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现代战争的武器装备中,只有一种兵器享有“王者荣耀”,那就是“陆战之王”— —坦克。坦克一词是英文“tank”的音译,原意为贮存液体或气体的容器。在这种战斗车辆首次参战前,为保密而取用此名,并沿用至今。坦克通常由武器系统、推进系统、防护系统、通信系统、电气设备、特种设备和装置组成。作为陆军主要的突击武器,坦克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成名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并由此确立了其在陆军中的主导地位。
坦克的诞生,得归功于奥地利工程师阿道夫·布尔斯廷。在看到大炮造成的巨大伤害后,阿道夫·布尔斯廷将目光投向了开发免受大炮伤害的防护措施。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完全被钢装甲防护的海军战舰产生了兴趣。他意识到,以这样的防护水平接近敌人阵地的士兵,受重伤或被打死的可能性要小得多,“陆地船”的想法就这样诞生了。他将这个想法付诸实践,并结合装甲车的优势和特点,提出了坦克的设计思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坦克作为一种“野蛮”的军事装备开始发挥作用,旨在穿越艰难的地形并营造恐怖气氛。虽然坦克没有在一战中显示出多大的力量,但在二战中一战成名。
一战后的法国坦克可以说是世界军事强国中的“坦克一哥”,其质量在1940 年前对比德国坦克都有着绝对优势。索玛S-35 中型坦克更是法国装甲部队的骄傲。可惜的是索玛S-35 中型坦克在二战中表现不佳,最后甚至都成了德国人的战利品。T-34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产量最高的坦克。据有关史料统计,苏联建造了大约8.4 万辆T-34,至今仍存有大量这一时期生产的坦克。产量次之的是M4 谢尔曼坦克,由美国和其他西方盟国制造了约5 万辆,在1942 年至1945 年间参与了多次战斗和战役,用数量来弥补火力欠缺的短板。
二战时期的坦克就是笨重的铁疙瘩,只比拼谁的铁厚、谁的炮粗。而现代坦克比拼的则是信息化作战能力,如谁的反应快、谁的战场观测能力强和谁更智能化。未来,坦克仍然是地面作战的重要突击兵器,许多国家正依据各自的作战思想,积极地利用最新成果,发展21 世纪初使用的新型主战坦克。各国在研制新型主战坦克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坦克无人化、减轻质量、减小形体尺寸、控制使用费用。可以预见,新型主战坦克的摧毁力、生存力和适应性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也是坦克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