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提升劲性骨架拱桥外包混凝土的抗裂性、耐久性,文章通过添加抗裂剂、PVA纤维进行了C60外包混凝土优化设计,并通过多项试验分析了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以及变形性能,结合工程需要进行方案优选。结果表明:掺入PVA纤维会对外包混凝土工作性能产生一定的负面效果,影响混凝土的可泵送性;复合掺入抗裂剂、PVA纤维有利于改善外包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收缩变形、开裂变形,提高外包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耐久性能。
关键词:劲性骨架拱桥;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抗裂性能
0引言
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由于具有施工工序简单、承载能力大、耐久性好等优点[1],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并且不断突破着拱桥的最大跨径纪录[2]。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以钢管拱肋为支撑,并在管内填充灌注自密实高强度混凝土[3],从而提升钢管拱桁的稳定性和刚度。此外,钢管外包一层混凝土,形成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结构,从而提高桥梁结构的抗震性、抗冻性、耐久性等[4]。然而,外包混凝土在不均匀日照、风蚀等自然环境作用下,易发生开裂现象,同时外包混凝土常采用高压远程泵送且施工方量大[5]。因此,需通过掺入矿物掺合料、纤维等手段优化配合比[6],并加强施工振捣以及后期养护,提高外包混凝土的施工和易性、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能,提升桥梁的耐久性。
综上,本文以某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为背景,进行C60外包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并进行性能研究,根据现场施工条件选择较优的配合比设计方案,同时为同类型桥梁提供参考。
1 工程概况
某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全长2 488.55 m,主桥为上承式单跨600 m,位于某水库库区,年平均降雨量为1 370.6 m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281.9 h,最大风速达18 m/s。拱肋外包混凝土采用C60混凝土,共约27 944 m3,采用“分环分段”的方法,按先底板环、再腹板环、后顶板环的顺序依次浇筑,且两岸对称同步进行。
2 C60外包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1 原材料选择
为改善C60外包混凝土各项性能,须优选原材料。其中,水泥:鱼峰P·O52.5水泥,主要性能指标如表1所示;粉煤灰:Ⅱ级粉煤灰,细度为22.2%,烧失量为1.32%;硅灰:烧失量为2.14%,含水率为1.8%;微珠:烧失量为4.79%,含水率为0.2%;粗集料:5~10 mm、10~20 mm精加工石灰巖整形碎石;细集料:0~5 mm精品石灰岩机制砂,石粉含量≤10.0%;减水剂:江苏苏博特PCA-I聚羧酸减水剂,减水率为16%;抗裂剂:江苏苏博特HME-V抗裂剂;纤维:聚乙烯醇温缩抗裂纤维(PVA纤维)。
2.2 配合比设计
大跨径劲性骨架拱桥拱圈外包混凝土常采用远程泵送工艺,且混凝土泵送方量大、浇筑时间长,对混凝土的流动性、保坍性等具有较高要求。拱圈外包混凝土钢筋骨架结构密集对混凝土存在较强约束,且钢筋、钢管、外包混凝土热膨胀系数不同,在日照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的微应变,外包混凝土开裂风险较高。根据《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281-2012)和《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283-2012)技术要求,并结合工程经验,进行C60外包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常规混凝土J1组作为基准参照,通过掺入8%的抗裂剂补偿混凝土收缩,设计0.28、0.30、0.32三种不同水胶比下的混凝土为W1、W2和W3组,研究水胶比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影响。经试配后,在W2的基础上,复合掺入1.0 kg/m3、1.5 kg/m3、2.0 kg/m3的PVA纤维制备X1、X2、X3组试件,进行外包混凝土加筋处理,进一步提升混凝土的抗裂性能。配合比优化设计方案如下页表2所示。
