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区生姜种植技术及管理分析

2023-03-16 01:22李春雨
种子科技 2023年3期
关键词:姜块生姜病害

李春雨

(天津市宝坻区大口屯镇人民政府,天津 301801)

生姜作为人们制作食物、调节食品味道、医药生产的关键原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物之一。生姜种植有栽培用时短、栽培产量较大等特点,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研究高产高质的生姜种植方法,可获取较高的农业生产收益,具有一定的价值。

1 C 区生姜种植概况

C 区南北走向的直线距离约为58 km,东西走向的直线距离约为56.8 km,区域整体面积1 739 km2,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秋温度适宜、夏季雨量充足、冬季环境干冷。尤其在7—9 月,降水量较多,适宜生姜种植,顺应生姜的种植需求。C 区内种植生姜的时间较长,地理环境、温度条件均适宜生姜生长,且C区地势特点鲜明,南面较为平缓,北面起伏较大,在连续降水天气时,因地势变化较大,可以有效疏排雨水。

近年来,C 区种植生姜的收益较好,是国内生姜主要产地。C 区生姜种植质量优异,获得了市场一致好评。目前,C 区每年每公顷土地生姜产量约为2 750 kg,最高为5 000 kg。C 区产出的生姜食品,营养丰富,淀粉占比为8.88%,纤维素占比为3.8%,蛋白质占比为9.68%。C 区生姜中的姜丝不多且口感鲜明,在各个地区获得了优异的销售成绩。

2 生姜栽培的技术条件及特点

2.1 技术条件

温度:生姜喜温,不抗寒。为此,在生姜栽培期间,应加强种植环境的温度调节,保证温度稳定。

光照:生姜耐阴,对光照需求量不大。生姜幼苗栽种期间,可采取适当的遮阳措施,控制光照量。

水分:生姜根系生长能力不强,根系不深。实际生姜栽种期间,应保持水分充足,使土壤处于湿润的状态,以维持生姜的生长状态,防止出现枯萎等其他问题。

土壤:生姜种植应增加土质疏松性,提高土层透气性,保证排水顺畅。种植生姜期间,应施加必要养分,选择无污染的土壤。

2.2 生姜栽培特点

生姜从种子播种到果实收获的全周期约为200 d。生姜生长表现出明确的阶段特征,可分为种子发芽、幼苗、高速生长、停止生长4 个阶段。种子发芽时期,生姜主要依赖自身养分,保证后续健康生长。幼苗阶段是生姜各部位逐渐形成的过程,主要表现在根、茎、叶各个部位。生姜耐寒性不足,会在霜冻时节停止生长[1]。

3 生姜种植影响元素分析

3.1 环境影响

生姜在种植中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环境中的湿度和温度。其生长中具有较强的喜湿性但不耐涝,喜温但不耐热、不耐寒,如果种植环境出现较大的温湿度波动,会超出作物的耐受限制,容易使生姜出现病害。

从种植温度层面分析,尽管生姜具有良好抗热性,但温度过高依然会限制作物生长;从湿度层面分析,生姜栽培中对于灌溉水量具有较高要求,为此需要在灌溉中合理控制水量,避免出现灌溉过度和缺水等问题。夏季高温多雨会从某种程度上影响生姜的正常生长,为此需要农户强化种植管理,对生姜田内的温度和水分进行合理控制,重点注意避免在雨后和浇地后发生积涝现象,否则会导致土传病害问题的发生。

3.2 土壤影响

土壤酸碱度会对生姜生长状态产生直接影响,生姜喜好微酸性和中性土壤,如果种植田内酸碱度超标,会导致病菌在土壤内部加速繁殖,和正常环境条件相比,病菌繁殖速度明显提升,假如种植土壤整体酸碱度存在较大的波动,会使生姜极易感染病害。在种植生姜前,农户需要对土壤状态进行全面检测,判断土壤环境是否适合种植生姜,及时对土壤状态和酸碱度进行调节,预防病害问题发生。

3.3 选种施肥影响

选种作为生姜栽培的重要环节,需要选择具有良好抗病能力的高产品种,同时选择土传病害和前茬病害较少的区域种植。栽培姜种前要做好消毒处理,预防生姜在运输过程中感染病菌。施肥环节同样会对生姜病害造成一定影响,通过合理施肥,使种植田达到营养均衡的状态,满足生姜生长的需求。要注意在施肥中坚持勤施少施,对各种微量元素进行有效搭配,增加施用多样有机肥,提高生姜的病害抵抗能力。

4 C 区生姜种植技术分析

4.1 掌握生姜栽培各阶段时间

C 区的生姜有大姜、小姜两种类型,主要种植在C区三面环山的位置。该区域土壤呈酸性、透气性较好,夏季雨水充足,鲜有田涝事件发生,气候环境适宜。一般情况下,每年3 月是C 区生姜种子培育的关键时期,立夏时播种,秋季是生姜生长的旺盛时期。C 区光照充足、温度适宜,同时C 区秋季早晚温差较大,环境含水量适中,符合生姜的生长需求。生姜的生命周期不少于160 d,在霜降时期进行生姜采摘即可。

