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
外婆有个小菜园,面积不太大,却承载着我童年所有的快乐。
北方春天到来的时候,寒冷还未消散,时不时的还会有寒流袭来,飘点儿小雪也很常见,待土地刚刚松动,外婆就开始忙了。她在小园阳光充足的地方,选一块地,用竹竿和塑料布扣一个小拱棚,等待半个月左右,温度升高,棚里的泥土就松软了,与此同时,为了能够提前吃到小菜,外婆开始在室内培育小苗。
外婆买来大约有100个营养袋,我会帮忙在每个袋里放些土,摆成几排,把准备好的黄瓜籽、辣椒籽、窝瓜籽、角瓜籽、白菜籽等等放进营养袋里,每个袋里放两粒种子备用发芽,再浇些水。虽然弄得双手都是泥土,也很开心,自己是外婆眼里的小大人,什么都能帮忙呢!等到小苗长到四五片叶子的时候,外面的天气也暖和了,把小苗移到棚里,白天适当通风,太阳下山就将棚子盖好,保证温度。在外婆的精心照料下,各种菜苗长势喜人,此时的北方,看见绿色的秧苗,着实让人心生欢喜。
暖棚里最先成熟的蔬菜要数蘸酱菜里的“三剑客”——小白菜、小青葱和香菜了,配上外婆做的鸡蛋酱,那真是一绝!等到各种火锅菜陆续成熟后,天气就暖和许多了,所有的菜苗已经能够适应外面的温度了,外婆会把拱棚撤掉,留好竹竿明年再用。此时辣椒、窝瓜、黄瓜、角瓜的秧苗已经足够大了,外婆会把这些秧苗按照高矮顺序排列栽培,小园顿时井然有序。我最喜欢的角瓜成熟得比较早,角瓜的秧长得特好看,叶子肥肥大大、翠绿翠绿的,像个大蒲扇,金黄的大花朵嵌在里面,看着就喜欢,要不是有扎人的小刺,真想一把抱在怀里啊!刚结果的小角瓜,轻易不要用手触碰,因为很容易化掉。可等到长大了,它胖乎乎的,像娃娃的小枕头,可爱极了,让人又舍不得吃了。
每到周末,我都会迫不及待地去外婆家住一晚,看看外婆可爱的小菜园,它总是给我带来很大的惊喜。小园里远远地就能看见那一架黄瓜,黄花绿叶煞是显眼,下午不要摘,最好是一大早,趁着太阳还没睡醒,去黄瓜架里揪一根顶花带刺的黄瓜,不要洗,伴着露珠,直接放入口里,那清香的味道直抵心田,让你以为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水果了。
我的暑期大多都是在外婆家度过的,外婆说最喜欢我围着她身前身后地转——不晕!我总是喜欢挎着小筐去拔草、去摘菜,体验收获的喜悦。外婆小园里有棵海棠树,盛夏热气正盛时,躺在树下的摇椅上,抱半个西瓜开吃,想想都很美味。那个西瓜,最好用汪曾祺老先生的办法:西瓜以绳络悬于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再有只小黄猫趴在脚边,静静地陪伴,听风儿吹过树梢惬意地作响,知了的声声鸣叫,远处的蛙鸣时来伴奏,空气中夹杂着西瓜的甜味,海棠果的涩味,涌入鼻腔,直达心底,你会感觉所有的忧愁和烦恼都与这个夏天无关。
立秋以后,就是白菜和萝卜的天下了,外婆种的白菜和萝卜都分两个品种。一种白菜是帮子多的,适合腌制酸菜;一种白菜是绿叶多的包心菜,适合冬储炒着吃,还可以捧饭包。萝卜一种果实是绿色的,可以用来炖肉、做饺子馅等等;一种果实是红色的,人称“心里美”,味道甜丝丝的,可以做凉菜,放点儿糖和香醋,是款待客人的上品。别看外婆识字不多,可对每个节气都了如指掌,她会记得哪天栽蒜、种葱、种土豆,哪天种二茬白菜和水黄瓜,过早和过晚都不好,太早了腌水黄瓜会烂,太晚了白菜心包不实,交叉种菜,保证菜新鲜,供给不间断,还不浪费土地……看吧,外婆懂得的知识真不少呢!
在我们东北,冬天都有储菜的习惯,土豆、萝卜、白菜、大葱都是必需品,如果谁家不储菜,大家会觉得:嗯,他家不是地道的过日子人家呢!外婆会把整个冬天需要的菜备好,土豆放入地窖,萝卜用袋子封好,闲暇时间,静静地望着窗外被白雪覆盖的小菜园,沉浸在瑞雪兆丰年的喜悦里。
外婆今年已经70多岁了,但是精气神十足,经常在小园里忙忙碌碌,有时我就很奇怪,我问外婆:“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需要啥就买点儿呗,干吗让自己这么累啊?”外婆告诉我:“经历过缺吃少穿的年代,忘不了当时的日子有多清苦,现在条件好了,也不能懈怠,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点儿什么,心里面踏实。”外婆总是告诉我:学习和种菜都是一样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有付出就会有收获。
在外婆眼里,这个小菜园更像她另外一个孩子,从播下种子那一刻,就获得了许多快乐,那里面有期待、有惊喜、有美好。看着左邻右舍的好姐妹和她一起分享劳动成果,更是幸福满满。
外婆和她的小菜园,似乎都有种魔力,让人忍不住亲近,我想,那是因为有爱,满眼有爱的外婆,种出来的每种蔬菜都愛意深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