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分区防治策略在山区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2023-03-17 16:43:18班政蓝日彦冯文洪李硕贵韦小堂
西部交通科技 2023年11期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

班政 蓝日彦 冯文洪 李硕贵 韦小堂

摘要:文章以上思至防城港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为例,根据沿线地形以及项目施工特点划分为9个水土流失防治分区,设置路基工程区、互通工程区、弃渣场区为重点防治区,并根据不同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等水土保持措施,有效控制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打造绿色公路工程。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水土保持措施

0引言

高速公路是线性生产建设项目,也是地貌扰动大、植被损失较多的工程项目,施工期土方开挖、填筑、堆弃等活动都可能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因此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的水土保持工作对于生态环境功能结构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1]。

广西地貌丘陵错综、山系层层相套、盆地大小相杂,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最为严重[2]。广西高速公路地理跨度大,施工期长、裸露边坡面积大,湿热气候、降雨频繁及复杂山区地形加大了公路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的风险[3]。因此,在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更应该遵守“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因地制宜、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水土保持原则,做好前期的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工作,因地制宜地设置与工程区域匹配的水土保持措施。根据自然条件和公路施工特点、水土流失类型和风险程度做好水土流失防治区域的划分,有利于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利用水土资源,进一步促进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统一,便于统筹规划和细化管理[4-6]。

上思至防城港高速公路针对区域和水土流失特点进行了水土流失防治分区,进一步制定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并完成施工建设,起到了水土保持效果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作用。

1 项目基本概况

上思至防城港高速公路(以下简称“上防路”)位于广西的南部,呈南北走向,全程共计63.18 km,主线为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为26 m,设计时速为100 km/h,从上思县往南穿越十万大山山脉,途径十万山瑶族乡、大菉镇、华石镇,最终抵达防城港市。沿线地形复杂,整条高速公路共建设9座隧道总长17.99 km、40座桥梁总长14.62 km,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给施工带来极大困难,同时也给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做好上防路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对于保证公路安全、环境生态系统功能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2 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

2.1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上防路途经之处地形起伏较大,地面标高最低约为100 m,最高约为1 000 m,地貌类型属于低山丘陵区(以下简称“山区”)。根据水土流失特点分析,沿线地貌类型属于一个区,因此,水土流失防治分区主要按施工特点划分为路基工程区、桥梁工程区、隧道工程区、互通工程区、沿线设施区、弃渣场区、表土堆放区、施工便道区和施工生产生活区9个分区。充分考虑各区域水土流失特点、风险危害的程度,将路基工程区、互通工程区、弃渣场区作为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区域。在分区、分类层次清晰,防治重点、难点明确的前提下,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进一步推动公路工程与水土保持的协同进行,达到有效控制工程范围内水土流失,同时打造优美景观的目的。

2.2 防治措施探讨

(1)路基工程区。路基施工中易发生面蚀和细沟侵蚀,在路基填挖过程中可能造成较大的侵蚀量。因此,施工前应合理规划,先设置好表土堆放场及弃渣场等区域,表土剥离后及时集中堆放于表土堆放场;路基挖填同步进行,开挖土方及时运至回填区域,多余的土方及时运至弃渣场,避免多次倒运发生更多的水土流失。在路基开挖之前修筑截水沟和急流槽,及时排除上游汇水,坡面设置排水沟,防止雨水沿着路堑边坡下泄,裹挟土壤流失,影响公路质量和行车安全[7];填方边坡下方必要时设置拦挡,防止边坡坍塌,坡面设置排水沟,及时排除路面及坡面汇水径流;排水沟出口设沉沙池,避免径流携带泥沙污染周边环境。路基边坡为路基工程区水土流失防治重点,以植物修复为主,临时措施为辅。路基边坡形成后及时采取植物措施或骨架内植物防护,加固稳定土壤,以免被雨水冲刷,对来不及防护的裸露坡面要采取密目网苫盖。

(2)桥梁工程区。桥梁下部结构采取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混凝土桩基础,灌装前设置沉淀池,同时做好桥梁排水工作,开挖临时排水沟、截水沟和沉沙池和沉淀池,降低出水悬浮物,保证水质达标后排放,避免造成河流环境污染。对于桥梁锥形坡体需注意坡面的水土保持工作,填筑前设置挡土墙,避免填土涌入河道,造成河岸形态变化及河水水质下降。施工时通过覆盖密目网防止雨水冲刷坡面水土流失,施工后采用骨架或植草护坡恢复生态环境。

(3)隧道工程区。隧道围岩级别均为V级,易发生石块掉落及塌方;地势起伏大,护坡点位众多;海洋季风性气候降雨多,易發生水流侵蚀;基岩裂隙水可能造成隧道突水、突泥。因此,隧道洞口开挖时,先修建坡面截排水沟,及时排水,并设置沉沙池进一步降低排水的悬浮物,采取密目网苫盖雨季期间来不及防护的裸露坡面。

