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凝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53)
《新职业教育法》第四十三条指出,职业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吸纳行业组织、企业等参与评价。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应当突出就业导向,把受教育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就业质量作为重要指标,引导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高职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培育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素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良好的外部教育引导下,可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心理与品德。因此,聚焦高职生的能力性增长和社会性增长,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构建秉承全面发展的理念、尊重学生差异的高职生职业行动能力增值评价的科学体系尤为必要。
以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学生为样本展开调研,在CIPP的研究视域下,借鉴并解构本科就读经验调查问卷、学生学习投入量表、学生发展评价,并结合自陈式量表,编制《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行动能力调查问卷》。本调查通过问卷星收集数据,调查和访问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188位高职各专业应届毕业生,并通过结构访谈形式,了解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行动能力培养现状、教学成效和发展趋势。经过筛选剔除,回收有效问卷181份。使用SPSS软件分析调研结果,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影响因素予以分析。
通过对问卷因子分析,显示KMO检验的系数结果为0.956,球形检验显著性较好,问卷效度良好。测量变量的 Cronbach’s ɑ系数的值都 0.9~0.98之间,说明问卷中职业行动能力构成要素的数据信度高。所选取的变量均通过了信度检验,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问卷重点考察学生在方法、社会、个人维度的能力现状,如计算机和英语应用能力、信息检索、沟通谈判、自我认知、自我管理、新环境适应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按照CIPP模式对问卷27个条目进行一级分类,根据增值评价的研究目标,解构要素,在SPSS中进行复回归分析,探索CIPP评价模式中背景评价(C)、输入评价(I)、过程评价(PS)这3个评价环节对结果评价(PU)的影响。CIPP各层面的描述统计量显示:C、I、PS、PU得分平均值分别为3.831(标准差0.864),3.730(0.871),3.649(0.827)和3.634(0.833)。由多元回归模型数据得到如下回归方程式,结果评价=0.580*输入评价+0.402*过程评价。回归模型中背景评价的显著性t值为-0.016,P=0.716>0.05, 回归系数未达显著的自变量为背景评价,输入评价t值为0.580,P=0.000<0.05 , 过程评价t值为0.402,P=0.000<0.05,“输入评价”和“过程评价”两个自变量均达0.05的显著水平,β值均为正数,表明“输入评价”和“过程评价”对变量“结果评价”的影响为正向,达到显著的正相关。即“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愈佳,“结果评价”的效能会愈高。以结果评价为基准,最终确定归一化后的综合评价中每个评价环节的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分别为:结果评价权重0.5,输入评价权重0.293,过程评价权重0.203。最终构建高职生职业行动能力增值评价模型为:综合得分=0.5*结果评价+0.293*输入评价+0.203*过程评价。
(一)输入评价分析关系职业行动能力增值水平提升的基础投入资源包含校园环境、课程体系、教师教学等。调查数据显示:学生选择“符合”和“完全符合”的人数占比分布在75 %~90 %之间,对校园环境、教学资源满意度较好,对实践基地的满意支持度良好,认为部分实践基地条件有待改善。对学校职业行动能力培育的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和教师的授课满意度一般。认为学校就业指导实践和课程设置不够科学,现有的增值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健全,职业行动能力培育的专业性不强,与生活脱节,创新性和针对性不足,职业行动能力培养方式无法跟上时代发展新要求。
(二) 过程评价分析过程评价有助于实现学生能力增值的过程性管控,其包含学生的专业认知、主动学习、师生互动等,能有效衡量学校的育人成效。调查发现:50 %~95 %之间的样本学生选择“符合”或“完全符合”。高职学生对职业行动能力培育的重要性有较理性的认知,但不甚了解职业行动能力的内涵。面对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高职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学历提升意愿,希望获得求职方法和沟通谈判技巧的指导。企业、家庭对高职学生职业行动能力培育的主动介入意识不足。学生对自我职业行动能力具有强烈的主体意愿和提升意识,但苦于提升无门。高职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需要掌握的能力有清晰认识,学习动机明确,但对未来职业发展目标模糊,如调查中发现我校师范学院学前专业的学生对于幼儿园教师职业发展目标是迷茫的。
(三) 结果评价环节学生的满意度和能力增值水平属于结果评价指标,是综合衡量学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指标。调查中约90 %的样本学生在这一环节中选择“符合或完全符合”,教学满意度良好,学生认可在校期间自己专业技能水平的获得提升,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钢琴、舞蹈、声乐等技能学习的提升予以肯定,对个人在方法、社会、个人能力维度的增长自我评价良好。认可在校培育期间自己综合能力的增长,对于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职业能力培育工作基本满意,但认为学校评价的理念与指标不科学,应更侧重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应市场需求,评价结果应用不充分。
(一) 强化教育资源保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首先,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推动校园设施建设。学校应增加教育预算和经费的投入、提高教师薪资待遇,为教育资源保障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支持。通过加大教育设施的投入,结合专业发展,改善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运动场等硬件设施的建设,确保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设备,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其次,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推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传播。通过建设和发展在线教育平台、数字图书馆等,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丰富第二课堂的内容,扩大学生的学习机会,促进教育公平和普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同时重视校园文化软环境对学生能力成长的影响,充分借助融媒体矩阵加强学校形象宣传力度,有效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
