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饴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 南京 210000)
基于J校英语课程衔接工作的现状,以高职英语课程内容与学生就业岗位需求对接、语言技能培养与工作任务对接、课程考核标准与工作岗位实际需求对接为研究视角,基于目标一致,以内容关联为基础,以实施主体为关键,对高职英语课程内容衔接性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认为,当前高职英语课程内容与工作岗位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存在培养目标、知识技能和教学内容“三不衔接”的问题,分析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英语课程内容衔接性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建议,旨在提升高职英语课程的衔接性。
以J校较为知名的汽车检测专业为例。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下简称《培养方案》)的规定,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同时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还应该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听、说、读、写技能。在具体设计教学目标时,该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高职院校将学生分成不同学习小组,让每个小组负责不同学科领域的内容和任务;教师通过项目化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同时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合理安排英语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内容的顺序。J校的高职英语课程目标对接考虑到了职业教育理念和学生认知规律,遵循职业教育理念确定课程目标,未来将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英语课程与“双证融通”目标的衔接工作。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教材,该校的各院系按照自身院系特点及发展情况组织课程设计工作,基础教学部门需要相关老师参与课程设计工作,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这需要强有力的政策及财政支持力度。
以J校运输管理学院的空乘专业为例,在开设英语课程之前,该学院会根据企业实际工作岗位要求,明确英语教学的目的,特别对有校企合作关系的企业进行了系列的调研,将员工的要求和素质融入英语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运输管理学院首先召集相应教师及合作企业人员,根据空乘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其次以职业技能为核心,以岗位需求为依据确定教学内容,明确了英语口语与英语能力同步提升的内容设计;第三该学院组织多次研讨,根据空乘专业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程模块,特别增加了英语四级模块,还根据空乘专业学生的特点,重新开展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主题讨论。但是笔者在对空乘专业的英语课程负责老师的访谈过程中发现:由于高职院校自身的专业特点及特色,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中会过于注重院校的专业特色,使得J校并不注重与基础课程教师的沟通,英语教师还是只能凭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与学生的交流感受进行直觉性的教学,缺乏统一的培训及规划设计。虽然空乘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注重了学生四级学习的需求,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基础英语课程教师的沟通与交流。
在对J校的调查过程发现,课程实施阶段的衔接是最困难也是最复杂的。由于目标先行,所以J校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必须要先根据不同的职业岗位设计相应的英语课程内容,这个过程非常繁琐,需要有专门的负责人员负责跟踪和反馈。该校将项目教学法引入英语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将工作任务转化为任务型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小项目来掌握某一项技能。但是,这一类教学方法需要教师有非常强的教学过程管控能力。在笔者对该校部分班级的观察结果来看,在英语课程实施阶段,教师团队建设应当成为J校未来课程衔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由于该校目前十分重视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衔接与过渡,因此在笔者开展研究的时期,该校全校师生有着较高的工作积极性和参与度。但是在访谈中,有个别教师反应对该类“运动式”的政策是否能够持续性发挥作用保持怀疑态度。
英语课程定位不清,英语课程一般在高职院校被定位为公共基础课,这使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学习英语,导致了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抵触心理。教学目标不明确。由于高职院校对英语课程性质的认识不清,在课程设置上没有对其进行合理规划,导致部分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感到力不从心。由于定位不清,也导致了高职院校教师在对英语课程性质的认识不清的情况下,教学方法也就缺乏针对性,教师只能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
在高职英语课程衔接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通常包括:“情景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项目化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都是在特定的英语基础上建立的,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方法可以达到相应的英语水平。但由于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不一样,学生对同一内容的理解也就不一样。例如,“情景教学法”要求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情境中理解内容;而“任务型教学法”要求学生在教师提供的任务中解决问题。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大差异。
由于不同的院系及专业对于基础英语学习需求不尽相同,以满足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需求。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而言,英语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教学方法都有所不同。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英语与相关专业课程相结合,突出其实用性,从而满足学生不同专业学习的需求。但是就是由于这些不同的专业,需要英语教师提前做很多的调查和研究,而这对于还有授课任务的教师来说,所占用的时间过大,任务过重。
根据对J校的调查发现,该校的基础英语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并不能满足部分院系的对英语教学的要求,或者由于教材难度太高并不适合部分专业学生。由于缺乏难度适中的的英语教材,教师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有很大的难度,而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此类教材又会出现一部分学生“吃不饱”,另一部分学生“吃不到”的情况。而高职院校的基础教学部门如果对高职英语教材的选用缺乏规范性,在编写时就有可能出现不合理的现象,这也间接导致了高职英语课程与中职阶段的英语教学以及应用型本科阶段的英语教学断层的现象。
