特别是主动与专注的学习品质.儿童专注品质的发展需要成熟的前庭系统,为静坐学习提供调节警醒状态的神经基础.视觉、触觉、本体觉的整合提高儿童手眼协调能力,为阅读和书写做准备.感觉统合训练能有效改善儿童的阅读、书写、自信心、注意力、动作计划与执行等能力.融入感觉统合的教学策略能提升学习困难儿童的学业表现,促进学前幼儿行为和学习顺利进行并获得学习经验.感官经验、情绪、运动促进了儿童学习,感官、反射和运动是儿童大脑认知发展与学习生理基础.感觉统合训练从生理、行为方面提高儿童学习准备能力,以符合儿童特点的教育方式推动幼小衔接.

3 幼儿园感觉统合活动方案的制定流程

3.1 评估与分析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

评估与分析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是为了明确儿童教育需求,发现当前教育支持存在的问题.感觉统合能力的评估包括标准化测试和结构性观察.《感觉统合与运用能力测验(SIPT)》是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化测试量表,主要包括视觉形状和空间感知、触觉区辨、运用能力、前庭和本体处理4 个领域17个测验项目.结构性观察包括姿势动作的临床观察和运用能力的临床观察两大部分,具体包括受感觉处理影响的中轴姿势控制、动作计划、感觉处理的其他观察.教师通过感觉统合能力评估筛查儿童是否存在感觉统合障碍,以及障碍的类型和程度.根据评估结果分析儿童感觉统合障碍的原因,评估当前的教育环境、教学内容等是否存在教育支持不足的情况.如感觉统合评估发现儿童存在运用能力障碍,教师可根据评估结果分析:(1)运用能力障碍是个别现象还是群体现象,是先天遗传还是后天环境教育支持不足.(2)当前课程教育中是否为儿童提供了足够的前庭-本体整合与感知的身体活动机会.(3)幼儿园是否有足够的场地、活动器材、活动时间支持儿童的运用能力发展.

3.2 制定感觉统合训练方案

感觉统合训练方案是解决儿童教育问题的教学改进计划.感觉统合训练方案分三阶段:第一阶段提高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第二阶段改善儿童的行为表现,第三阶段培养学习准备能力.感觉统合能力阶段从感觉注册、感觉调节、感觉辨别、行为动作运用与执行四个方面制定计划.第一步:感觉注册.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用于识别,建立刺激与概念之间的联系.第二步:感觉调节.根据儿童的教育需求明确感觉刺激的强度,诱发儿童对刺激产生神经动作电位传导.第三步:感觉辨别.提供外环境支持和反馈信息,帮助儿童对正确认识刺激形成感知觉.第四步:行为动作运用与执行.提供操作机会,让儿童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操作-反馈-调整,提高神经肌肉的协调性.改善行为表现阶段,主要针对行为问题制定提供感觉输入刺激的训练计划.第一步,增加感觉刺激.为儿童提供足够强度的感觉刺激输入量和种类,提高神经系统对感觉刺激的适应能力,改善因感觉防御产生的行为问题.第二步,激发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从明确目标、及时反馈、积极引导、减少不良刺激、增加安全感等方面设计训练内容,以游戏活动和儿童感兴趣的方式开展训练.学习准备能力阶段以建立神经通路-习得感官经验-获得学习准备能力的路径设计训练方案.神经通路建立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为基础,训练方案可参考第一阶段方案,适当增加前庭、本体、触觉的感觉刺激训练计划调整神经系统的警醒状态.感官经验以提高儿童参与的成功性为主,根据儿童的能力水平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任务.学习准备能力训练是将感觉统合训练与认知活动相结合,通过设计不同环境和学习情境训练适应性行为和感官整合能力.