(二)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质量保障体系首先,构建适应产业需求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一是,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应契合学生学习与实践的需求,着力培养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二是,深化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优化校企合作模式,开展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的校企横向合作项目、实习基地的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活动,通过与实际工作场景的接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实现教育增值。三是,鼓励学生在校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并开设创新创业管理等相关课程,提供创新工具和方法培训支持,设立创业孵化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职场适应力和胜任力。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教学方法创新,强化质量保障体系。一是提高高职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研究。建立健全的培训机制,提供持续发展的机会,促进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二是结合实际构建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推动教师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职业素养水平同步提升。三是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在线教育平台、虚拟实验室、远程教育等,丰富教学手段和资源。鼓励教师采用问题导向、案例教学、团队合作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建立高职教育质量保障的评估和监测机制,开展教学评估、教学督导等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和质量提升。
(三) 聚焦学生增值发展,构建多元评价模式首先,明确评价标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评估方式方法应多样化,将职业行动能力的不同维度分解并细化,制定明确不同层次和级别的评价指标,考量课堂表现、作业质量、参与度、实践报告、小组合作等评价指标,设计多样化的评价工具,除了传统的笔试、口试等方式外,还可以个人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估、班级竞争、职场情境模拟等方式。并通过观察记录、评估问卷、学习档案、学生作品等,采用写作、演讲、展演、汇报等多形式进行评价,以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业水平和个人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发展状况。开展思政小组活动,使学生加深对职场及职业行动能力的认识和理解,增加对职场问题及职业生涯的探究,激发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提升的积极性。其次,结合实际教学场景,充分考虑学生的类型特征。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学习投入与其学习成果直接相关,师生交流、朋辈交流、社团活动、公益活动与思辨能力有较强相关性。课外实践、自主学习及学校支持与学生职业行动能力发展有较强相关性,学生参加社团学生会活动,参与课外社会实践更有利于实现个人职业发展规划。 每个人的职业行动能力发展存在不同的特征,需充分考虑个体学习差异、个性化需求、初始发展水平、入学背景信息、校园活动经历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运用、教学资源等应更贴近实际,与学生需求匹配。能根据高职学生的年龄、能力差异、职业倾向等特征进行个性化的评估。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职场生涯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团队合作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等非认知能力的发展,提升思维品质,培养职业胜任力和岗位迁移能力。最后,开发设计科学的评估工具,创新评价方法。可采用多方评价来源,定期评估,以便及时诊断薄弱点,对学生进行精准定位式的指导和改进。教学中通过科技赋能,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AI评测技术(WE learn教学平台)、在线自主学习系统(超星学习通)、手机移动端的词汇学习和测试(词达人)、在线资源库、虚拟实验室等数字化创新平台,对学生的学习等提供实时评估,用数据曲线描绘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成长“档案袋”,认识学习成果增长的曲线规律,形成高职生增值发展数据库,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使无边界学习成为可能。抓住学生关键期,实现成果增值最大化。职业行动能力增值评价,应尝试采用多种方法和来源。基于每位学生不同基础能力的增长可以采用增值赋分的方式,与前一任务的考核成绩进步幅度大于5分的,可赋星一颗,在单元任务成果实施中,被评为“进步之星”的,也可赋星一颗。描述基于每个学生逻辑起点的增值发展的过程和变化轨迹,关注影响增值的过程与变化因素,获得用于评价的依据。增值评价应以学生方的自评互评为基础,教师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贴合学生水平的多元评价。更可引入实习单位的评价、校企联合评价等多方来源,通过多元多主体评价模式以期对学生职业行动能力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获得更真实、更全面的评估结果。
(四) 推进校园数据建设,注重评价结果运用数据时代的智慧校园建设以及师生教学管理部门系统数据信息化的进程,可以有效记录学校里教师和学生的各种信息。高职学生入学时招生投档数据、学生的在校行为数据,如图书馆进馆自习数据、借书信息等都可通过校园一卡通查询。对这些重要的数据不能简单记录和调用,应挖掘数据的价值。学校纵向追踪学生群体在校详细过程信息,构建满足学生差异和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学生支持体系,并通过横向同类学校的比较,取长补短,数据共享。同时健全各高职院校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对自身教育教学的反思,形成良性闭环,不断评估反拨持续改进学校工作,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基于数据分析结果构建高职生职业行动能力发展的增值评价指标体系如下,一级指标背景评价下包含的二级指标为机构设置(括号内所列均为三级指标,学院层面的教师培训等)和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输入评价包含二级指标课程体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选修与必修相结合),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教学投入)和教学资源支持(校园环境、软硬件设施、实训室、实践基地等);过程评价下包含二级指标专业认知(专业认同、专业信息处理、专业技能操作),主动学习(学习动机、学习能动性)和师生互动(教师对学生的及时反馈、专业的发展规划等);关于学生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的成果评价包含二级指标满意度(学生工作满意度、教学满意度)和个体能力增值水平(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增长的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