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上杭红色歌谣具有时代性、战斗性,群众性和艺术性等特色。在中国革命战争中,她为民族竖起了一面面的旗帜,又如一枚枚的炸弹投向敌人,从而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上杭;红色歌谣;形成;特性;贡献
【中图分类号】J607;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3—156—03
从《诗经》“谁谓河广,一苇杭之”之义而得名的闽西客家圣地上杭县,自宋淳化五年(994)由场升县后,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了。它地处闽西汀江中游的黄金地段,更兼有秀丽的山川与宜人的气候等自然优势,使它成了客家众多姓氏的发祥地;而多次大批的南迁汉人,把从中原带来的先进文化,有机地融入了上杭当地原住民的文化之中,从而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上杭客家文化。
1929年红军进驻上杭后,勤劳而勇敢的上杭人民用朴素而形象的语言来抒发内心强烈的爱憎的阶级感情:既揭露反动统治者的贪婪与凶残,也歌颂劳苦大众的英勇斗争,从而充分表达了广大劳苦大众追求翻身解放和美好生活的美好理想……从此,经过土地革命与解放战争的历练与文化积淀,上杭红色歌谣结出了丰硕的文化之果,1995年上杭县被评为中国“山歌之乡”。
一
始于土地革命时期,而成熟于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杭红色歌谣,其繁荣与发展得益于当年的红军与上杭人民对红色歌谣的关爱与推崇,并在革命斗争的践行中起着示范作用。在土地革命之后,上杭的劳苦大众随着政治上的翻身得解放,同时也在文化上翻身得了解放。红色歌谣犹如雨后春笋地应运而生,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
1929年1月,红四军从井冈山出发向赣南、闽西进军途中发布《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红军宗旨,民权革命、帮助工农,唯一责任……”是用四言体韵文所写成。他们都采用了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通俗易懂的歌谣体告示形式。这样,就能通俗而生动地宣传当年党的方针政策,同时又能有力地推动上杭红色歌谣在质上的提升与飞跃。
1929年12月,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在上杭古田召开。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党”的原则。红军领导人积极倡导搜集红色歌谣作为红军教材,以激发军队和人民积极投身革命的热忱。这一举措极大地提高了红色歌谣的地位,有力地培育了人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刻地指明红色歌谣今后繁荣与发展的方向。据美国著名作家艾格妮丝·史沫特莱所撰写的《伟大的道路》所述:“有一首歌词叫做《上杭之歌》,农民几乎把从红军那里学来的东西都编在歌词里,充满了对穷人的同情,对地主的仇恨。这些地主正据守闽西城墙环绕的上杭城,如同中世纪的领主据守城堡一样。”其实,文中所写的歌词就是引用了1930年流行于上杭各地的《革命进攻歌》的内容。
在革命战争年代,当年“闽西暴动”的领导人都很注重充分发挥红色歌谣的积极作用。在上杭多地的贫民学校里教唱《贫民苦》与《土豪恶》等红色歌谣,以此来揭露地主土豪的滔天罪恶,从而激发劳苦大众的革命斗志。为教育穷人要翻身,就要打倒土豪劣绅的道理,就教唱《土豪恶》:
土豪恶、土豪恶,
有田有枪好剥削。
自家有田不耕种,
拿给别人去耕作。
到了秋冬来收谷,
十里收粮真太恶。
耕田种地的农民们,
你说土豪恶不恶?
广大民众创作了诸如《挑担苦》《救穷歌》《暴动歌》等大量的红色歌谣,曾广泛地流传在上杭各地,也产生过很好的启蒙和示范作用。
二
上杭红色歌谣富有鲜明的特性:
其一,鲜明的时代性。作为时代产物的上杭红色歌谣,是广大的上杭客家人所奏起的中国革命战争的岁月歌,她犹如历史上那些显赫而独立的杰出人物一样,上杭红色歌谣也缘于具有时代的超越性而处于时代之上,因而就没被时间所淘汰,也没被潮流所淹没,却始终处于时代之上而成了时代的见证人。这正如上杭红色歌谣所佐证的那样:“上杭人民闹革命,山歌开路打头阵;多少艰难困苦事,山歌都是见证人。”
在1929年红四军入闽之前,上杭的劳苦大众深受反动统治三座大山的重压,民间广泛地传唱《穷人头上三把刀》:“穷人头上三把刀,租重税多利息高;又剥皮来又刮骨,砸碎骨头再熬膏。”与“朝晨野菜昼边糠,夜晡稀粥照月光;日里冇粒喂鸡米,夜晡冇颗老鼠粮”等悲情歌;反动统治罪恶深的《最毒莫过土豪心》:“青竹蛇牙蜈蚣嘴,蝎子尾巴马蜂针;砒霜加上断肠草,最毒莫过土豪心。”又如《磨盘底下榨黄连》:“土豪劣绅黑心肠,日想食肉夜想钱;虎口喝下穷人血,磨盤底下榨黄连。”再如《高利贷似虎狼》:“高利贷似虎狼,吸干穷人血,吞尽穷人粮,夺了田地抢儿郎。”《磨碾黄豆碎了儿》:“世道不平又不均,做人婢女苦最深;没吃没穿当牛马,挨打挨骂服侍人。”《封建婚姻真作恶》:“想起苦情泪连连,好比猪胆拌黄连;封建婚姻真作恶,何时才有出头天?”
