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涛
(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0)
以往在做新校园智能化设计时,设计人员都是直接切入正题,先与校方沟通需设计哪些智能子系统,确认智能化系统的范围后,再针对各系统,讨论其机房所在位置、系统架构、布点原则等需求,等具体需求沟通明确后,即开展图纸设计。
笔者有幸作为智能化设计负责人,全程参与了南京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南外”)南部新城新校区的智慧校园设计。南外作为老牌顶尖的国际化中学,新校区建设贯彻“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定位原则。目标打造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级智慧校园。在“互联网+”的时代,此次南部新城校区的建设目标是建立一个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融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最先进技术的真正的“智慧校园”。笔者和设计团队未急于开展具体设计工作,先进行顶层规划。
2.1.1 规划第1 步:对标
结合校方的设计目标,并参考了《教育部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GBT 36342—2018《智慧校园总体框架》、《中国未来学校2.0 概念框架》、《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南京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及市教育局和市公安发布的多篇智慧校园/平安校园通知。然后用思维导图工具结合相关规范、标准和通知,对智慧校园设计进行整体梳理和分析。智慧校园对标分析思维导图如图1 所示。
图1 智慧校园对标分析思维导图
2.1.2 规划第2 步:确定设计理论
确定的设计理论具体如下:①1 个目标。未来学校是科技赋能教育,实现精准供给。②2 个创新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AIoT。③3 个中心。本次规划针对校方不同运营使用部门,规划了安防中心、智慧校园管理中心、数据中心这3 大中心。安防中心管理安防、楼控等系统;智慧管理中心管理智慧教学、一卡通/一脸通、广播、标准化考场、统一时钟、信息发布等教学教务相关系统;数据中心存放核心交换机、私有云服务器、智能化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兼做综合布线主机房。④4 类环境。即校园教学环境、安全环境、管理环境、生活环境。⑤5 个关注。关注整个校园内的人、空间、设施设备、数据、应用。基于围绕人、空间、设施设备的各类大数据,更好服务于教学教务及日常管理需求。⑥6 类服务对象。校园智慧系统服务对象包括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部门、家长、公众。
2.1.3 规划第3 步:进行顶层架构设计
分别从2 个维度进行了顶层架构规划。从侧重信息应用角度,参考《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数字校园建设采用“云-网-端”架构模式;从校方运营管理角度规划架构,采用了主流的“云-边-端”架构,这2 种架构相差不大。“云”可以是教育部门或南外集团的云端大脑,为公有云或私有云;“边”即为南外的边缘侧小脑;“端”即为各类智能化系统终端设备。南外智慧校园总体规划图如图2 所示。
图2 南外智慧校园总体规划图
笔者未按传统5A 建筑进行基础智能化设计,而是从8 大维度进行智慧场景规划,设计50 个以上智慧场景,供校方选择。传统设计方法是单刀直入介绍智能化系统技术层面,专业性强且难理解;而场景化设计最大优点是更具象化,容易被决策层理解。智慧场景8大维度如图3 所示。
图3 智慧场景8 大维度
校方倍加关注选择某智慧功能后,体验是否有提升?能帮助使用方解决哪些痛点?归根到底,设置智能化系统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校园内外的各类对象,不是为了设置而设计。校方需确定场景和功能后,再开展智能化系统的具体需求讨论。
如脱离软件单纯谈硬件,仍属于传统智能化基础设计。本次规划智慧校园时,同步设计“智慧南外融合平台”,并要求校园移交时,软件平台和智能化硬件同步部署调试、同步竣工交付,确保软硬件一体化的可实施性。
