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佳丽
2023年是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后的第一年。过去几年因各种原因职场发展陷入停摆的公司人,都在期待这个春招季。
根据智联招聘的调研,今年春招季有跳槽意愿或行为的公司人超9成。其中,63.3%的公司人“已更新简历,找工作中”。
一个好消息是,就业市场的确正在回暖,多家第三方机构的报告证实了这一点。据智联招聘统计,71.9%的企业看好今年的经济走势,尤其是随着疫情管控的放开,企业信心有了明显提升。与之对应的,是更多职位的释放,春节后第二周,在智联上发布的招聘职位就比第一周环比增长20.5%,这种趋势仍在继续。
不过,经历了3年疫情,企业和公司人的抗风险意识都有所提升,在面对就业市场时,他们乐观中都多了几分谨慎。
科锐国际高级市场总监刘萌萌简要概括了今年企业招聘的心态。她认为,企业的招聘策略依然谨慎,比起往年跳槽季的大刀阔斧,今年更愿意把资源集中投放在能够带来业务增量的领域。“非核心领域能不花的钱就不花,或者少花。但在优势领域,企业对人才招聘和技术攻坚的投入都不吝啬。”刘萌萌对《第一财经》杂志说。相对应地,今年企业对候选人的要求也会更加严格。
公司人再择业时的关注维度也发生了转变。薪酬长期是公司人跳槽时重点考虑的因素,但在今年,接受降薪和平薪跳槽以换取更有前景的机会的比例有所上升。猎聘发布的《2023开春就业报告》显示,在职看机会的公司人接受涨薪的占比为51.90%,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76%;接受平薪和降薪的人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上升,前者从17.42%上升到18.06%,后者更为明显,从27.91%上升到30.04%。相较过去,今年公司人的普遍心态是更加务实理性,更看重新工作的稳定性和发展前景。
数据来源:猎聘大数据R6TTCuFpyX8JvZmldJBnmKlR5CP/x5M/Ad0DvWJx3OU=
经历了10 年的高速增长之后,行业野蛮扩张的时代已经过去,公司从开拓增量市场转向关注存量市场,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未来的趋势。对求职者而言,在现有技能基础上向上迁移,参与核心业务、转换赛道进入朝阳行业,职业发展或许将迎来新的机会。
要知道当前哪些行业和职位最热门,招聘市场的供需关系是最直观的反映。
受疫情打击严重的服务业,在2023年开春迎来了业务增长的机会,用人需求也随之显著上升。智联招聘的调研显示,春节后开工第一周,酒店及餐饮行业的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长40%,成为全行业之首。开工第二周,娱乐/体育/休闲、广告/会展/公关、旅游/度假等线下经济快速恢复,招聘热度环比增速分别为32.4%、32%和31.6%,位居增速榜前三名。
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时,重点提到了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这一目标带动了招聘需求,新能源/电气/电力行业的招聘职位数在开工后第一周同比增长21.6%,位列全行业第二。
猎聘在今年1月做了一次关于全行业的调研,其中人才紧缺指数(TSI)可以比较直观地反映出各个行业近期的人才供需情况,或可作为春招季就业市场的参考。
调研显示,除了金融、房地产/建筑行业的TSI值小于1,其他行业都处于人才紧缺状态。其中,人才最紧缺的三大行业分别是电子/通信/半导体、机械/制造和医疗健康。
新发职位数最多的行业是互联网、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分别占比7.4%和6.19%;计算机软件、机械设备以5.05%的占比并列第三。新能源则以3.83%的占比位居第六。
互联网和半导体作为热门行业的前两名,在招聘市场上呈现出供需两旺的状态,也进入开工后第一周投递简历人数最多的前三位。
尽管互联网行业在去年因为降本增效,屡屡出现裁员、缩招、降薪的情况,但行业基本盘还在,随着防疫政策优化,招聘从去年12月就已经开始复苏。
