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架』支持下的区域游戏深度学习
——以『搭建遮阳棚』为例

2023-03-17 03:44:20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第二实验幼儿园林夏吟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3年2期
关键词:遮阳棚嘉嘉透明胶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第二实验幼儿园 林夏吟

区域游戏是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有关学习和生活的游戏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不断对某一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深入探究,最终形成自己特有的学习和活动方式,以达到经验和能力的迁移。鹰架式理论也称为支架式教学,指幼儿在学习一项新的概念或技巧时,教师通过提供足够的支持以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这种支持包括经验支持、材料支持、问题导向支持等。本文以“搭建遮阳棚”活动为例,从“源于生活,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充分感知,鼓励幼儿积极尝试;适时引导,促进幼儿深入探究”三个方面的内容探讨如何借助“鹰架”,促进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深度学习。

图1.幼儿给植物遮阳

图2.幼儿的讨论结果

源于生活,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即用生活来教育或为了生活的需要而教育。教师应善于捕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挖掘能使幼儿全程积极投入、主动探究学习的活动。

“搭建遮阳棚”活动源于幼儿园的生态园开园。幼儿发现刚种下的植物因为太阳的暴晒而奄奄一息,有的幼儿认为应先搭建遮阳棚为植物遮挡强烈的阳光,有的幼儿认为要先搭建栅栏防止其他幼儿随意践踏。于是,他们从功能性、制作时间、防护效果等方面进行讨论——体现出幼儿对这一活动的浓厚兴趣。经过投票选择,幼儿决定先解决“燃眉之急”——搭建遮阳棚为植物遮阳。

幼儿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搭建遮阳棚?”针对这一问题,我引导幼儿讨论和思考“遮阳棚是什么样的?”我们鼓励家长利用周末时间带幼儿观察不同样式的遮阳棚并了解其构造,丰富幼儿的前期经验。幼儿来园后分享自己见过的遮阳棚,感知和了解遮阳棚的样式及建构方式,为下一步绘制设计图及搭建遮阳棚提供经验支持。经过不断的讨论和改进,幼儿最终确定了遮阳棚的设计图纸及初步的制作材料。幼儿对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总是能积极地参与并乐在其中,这不仅有利于后续游戏的顺利开展,而且能够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充分感知,鼓励幼儿积极尝试

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材料作为区域游戏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在选择、投放、使用等方面时刻影响着幼儿探索过程的走向和结果。幼儿借助不同种类的材料进行建构,当材料不适宜或是影响到遮阳棚的制作时,教师就鼓励幼儿及时寻找新的材料以便活动顺利进行。幼儿在尝试的过程中不断试错,充分感知,进而发展高阶思维。

图3.幼儿的遮阳棚设计图

在搭建遮阳棚时,嘉嘉首先选择的是班级里的纸筒,因为纸筒较短,所以嘉嘉叫来同伴一起拼接纸筒,但使用什么工具和材料来连接纸筒呢?这是嘉嘉和同伴们首先遇到的问题。经过讨论,他们决定使用透明胶带进行连接,但这时欢欢考虑到纸筒遇水易湿,不宜放在菜地里,于是提出:“纸筒容易湿,我们要寻找更适合的材料搭建遮阳棚的框架,不然下雨天遮阳棚很容易遭到损坏,而且外面的遮阳棚都没有用纸筒做的!”“好像都是用钢铁或者塑料制品做的,我们一起找找。”嘉嘉说道。于是幼儿来寻求我的帮助,他们表示曾经见过大班的哥哥姐姐们在建构区使用过塑料水管,那可是个合适的建构物。考虑到安全问题,我跟随幼儿一起去寻找建构物,最终在顶楼找到了一些废弃的水管,幼儿兴奋不已。他们自主地摆弄着水管,由于水管被切割过,他们选择用透明胶带拼接水管。

根据设计图,幼儿将水管连接成六根支柱,并将其摆放在相应的位置,但在使用顶棚布“盖顶”时,却屡遭失败。于是,幼儿再次陷入思考中:“为什么柱子会在盖上棚布时倒塌呢?”他们尝试了多种方法——调整柱子间的距离、更换棚布的大小、增加柱子的数量等。幼儿这一系列的思考与行为,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能够顺利搭建棚顶并盖上棚布,完成遮阳棚的制作。幼儿在此过程中充分感知、不断试错,同时提出相关问题并共同解决,进而促进其深入探究的能力。

适时引导,促进幼儿深入探究

为了促进幼儿深度学习,教师应扮演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因此,当幼儿遇到问题且在讨论与思考后仍无法解决时,教师应适时给予支持与引导,设置“问题导向支架”,帮助幼儿顺利度过瓶颈期,增强其探究的自信心。

