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 文/摄
本期专家
徐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心脏及大血管疾病中心心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心血管外科专业工作30 余年。
即使进入立春节气,依然正值数九寒冬。对此,知名心外科专家、天坛医院心脏外科主任徐东强调:一月底二月初的冷空气活动比较频繁,且室内外温差大,心血管疾病进入高发期,因而请读者朋友和网友们注意以下六个方面。
人体的血管尤其是心脏冠状动脉寒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引发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血栓栓塞,诱发心血管疾病发作。因此,中老年人最好不熬夜,早晨醒来时不要立刻起床,而是先在被窝中活动一下身体,然后再起床。洗脸、刷牙要用温水。建议室内温度最好在18—25℃,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房间要注意通风。中老年人一般夜尿较多,夜间上卫生间时要穿上衣服注意保暖,以防受凉。洗澡前应先等浴室温度上升后再脱衣入浴,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外出时要多穿衣服,并戴手套、帽子、围巾,注意保暖,特别要注意头和脚的保暖,防止感冒。
冬季是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因呼吸道感染可促使原有心血管疾病发作,加重病情,引起并发症,特别是对于抵抗力差的中老年人,尤其要引起重视。建议尽量不要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平时注意开窗通风,长时间紧闭门窗会导致室内缺氧,刺激室内细菌滋生,因此要注意适当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发生呼吸道疾病要及时治疗,以免延误病情诱发心血管严重并发症,如心衰、心梗等。
对于病情稳定的心血管病患者适当运动有益健康,相反运动量减少也会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所以,心血管病患者在病情稳定时,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如散步、快走、慢跑、打太极拳等,锻炼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锻炼后以自我感觉舒适为宜,宜长期坚持以增加血管的耐受力,并保持已有的弹性。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冬季不宜晨练。这是因为冬季太早出门锻炼,室外气温低,容易引起血管收缩,同时每天上午6—12时是冠心病患者出现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高发时段,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另外,早晨低层空气不易上升,靠近地面的空气比较污浊,在这样的环境下锻炼不利于健康。锻炼活动应选择下午进行,同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掌握好运动量。
新冠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走亲访友聚餐,迎来送往相对比较频繁,加上气温变化无常,很容易使人产生烦躁、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心血管病患者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防止情绪波动,保持心理平衡。
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最好各喝一杯白开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心肌梗死。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中老年人饮食要以清淡为主,要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要少吃油腻食物。此外,要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青菜、水果等,以防便秘,排便过于用力会使腹内压力增高,回心血流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容易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有烟酒嗜好者,要尽量戒掉烟酒。
对于原本就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特别是体质弱、抵抗力差、合并各种疾病的患者,更要提高防范意识,不要随意停药,应该严格遵照医嘱按时服药。如出现胸闷、胸痛、牙痛、左上肢麻木等,都可能是心血管发病的前兆,自己和家人要注意辨识并及时就医。此外,应准备保健药盒随身携带,用于放置治疗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的疗效确切的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等。
徐东建议,平时家人最好学习和掌握相应的急救常识和方法,以备危急之时所需,有助家人及身边人的健康与幸福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