3.3 设计感觉统合活动,调配感觉套餐

感觉统合活动是具体解决教育问题的操作性方法.在感觉统合训练计划的基础上,结合幼儿园课程安排实施教育与干预相结合的教学活动.设计感觉统合活动首先要明确感觉统合训练的融入方式.感觉统合训练与哪个领域课程相结合,取决于感觉统合训练的目的和训练内容.前庭觉和本体觉的感觉统合训练主要以身体运动的方式进行,需要较大的活动空间.前庭本体觉训练适合与户外活动或体育游戏相结合,而融入运动健康领域课程的感统运动游戏是最合适的方式.其次,感觉统合活动目标是感觉统合训练目标和课程目标的结合体.活动目标应该包括动作技能目标、行为反应目标、情绪与态度目标、认知目标.教师可运用感觉统合理论将教学目标分解成不同感觉训练要求,注重过程体验性目标的达成.活动组织形式分为集体游戏、角色游戏、师幼互动游戏、个别指导、集体指导五种,具体安排依据教学目标和儿童的基本情况合理选择.最后,依据感觉统合活动目标调配感觉套餐.感觉套餐的调配是从感觉餐单中选择合适游戏活动,安排活动的时间、频次和训练量.感觉餐单是依据感觉种类罗列出可实施的感觉游戏活动.如前庭训练感觉餐单分为旋转类、摇晃类、平衡类、跳跃类、姿势反应类、速度感体验类、距离感体验类、位置感体验类,每一类又包含多种游戏活动和不同器材的游戏.教师可根据感觉统合活动安排结合现有的教育资源,选择不同的游戏活动.感觉套餐的调配要注意控制刺激总量,有效调控感觉种类、感觉强度的合理性和均衡性.

4 幼儿园感觉统合活动的行动路径

感觉统合发展的关键是要为儿童提供感知环境和教育支持,让儿童有机会、有能力去探索和感知周围环境形成适应性互动.儿童立场的把控能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儿童感觉统合发展,感觉统合训练的实施要从儿童出发,以儿童为主体.儿童立场的课程从“放开”儿童的活动中来,是“放开”——“观察”——“解析”——“支持”——“放开”的循环路径[13].从儿童立场出发感觉统合教育需要教师准备环境,放开儿童让其主动探索环境.根据儿童的探索活动观察儿童、评估儿童,向儿童提供支持,帮助儿童获得感官经验.儿童在活动中不断发生同化和顺化,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官剖面,教师再调整再放开以促进更高级的感觉统合功能发展.因此,感觉统合活动的行动路径是“准备——放开——观察——支持——评估再放开”的循环路径.

4.1 准备

准备是指教师为儿童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准备学习条件.感觉统合活动的准备包括感知环境准备、参与机会准备两部分.感知环境准备包括提供多种刺激类型的活动器材和活动场地准备.活动的器材准备应该符合儿童当前的发展水平和感觉统合训练需求.选择来源于生活、儿童能够安全独立操作的器材.活动器材的准备不在于种类的多样性和新奇性,要重点突出活动材料的适宜性.要看活动器材是否能满足感觉统合活动的训练需求,器材的数量和种类是否方便教师根据儿童的特性适时调整,活动器材是否具有提供刺激促进儿童发展的价值.活动场地的布置则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和活动需求,能允许儿童自由探索,以开放、自主的方式进行活动.场地布置时还要考虑其灵活性,场地布置路线、空间设计能灵活调整,并具有调控感觉刺激强度的功能.参与机会准备包括激发儿童活动参与积极性的情境准备、感知体验的机会、与环境互动交流方式个性选择权、良好的师幼关系、和谐的同伴关系.准备要具有“聚焦于儿童主体地位的确立,引导儿童进行自我教育”的作用.

4.2 放开

放开是指课程中心的儿童学习权利释放.儿童是以亲身参与、直接感知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感觉统合的发展需要儿童主动与环境互动产生适应性行为.放开需要教师规避以成人经验代替儿童经验的越位问题,让儿童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索和感知.传统的课堂教学是讲解-示范-操作的方式进行学习,用成人的先验经验向儿童展示知识的获取途径.适应性行为的发生是儿童对来自环境的刺激进行感官整合后做出的行为反应.刺激与行为之间还有儿童感官经验、感知能力、情绪的影响.放开意味着儿童个性的释放、儿童权利的释放.放开需要教师在感觉统合活动中放开成人的驯化观念,放开儿童的身体,允许他们使用不同的感官进行学习,允许儿童试错并体验错误.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是基于儿童感官发展的指导,而不是基于成人经验的对儿童行为正误评判.放开更需要体现教育中儿童感官的引领作用,让儿童的感官需求引领教学活动.将目标模式转换为行为模式,将知识与能力的课程目标转化为感官行为和感官经验目标,注重活动过程中儿童感官参与的能动性.