幼儿提出“如何保护菜地的小苗”这一问题,并经过“欣赏不同样式的遮阳棚→绘制遮阳棚设计图→借助已有材料进行搭建→发现材料不适合→更换已有材料→确定适宜的材料”这一过程,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经验、提高能力。

1.初尝成功果实,感受思考的乐趣

教师合理设置“问题导向支架”,引导幼儿顺利度过“瓶颈期”。当幼儿搭建遮阳棚时遇到“盖上遮阳布时柱子倒塌”的问题后,他们尝试了许多方法,但支撑柱依然频繁倒塌,于是我引导幼儿观察遮阳棚的构造,孩子们发现遮阳棚的柱子之间是存在联系的:“就像雨伞一样,有中间的支撑架,那我们也要有连接中间的支撑架!”这时组长嘉嘉又提出:“我们要把每根柱子都连接起来!”——幼儿决定继续寻找完整的柱子。不一会儿,幼儿就在楼顶上找到了儿童玩具,接着用这些玩具将支撑柱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框架。“用什么材料连接呢?胶枪?还是透明胶带?或者……”我笑着回答道:“你们都去试一试,看看哪种材料最合适。”虽然我的心中早有答案,但我的结论不是幼儿自己所得的。经过尝试,孩子们发现胶枪固定的柱子不牢固且容易脱落,于是他们决定使用透明胶带固定。刚开始,他们总是无目的地缠绕透明胶带,所以连接处容易脱落。我提出:“你们想一想,透明胶带应该如何缠绕才能让柱子连接得更加牢固?共有哪几种缠绕方式?”“可以顺着缠绕,还可以交叉缠绕!”“像妈妈打包衣服一样!”锋锋回答道,锋锋的爸爸妈妈经营了一家服装店,时常外出进货打包衣服,正因为有这样的经验支持,锋锋使用起透明胶带十分麻利!在锋锋和同伴的努力下,柱子果然牢固了不少!遮阳棚的框架已经初见雏形。

图4.拼接水管并比较长度

图5.遮阳棚支架无法站立

图6.遮阳棚雏形

图7.遮阳棚框架倒塌

图8.尝试透明胶带的缠绕法

图9.中间支撑柱的制作

2.勇于放手,发展自主探究的能力

依靠鹰架理论,幼儿在发现问题中不断解决问题,发展了高阶思维。在搭建完遮阳棚的框架后,幼儿心满意足地回了家。经过一个周末,当幼儿回到班级时,他们目瞪口呆,“为什么遮阳棚又倒了?”“是因为我们还有一根支撑柱没有立起来吗?”幼儿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于是我带着幼儿一起观察遮阳棚的柱子:“仔细观察,这些柱子有什么问题?”“柱子变形了!”“柱子是拼接成的,长短不一!”幼儿回答道。“如果遮阳棚的支撑柱变形了,会造成什么后果呢?”我又问道。“会倒塌!”组长嘉嘉回答道。随后,幼儿将原本辛苦缠绕好的透明胶带拆下来,为了防止接口过多导致柱子变形,幼儿重新选用稍长的柱子进行拼接。他们将制作好的柱子反复地摔、砸、压进行变形检验,以防因柱子变形再引发倒塌。就在他们碾压时,一根水管突然裂成两半——嘉嘉突发奇想:“这个裂开的短水管,正好可以用来加固中间支撑柱的接口!”瞧,幼儿偶然间的发现,却成了遮阳棚支撑柱的“核心技术”,也成为了他们引以为傲的“小发明”,现在中间的支撑柱被牢牢地加固起来了,遮阳棚的框架终于制作完成了,幼儿心满意足地带着自己制作的遮阳棚框架“下菜地”了!

图10.遮阳棚的支撑架终于成功了

幼儿关于制作遮阳棚的探究还在继续,如“如何选择顶棚的布料?”“如何裁剪顶棚布?”“如何装饰顶棚布?”等一系列问题不断被提出,幼儿将跟随着问题不断探究、不断解决。幼儿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应给予“鹰架式”支持,鼓励幼儿自主探究,同时,幼儿也将跟随教师搭建的“鹰架”不断攀爬,获得新的经验支撑,进而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猜你喜欢
遮阳棚嘉嘉透明胶
遮阳棚安装,这抹“夏日清凉”如何更贴近民心?
杭州(2023年11期)2023-07-18 00:18:43
公路隧道出入口遮阳棚对驾驶人明暗适应能力的影响
中国公路(2022年6期)2022-05-30 09:17:30
公路隧道光伏薄膜遮阳棚的透光率选型及光伏效益估算
团结力量大
动植物
保护有益的小动物
扎不爆的气球
鸡腿菇夏季大田反季节栽培技术
3招巧去墙上粘痕
我要我的“钓鱼竿”
母婴世界(2011年7期)2011-07-22 05:4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