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丽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商学院, 河南 郑州 451150)
“十四五”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加之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升级,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凸显,这些成为农业产业升级的机遇、农业产业兴旺的机遇和农民增收的机遇。强劲有力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可以为农民致富、为乡村振兴助力。农业大省河南如何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依据本地自然资源,发展特色农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给农户(基地)带来更多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进而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河南省抓住时代机遇,结合地方资源禀赋优势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为主题进行了一系列决策部署,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成效明显。2019年8月,河南省政府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的意见》指出,要建设一批规模化优势特色农林产品生产基地,为河南十大优势特色农业发展按下“提速键”[1]。2020年7月,河南省人民政府颁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意见》指出:“在农业区域化布局方面,根据资源禀赋、生态条件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布局畜牧、蔬菜、林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水产等优势特色农业,创建一批特色产品优势区。”[2]2022年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了《河南省“十四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指出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把特色资源变成支柱产业,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打造特色产业优势区,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3]。
河南充分利用全年无霜期较长,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的环境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四优四化”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十大优势特色农业,并在各地形成了特色农业生产基地。详见表1。
河南优势特色农业规模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根据《河南统计年鉴2021》数据,2020年河南省农作物播种总面积14741.61千公顷,比2019年增加65.18千公顷。河南优势特色农业播种面积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比2019年增加20.84千公顷,蔬菜及中药材播种面积比2019年增加47.33千公顷;小麦播种面积虽然有所下降,但产量比2019年增加11.36万吨;花生、蔬菜及食用菌、中药材、草畜、茶叶的产量均比2019年有所增加(见表2)。河南十大特色农业产值比2019年增加844.27亿元。河南省8镇4村入选入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亿元村名单。另外,河南集群发展的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已初见端倪。截至2020年,河南推进8个国家级、8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创建4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0个县域特色优势农产品供应链示范县。
近年来,河南围绕特色农产品转型升级、质量标准、绿色发展和品牌培育4个方面进行品牌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扩大。卢氏县“好盼头”香菇菌棒出口日本和东南亚国家,河南的“三全”“思念”“白象”等一批知名粮油品牌,使“河南粮食王牌”金字招牌愈擦愈亮。除此之外,信阳毛尖、开封黄河鲤鱼、南阳黄牛、商丘宁陵金顶谢花酥梨、虞城惠楼山药、柘城三樱椒、卢氏县“好盼头”香菇水饺、卢翘1号、卢翘2号等享誉全国。
特色农产品品质日益提高。截至2020年年底,全省有效期内“三品一标”及名特优农产品共有3894种,其中绿色食品2142种、无公害农产品1345种、有机农产品31种、农产品地理标志160个、名特优新农产品216种,绿色食品数量进入全国第一梯队[4]。农业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在产品质量方面,优质农产品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化肥、农药的使用量4年连续呈负增长趋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更是实现全覆盖。河南省19家企业的23种产品入选2021年度“中国好粮油”产品,其中小麦粉11种、挂面4种、食用植物油8种。入选企业、产品数量分别较上年增加86%和77%,产品总数位列全国第三。
首先,在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中,河南充分尊重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有效利用市场因素和手段带动产业发展。如河南焦作温县通过“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四大怀药、瓜果、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带动农民就近就业。卢氏县已形成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以核桃为主的果品、以连翘为主的中药材、以生态猪为主的畜牧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条,全县六大产业综合年收入达80余亿元,带动20余万人增收致富奔小康。其次,河南一大批贫困县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特色扶贫产业,实现县域经济发展质的飞跃。如兰考县利用循环经济、绿色畜牧等主导产业和文旅培训等特色产业;洛宁县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优势,走出了一条以“五金”产业扶贫为重点的产业扶贫发展之路,先后打造了6条沟域经济示范带,产业收入占贫困人口收入的比重持续提升[5]。最后,河南特色农产品产业已成为加快产业发展、实现产业融合的重要抓手。比如,获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等荣誉称号的郑州市二七区樱桃沟社区,在樱桃产业的发展带动下,加快三产融合,引入创客基地、建业足球小镇、建业大食堂、灯光秀等项目,以农家乐、乡村民宿、农事体验、非遗体验、拓展研学为代表的旅游要素不断升级,打响了夜景游、运动健身游新名片。