(4)互通工程区。挖填作业前剥离表土集中堆放于匝道三角区内并利用袋装土拦挡、密目网苫盖防止雨水冲刷。互通路基挖填前修筑截排水沟、急流槽,排水沟采用永临结合的方式,排水沟出口设临时沉沙池,尽量减少互通施工的水力侵蚀。同路基填方采取措施一致,填方坡脚下方设置拦挡,坡面上布设临时排水沟,减少路面雨水对边坡的冲刷。边坡的开挖和防护同时进行,在完成边坡施工后采取植物措施或骨架植草防护。临时措施要做好裸露坡面采取密目网苫盖。

[=XHB(]水土流失分区防治策略在山区高速公路中的应用/班 政,蓝日彦,冯文洪,李硕贵,韦小堂

(5)沿线设施区。为了排除沿线设施区域的地面积水,在周边修筑截、排水沟,出口设临时沉沙池,填方较高时采用袋装土拦挡。当完成边坡的整治及回覆表土后采取植草或骨架植草护坡。临时措施同上。沿线设施场平后完善场内的排水沟,最后进行综合绿化,美化环境。

(6)弃渣场区。弃渣场是水土保持的重点区域。堆渣前剥离表土集中堆放于场内一角,做好袋装土拦挡和密目网苫盖防护临时措施防止雨水冲刷。堆渣前修筑浆砌片石挡墙,挡墙的抗滑稳定性、抗倾稳定性及承载力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8]。弃渣场周围设计浆砌片石截排水沟、急流槽、沉沙池,保证雨水及时排出。弃渣场周围边坡成型后整治回覆表土,采取灌草混播方式进行防护,堆渣完成后进行台面整治回覆表土,进一步采取乔、灌、草结合绿化或复耕。

(7)表土堆放區。堆放剥离的表土前,提前修建临时挡土墙、临时截排水沟、临时沉沙池,堆土完成后采取密目网苫盖防护,避免施工期土堆裸露,在雨水冲刷下造成流失。当表土利用完毕后,对表土堆放区进行整治后绿化或复耕。

(8)施工生产生活区。同上采取表土剥离堆放、周边开挖临时排水沟、沉沙池等临时措施,裸露地表采取临时密目网苫盖等临时绿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待结束后进行整治后绿化或复耕。

(9)施工便道区。同上采取表土剥离堆放、周边开挖临时排水沟、沉沙池等临时措施。便道边坡采取灌草混播绿化防护;施工结束后,除留用路段,其余便道整治、回覆表土后,乔灌草绿化或复耕。

2.3 项目成果及亮点

上防路建设过程中针对路基、桥梁、隧道、弃渣场及其他临时场地等类型复杂繁多的水土流失区域,进行9个分区的合理规划,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使水土流失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渣土防护率、表土保护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均达到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的要求,落实水土保持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制度,顺利打造了与自然环境相协调适应的绿色工程。

3 结语

上思至防城港高速公路根据具体工程情况划分好水土流失防治区,依据区域特点搭配相适应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实现了项目建设范围内的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原有水土流失得到治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荫成.喀斯特地貌下高速公路生态保护与水土保持技术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4.

[2]吴雪娟,梁志鑫,张 璐.广西高速公路水土流失防治分析[J].西部交通科技,2010(4):81-86.

[3]欧又铭.国道线路改造中的重点区段水土流失防治实践举措[J].云南水力发电,2023,39(3):46-50.

[4]寇 龙.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对水土流失环境影响与防治研究——以西商高速公路为例[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9.

[5]罗华珍,陈 远,胡 伟,等.贵定县水土保持区划初步研究[J].绿色科技,2021,23(12):28-29,32.

[6]曾艳玲.景中高速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布局与体系[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4,50(8):55-56.

[7]曹 恒.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措施体系配置研究[J].山西水利,2020(10):23-24,27.

[8]周立霞,王 蓓.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J].治淮,2022(3):46-48.

作者简介:班 政(1990—),工程师,主要从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山区高速公路
山区高速公路路基排水设施的模糊综合评价
科技视界(2017年18期)2017-11-16 20:10:50
山区高速公路应急管理交通流控制
谈山区高速公路交通工程设计的技术特色
浅谈山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平整度控制
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互通式立交设计探讨
山区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方案及评价指标研究
路桥施工技术在山区高速公路的应用分析
科技资讯(2016年26期)2017-02-28 09:57:25
试论山区高速公路的设计变更及造价控制
山区高速公路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管理
居业(2015年15期)2016-02-25 19:23:47
填石路基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