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丽俊
摘要:良好的资金管理可以促使国有企业了解自身的资产、运营情况,盘活企业沉淀资金的同时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提高资金管理水平,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在大型企业或者集團企业经营实践中,有效的资金管理可以解决同一时期不同业务出现资金限制和资金不足并存的情况,通过统一的调配标准,提高资金周转率,提高企业整体效益。因此,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资金管理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金管理;营运资金
国有企业通过资金集中管理平台,可以实时监管成员企业和分支机构的资金流量情况、实际经营情况,及时发现风险,并定位企业发展方向,对于违规支付和花销的行为能够及时地发现并制止,对于资金的风险信息等进行有效的预警,从而优化企业资金管理模式,在整合资源、保障国有资产安全的同时还提高了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一、当前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管理意识薄弱、制度不完善
当前,有着先进管理理念的国有企业已经普遍认识到资金管理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国有企业经营实践中,很多企业仍然对资金管控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国有企业仍然采用比较传统的资金管理理念,致使严重阻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部分国有企业没有实施资金集中管理,企业集团总部对下属企业的资金管理仅仅停留在合并报表上,在碰到一些极为重大的投资项目时,可能产生资金使用效率不升反降的状况,同一时期有些项目资金充裕、产生活期存款沉淀,有些重大项目却因为资金短缺,而错失良机或者形成高额资金成本,不仅导致企业整体资金结构失衡风险的增加,还影响了企业的整体效益。
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力度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资金管理意识的薄弱。一些国有企业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建全科学、合理、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导致企业在资金运营和管控中没有规范性引导,工作无据可依,职责分配不明确,发生问题时,无法做到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身上。国有企业领导层对项目总体现金流向把握不清楚,可能导致资金信息的失真,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同时,由于制度上的不完善,在具体工作中容易出现推诿扯皮、权责不清,资金内控无法起到监管作用,增加了资金的使用风险,影响企业的管理效益。
(二)资金预算管理和监管不到位
部分国有企业在编制资金预算时,仍然以财务部门为主体,没有做到业财融合和全员参与,各部门各自为阵,从自己部门的目标和利益出发,通常业务部门重视业务收入和经营发展,财务部门关注降本增效,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费用,各部门相互独立,目标不统一,导致资金预算编制与实际业务情况相脱离,最终造成资金预算的可执行率偏低。资金使用经常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超预算情况时有发生,资金预算管理沦为空中楼阁。
此外,资金监督和管理力度薄弱,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考核和监管没有依据,无法形成约束力,年底考核时也只能考虑总体目标是否实现,弱化或者避开资金预算的偏差。资金时而大量闲置,时而又造成紧缺,导致资金断裂,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在对资金收付审核时,由于监管的不到位,缺乏严格的核对与审查,导致财务风险的增加,增加企业资金流向不明的风险。
(三)资金来源比较单一
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使其必须承担一部分的社会责任,为了实现政府设定的目标任务,又不影响自身项目的按时完成,国有企业通常需要通过融资的方式,来确保自身资金的充沛。在筹措资金时,融资渠道和审批流程受国家政府部门的限定可能较多,再加上传统经营理念的影响,很多市场上的融资方式基本无法采用。目前,国有企业的融资方式,通常还是依靠银行贷款和政府的财政拨款。财政拨款基本是专款专用,使用时审批流程复杂,国家政策导向性较强,有时候又受到财政预算的限制,资金无法及时到位,在资金使用上缺乏企业的主导性。而银行贷款虽然比较便捷,但利率相对比较高,过多的借款容易导致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大幅度增加。同时,由于国有企业的项目建设周期通常比较长,项目前期基本是处在亏损状态,这时候如果国有企业的资金不到位,不仅可能使正常的项目因为资金紧缺而搁置,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成本,还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还款,甚至影响到企业的征信评级,带来损失。
(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够