3 C60外包混凝土性能研究
3.1 工作性能
劲性骨架拱桥外包混凝土施工面临泵送高差大、泵送距离远等问题,且外包混凝土的钢筋骨架较为密集,振捣难度较大,这就要求外包混凝土不仅要具备较高的可泵送性,同时还需具备较好的自密实性。通过扩展度试验、V型漏斗试验及U形箱试验评价外包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掺入抗裂剂后,在同水胶比的情况下,混凝土工作性能变化不明显,不同水胶比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密实填充性影响较大。当采用0.32水胶比时,混凝土扩展较大易发生离析,作为外包混凝土泵送入模时,过剩的流动性会增大对模板的压力,易产生胀模、漏浆等危害;当采用0.28水胶比时,混凝土扩展度较小,流动性较弱,泵送阻力较大,不利于现场泵送施工。结合实际工程需要,C60拱圈外包混凝土初始扩展度宜控制在600 mm。通过减水剂反应作用,0.5 h内混凝土扩展度会有所提高,0.5 h扩展度宜控制在650 mm;2 h内混凝土性能变化不明显,利于保持长时间泵送的稳定性。当加入PVA纤维后,混凝土工作性能明显下降,扩展度、U形箱填充高度随纤维掺量提高损失较快,T500、V型漏斗流出时间随纤维掺量提高不断延长,这是因为PVA纤维会互相搭接,形成较为稳定的网状结构,阻碍了混凝土的流动,且PVA纤维掺量越高,阻碍效果越明显,导致泵送过程中外包混凝土堵管风险加剧,入模后自密实效果降低,振捣要求提高,不利于外包混凝土远程泵送和密实性提高。
3.2 力学性能
外包混凝土作为钢管混凝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具备较好的力学性能,以提高结构整体的刚度、耐久性。因此,通过立方体抗压试验、立方体劈裂抗拉试验分别测得混凝土7 d、28 d、60 d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通过棱柱体抗压弹性模量试验测得混凝土3 d、7 d、28 d、60 d的弹性模量,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掺入抗裂剂后,W2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略有降低,劈裂抗拉强度略有提高,变化幅度较小,较J1组7 d、60 d抗压强度分别下降了1.1%、3.1%,7 d、60 d弹性模量分别下降了6.0%、4.6%,7 d、60 d劈裂抗拉强度分别提高了4.5%、2.8%。同时掺入抗裂剂和PVA纤维后,劈裂抗拉强度进一步提升,相较J1组,X1~X3组7 d、60 d劈裂抗拉强度分别提高了17.9%~28.5%、3.5%~8.9%。试验结果表明,抗裂剂和PVA纤维的掺入会对外包混凝土抗压强度略有影响,但不影响其达到设计强度,而对于外包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改善明显。这是因为PVA纤维能桥接外包混凝土基体裂缝,抑制裂缝扩展,能有效降低外包混凝土在劲性骨架结构中钢管拱肋、钢筋骨架约束作用、自身收缩、温缩变形等不利因素引起的开裂现象,提高劲性骨架结构整体的耐久性。
3.3 变形性能
诸多不利因素的存在导致拱圈外包混凝土开裂风险较高。劈裂抗拉强度能间接反映外包混凝土抗裂性能,但并不直观。因此,通过接触收缩变形试验、平板开裂试验研究常规混凝土J1、掺抗裂剂混凝土W2以及复掺抗裂剂和PVA纤维混凝土X1的抗收缩变形、抗开裂性能。
3.3.1 接触收缩变形试验
通过接触收缩变形试验,测得3种混凝土在温度为20 ℃、湿度为60%的恒温恒湿环境中1 d、3 d、7 d、14 d、28 d、45 d、60 d、90 d的收缩变化率,试验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相较J1组,W2组1 d、3 d、7 d、14 d、60 d的收缩率分别降低了34.6%、42.9%、44.4%、40.5%、43.4%,表明抗裂剂掺入能显著降低混凝土自身收缩变形。这是因为抗裂剂在混凝土中均匀拌和后,其中的MgO成分水化生成Mg(OH)2,固相体积增大,补偿外包混凝土自身收缩,降低外包混凝土因自身收缩变形引起的开裂风险。其中,抗裂剂的补偿效果在外包混凝土发育早期就能发挥作用,有利于提升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能,并且补偿效果会持续于混凝土发育的整个过程。此外,当复合掺入抗裂剂、PVA纤维后,X1组的收缩率进一步降低,这是因为PVA纤维在混凝土中起搭接、加筋作用,能阻碍外包混凝土变形。
3.3.2 平板开裂变形试验