1.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定位。根据《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大纲》(2016版)中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界定,高职学生需要掌握以下能力,第一,理解和运用基本语法结构和词汇,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第二,对英语语言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作出反应;第三,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第四,在真实或模拟的职场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和沟通。因此,高职英语教学目标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利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因此,高职英语课程内容需要与工作任务紧密衔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用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2. 职业岗位需求分析。职业岗位需求分析是高职英语课程内容设计的起点,只有充分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和职业能力,才能准确定位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进行有效的课程实施。目前,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和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适应能力。因此,在高职英语课程内容设计过程中,除了要保证学生具有基本的语言基础知识外,还应该让学生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和职业发展需要。这就要求高职英语课程内容要以岗位需求为出发点进行设计,根据企业对人才素质和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课程内容设计并实施。明确学生在未来职场环境中应具备的语言技能和职业发展需要。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可以基于学生学习特点,分阶段设定课程目标。根据高职学生英语学习水平、职业发展阶段及岗位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确定教学目标。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分层分级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基础水平、不同职业发展阶段、不同岗位需求的高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3. 职业能力培养。有效促进高职英语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有效衔接十分重要。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等。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是适应特定职业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阶段需要而形成的,能满足工作任务需要、体现岗位能力要求、为从业人员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综合素质。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逐渐深入,在注重学生英语语言技能培养的同时,也逐步重视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高职院校英语课程在目标设置过程中就应与其他专业课程加强定期的主题性沟通与衔接。
1. 工作过程组织。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内容衔接可以按照“情境”“工作”和“学习”三个层次进行组织安排。可以将高职英语课程内容按“情境”进行划分。根据学生的职业发展阶段,可以将高职英语课程划分为三个级别的模块:基础级别模块、提高模块和发展模块。每个阶段都可以设计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都包含若干个学习任务。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根据各专业不同的学习情境筛选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如在基础级别模块进行阅读理解的教学时,可以结合专业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来选择教学内容。
2.工作任务导向的教学内容设计。工作任务导向的教学内容设计是一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设计,也就是以完成一个真实工作任务为目标,通过教学内容设计将课程目标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活动和学习任务。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内容设计注重将学生学习活动与工作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通过将传统的学科体系转化为“行动体系”,让学生在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高职英语课程内容设计可按照以下逻辑顺序展开:学习情境——任务分析——语言技能——文化知识——活动实施——学习评价——职业发展。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具体体现为,根据各知识领域或工作领域的主要知识内容及典型任务,构建相应的课程模块,在模块中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各知识领域或工作领域的需求和发展变化适时调整教学内容。
1.核心利益相关者。在开发高职英语课程时,需要将参与课程管理的利益相关者(如:学生、教师、二级行政管理者、学校行政管理者、企业等),作为课程衔接的体系保障机制的一部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包括学生、教师、企业、政府四大主体,高职英语教学应从满足和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需求的视角出发,推进以岗位需求为中心的教学内容设置以及基于岗位英语应用模式的多元化考核方式。基于核心利益相关者开发的高职英语课程,将更具备可持续性和发展性。
2.过程性评价体系。进行高职英语课程评价过程中,由于缺乏对评价体系的有效搭建,与中职、本科英语课程评价之间的递进关系较为模糊,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也存在断层。与专业相衔接的高职英语课程评价,可以基于学生实际差异、学生专业需求、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和学生就业市场需求四个方面改革高职英语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也可以将“双证融通”设为核心培养目标,将英语课程评价分为英语基础知识评价、专业英语知识评价和结合性评价,并注意评价的手段各有侧重。还可以针对教学不同阶段所需进行的教学评价测试,并加强阶段与阶段评价之间的衔接。分级分层分类教学要求高职英语课程制定科学的分级标准,进行阶段性分级考试,合理选用教材和教学内容,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制定客观、公正的评分标准和晋级降级标准,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学系统,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流程的最优化和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