1929年红四军入闽,上杭成了著名的中央苏区,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广大的农村大地到处都是如火如荼地开展土地革命。随着农民暴动的成功,工农的铁拳终于砸烂了旧世界;从而,广大工农翻身作主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如《唱的都是翻身歌》:“放开喉咙唱山歌,唱的都是翻身歌;打了土豪分田地,感谢朱毛恩情多。”从此,苏区上杭的广大干部团结一心建立并巩固红色政权,认真做好支援与扩大红军等项工作。如《苏区政权开红花》:“苏区政权开红花,花根儿在穷人家;工农大众有了党,红色政权遍天下。”再如《扩大红军打先锋》:“才溪儿女心里红,扩大红军打先锋;永远跟着毛委员,全国革命早成功!”《红梅耐得腊月霜》:“红梅耐得腊月霜,才溪妇女志如刚;一手拿锄一手枪,生产之前保家乡。”《编顶斗笠送亲人》:“深山黄竹根连根,编顶斗笠送亲人;跋山涉水戴头上,顶风冒雨好进军。”《风吹竹叶头接头》:“风吹竹叶头接头,饮水莫忘水源头;拥军优属要做好,前方消灭敌大头。”
1934年10月主力红军长征后,上杭与中央苏区的其它地区一样转入了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打起红旗干到底》:“撑船不怕滩水急,赶路不怕路崎岖;革命不怕有艰险,打起红旗干到底。”又如《红旗飘飘放光华》:“天唔怕来地唔怕,革命唔怕洒血花;坚持斗争心向党,红旗飘飘放光华。”
其二,强烈的战斗性。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无论土地革命时期或是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上杭红色歌谣都具有聚焦时代精神的斗争特点,因而上杭红色歌谣便精准而深刻地指出:“唱歌不是比声音,第一要求意义深。”这个所谓“意义深”就是要求歌者们所传唱的歌谣要激励人们进行革命斗争具有志气、骨气和底气;唯其如此,才能达到“红色山歌上战阵,吓得敌人抖抖怔”的目的,并充分发挥劳苦大众镰刀与铁拳的巨大作用:“地主有田我有镰,地主有势我有拳;镰刀劈碎旧世界,铁拳砸烂旧政权。”即使在后方进行革命或生产,也能《还用山歌来接头》:“莫看山歌四句头,句句能解天下愁;如今游击闹革命,就用山歌來接头。”广大妇女的军鞋送红军,也是参加对敌斗争《花针也会杀敌人》:“百把钻子千枚针,针针刺向敌人心;苏区妇女做军鞋,花针也会杀敌人。”
其三,广泛的群众性。属于即兴创作的上杭红色歌谣,它既不需要歌本与曲谱,也不需要配乐才能演唱,而只要脑子反应快用嘴唱出来即可。其通俗易懂而易唱易传的本色就使其能随时随地都可以大显身手。因而,除了在大庭广众的对歌外,其它无论山边、田头、亭畔、路上……都能使红色歌谣歌声飞扬,也能使其在广度与热度上做到盛况空前。俗话说“高手出自于民间,”而上杭红色歌谣的传唱者也涌现在上杭各地的劳苦大众之间,这正如他们所唱的《唱地满山烈火烧》那样:“山歌越唱音越高,红色山歌大家和;一首山歌一团火,唱得满山烈火烧。”这真可谓要令当今的现代流行歌曲与广场舞而望尘莫及了!
其四,高超的艺术性。虽说即兴创作的上杭红色歌谣属于口头文字创作之列,但因它深深地植根于富有深厚底蕴的上杭客家文化的土壤里,故有高超的艺术性:刚健、粗犷、精炼、准确、生动、活泼、朴素、清新,还有风趣与幽默。自古以来,那长期深居在崇山峻岭而过着农耕生活的南迁入闽的上杭客家人,就把自身从北方带来的中原山歌与古闽越人的山歌有机地融为一体,既保存和继承了我国山歌“比”与“兴”的表现手法,四句七言的格式、音韵、尾驳与双关语等艺术特色,又创造性地以鲜明健康的思想感情,精炼朴素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热烈浓厚的生活气息的个性而脍炙人口;因而,它便成了我国艺术宝藏的一颗璀璨绚丽的明珠。如《苏区干部好作风》:“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饭包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
三
前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说得好:“无论诗和歌,都是炸弹和旗帜。”诚然,上杭红色歌谣也在中国革命战争中起过炸弹和旗帜的作用:既向敌人投弹,又为民树旗!