通过平板法测定外包混凝土早期开裂情况,同时通过加热板控制混凝土试件温度(分别为40 ℃、60 ℃、80 ℃),研究C60外包混凝土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对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当混凝土加热温度升高时,3种混凝土初始开裂时间提前,最大裂缝宽度增加,开裂面积增大。表明混凝土内部温度与环境温度差越大,越不利于外包混凝土的早期抗裂。这是因为混凝土温度越高,水化过程中失水越快,失水通道易形成毛细孔隙,混凝土硬化后更容易开裂。因此,在外包混凝土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温度,以降低开裂风险。在同等温度条件下,掺入抗裂剂和PVA纤维后混凝土早期开裂现象显著降低。其中,X1组较J1组初始开裂时间延长了约60~115 min,每1 m2裂縫减少约22.9~29.5条,每1 m2开裂面积减少约134.2~230 mm2,最大裂缝宽度减小约0.16~0.33 mm,这表明抗裂剂和PVA纤维掺入有利于外包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能提高。这是因为抗裂剂体积膨胀补偿和PVA纤维加筋作用,能有效抑制混凝土开裂,改善拱圈外包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能。综上,针对提升外包混凝土抗裂性能,配合比设计方案X1优于方案W2,也优于方案J1。
4 工程质量控制
为充分保障外包混凝土的抗裂性能,优选方案X1为浇筑方案进行试泵。经试泵发现,PVA纤维存在难分散、易结团现象,不满足超大跨径劲性骨架结构拱桥外包混凝土较高、较远、泵管组合复杂的泵送施工需要,导致弯管处堵管风险加剧。因此,综合考虑外包混凝土施工的可泵性和劲性骨架结构的耐久性,选用W2为最终浇筑方案。并为保证C60外包混凝土的各项性能,采用了以下手段进行质量控制:
(1)严格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在30 ℃以下,炎热天气施工通过添加碎冰手段降低拌和用水温度,达到控制混凝土温度的效果;
(2)预留多处振捣孔加强振捣,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严格控制振捣时间在30~60 s,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3)加强养护,通过覆盖“两布一膜”的方式进行外包混凝土养护,充分做好混凝土的防风、保温、保湿,降低混凝土的开裂风险。
实践表明,W2方案C60外包混凝土施工和易性较好,未出现堵管等问题,拆模后外观质量较高,平整、光洁、整体性好,在龄期内能达到设计强度需要,未出现裂缝、裂纹等缺陷。
5 结语
(1)抗裂剂掺入对C60外包混凝土工作性能影响较小,PVA纤维掺入会大大降低外包混凝土的工作性能;C60外包混凝土初始扩展度宜控制在600 mm。
(2)复合掺入抗裂剂和PVA纤维能改善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复合掺入8%抗裂剂和1 kg/m2PVA纤维后,混凝土7 d、60 d劈裂抗拉强度分别提高了17.9%、3.5%,利于提升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3)抗裂剂和PVA纤维能有效抑制混凝土收缩变形和开裂,利于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能,掺入抗裂剂、PVA纤维后,混凝土收缩率、初始开裂时间、开裂面积、最大裂缝宽度等指标明显改善。
(4)综合考虑外包混凝土的施工和易性以及耐久性,优选C60外包混凝土配合比方案为,水泥∶粉煤灰∶硅灰∶抗裂剂∶微珠∶机制砂∶碎石∶水∶减水剂=305∶71∶12∶38∶55∶824∶1 049∶146∶9.62。
参考文献:
[1]徐 宏,周 敉,王亚美,等.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拱肋施工控制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22,39(9):50-55.
[2]林春姣,郑皆连.劲性骨架拱桥主拱圈混凝土四工作面浇筑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20,20(6):82-89.
[3]任泓锦,许红胜,颜东煌,等.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改进施工工艺可行性研究[J].中外公路,2019,39(6):81-84.
[4]陈宝春,何福云,李 聪,等.美兰法与美兰拱桥技术发展综述[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22,22(6):1-24.
[5]周孝军,牟廷敏,庞 帅,等.高程泵送低收缩高抗裂钢管外包混凝土制备研究[J].混凝土,2022(2):127-130,135.
[6]徐阳晨,邢国华,黄 娇,等.聚乙烯醇纤维和碳纳米管改性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J].建筑材料学报,2023(7):809-815,822.
作者简介:毛丹丹(1984—),工程师,研究方向:公路桥梁工程试验检测及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