4.2 甄选姜种与育芽

C 区的生姜生产过程比较烦琐,前期种子准备工作尤为关键。一是生姜对种植环境的要求较高,需进行土地处理,为生姜营造优质的生长环境。二是优选姜种,选择病害少、长势优异的田区。生姜收获后,选择芽头大、色泽好、无病害的姜块。优选姜种是保证后续生姜种植质量的关键过程;培育壮芽是提高生姜产量的重要前提,依照形态,保障芽身健壮、芽顶饱满。育芽主要关注营养充足、芽生长位置合理、催芽环境管理适宜。多数情况下,选择色泽鲜亮、发育完全的姜种,以保证育芽质量。如果是营养不均衡的姜种,育芽效果会不理想;芽生位置方面,顶端、外侧部位的芽较大,枝条基部、枝条内侧长出的芽苗普遍小;环境方面,催芽温度应控制在22~25 ℃之间,可产出壮硕芽苗,如果采取高温催芽措施,温度应高于28 ℃。

育芽含有选种、晒种、催芽3 个流程。晒种处理时间应提前30 d,清除种子表面的泥土,可以通过专门药液对姜种进行清洗,彻底杀灭病虫隐患,随后在清洁、干燥的环境内平铺姜种,彻底晾干。可以将种子放置于草席,进行至少1 d 的晾晒处理,如果天气较差或外部环境温度较低时,可以选择在室内对姜种进行放置处理,避免姜种因受凉影响后续的生长。晒种处理旨在打破种子休眠状态,降低种子内部含水率,防止种子出现腐烂的问题,以此提高发芽能力。通过晒种能够提高生姜内部温度,进一步提高生姜细胞整体的活性,种植后能够促进生姜快速发芽生长。晒种完成后,有病害的姜种会表现出干缩的现象,需要及时剔除。晒种后需进行“困种”处理,将晒后的种子收于室内,添加草帘,存放3 d 左右。“困种”完成,进行催芽,参照生姜种植区域特点,综合选择催芽方法。比如进行室内催芽,在室内建立育芽池,高度至少为80 cm,池底添加晾晒处理的麦秸、稻草。晾晒处理后的姜种,可趁热存放,放置高度至少50 cm。姜种存放后,再添加一层稻草、棉被,防止温度散失。催芽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0~25 ℃,催芽时间为20 d。

4.3 整地

用于生姜种植的地块,应保证有机质充足以及排灌便利。沙壤土是用于生姜种植的最佳选择,选地完成后,耕地深度要在20~30 cm。参照地势特点,制作畦面,使其呈现南北走势。畦长为120 cm、畦宽为35 cm、畦深为12 cm,并配置排水渠道。畦面种植渠的行间距为55 cm。种植渠中,使用有机肥、饼肥,补充养分。肥料使用方案如表1 所示。

表1 肥料使用方案 单位:kg/hm2

4.4 合理种植

生姜种植有播种、施肥、浇水、用药4 个流程。C 区种植的生姜具有喜温特点,种植期间应采取深耕种植方法,种植深度应大于7 cm,种植时的环境温度应高于15 ℃。生姜的种植时间主要定在4—5 月,多选晴天进行种植。开始播种前需要对种植沟先浇灌一次底水,保证底水充足,播种时应细分姜块大小,使其单个质量为70 g,每个姜块留存至少1 个健壮姜芽,清除冗余姜芽,以保证养分充足。播种期间,如果降水量较少,需在沟内灌水,水渗完成后,放平姜块,种芽向上放置,姜株间隔为20 cm,将姜株表面加盖一层细土,土层厚度为5 cm 即可,播种完成后,整平土壤。按照标准沟内距离设置生姜苗,保持生姜苗排列方向的一致性,合理控制苗间距,避免出现栽种间距过小或过大等问题。栽种间距过大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间距过小会互相影响,最终导致生姜产量降低。因此生姜耕种环节需要合理密植,结合种植田内土壤存水状态和土壤营养状态进行合理分布。如果水分和营养充足,可以适当减小种植密度,相反条件下需进一步扩大种植密度。除此之外,要结合不同生姜品种对栽种密度进行合理设计,对于具有较长生长周期、姜块较大、长势较好的生姜,应适当减小生姜栽培密度,相反条件下需要扩大生姜栽培密度。比如在大姜种植中,对应栽种间距主要为22 cm×75 cm;如果是鲜食嫩姜,生长周期短且姜块较小,对应栽种间距是10 cm×75 cm。

