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浅析

2023-03-16 06:37陈仙颖福建省厦门市杏滨小学
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阅读教学语文

陈仙颖 福建省厦门市杏滨小学

小学生有极强的可塑性,他们就好像一张白纸,可以被无数种可能所填满,但正因为这种纯粹的特质,小学生很容易被一些困难和挑战所绊倒,容易滋生出一些消极的情绪。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学生经常会在阅读理解的时候陷入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化被动为主动,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以更加乐观和包容的态度去面对困难。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渗透的必要性

在我国,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起步,教育部于1994 年就在全国性的教育意见中指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而后,在2006 年,心理健康教育和中小学生的融合获得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所展开的心理引导和辅助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打磨学生优秀品质的金刚石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坚忍的意志和品格,引导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少犯错误。近些年来,小学生犯罪和走歪路的问题层出不穷,他们在一些社会不良风气和不良习惯的干扰下人格出现了扭曲,这种现象如果得不到遏制,这部分学生长大以后极有可能成为危害社会的毒瘤。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世间的美好,更有勇气去正视自己的不足,辨别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提高警惕意识和防范意识,懂得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和思想,养成正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心理健康教育是对新时代呼声的有力回应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征,因此素质教育也在拓宽范围,逐步重视对心灵的塑造,要求学生在具备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有足够积极的人生倾向。因此,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对新时代呼声的有力回应,能够让学生从“死读书”中挣脱出来,实现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和塑造。与此同时,由于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所以他们在成长道路上的发展不够稳定,会受到许多心理问题的困扰。此时,教师就要通过持续性的心理教育来帮助学生正确看待人生得失,开阔视野,意识到自己的社会价值,进而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心理健康教育是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助推器

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气氛是相对沉闷的,教师和学生之间虽然有互动,但并不足以真正刺激学生的活性思维,究其原因,在于师生之间存在隔阂。而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下,教师可以更为细致地去分析学生的成长动态和个人期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放下心中的芥蒂,真正把老师当作自己的朋友。当教师和学生能够在平等的位置上交谈时,课堂的气氛就会被真正带动起来,学生会努力配合教师的行动,教师也会在学生的反馈中提高教学信心,双方才会真正相互促进,互为依靠。

二、心理健康教育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契合之处

(一)教材本身的人文属性突出

小学语文教材中收编的文章都是具有强烈代表性和针对性的,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与启示,能够让学生获得思想上的熏陶,升华自己的精神世界,构筑起更加坚固的心灵防线。教材中的文章往往能够发挥出引导和指挥作用,例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记张自忠将军》等文章可以灌溉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有动力去追寻自己的人生目标,培养正向的价值观。特别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确读书的必要性,更可以让他们产生为国、为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为了民族的复兴努力挖掘自己的潜力,展现自己的价值。《圆明园的毁灭》这一篇文章,可以教育学生牢记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经受的苦难和屈辱,让学生养成强烈的爱国意识,引导学生把个人的价值和国家的价值充分融合到一起,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分子。

(二)心理健康教育给阅读本身的回馈

上文提到,只有在良性的心理状态之中,学生才可以更为顺畅地完成学习任务,才可以有无限的动力,即便是遇到困难也不会退缩,而是会放平心态,看淡得失和成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更要静下心来,戒浮戒躁。同时,持续性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反哺学生的课堂阅读,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理念和思想,进而顺利地分析文章。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现状

(一)联系不够密切

之前的应试教育体系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做题技巧,在考试中得分,所以并没有真正关注阅读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联系。同时,教师已经承担了沉重的教学任务,光是备课和批改作业就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所以留给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是相对有限的,不少教师也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除此之外,部分学校并没有从宏观的角度去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和阅读之间的紧密联系,渗透的程度有限,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心理期待。加之,不少学校根本没有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因此这一理念的普及也是很有限的。还有一种思想也不容忽视,大部分语文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应当由思想政治课来承担,自己并不需要对这一领域有多么深入的研究。

(二)方式方法守旧

尽管部分教师的确意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性,但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和阅读之间的融合路径十分单一,缺乏多样性,缺乏鲜明的色彩。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往往会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自己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记笔记。当讲解工作告一段落的时候,教师就会直接询问学生的总体感想,让学生思考一些没有挑战性的问题。例如:“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一段的关键句在哪里?你们读完课文以后有什么感想?”这些问题几乎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答案,或者学生随便回答也不会出大错,并不能真正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即便教师把这些问题和心理健康的知识结合到一起,学生感受到的依旧是一言堂的模式惯性,自己并不会发表任何意见和看法。如果这种现状得不到纠正,那么学生的天性也必然会被压抑,他们会更依赖教材上的标准答案,会直接等教师解答,而不是自己展开独立思考。

(三)评价机制存在漏洞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是以技巧的训练为主,教师在考查的时候也是以学生的书面成绩为准,这种评价的方法并不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并不是一张纸就可以概括的,如果教师只是参考了心理健康的知识,依旧是以灌输的形式让学生学习,那么学生必然无法汲取养分,只会愈发觉得枯燥和无聊,从而产生惰性。

