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华
【文 题 展 示】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古人读书,取科第犹为第二事,全为明道理,做好人。
——(清)孙奇逢《孝友堂家训》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清华大学校训
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
——(宋)王安石《洪范传》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对于立德与成人或立德与成才,你是如何看待的?读完上面材料,你有哪些感触和思考?请结合材料,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材 料 解 读
本题为典型的多则材料作文题。四则材料分别为引语类和观点性材料。写作前应先逐句解读,明确其观点,然后对材料进行整合。
这四则材料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立德的重要性,无论是建功立业,还是治学、成才、为政,均应以立德为先。
立意时,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仔细审读材料,在德与才的关系上,应以立德为先;二是应将材料联系起来分析,立意时切忌孤立地从某一则材料入手。
参 考 立 意
1.青年成才,立德为先;2.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3.以德立身,以才立业;4.德才兼备,方为完人。
德与才之间的关系,可谓“前人之述备矣”。无论是先贤崇尚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读书全为明道理,做好人”的家训,还是王安石的“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的箴言,立德与成才,看来智者所见略同,无不认为立德为先。
立德和成才,两者不可或缺,相辅相成。立德和成才,犹如源头和水流、根本和树木之间的关系。“才,德之资也;德,才之帅也。”不修身立德,而求建功立业、行稳致远,无异于“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唯有修身立德,涵养大德,才能使自己德才兼备,终成大器。
德之不修,即使一个人才华横溢、才能出众,也难成大器。
三国时期的钟会,“妙计倾司马,当时号子房(张良)”,可谓奇才。但他虽有张良运筹帷幄之才却无张良大济苍生之大德,他心存叛逆,嫉贤妒能,利令智昏,最后身死族灭,为天下笑。王勃夙慧天成,但恃才放旷,戏为《檄英王鸡》以逞文墨,私杀官奴,以万物为刍狗,以致一生沉沦,难成大器。后人往往感慨王勃“怀抱利器而不售”,不如说是不矜品行使然。
向历史更深处漫溯,我们可从古人成败、功业中汲取智慧。不修身立德,才能即使如皎皎明月,也会蒙尘埋辉,甚至会为其所累。
只有怀瑾握瑜,明德修身,涵养大德,才能成为栋梁。
我们叹服鲁迅犀利的目光、卓绝的才华,其实他的“星斗其文”源于“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子其人;功勋科学家们“当惊世界殊”的建树成就,源于他们“身如一叶无轻重,愿将一生献宏谋”的报国热忱。袁隆平,其才华和成就的背后,是让世界远离饥馑、再无饿殍的博大情怀;屠呦呦诺奖桂冠的背后,是医者仁心,是对人类饱受疟疾之苦“不可遏制的同情心”(罗素语)。各行各业的平凡劳动者,无不是立德为先,方能有所作为。教师,唯有厚德为师,才能成为立德树人的“大先生”;医生,只有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心有锦缎,才配白衣。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也应立德为先,以修身养德为磨刀石,时时砥砺才华的利剑,才能始终如新发于硎,使自己德才兼备。
·标题既点明“立德”与“成才”二元思辨话题,又凸显了二者之间的主次关系
·开篇巧妙引述材料,带出话题——“立德与成才”;然后运用比喻论证、引用论证,总论其辩证关系,继而明确提出观点:以德为先,德以砥才,德才兼备
·分論点一,从反面破,意在表明立德的重要性
·紧承上文分论点,运用反面例证。
·在上述例证基础上,趁热打铁,深入分析论证
·分论点二,从正面立,论述立德的重要性
·运用大量正面例证,有个例、有群像,点面结合。同类叠加,共同论述德以砥才
·结尾立足现实和自身实际,重申观点,呼吁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