数据来源:猎聘大数据
“游戏、网络安全、工业机器人和酒店文旅都是互联网公司重点关注的领域。疫情防控解除后催生的旅游需求在吸引美团、抖音、小红书、京东等公司布局酒旅产业。”北京梦疆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陆海天是互联网行业的资深猎头,他向《第一财经》杂志解释道,“疫情3年,3年就是一代人,互联网公司希望把握这次机遇,培育新的消费习惯,创造业务增 量。”
兔年春节后,ChatGPT的火爆让全球互联网公司加大投入力度,也带动了市场对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招聘需求,薪酬提升是最直观的反映。根据智联招聘的数据,AI工程师平均月薪在春节后第二周突破2万元,环比上涨14.5%至24715元,位列薪酬排行榜第二位。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领域也成了互联网人流动的方向,根据拉勾招聘的调查,33%的数字化技术人才下一份工作想进入人工智能行业,在所有选项中占比最高。
此外,半导体行业在人才市场仍极具吸引力。据猎聘数据显示,新春开工后首周,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的岗位发布数量排名第二,簡历投递数量排名第三。开工后第二周,智联招聘调研发现,芯片工程师的平均薪资为每月26330元,位列招聘薪酬榜首,岗位投递数环比增加78.1%,体现出竞争的激烈程度。
公司人可以通过个体感知大概判断行业走向,但个体感知有时会滞后于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科锐国际芯片行业猎头业务资深经理韩菲曾在采访中表示,经历了3年火热期之后,中国半导体产业在2022年进入到周期低点,2022年下半年至今,求职者对薪资涨幅的期望仍然在50%的高位,但企业已经回归冷静,几乎没有再给出过50%以上的增长。
同样的,互联网行业的薪酬水平也回归冷静。“和疫情前三年比,互联网招聘的复苏进程缓慢,更无法和飞速发展的2016年相提并论。那时普通的iOS工程师可以拿3万元月薪,放到现在的招聘市场,是不可想象的。”陆海天说。研发人才永远都是紧缺的,但工程师的可替代性很强。去年的互联网寒冬,大批的测试、运维工程师被裁,据陆海天透露,某互联网大厂的测试工程师团队曾有数百人,但近年来通过各种内部淘汰、业务外包、自动化等手段,将部门人数减至不足5人。这是一个比较讽刺的现实,“工具迭代发展得越完善,就越不需要人工的维护。”
将视线转向制造业同样可以发现,今年的跳槽季在回暖,但达不到像疫情之前一样“热火朝天”。
姚梓君是某全球500强制造企业的HR,她向《第一财经》杂志透露,公司确实在第一季度有招聘安排,但公司战略和管理层更关注核心业务,招聘布局也仅针对核心岗位。“2020年和2021年我们处于业务扩张阶段,公司一直做加法,招聘量差不多上百人,现在扩张阶段已经过了,招聘更倾向于‘补员’,而非开辟全新的业务线。”姚梓君说。
新的一年,企业仍然重视降本增效。刘萌萌认为,公司将在稳健中前行,关闭亏损业务线,专注核心存量业务,然后发掘可能存在的增量市场。
不过,在“降本”的同时,各家公司在布局核心业务战略以及创新驱动领域的投入只增不减,尤其对有专业技术和成熟管理背景的人 才。
从几个热门行业的跳槽薪酬涨幅来看,稀缺型人才的确在人才市场上有明显的优势。根据科锐的调研,新能源及汽车领域,高级BMS硬件工程师、电池材料工程师等的薪酬涨幅都能达到30%至50%;在游戏领域,头部游戏制作人、UE4技术专家的跳槽薪资涨幅也达到了30%至50%;海外市场是国内企业正在抢占的第二市场,因此提供给海外开拓的销售、市场、策略等人才的薪酬都很有吸引力,新能源领域海外大区总经理的年薪可以開到80万到200万元,海外销售总监也可以拿到80万到150万元的年薪。
城市也在影响着公司人的跳槽选择,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布局和基础配套设施都成为评价维度。
在这个春招季,北上深依然占据招聘大头。猎聘的数据显示,春节后首周,北京、上海、深圳三座一线城市成为职业需求量最多并且提供最高招聘薪资的前三名,北京以平均29.12万元的招聘年薪位列第一。