河南立足自身实际,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取得了一定成效,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不过由于消费者消费不断升级、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市场对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河南省具备“大、特、强”的特色农产品产业还不多,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需要解决。
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并不是太高,需通过发挥产量规模效应来形成特定的农产品优势。规模的扩大是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据郑州市农委2022年1月4日报道,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河南省共有25家。据《河南日报·农村版》2021年4月26日报道,截至2020年河南共有10家企业成为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强。从省政府2021年1月印发的通知得知,全省有89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20年,新增1万家家庭农场、902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而这些经营主体绝大部分集中在粮食生产领域,涉及特色农产品板块的数量相对较少。就河南规模化实际情况来看,小型规模种植和养殖相对比较多,中小规模化种植基地较为分散,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特色产品产业新品种、新模式推广力度不足。此外,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地之一,河南省如何在有限的耕地资源基础上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既要坚定维稳粮食生产,满足市场需求,也要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这也是进一步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不同产业企业之间的关联就是产业链,有纵向和横向之分。纵向包括产供销三个环节,需要各经营主体协同经营,具有一体化特征;横向则主要指与之相关产业、辅助产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利用产业链纵向、横向延伸实现产业的价值和产业的增值,也就是“1+1>2”。
河南特色农产品产业的产业链发展,从纵向看经营主体之间合作途径不宽,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本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组织化程度较低,大多数特色农产品产业依然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也主要依靠家庭直接经营,绝大部分农户和农业企业利益联结仅靠土地流转,关系较松散等,所经营的农产品虽然已经形成了部分特色品牌,但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均需要进一步加强。另外,产业的纵向链条不够深,在农产品加工、精深加工和加工副产物有效利用方面均比较落后。从横向看,虽然有些地区在特色农业基础上发展了与当地特色农业相关的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产业,但大部分特色农产品产业辐射力较小,与之相关的产业及辅助产业还存在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加之近几年全球疫情形势,旅游休闲、餐饮民宿受影响较大,那么如何利用技术手段,让用户可以沉浸式体验与特色农业相关的旅游等产业就显得比较重要。
从前面河南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现状可知,部分河南特色农产品在省内乃至全中国的知名度都比较高,但美誉度更加重要。美誉度既包括高品质,还包括高附加值和专业等,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品牌优势,具备品牌竞争力。目前,河南高档、优质、专用产品少,缺乏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名特优新农产品,特色优势资源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的能力不高,比较优势不明显。截至2020年,全省获得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已达到139个,总量在全国排名第7位;有效期内“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居全国第12位,仅为江苏省的23.5%;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面积仅占全省耕地面积的9%。河南缺乏在全国叫得响的油脂、奶制品品牌。诸多因素制约了河南特色产品走出去,尤其是国际市场。
农民(基地)和经营特色农产品的龙头企业是产业化进程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他们在利益分配、规制、约束和保护4个方面的利益联系需要加强。
一是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更有优势,在市场交易谈判过程中比较强势;特色农产品的经营者相对分散,获得市场信息相对较慢,他们在利益分配上是不公平的。二是缺乏利益调节机制,在利益分配上处理不均,特色农产品生产既要承担自然风险又要承担市场风险的情况下,农民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而龙头企业普遍存在抗风险能力不足、融资能力有限、经营困难等问题。三是农业企业之间的“违约”问题。作为卖家,农民更愿意将农产品卖给高价买家以获得更高收入;作为买家,企业更愿意以更低的价格购买以获取高利润。当供过于求时,龙头企业会继续降价,否则就会找其他农民购买。四是保护特色农产品生产中缺乏人才和基础设施的问题。我们缺少了解农业和互联网的人才。“互联网+农业”发展缓慢,信息服务建设滞后[5]。
河南省针对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高质量发展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等指标,围绕十大优质特色农产品,以产业和项目为抓手,突出规模化、品牌化、组织化和科技化,把特色做优、把优势做强,提升特色农业整体效益、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把特色农产品打造成为对外宣传河南形象的“名片”,让特色农产品产业成为河南农业现代化的“加速器”。
发展河南特色农产品产业规模要以“十三五”发展为基础,按照“十四五”规划要求,依托基地(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基层组织,通过推进单品种集中连片种养,标准化、规模化和订单生产,培育特色农产品,壮大产业规模;把已经建立起来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基地建设成为优质基地,充分利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红利建设特色农产品产业集群、产业带。
