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阶段是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对世界形成客观认识的重要阶段。与此同时,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给幼儿美术游戏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幼儿教师在开展美术游戏活动时,需要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满足幼儿需求的活动计划,科学合理地结合教材内容设置活动情节,并营造愉快的活动氛围,为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和活动效率的有效提高奠定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游戏活动
作者简介:曹炜晨(1997—),女, 江苏省南通市小海街道海尚幼儿园。
受到身体发育情况的限制,幼儿阶段的孩子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幼儿教师应当通过组织各式各样的集体游戏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学习知识。作为幼儿阶段的重要课程,美术课程对幼儿的成长、发育意义重大,通过学习美术知识,幼儿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会得到发展。为了让美术课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幼儿教师需要积极思索游戏活动与美术课程融合的有效手段,从而进一步展现幼儿美术课堂的活力,全面提升幼儿的美术素养。
一、创设良好情境,让幼儿深度参与游戏
(一)利用生活情境激发幼儿的游戏热情
教师在组织传统的美术教學活动时,往往会局限于课本知识,使用教师教、幼儿记的教学手段,然而这样的教学模式会使美术教学课堂失去应有的活力,幼儿的个性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要改变这样的状况,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发展特点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幼儿在美术课堂上自由地玩乐和学习。相较于陌生的教学情境,贴近生活的游戏情境更能引发幼儿的共鸣。教师将教学任务带入生活化的游戏情境能促使幼儿自觉参与游戏活动,而在贴近生活的场景中参与游戏活动,幼儿会产生更充足的学习热情[1]。
例如,在开展“夏日的水果”这一美术游戏活动的过程中,为了让课堂游戏活动与幼儿生活紧密结合,以提升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教师课前结合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水果进行讲述,让幼儿先初步掌握不同水果的形态特征。随后,教师出示水果实物,并组织泥塑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泥塑的技巧。
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美术课程对于幼儿审美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要让幼儿对游戏活动充满兴趣,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熟知的生活场景创设游戏情境,并引导幼儿自主参与活动,从而不断提升其美术素养。
(二)利用沟通情境增强幼儿的团队意识
幼儿的年龄相对较小,缺乏必要的生活实践经验,也没有掌握必要的沟通交流技巧,这可能导致美术游戏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出现问题。为了让美术游戏活动充分发挥其功效,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合理的互动情境让幼儿主动参与交流互动,从而进一步增强其团队合作意识,帮助其顺利成长。
考虑到幼儿对成人世界充满好奇和期待,教师设计了“我的梦想”这一主题美术活动,旨在帮助幼儿在美术游戏活动中不断增强团队意识。在活动中,幼儿可以进行创意绘画,描绘其梦想。由于成长环境和兴趣爱好有所不同,幼儿对于梦想的诠释也会有所不同。为确保幼儿顺利参与活动,此时教师需及时设置合理的沟通情境,引导幼儿主动与同伴讨论绘画内容,交流创作灵感,让幼儿通过与同伴之间的交流明确自己的成长目标,更好地完成创意绘画。
良好的沟通情境能够让幼儿相互交流的渠道变得畅通,幼儿能够在良好的沟通互动中主动表达个人的意见和想法,其探究、学习的欲望也会更强烈。与此同时,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幼儿的沟通能力会进一步提升,团队意识会进一步加强,其社会性也会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创设问题化游戏情境引导幼儿
幼儿有着较强的求知欲,对于未知事物充满好奇。为了更好地开展美术游戏活动,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兴趣点创设问题化情境,以引导幼儿聚焦于游戏内容,深度参与游戏活动。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幼儿对于美术知识的理解会进一步加深,这会为其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在组织“彩色的秋天”这一游戏活动时,教师需要让幼儿了解秋天不同景物的特点,认识到众多的植物、动物共同构成了秋天多彩多姿的景色。为了让幼儿集中注意力参与创作游戏,教师在游戏开始阶段采用问题导入的模式引导幼儿明确游戏活动目标。教师先提出问题:“孩子们,秋天真美丽啊,秋姑娘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五颜六色的礼物,大家猜猜有哪些礼物吧!”教师提问后,鼓励幼儿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描述秋天的不同景物。在幼儿分享自己的观点之后,教师再带领幼儿利用树叶等材料完成拼接画,让幼儿更加顺利地理解活动意图,参与美术游戏活动。
幼儿的年龄相对较小,在课堂上极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等现象,这些现象可能导致幼儿无法顺利按照活动要求完成活动任务。为避免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在开展美术游戏前采用问题导入的模式,让幼儿的注意力聚焦在美术课堂上,同时让美术游戏活动的目标更加明确。
二、利用小组合作,发挥游戏最大功效
(一)合理分组,以确保游戏顺利开展
分组的合理性是合作游戏活动成功的关键[1]。为此,教师要事先决定好游戏小组的规模及分组方式,并进行预先分组。要确保小组的划分科学有效,合理选择组员十分重要。当然,小组人数也对游戏效果有直接影响,如果人数过多,幼儿轮流参与游戏所需的时间就会较长,而且小组内统一意见的难度也较大,因此教师在分组时,也需要确保小组人数合理。
此外,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意愿和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小班、中班的幼儿综合能力有限,且团队合作意识较薄弱,教师可以协助其分组,并根据幼儿的特点安排小组任务,引导幼儿参与协同游戏。大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引导大班幼儿参与小组游戏活动时,教师可适当引导幼儿自由组合,让幼儿自觉分工完成游戏任务。
(二)设计差异化活动,让幼儿发挥个人作用