4.5 田间管理

苗期内,生姜根系整体水肥吸收能力较差,无法充分吸水,也无法吸收土壤深层水分,为此需要使姜田的土壤湿度维持在70%以上。生姜栽种完成后,地面表土层应减少供水量,保证土层回温效果。为保证生姜出苗数量,在生姜苗长到75%高度时,进行浇水。如果种植区域长时间未下雨,应适当增加浇灌量。种植区进入雨季后,及时排水、控制水位线,防止出现受潮腐烂问题。姜块收获前1 个月,应参照气候特点,适当控制浇灌量,缩短姜块成熟时间。9 月下旬,种植户参照生姜的实际生长情况,给予叶面追肥,采取7 d/次的追肥方法,保证追肥效果。生姜即将成熟时,在采摘前4 d,进行1 次浇水,以此控制果实表层夹带的土壤。

4.6 病害防治

腐烂病,严重时会引发绝产,是影响生姜高产的主要因素。腐烂病的防控,需在栽植前期,使用甲醛100倍液进行泡种,泡种时间应达到6 h;种子切块处理后,使用波尔多液,药液浓度取1%,进行3 min 的泡种处理。如果出现烂根、病菌侵袭等问题,使用生石灰平衡土层酸碱性,增强病害控制效果。如果有病株,应及时去除病株及其周边土壤,并在穴内回填无菌土。

斑点病主要发生于叶片,病斑表现出不规则特点,病斑中间是灰白色,病斑周边是褐色。在环境湿度较大的条件下,病斑呈现黑色且斑块大小不均,会加重病害。病害加重时,病斑连成片,导致叶片枯干。在防控斑点病时,使用微生物菌肥,增加土层菌种平衡性,优化土层营养结构。病症发作初期,使用百菌清进行病害防控,每间隔7 d 进行1 次喷药,喷药3 次左右可祛病。

炭疽病主要威胁叶片健康,病害发展后会形成较大区域、不规则的斑区。潮湿环境中,病斑表现为黑色。药物防控应使用多硫悬浮剂,选择500 倍液体进行病症防控,配合水肥管理,增强植株的生长能力[2]。

4.7 规范收获

姜种依照作物新鲜程度,有种姜、嫩姜、老姜等多种类型。

苗高介于20~30 cm 之间,姜叶长到6~7片时,可获得新姜。使用小铲挖出作物,保持姜株平稳,防止植株晃动。尽量减少挖土量,挖出后回填土壤,并对土层进行压实处理。

初秋气温下降,根茎生长较为旺盛,分枝数量较多,是鲜姜收获的关键时期。嫩姜作物的含水量较高,可进行加工腌制。提前收获,收成少,鲜姜质量高;推迟收获,收成高,姜的质量降低。为此,应保证收获时间的适宜性,使收成与作物质量相互平衡。

初霜时期,植株茎叶变黄,根茎成熟,可收获老姜。可选晴天进行采收。收获完成,保存残茎2 cm,不留根,无须晾晒,进入贮藏阶段。

生姜采摘时,应参照区域天气变化情况,力争在10~15 d 完成生姜采摘活动,防止霜降带来的影响[3]。

4.8 贮藏管理

贮藏管理需加强温度控制,在生姜处于休眠状态时,极易出现表皮脱落的现象,此时生姜表现出较强的呼吸能力。因此,贮藏生姜的环境,应具备优异的通风条件,以此保证贮藏质量。通风30 d 后,使贮藏环境的温度保持在20 ℃,给予必要的保温处理。贮藏环境的湿度管理,可有效防止生姜萎缩、保持姜块鲜度。如果湿度较大,会增加生姜腐烂的可能性。贮藏环境湿度的最佳范围为90%~95%,可保障贮藏生姜的质量[4]。

4.9 绿色种植方案

一是加强绿色服务,以绿色种植带动生姜产业发展。近年来,C 区融合了绿色生产理念,以更具生态性的种植视野,创新生产体系,提高种植户对生姜栽培方法的认识。加大绿色服务力度,塑造全区农户生态农业思想,使其自主选择低能耗、高产量的生姜种植体系。二是创建种植信息互通体系,强化绿色生产思想。C 区利用线上平台,积极推动农业发展,有效引入绿色生产技术,保证生姜食品性。三是规范绿色生产,走出了生姜生产的误区。C 区采取生姜生产的跟踪方法,有效记录各农户的生姜种植情况,并给予生产指导,使其进行规范种植,减少因种植失误造成的经济影响,切实提高生姜农业收益。四是落实生姜市场监管,保证生姜市场秩序。从生姜残留方面,进行市场监管,倒推种植药物使用的规范性,严防农药超标问题,保证食品健康。

5 结束语

种子属性、种植密度、土地健康、水肥管理等工作均是保证生姜栽种质量的关键因素。种植人员应熟练掌握生姜种植的各个技巧,保证生姜生长的健康性和产量。要积极融合绿色种植理念,迎合生态保护需求,从而带动农业发展。

猜你喜欢
姜块生姜病害
生姜贮藏主要影响因素及技术要点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小麦常见三种病害咋防治
夏吃生姜益健康
葡萄病害周年防治历
果树休眠期咋防病害
地龙生姜平喘
生姜拌醋治腿关节疼
怎样窖藏生姜
生姜贮藏保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