新一线城市的招聘需求及薪酬紧随其后,杭州甚至超过广州成为发布职位第四多的城市。南京、苏州、宁波、佛山和武汉等新一线城市都进入了前十位,这种现象反映的是产业迁移和人才回流的趋势。
各类城市都在探寻自己的城市产业布局,吸引产业头部入驻发展,也因此带动了相应行业的招聘需求。
数据显示,南京的互联网、制药行业就业机会最多,新发招聘职位平均年薪为20.96万元;苏州的机械设备、电子半导体、制药行业就业机会最多;在武汉,IT/互联网、房地产/建筑和医疗健康行业释放了更多数量的岗位;成都则为计算机软件、互联网和制药行业提供了大量机会。新一线城市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正在提升,并且不再是公司人职业发展的次选。
王斯宇是江苏人,目前在一家智能家电企业担任海外新品上市和市场管理(GTM,GoTo Market)主管,他踏入职场已有8年,正在寻求职业发展的新突破。不久前,他刚刚拒绝了小米北京总部的offer,选择留在苏州。“苏州是吸尘器制造基地,GTM属于新兴职业,公司如果想从制造向品牌转型就会增设这个岗位,留在苏州对我的职业上升是有好处的。”王斯宇说。因此,即便要跳槽,他在苏州长期发展的规划并没有变。
离开一线城市,在过去,某种程度上是对现实压力的逃避—放弃更好的职业发展,选择相对安逸的生活方式;而现在,在新一线城市重点规划的产业中,公司人也可以有很好的职业发展,当然前提是要结合行业和岗位稀缺性来综合判断。
过去几年对职场的冲击迫使公司人重新思考个体价值及工作的意义,高薪不再是衡量一份工作的最重要标准,行业的发展前景、个人成长都成了重点考量因素。
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会计学专业的张晓琳,从事过审计、新媒体运营、广告和品牌传播岗,尝试过外企、国企和公益组织等不同的平台,但在去年12月,她选择了裸辞。“我无法把工作只当成一个赚钱养家的工具来看,我会在意它本身的价值。”张晓琳期待能够做内容营销的工作,“做一些有意思、有创意的东西”。在新工作稳定前,她打算帮正在创业的朋友做项目品牌传播,然后去云南旅居一段时间。
更多人接受了“薪酬难涨”的事实,愿意以更低的薪酬来获得更多的个人时间。前程无忧的《2023职场人理想工作与求职调查》显示,当被问及2023年更愿意考虑怎样的工作机会时,近半数(46%)的受访者优先选择“钱少、事少、不累”的工作。
公司人对于工作负荷越来越介意,招聘方也感知到了求职者的心态转变。84%参与调查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表示,薪酬不再是年轻人选择工作的唯一考虑项,工作稳定、工作压力的多方平衡更被关注。70%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同意“钱少、事少、不累”的工作可以提高员工幸福感。但同时,64%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表示企业中并不存在这样的岗位。
数据来源:猎聘大数据
疫情3年冲击带来的强烈不确定性,让追求稳定性成为职场人的共识。智联招聘的数据显示,看重“工作稳定,没有被裁风险”的求职者占比33.9%,高于去年的26.8%。
站在企业角度去看,公司的生产经营如果想确保持续性增长,必然会根据内外部情况调整组织结构,一部分高精尖人才永远稀缺,非核心业务的员工不得不承担变化的风险。
“平时看寒冬可能感觉只是雪景,雪花飘到自己头顶的时候,才会感觉冬天格外冷。”刘萌萌说。保持未雨绸缪的意识,注重打磨核心技能,这样即使遇到企业调整组织架构,也可以尽量争取内部流转的机会。
同时,新旧行业的交替存在着交叉点,跨界转型并非意味着完全舍弃自身专长。近年来,企业都在谋求数字化转型,这类业务并不是都在招聘纯技术类人才,随着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加深,深层次的需求也会出现,包括数据治理分析、转型规划、数字化人力资源运营、数字化企业内部财务、合规安全等,这些方面都需要人才的流入。“职场人可以主动挖掘稀缺的职位,培养自己的软硬性技能,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依然坚守长期主义。”刘萌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