不同幼儿的兴趣爱好会有所不同,能力发展情况也存在差异,这会给幼儿的合作交流带来一定程度的阻碍。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设计差异化的小组游戏活动,并合理进行组员配置,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在小组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获得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授“漂亮的草帽”这一单元时,教师需要介绍利用编织技巧制作草帽的方法,但考虑到幼儿的动手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可以在设计美术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设置不同的游戏目标,让幼儿在差异化的游戏目标中发挥个人作用。针对动手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游戏形式,让幼儿通过绘画的形式展示不同风格、不同色彩的草帽。针对动手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则可以让幼儿尝试直接编制草帽,从而进一步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
幼儿美术游戏活动的目标是提升全体幼儿的思维能力,促进全体幼儿的发展,为了让幼儿的个人价值在游戏中得到充分体现,教师要结合幼儿的游戏能力和活动兴趣,设计有针对性的分层游戏目标,确保幼儿都能够参与游戏活动。
(三)教师引领确保游戏实效
如果幼儿的动手能力相对较差,在参与一些游戏活动时,幼儿可能因为能力限制无法顺利完成游戏任务。为帮助幼儿更好地参与游戏活动,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引领作用,及时观察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并帮助幼儿解决问题,确保游戏的效果。
例如,在“百合花”游戏活动中,大班幼儿需要通过观察图片完成折纸百合花的任务。为了帮助幼兒完成游戏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并在幼儿折纸的过程中,观察幼儿的完成情况,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幼儿,确保游戏活动达到预期效果。
三、注重细节设计,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一)营造艺术氛围
幼儿的成长发育离不开幼儿园环境的影响,幼儿园的艺术氛围会直接影响幼儿参与美术教学的积极性。相较于小班、中班的幼儿,大班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其更易受到幼儿园公共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合理利用幼儿园的教学资源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
幼儿园公共走廊是幼儿每天学习、生活的必经场所,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走近艺术,教师可以将公共走廊布置成艺术长廊,并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摆放不同的艺术作品,使幼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感受美术作品的魅力,在幼儿园内参与活动时受到艺术的熏陶,从而不断提高艺术素养。
(二)发掘幼儿美术兴趣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实际表现,将幼儿的美术兴趣与具体的事物对应起来,如动物、植物或建筑等。在充分了解幼儿的兴趣之后,幼儿教师也可据此开展创意性美术活动,引导幼儿根据自身的兴趣发挥想象力进行描绘和创作。此外,为了降低自主创作活动的难度,幼儿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表现为其提供相应的绘画指导,同时为幼儿提供展现自身兴趣爱好的渠道。在这样的美术游戏活动中,幼儿会产生较强的学习动力,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后续的美术游戏活动。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会逐渐对小学阶段的生活产生向往。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以“心中的小学”为主题进行创意绘画,让幼儿通过画作将自己对小学生活的美好期许充分展现出来。
幼儿的年龄相对较小,其思维能力发展不够全面,在组织美术游戏活动时,教师要在发掘幼儿美术兴趣的基础上,注重活动细节的设计,确保幼儿在美术游戏活动中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引导幼儿细心观察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美术游戏活动也与幼儿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开展美术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积极引导幼儿观察生活,帮助幼儿更充分地提升美术素养。
例如,在秋季,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收集不同种类的树叶,并组织树叶画创作游戏,帮助幼儿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变成创意美术作品。为了让幼儿更有热情参与树叶画创作,教师还可以设计创意大比拼等环节,并一一点评幼儿的优秀作品,以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让幼儿在游戏中形成善于观察、大胆创作的良好习惯。
在不断观察与总结的过程中,幼儿会发现生活中的美术素材,其观察能力也会得到有效发展,因此,幼儿教师也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习惯,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让幼儿在活动中表达个性
在开展美术游戏活动时,幼儿教师应注重强化活动的互动性,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展现个性。不同幼儿对同类事物的探究兴趣不尽相同,想要表达的想法可能也很不一样。在开展美术游戏活动时,教师应积极与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引导幼儿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说明自己对色彩或者事物的喜好。在获得此类信息之后,幼儿教师可为幼儿提供个性化的美术学习建议,引导幼儿在参与美术游戏活动时主动表达。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这样做并非引导幼儿追求与众不同,而是要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展现自己的个性。
例如,在以“房子”为主题组织中班美术游戏活动时,为引导幼儿认识半圆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形状,教师可以提供充足的材料,并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房子的认识,然后再让幼儿将不同形状的材料组合起来,制作出形态各异的房子。
由于成长环境和性格特点的不同,幼儿的个性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应结合幼儿成长特点开展美术游戏活动,并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现自己的个性。
结语
总之,美术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美术教育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幼儿的主动探究欲望。为了让幼儿在幼儿园美术游戏活动中顺利地进行探究和学习,幼儿教师要积极探索组织美术游戏活动的合理途径,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君.幼儿园区域活动与美术活动生活化整合策略[J].读写算,2021(21):55-56.
[2]吴晟.生活中启美 游戏中创美:基于生活开展的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J].幸福家庭,2021(19):139-140.
[3]张新晨.彰显游戏精神 探寻融合契机:幼儿园美术教学游戏化初探[J].读写算,2021(30):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