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明燕
写作指南针
选材,指写作时材料的选择。我们知道,写文章必须有一个鲜明的中心思想,然而,用什么表现这个中心呢?这就要谈到“材料”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材料的选择与取舍直接决定着文章的质量。那么,怎样恰当选择和取舍材料呢?
一、选材要围绕中心
一般文章涉及的内容很多,但它的中心思想只能有一个,众多的内容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的。
二、选择典型的,舍弃非典型的
选用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即典型材料,這样的材料最有说服力和表现力。魏巍同志创作《谁是最可爱的人》初稿题目是“自豪吧,祖国”,文中用了20多个事例来表现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这些事例虽然都能围绕中心,但由于“例子堆得太多,好像记流水账”,所以效果不好。于是作者对材料作了果断取舍,集中笔墨只写了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即“松骨峰战斗”“马玉祥火中救小孩儿”和“小战士防空洞吃雪”,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中心,于是《谁是最可爱的人》成为传世佳作。
三、选择新颖生动的,舍弃陈腐呆板的
要选用新颖的、有特点的材料。材料不落俗套,才能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具体来说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材料本身是新颖鲜活的、具有时代感,“像刚从海里抓上来的鲜鱼,带着它即时的新鲜”。这就需要我们用慧眼,去观察,去发现。二是旧材料新用法,即鲁迅先生用过的“故事新编”。能做到使用新鲜材料当然最好,但我们的阅历、视野有限,不可能掌握太多,因此,赋予旧材料以新的含义也是较为明智的选择。
四、选择具体的,舍弃空洞的
要选用具体的、“有血有肉”的材料,而不能选用空洞的、“有影无形”的“材料”。写作上,尤其是记叙性文章的写作,通常提倡“以小见大”,因为具体的小事才能给人深刻的印象,使读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这一点在记叙类文章的写作中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