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羽安
日光潋滟,料峭春风吹开了新年的门扉。自古,季节交替,我们的心情便会跟着变化,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把二十四节气称为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吧!春天脚步将至,新年才刚刚开始,今天我们就来穿越时间,一起在文字中读出二十四节气的迷人之处吧!
1.你说二十四节气太缤纷?那不妨来试试分类法吧!
说起二十四节气,可能有小伙伴下意识地打退堂鼓,毕竟一口气读完这么多节气可真有点难!这里给小伙伴们隆重介绍分类阅读法,不论是通过节气反映生活烟火气的散文,还是描写二十四节气的习俗,又或是单纯介绍节气的说明类文章,分类法都非常适用!举个简单例子,我们可以通过四个季节将二十四节气简单分类,哪些是春季的节气,哪些是冬季的节气,这样书中二十四部分就会被划分为四大部分,难度瞬间降低有木有!
除了时间顺序,我们还可以通过“知名度”来分类,比如立春我们要吃春饼,冬至我们要吃餃子、吃汤圆,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也是很多作家笔下钟爱的青春代名词……这些二十四节气中的C位,我们可以先划为一组去读,其余我们不太熟知的节气划为一组来重点读!
分类法适用书安利:
《四时之诗》:一本非常简洁明了、用四季分类节气的书,本书挑选了部分节气,通过解读描写节气的名句和节日来描绘作者眼中的节气魅力,是很经典的分类哟,小伙伴们可以参考!
2.他们笔下的节气大不同!那咱就对比来看呗!
说起对比阅读法,小伙伴们一定不陌生,毕竟“对比”可是咱的修辞老朋友喽!其实这种“对比”的思想还可以用在我们的阅读中,比如同样是写大寒、小寒,有人笔下的文字寂寥孤冷,读了便有种冬季的肃杀感,但有的文章却充满临近新年的烟火气,字里行间尽是暖意,这么一对比,同样一个节气,是不是变得立体起来了?
谁说咱就得感性地读美文,这也是辩证逻辑不是?而且对比的过程也是归类的过程,在同一个节气中去寻找文章内容的不同,更能加深印象,还可以锻炼我们的阅读思维,阅读并不仅仅是跟随作者的脚步,我们自己的探寻过程也很重要呀!
对比法适用书安利:
不同作家的经典文集,汪曾祺、林清玄、毕淑敏……其实节气主题的个人文集很多,但是把名家们关于节气的文搜集在一起的却不多,小伙伴们不妨选择自己喜欢的作者文集,挑选做对比来读!既读了文集又能体会到不同作家笔下的惊艳笔触,一举两得哦!
特别企划
1.你读过最难忘、最有趣的节气文字是什么呢?
夏瑾初:我特别喜欢肖复兴笔下的大寒,在《一节一气总关情》中,他写大寒与小寒的“寒”意思并不相同,大寒过了就是年,在年关将至,家人团聚的日子,大寒的“寒”倒别有一番温度了。“就像老太太絮新棉花被一样,一层层地絮上,絮厚,把年的气氛一步步烘托得足足的。”总能让我想起大寒至,家人欢聚一堂,慰藉在外漂泊的游子心,获得拥抱开年春天的勇气。
且行且停:立春逢春雨是多么欢喜,李丹崖的《立春的雨》曾令我久久回味。“很多人说,最早唤醒一条河流的是鸭。春江水暖鸭先知嘛。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觉得应该是立春的雨。小雨点,细细密密地如女娃娃的发丝,落在水面上,似在挠痒痒,这样一挠,整条河都苏醒了。”在作家笔下立春的雨是温润柔软的,它不疾不徐,连唤醒河流都是用挠的动作。读罢,我仿佛身处河畔,看雨滴一点两点融入河流,泥土的香气扑面而来。
2.节气流转笔尖,有什么好方法去读,去品味这样的文字?
赵昱洁:我读节气,更喜欢它与生活相关的内容,比如二十四节气和习俗,这些都是从古至今人们劳动的智慧。我觉得感受二十四节气和读华美文字不一样,二十四节气本就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从生活中来,我们感受也要到生活中去。二十四节气的美在于它背后农历记日的生活温情,清明泡茶,谷雨刺嫩芽,立夏摘樱桃,小满吃枇杷。读到二十四节气的书,也别忘了和家人一起分享,分享节气的美食与风俗,分享生活的趣味与温暖。
徐宁遥:读节气文字,我喜欢用自己的记忆与联想相结的方式,去想象季节的交替变换,我还会在橙黄橘绿的时节去温习夏日的燥热,在干冷的寒冬去感受春日樱花盛绽的味道,以这样一种反季阅读的方式,在不同的季节去重温作者笔下的任意季节,让记忆与阅读的感知能力再进一步,事先到达那些柔软的意境与文字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