虽说上杭红色歌谣简谱,却也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它犹如不绝于耳的声声春雷与划破长夜的道道闪电,又如早已融入客家人血脉之中的家风与家训,早已深深地烙印在上杭劳苦大众的家人、族人、村人的成长与成名之中。
正是在红色歌谣的感召下,上杭的劳苦大众,尤其是才溪的劳苦大众毅然决然地走上了为民族复兴、为劳苦大众谋幸福的血雨之路,就在枪林弹雨和流血牺牲中奋勇前行而视死如归。据统计,始终坚持“二十年红旗不倒”的上杭人民先后就有15000人参加了革命队伍,9000多人牺牲了宝贵的生命;而仅才溪就有3400人参加了红军、1192人光荣牺牲成了革命烈士,因而被称为“烈士之乡”,还有10人予1955年授予少将以上军衔而被誉称为“将军之乡”。
想当年,他们高唱着《海枯石烂不变心》:“韭菜开花一杆心,当兵就要当红军;跟着毛主席干革命,海枯石烂不变心。”与《好比骨头连着筋》:“鱼爱水来鸟爱林,百姓最爱是红军;红军百姓本一家,好比骨头连着筋。”而不断地唤醒着上杭劳苦大众的思想,向着自由、平等、幸福奋斗终身!
当年才溪烈属王秋莲正是高唱着《送郎当红军》动员丈夫去报名参军的。她唱道:“一送厓郎当红军,厓郎出去放乐心;家中一切妹会管,不要你来牵挂心。二送厓当红军,嘱郎出去下决心;家庭观念要打破,一心一意打敌人。”在她的动员下,丈夫报名参军但在入伍集训前因其三岁的儿子患天花而夭折;此时,丈夫便犹豫不决起来,就想待生个儿子好传宗接代后再上前线。于是,黄秋莲便说服丈夫“要一心一意为革命,冇子过世也甘心”充分表达了才溪妇女的伟大胸怀。后来,她丈夫在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她化悲愤为力量,鼓足干劲多做军鞋支援红军。她边做军鞋边唱着《激支洋枪送我们》:“一双草鞋千万针,红军哥哥记在心;穿上草鞋打胜仗,缴支洋枪送我们。”新中国成立后,黄秋莲曾被选为党的“十大”代表。
四
上杭红色歌谣表现形式丰富,有独唱、男女声二重唱、混声合唱、表演唱、四重唱等,如:《苏区干部好作风》《风吹竹叶》《剪掉髻子当红军》都是上杭红色歌谣的代表。《工农红军到古田》《想要解放需革命》《茶女翻身得解放》《新打梭镖闪闪亮》《送郎当红军》《苏区政权一枝花》《苏区妇女学犁耙》等大家耳熟能详的红色歌谣至今广为传唱。
在那二十年红旗不倒的戎马倥偬年代,上杭人民充分运用当地人们喜闻乐听的山歌形式编唱了大量宣传革命的红色山歌。如今尚存的这些山歌,有的是革命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把一些当年山歌书册藏在屋角墙缝或埋地下保存下来的;有的是靠一直深留心中并口耳相传而流传下来的。这些扎根于人民斗争生活土壤的红色山歌,真实地记录了在党的领导下,上杭人民土地革命,三年游击战争,解放战争和解放初期的斗争力程。如红军入闽,三打龙岩,三打铁上杭,苏区政权建设,扩红支前等。其中可分为启发群众阶级觉悟的山歌,指明革命道路的山歌,歌唱红军入闽的山歌,宣传打土豪分田地的山歌,宣传扩红支前的山歌,坚持游击战的山歌,歌唱翻身得解放的山歌。综合这些革命斗争山歌,几乎是一部革命斗争史诗。
上杭红色歌谣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客家山歌是密不可分的。如梅花山梨岭山歌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它始于清康乾盛世,梨岭村男女老少皆会唱山歌。梅花山山清水秀,是龙岩市连城县、上杭县、新罗区三县(区)结合部,有着三县不同的民俗风情、乡韵民风,形成了梅花山独特的梨岭山歌曲调,主要特点为“即兴”对歌,以爱情歌、劳动歌、诉苦歌、求婚歌、敬酒歌等等素材为载体。1930年元旦,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古田召开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后,在古田会址前举办军民大联欢,梨岭村民献上了梨岭山歌。
如今,当我们站在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时,我们应把上杭红色歌谣作为赓续红色基因的党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便让历史与时代同频共振,从而赞颂中国共产党人以鲜血和生命为人民翻身求解放所建立的不朽功绩,并从中汲取革命先辈宝贵的革命精神,从而进一步发扬优良传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继往开来、拼搏奋进,创造出新的更大的业绩。
参考文献:
[1]钟震东,主编.上杭红色歌谣选[M].龙岩:龙岩市东方彩印有限公司,2018.
作者简介:张庆明(1971—),男,福建上杭人,大专,现任福建省上杭县文化馆馆长兼支部书记,群文馆员,研究方向为群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