河南要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用好市场化手段。纵向延伸产业链,建设特色农产品产供销加物流配送,拉长产业链,开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横向拓展产业功能,河南要发挥特色农产品的“特”,重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让消费者感觉到“值”,更感觉到“爽”。充分利用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区域内农业、生态和文旅资源,将生产与加工、销售与品牌管理、服务与体验有效衔接,因地制宜推动“农业+产业”“农业+康养”“农业+旅游”“农业+餐饮”等模式。例如依托区域特色资源,发展休闲度假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光带;将特色资源与产业发展相融合,依托特色经济林、花卉苗木,培育林苗花木和林菌、林蜂及木材生产加工产业,形成特色鲜明、相关辅助产业协同发展的新局面,使特色农业由原来单纯的种养环向加工流通等二三产业延伸,也就是所谓的“接二连三”。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品牌价值往往决定着产品的市场地位,利用品牌的价值和力量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可谓恰逢其时。这就要求河南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地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的角度把握人民食品结构的变化趋势,在保障粮食供应的同时,立足油料、畜牧产业为基础的“大而优”农产品品牌;以中药材、蔬菜、水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为重点,打造一批“小而美”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各类特色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以县域为重点,加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域建设,推动特色农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融合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
首先,对于已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或者已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的农产品,需要利用好独有的比较优势,发挥好、维护好品牌效应与品牌价值,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加强市场监管,创新营销模式,创造规模经济,提升品牌公信力、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整合资源,实施品牌整合管理战略,带动产业链延伸,推动产业发展。其次,市场监管部门要强化监管执法,加强对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仓储加工场所、网络营销渠道的监督检查,加大打假查处的频率和力度,防止被“套牌贴牌”。最后,农业龙头企业通过洞察顾客需求并把顾客痛点与特色农产品利益诉求点结合起来,通过营销策略和促销方式,使消费者意识到特色农产品可以成为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案,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防止消费者“审美疲劳”[6]。
农户(基地)与龙头企业是开展特色农业生产活动的重要因素,二者的利益联结反映了他们在利益和风险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影响。针对农户(基地)与龙头企业在利益联结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如下四项措施,实现农企在产业合作中协同共赢。
一是在组织管理上,改变以往松散的联结方式,建立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专注与特色农产品专业化生产、标准化加工、品牌化营销,让经营主体间分工协作更密切,确保龙头企业得益、农户增收、产业发展“三赢”。二是通过举办农业培训班等形式,给农户(基地)提供更多关于特色农产品和市场的知识,提高他们市场议价能力,大力拓展金融服务渠道,缓解龙头企业和农户贷款难、贷款贵方面的困难,达到规范农业企业利益和风险承担目的。三是通过加大打击力度,提高违约成本,科学合理地规范合同内容和签订合同程序,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四是强化利益保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农业优惠政策,整顿农产品市场秩序,激发农户农业生产积极性和从事特色农业可以增加收入的信心;发挥市场作用,依托“数字农业”,不仅着力解决宽带村村通问题,还要开展数字农业建设,打造重要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和数字农业创新中心。
河南要善于利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工业化带来的机遇,以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用数字技术、思维和认知贯穿河南特色农产品产业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以促进其高质量发展。首先,将传感器放置在特色农产品基地的土壤中,自动上传土壤中温度、湿度,氮、磷、钾含量的数据,为生产优质特色农产品打下良好基础。其次,在生产过程中,采取实时监测、遥感监测、智能节水灌溉、飞机防控、测土配方施肥、农机定位栽培、精准送料、疾病自动诊断等措施,垃圾自动回收等精准可视化操作,打造河南数字特色农业。再次,在销售环节,推广农产品销售的“证书+追溯码”标识模式。为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我们将借鉴浙江省畜牧业数字化管理经验,为各类特色农产品设置“云农码”,红色、黄色、绿色,代表不同的评价结果,培育本地化的涉农电商平台,推动发展奶制品、水果、干果、种苗、花卉等名特农产品网上交易。最后,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为农企提供农业生产经营所需的土壤、种源、种植、产品流通、品牌管理、金融服务等信息的咨询和指导,用农业生产数据、农业数据、农产品数据和农业服务数据以通俗易懂、简单容易操作的形式指导特色农产品经营主体。简言之,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可以使特色农产品产生更高的产值。
综上所述,产业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基础,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服务于高质量发展,离开高质量的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将没有价值。目前,河南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成效明显,但在产业规模、产业链、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等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河南要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产业的规模化、品牌化、组织化和科学化,在促进河南特色农产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