大部分国有企业都有着比较多的子公司,而且各个子公司所涉及的行业又各不相同,有时候个别子公司为了个人利益或者局部利益,故意隐瞒关键信息,导致总部获取的信息不具备真实性、有效性。集团公司如果没有根据业务的实际情况编制合适的融资计划,会造成集团整体资金的闲置或者紧缺,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费用。一些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没有构建良好的建设基础,信息传递速度缓慢,数据获取困难,这些都对资金管理起到了限制作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薄弱,也影响了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对信息运用的有机结合,不能利用大数据分析合理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财务管理工作,不能对企业整体的资金运营方向进行实时监控。
(五)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许多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无法与新时代企业的发展相适应。第一,国有企业一般讲究“均平”,在收入上很难拉开差距,缺乏培养人才的激励机制和合适的晋升机制。第二,企业缺乏对资金管理方面的系统化和专业化的培训,资金管理人员的自我要求和工作积极性不高,很难及时学习到新知识,无法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企业资金管理只是简单的数据统计,不能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无法给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第三,随着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大额融资的需求也逐渐扩大,这些既需要专业的资金管理人员来完成,也需要相关人员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如果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就达不到企业发展的要求,不能及时发现资金风险,不能有效利用资金管理获取收益,无法发挥现代财务管理职能。
二、完善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资金管控意识、完善制度建设
首先,国有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提高企业风险管控意识的重要性和急迫性,通过线上培训、集中面授、专题会议、大型宣讲等各种形式对广大员工进行宣传教育,大力提高工作人员的资金管控意识。特别是对于实际从事资金管理的工作人员,尤其要提高资金管控意识,才能应对市场、法律、经济等各种外部环境对资金的影响,同时应对企业内部因为各种原因产生的资金断裂的风险。随着资金管控意识的不断增强,进而推动企业利用一些现代化的手段,将资金风险管控与信息系统紧密结合。比如,某大型国有企业利用资金集中管理平台,动态监控成员单位的资金流向和使用情况,对企业的资金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预警,从而优化了资金的合理配置,不但避免了资金的无效占用,降低了财务风险,又提高了企业整体的资金运行效率。
其次,国有企业应当制定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企业应当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相适应的制度,在制度上规范资金管理。同时,根据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制定有关资金内控的相关制度。对于债务风险,提前做好风险防范制度,做到防患于未然。在制度层面上对资金的使用计划、使用过程中的审批流程和使用规划上进行顶层设计,让资金管理工作有制度可依。比如:“大额资金使用制度”、“三重一大”制度等,对于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实行集体决策、经过联签程序,这些制度建设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资金的使用安全。再比如:某大型国有企业,实时集权式财务管理,加强集团内资金的统一管理,制定统一的资金管理制度、内部借贷管理制度,对外借款、担保、资本性支出、重大项目投资等重要决策权均由母公司控制,从而保证了集团整体的经营效益和利润最大化。
(二)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和监管
国有企业应当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规划,编制切实可行的资金预算。在编制资金预算时,资金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收集上来的各部门的现金预算收支表,再结合实际业务情况、上年和往年的同期资金收支情况等,充分研究当期资金支出的必要性、合规性、付款方式和付款账期等,当期资金收入的及时性、有效性和收款账期、预收款、保证金等。将资金预算的执行与考核相结合,把指标层层细化,落实到个人,及时发现偏差的原因并予以纠正,实时高效地掌握企业整体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情况,使其控制在预算范围内。比如,某大型国有企业在编制年度全面预算时,同时编制年度、月度资金预算,形成以经营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为基础,以经营利润为目标,以现金流为和核心的全面预算编制体系。并将全面预算的编制与集团各部门、下属各子公司的预算数据相对接,通过预算审核会的形式,形成“几上几下”的预算编制流程。最终将全面预算通过股东大会审核,并与各编制单位的年度考核与个人利益相挂钩。通过对资金收支的整体控制,严格锁定关键指标,防范资金风险,确保集团整体目标利润的实现。通过对成员企业收支及时性和必要性的分析,可以聚合成员企业的闲置资金,聚沙成塔,从而提升集团企业的信用等级,在外部融资中得到更高的授信额度。高效的资金管理,可以提升企业资金动态监管,还可以提高风险意识。