(四)知识素养的欠缺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知识吸收的速度并不快,还需要依赖外界的帮助。教师就是他们的第一依赖对象,此时,教师展现出来的能力会直接影响课堂效果。部分教师在解读教材文章的时候不够深入,只是把书本上提到的东西复述一下,没有及时筛选出其中可以利用的心理健康教育因子,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另外,很多语文教师没有储备足够的心理健康知识,一方面,教师觉得这件事不应由自己负责,另一方面,渗透心理健康元素的落脚点不够恰当,完全不能和课文贴合到一起,这就割裂了心理教育和阅读之间的关系,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四、心理健康教育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结合的方法与措施

(一)制造更加积极向上的氛围

小学语文阅读本身就是知识输入的重要介质,能够给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留下最为直观的效应,所以更容易让学生沉浸在特定的学习氛围中。对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基本学情,以阅读为起点,制造更加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做好课堂铺垫,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行过渡。在这里,教师要“换鞋穿”,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现代阅读课堂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用敏锐的嗅觉捕捉学生的精神期待和内心向往,设计合理且可行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育。

(二)突出教材元素的价值

小学语文收编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篇,意蕴深远,情感丰富,是不可多得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教师需要重点突出教材的价值。就部编版教材来讲,本身就涵盖了很多心理健康的内容,所以更是需要获得足够的关注和重视。教师要保持敏锐的嗅觉,用心理学的知识去解读文本内容,分析阅读材料和心理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厘清逻辑构造,然后再设定教学方案,让学生通过细节性的解读去获得人生感悟。例如,在学习《自相矛盾》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就需要观察文本提出的核心论点,在学生读完一遍以后,向他们提问:“你们觉得商人为什么无法自己解释自己的逻辑?”让学生细读、思索,总结出做人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过分夸大自己的长处往往最后会陷入矛盾的境地,甚至会贻笑大方。

(三)突出兴趣的深层次引导

兴趣是指挥实践行动的前提条件,任何学习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兴趣的支持,阅读也不例外。教师要以学生的主观意志为切入点,让他们认识到阅读的魅力和价值,然后自发投入其中。例如,在学习《威尼斯风光》这篇课文时,除了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图片之外,教师也要为学生播放威尼斯的旅游宣传片或者是纪录片,让学生先感受视觉上的冲击,然后再探究威尼斯的小船,想象当地的景色和风光。还有,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用故事去制造悬念或者是矛盾点,如引入汶川大地震中的实例,为教学做好铺垫,使学生产生足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四)突出综合性评价

从上文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已有渗透,但很少有教师会真正去科学评价渗透的效果。教师需要设计出合理的作业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依据,让学生通过阅读去展示自己的内心状态。例如,在每学期开始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这学期的阅读书单,鼓励学生去接触一些优秀的青少年读物,然后组织他们共同阅读,按照阶段性的进展来分享阅读成果和心得体会。例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鲁迅的书籍和文章,可以先从篇幅较短的杂文选开始,然后再去接触短篇小说或者中长篇小说,让学生了解鲁迅一针见血的文风文笔,以及弃医从文的决心和深厚的爱国情怀,当学生有所感悟以后,教师就要求他们撰写读书笔记。在这里,教师要对学生做出的陈述进行总结评价,要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和支持,如果学生阅读认真,也可以给予他们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表扬。

(五)注重对背景的介绍和分析

阅读最为注重的就是情感的代入,而情感的代入又离不开背景的介绍,所以教师在讲课文时不能干巴巴地说明,而是要注重对背景的讲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和精神,让学生在内心做好情感准备。例如,在学习《腊八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腊八粥的来历,介绍其历史演变的脉络,并为他们播放腊八粥的制作以及腊八到来时的民间活动,让学生对基本的风土人情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他们的内心世界会变得更加丰富。

(六)综合利用课外时间

在“双减”政策的引导下,学生的课外时间是相对宽裕的,很多学生在课下不知如何有效利用课外时间。对此,教师不能盲目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而是要为学生布置一些趣味性的活动。例如,在学习《静夜思》这首古诗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下把这首古诗扩写成一个小故事,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查找作者离乡的背景,具体叙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情愫。这样一来,学生会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示得更加丰富多彩。教师要鼓励学生张开思维的翅膀,大胆想,大胆写,也要注重对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很多学生把阅读活动集中在课内,在课下很少会主动去翻书,这就会影响阅读的持久性。教师要进一步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可以直接在班内设置图书角,鼓励学生捐书或者换书,彼此交换自己喜欢的作品;教师还可以设置图书漂流活动,选择经典的名著在全班传阅,学生不仅会感到乐趣无穷,教师也可以借此机会丰富自己的知识框架和体系。

总的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和阅读教学的结合是任重且道远的,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疑问,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所以必须要保持足够的信心和热情。本文从环境的创设、教材元素的筛选、兴趣的激发和引导、综合性评价、背景知识的介绍、课外活动的延伸这几个角度,论述了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方法,并结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知识点阐述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阅读教学语文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