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伶
Q 我家孩子对新知识学习得很快,可是成绩总不理想,明明平时已经会的知识,考试时就是答不出来。我总是说他“一学就会,一做就忘”,这种情况怎么解决呢?
A “一学就会,一做就忘”这种现象在学生中很普遍。学生和家长常常有一个误区,就是每次小考和大考后,总觉得有些题是因为粗心错了。其实,粗心就是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熟练,解题技能训练不到位。那么如何改变粗心,改善“一学就会,一做就忘”的情況呢?
大脑是学习的最主要工具,大概由1000亿个神经元组成,神经元上长有突触,当人不断重复这个神经元里存储的信息时,突触就会生长,并和附近的神经元的突触连接到一起,连接得越紧密,信息记忆得越牢固。之所以“明明都学会了,考试时却答不上来”,归根结底是因为神经元之间突触的连接不稳定,记忆不牢固。
解决这个问题,推荐3个方法:
1.遵循记忆规律
大家都熟悉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但是很多时候因为太烦琐,而不想去运用它。日本脑科学博士池谷裕二在他的著作《考试脑科学》中,介绍了他的使用方法,推荐给大家:
学完新知识后,要进行四次复习。
第1次复习:学习后的第2天;第2次复习:第1次复习1周后;第3次复习:第2次复习2周后;第4次复习:第3次复习1个月后。
就像我们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第一次通过导航找到了,如果想记住这个地方,就要关掉导航,自己再走三四次,把各个路口的关键建筑物都记住,以后无论从哪个方向走都能找到。
2.用小测验的方法复习
有不少学生比较排斥测验,担心一旦测验考不好,会打击信心,压力变大。
事实上,阶段性测验能够直接反映上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哪些知识点掌握得好,哪些仅仅是记住,哪些已经能够灵活应用了。将这些情况汇总后,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安排学习、练习。
在认知发展心理学中,心理学家曾对一所中学的3000多名学生进行过一个实验,实验人员安排学生读几篇文章后,进行多次测试和最后一场大考。实验结果表明:进行过小测验的学生,大考时的分数比没进行小测验的高十多分。
测验不仅仅是找出遗忘的知识点,再次复习和加强记忆,更重要的是保证每次测验都能唤醒你之前所学知识的记忆。因为每次复习的时间跨度都很长,所以通过测验进行唤醒记忆,重复记忆。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测验提高记忆,目的不是看成绩高低,而是作为一种学习方法。
3.带着感情学习
脑科学家研究发现,快乐、舒畅等情绪能刺激大脑,产生特殊的脑波,提高记忆力。
马戏团的驯兽师们是怎么训练动物的?他们会在动物做对动作后奖励它们食物。这正是利用了积极情绪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我们对孩子学习的奖励,可以是一包小零食、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肯定的话、一个喜欢的游戏。
需要注意的是,奖励不是像驯兽师一样,只奖励做对了的。我们奖励孩子,奖励的是孩子做的过程,只要做了就奖励。通过不断强化,让孩子产生“学习是快乐的事情”这样的认知。
以上这些方法都会增进神经元之间突触的连接,突触连接稳定了,我们大脑存储到神经元的知识就可以顺利使用。就像让电路通畅稳定,电线绝缘层完好,电器与电线的连接紧密,电器就可以随时使用、不罢工。
其实,记忆法的核心就是反复记忆,对抗遗忘。当养成刻意记忆的学习习惯,孩子就不会出现“一学就会,一做就忘”的情况了。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