国有企业应当加大资金监管力度,资金安全应该从流程抓起,在做好资金预算管理的同时,还要做好对资金的日常监管,将所有部门都纳入资金日常监管体系。资金的使用要经过审批后才能流出,精准监控每一笔重大资金的流出。资金使用计划既要按照既定的流程开展,后续的管理也要纳入动态监管中。通过监督和考核的方式,加大资金的监管,保证资金管理的标准化水平。同时,可以通过强化审计工作,使资金监管工作顺利进行,特别是对企业的大额投融资项目,事先做好可行性分析和审批流程,事中做好跟踪反馈和监督控制,事后做好项目分析总结和完善措施,建立健全投融资项目台账,按类别、渠道、融资成本和还款计划做好动态管理,专项和日常审计工作的到位,才能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
(三)开拓资金来源,保证资金需求
国有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经营业务类型、资产状况、发展阶段等并结合自身的品牌效应,综合素质积极开拓融资渠道、丰富资金来源,解决限制企业业务进一步发展的资金规模问题。对于资金来源单一、筹资渠道狭窄的问题,企业主要从以下两点着手:首先,把握市场状况、了解最新的市场环境和法律政策,积极利用自身的优势,选取合适的融资方式和渠道。其次,努力降低融资成本。达到既能满足国有企业长期资金需求,又能提高国有企业资金质量的目的。比如:某大型国有企业,利用自身不动产优势,积极创新融资渠道,发行了上海市区级国企首单商业物业资产证券化(CMRS),发行利率为同期较低水平。同时,也在积极尝试基础设施REITs资产-保障性住房的融资方式,为未来进一步壮大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稳定资产负债率,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和企业的多元化转型积蓄力量。
(四)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国有企业想要提高资金管理水平,离不开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大数据和云计算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信息化成为企业发展转型的主要方向。国有企业通过财务共享中心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的数据透明化,实现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财务数据抓取、资金动态管理。财务共享不仅能够提高企业之间财务报告的统一性和时效性,實现财务模块的协同性和一致性,还能提高企业的业财融合程度,统一不同部门的财务目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障集团整体目标的实现。值得注意的是,国有企业在进行共享平台建设时,应该把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放在首位,避免相关资金信息的泄露,强化网络平台上相关数据的加密处理,保障信息安全,降低企业风险。
(五)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制度要落实离不开相匹配的高素质人才,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管理需求、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完善的薪酬体系是培养人才的基础,鼓励财务人员不断学习专业知识,考取专业证书并与绩效考核挂钩,才能充分调动财务人员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其次,定期开展业务知识和职业素养的培训,建立定期考核机制并纳入年底绩效评价。对关键岗位人员实行“八小时以外”的监督管理,及时了解员工思想状态,提高资金安全意识,激发爱岗敬业精神。最后,加强财务人才的梯队建设。根据企业需求进行不同人才的培养,对于资金管理需要的专业性人才,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培养、外部聘请等方式为企业储备人才,不断提升财务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资金管理贯穿于国有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对于企业的良性发展有着重大作用。国有企业可以从增强资金管控意识、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加大资金监管力度、拓展资金融资来源、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和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等方面着手优化资金管理。高效的资金管理不仅可以满足国有企业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而且能够降低国有企业整体的资金流动性风险,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价值和利用效率,最终实现国有企业的健康稳定增长。
参考文献:
[1]暨丽萍.刍论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举措[J].商讯,2021 (24):110-112.
[2]魏海英.提高大型国有企业资金管理能力策略探讨[J].中国中小企业,2022 (06):123-125.
[3]唐楠.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举措[J].纳税,2021,15 (35):128-130.
[4]牛豫达.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问题及优化措施[J].中国集体经济,2022 (05):133-134.
[5]赵倩.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举措[J].中国市场,2022 (12):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