槃宁
“我们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我一一告诉她面前19只鸽子的名字。”如果查兹给别人讲述他和玛格丽特的故事,这一定是开头那句。
我想,这个世界上很难有比他们俩更动人的相遇了:粗鲁却善良的查兹路过公园时,认识了年迈却优雅的玛格丽特女士,她不仅没像酒馆的那些人,表面跟查兹说笑、言语间却满是轻蔑,还认真与他聊天,给他读了一段《鼠疫》。
于是“噗”的一下,查兹的世界像充满了三明治浓郁健康的香味。
50年来,查兹第一次对一本书的内容感到好奇。但他坚决拒绝了玛格丽特的赠书,只希望她念给自己听。毕竟彼时的查兹,虽然过上了自给自足的日子,却依旧活在过去的阴影里——他因为年少朗读出错被老师数落而再不读书,也因为从小到大只要做错一点儿事就被妈妈狠狠责怪、没感受过爱,不愿和爱人要一个宝宝。
直到玛格丽特日复一日在午后的公園为查兹读完一本本书,让他在温柔和书中笑容多起来。影片最后,查兹为了即将失明的玛格丽特克服了阅读障碍,又将她接回自己田园一样的家。
在童话般的结局里,比起查兹暴力疯狂的生母,玛格丽特更像查兹的母亲。虽然查兹直到妈妈去世后才知晓,这位从来都对他恶语相向的亲人,曾拼命赚钱为他留下一套房子,但我仍觉得电影里讲述的母爱成分,要小于生活的希望——那种由无声的爱与温柔传递的,因为对生活有希望,而唤起的能量,它悉数来自于玛格丽特。
这个吉赛勒·卡扎德絮女士于90岁高龄时演绎的角色,从始至终都透着一种知性的优雅、对生活的热爱和面对一切糟糕时的坦然。
似乎,越庞大缥缈的,越容易被细致的事物掰倒,比如生活、命运,还有爱。不然,你能说玛格丽特那句“你想听下去吗”有多大的意义?但的确是她一段又一段的阅读,像种一棵树般滋养了查兹,让查兹在与人交流时聪明了一点儿,让他变得牵挂她……让他似乎还是一成不变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查兹从玛格丽特那获得的美好修复了查兹与原生家庭的关系,从小就缺失爱的查兹在与她度过的一个个午后之后,终于决定跳出不健康的舒适圈,开始期待美好的未来。
所以,如果你想捕捉生活的爱、美好和动力,不如从一点一滴里去寻找温柔的它吧,最好要慢一点儿。
影片看起来慢悠悠的,像把许多美好的片段用蒙太奇的手法拼在一起,但缓而平的节奏因为内含小小的叙事设计,并不平淡。
比如几段玛格丽特给查兹读完书的镜头后,闪回了查兹童年时遭遇的与读书有关的挫折,于是原本还有些迷茫的我豁然开朗,拍那么多读书的镜头就是为了揭示开头查兹不读书的原因,也更强烈地感觉到,查兹因为玛格丽特给他读书,而开始的转变。
这样的表现手法像下坡前突如其来的急刹车,让你清醒的同时,还猛然发现刚才的坦途其实是缓缓的上坡——将之前的一切串联,又给出了谜底,更引人体会至深。
于是,整部电影就在明晃晃的亮色调里,让我们慢慢感受爱,好好看完了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