南外作为一个拥有50 多年办学历史的优秀外国语学校,其学科设置、教学管理与传统中学有颇多不同,无法直接使用市面上常见的智慧信息化平台,需进行大量针对性的开发。
智慧南外融合平台主要规划包含智慧南外集成平台、软件系统集成、物联网集成、校园应用系统几大模块。
为加强对教育教学相关电教设备的管理,规划时在各类教室搭建一套全校性的物联网管理系统,实现学校主要区域的设备物联和智能化联动。系统能实现跨应用、跨平台融合,精准对接响应学校不同管理部门的物联网应用需求[1]。
中学不同于高校,其日常维护管理人员远少于高校,需配置简单实用的管理系统来提升效率。依托物联网监控平台,可对校园教室内特定场景和设备建立一键式管理,如能对室内所有多媒体设备进行一键全关,确保所有设备安全规范关机,无需人员在场维护。
教室物联网场景设计具体如下:物联网管理包括多媒体互动黑板、灯具、空调、吊扇、多媒体讲桌内用电设备(电脑、功放、实物展台等)等电源管理;对教室环境实施数据监测上传;可将空间内设备统一管理,根据空间使用场景不同,灵活设定场景模式;能接入实验室内现有摄像头画面,让管理人员可通过手机等移动端,实现对目标监控区域的实时查看,及时查看和确认异常情况。
本校园还设计了建筑安全态势感知系统(基础设施物联网),通过在中心广场的拱接柱体和拱结构设置倾角、光纤应变、视觉位移传感器,所有感知数据通过物联网实时汇聚、动态监测,可以对建筑安全风险实时预警,通过长期在线监测积累数据并通过大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预测建筑的整体安全态势,对后期建筑维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
智慧校园规划时,应密切结合绿建要求设计,并可融合吸收WELL 认证和健康校园的设计思路。关注整个校园健康环境,分别从空气品质、光环境、水质、饮食安全等多维度进行设计,具体如下。
室外空气品质:在校园设计一套小型气象站,对风向、风速、雨量、温度、湿度、大气压和照度等多种气象要素进行全天候测量,数据可用于信息发布和指导机电设备优化运行策略。
室内空气品质:在所有教室、会议室、建筑内公共区域里设置多合一空气质量传感器,对CO2、PM2.5、温度、湿度等多项空气质量指数进行监测;在地下室车库区域设置CO 传感器,可与排风机联动。
光环境:设置护眼型灯具,结合物联网控制设备,实时监管教室光照度和空间光环境。
水质:设置水质在线检测系统,检测生活饮用水、管道直饮水的水质指标。在直饮水机房设置边缘侧网关,把直饮水系统的重要数据接入整个校园智慧平台;同时为避免管道二次污染影响水质,选择在饮水管道最远末端管路(最不利末端)做水质检测。
饮食安全:设置明厨亮灶系统,系统用于食品安全及追溯,对校园食材处理/生产/制作的全过程进行视频记录和标识,数据和信息保留不小于3 个月;在包括卸货区、加工场地、后厨、操作间、留样间、配餐间等区域均设置监控,达到无盲区标准;餐厅内外合适位置设置单独显示屏用于后厨画面显示,便于师生监督;打造阳光厨房,为学生的餐饮提供更全面的保障,让学校和家长更放心。
另外,可通过信息发布系统定期发布空气质量、水质和噪声等数据,亦可通过APP 和校方微信公众号查询校园空气质量和水质等实时信息;设置楼宇自控系统,设置DDC(Direct Didital Control)控制器对水电暖机电设备进行远程管控,实现降本增效;同时结合新冠疫情,BA(楼宇自动化系统)设计配合暖通,从管控逻辑策略上,加强对校园各房间尤其是教室进行日常强制通风和换气;设置宿舍控水系统,用于宿舍房间内洗澡刷卡控水和饮水刷卡控水,目的是避免用水浪费,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在校园公区设置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对公区灯光实现本地、远程、时间表多种管控,可实现一键场景化管理,降低能耗提高灯具寿命。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往人们重建设轻使用、重硬件轻软件的观念已慢慢扭转,越发关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使用。从建筑营造期的设计阶段,就开始进行整体智慧建筑的顶层规划,自上而下先进行功能和场景设计,再逐一对具体智能化系统进行设计。除关注传统智能化子系统的硬件、点位、架构设计外,同时进行软硬件一体化设计,对应用层面的设计和部署实施也同步开展,这样才能推进传统智能化建筑向智慧建筑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