4.3 观察

观察是指教师如何观察儿童、用什么方式观察儿童、以什么标准观察儿童.观察是教师的核心能力,也是教师获得教学反馈的主要途径.观察首先需要教师蹲下来以儿童的视角观察,观察周围的环境是否是安全可控的.教师要以儿童的身躯去观察周围的环境,用儿童的方式参与活动并观察环境是否合适.其次,教师要明确观察的主体对象.儿童的行为变化是观察的主体对象.活动过程中教师观察儿童的情绪、态度、行为反应的变化,观察儿童的个性化兴趣和需求.最后,明确观察的目的.观察的目的是通过观察评估感觉统合活动设计的合理性.教师要观察儿童是否是主动参与活动、儿童是否有成功的体验、儿童是否与周围的环境进行交流.当活动过程中教师观察到儿童出现情绪失控或不愿参与的情况,应当及时终止活动并与儿童交流反馈.

4.4 支持

支持是指在感觉统合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儿童教育需求的及时回馈.教师的支持包括动机情感支持和环境支持.当感觉统合活动准备环境不能很好地促进儿童发展时,教师调整环境以支持儿童适应行为的发生.如调整感觉刺激强度、感觉输入方式、活动任务的难度等.教师也可提供身体辅助性支持,如平衡木上行走的牵手辅助.情感动机支持则体现在激发儿童参与动机上的情感支持策略.情感动机支持的原动力在于教师对儿童有意义、有价值活动的认可,教师可通过自身引领、同伴引领的方式帮助儿童达成有意义、有价值的活动目标,对儿童行为和态度的肯定也是有效的情感动机支持策略.

4.5 评估再放开

评估是指对感觉统合活动质量的评估和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评估.评估感觉统合活动是否为儿童增加了感觉体验的机会、感觉刺激的强度是否富有挑战性、儿童能否主动感知刺激、是否有多重感觉输入、游戏或活动是否能引发儿童的适应性行为等.评估的目的一方面是评估活动是否合适,另一方面是评估儿童是否在活动中受益并为下一步活动设计提供参考.儿童愉悦的情绪、成功的活动体验、积极的态度、适宜的适应性行为是高质量活动的评估指标.动作技能目标、行为反应目标、情绪与态度目标、认知目标的达成是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评估指标.评估后要及时给予儿童反馈,帮助儿童总结成功的经验.教师也需要积极倾听来自儿童的感受,将儿童的反馈信息作为活动调整的参考依据.再放开是指对调整后的活动再次向儿童放开,赋予儿童权力和机会再次进行更高级的感觉统合活动.

5 结语

儿童立场是教育的基本立场,需要教师用正确、有效的方法引导儿童.教师要遵循儿童感觉统合发展的阶段性,合理有效引导儿童参与感官体验,促进大脑神经统合功能的发展.感觉统合活动应该与幼儿园原有的教学活动相融合,帮助教师正确看待儿童而非教育课程的“加法”.感觉统合活动的融入不能仅停留在教学行为层面,更应该深入到教学理念、教学评估与反馈层面.对教师而言,感觉统合活动是一种解决儿童行为问题的教学策略,对儿童而言,感觉统合活动是感官学习、感官整合的教育需求回归.在制定和实施感觉统合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听取儿童的意见,从儿童的立场出发、从儿童的经验出发、从儿童的需求出发实施活动.实施过程中明确三条标准:(1)引导儿童主动感知刺激,并提供感知获取机会.(2)根据儿童的感觉统合特点安排适宜挑战任务.(3)确保活动过程中儿童的成功性和愉悦性体验.感觉统合活动能帮助教师的教育支持回归儿童,儿童立场的教育又能更好地促进儿童感觉统合的发展.感觉统合活动应该是儿童立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感觉统合活动也应该秉承儿童立场的教育观点.

猜你喜欢
前庭感官儿童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并用,形象饱满
感官训练纸膜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前庭电刺激在前庭周围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前庭康复在急性前庭神经炎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