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付波
高中语文作业的布置,不仅是检验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尝试以“以读促写”,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取知识,在写作中运用知识,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然而,目前高中语文作业的安排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作业内容单一和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作业量过大和过重,给学生造成了不必要的负担和压力;作业反馈不及时、不充分,不能有效地给学生方法性的指导,从而促进学生的进步;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因此,高中语文作业的布置需要打破常规,有效创新。
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是“写”的源头活水,“写”是“读”的深入呈现,读写共生并不是简单地将读和写放到一起,而是考虑到读和写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将二者以不同的方式融合到一起,使得彼此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互相实现。
读写结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读促写”,其目的在于“写”,而阅读是实现这个目的的路径,从阅读中提炼出来的规律性的方法可以运用到作业中去,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体裁,其所适用的范围也应不同。二是“以写促读”,其目的是“读”,而写就成为达成这一目的途径。学生在完成作业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可以作为推动“再读”的助力,或者说是切入点。学生平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新的感悟,这就让作业不仅成为一种学习成果的展示,还可以作为更好地走进阅读的一种方式。总之,“读写共生”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在“读”中拓宽视野和知识,锻炼理解、分析、评价等能力,提高阅读水平;用“写”来表达思想和感受,锻炼组织、论证、创新等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将语文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人文素養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读写共生”这一教学理念的最佳切入点就是作业布置。“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课堂模式,注定了语文作业的布置要打破常规,力求创新。对此,在语文作业布置上有以下三点策略:
一、减少机械性作业,以问题推动阅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没有考虑到“读写共生”的重要性,只是一味地布置背诵、默写、摘抄等机械性作业,这种枯燥乏味的作业不仅不能检验学生所学的知识,还会降低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语文这一科目上不仅会有惰性,还可能会出现思维固化,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
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例如,执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课外古诗诵读《燕歌行》时,将背诵、默写作业更改为“结合课下注释,复述本诗讲述的故事”。这首诗歌篇幅略长,如果只是让学生机械地诵读记忆,那学生即使倒背如流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师将作业以问题的形式留给学生,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阅读诗歌,深入文本,展开探究,借此来完成“以读促写”的第一步——阅读。
二、开展有效阅读,形成书面作业
在高中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们由于学习科目较多、学习任务繁重、学习时间紧张,他们在阅读方面更倾向于碎片化阅读——走马观花,不求甚解。这样的阅读形式,与语文教学的目标是背离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碎片化”的阅读方式,连最基本的“语言建构与运用”都无法实现,更遑论其他。
因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阅读。例如,学习课内文本时,要求学生执笔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勾画批注;进行整本书阅读时,引导利用碎片时间阅读文学作品,以此实现形式上的“碎片化”、内容上的“整体化”。但不论是长篇阅读还是短篇阅读,书面作业都是展现其阅读成果的有效途径。比如,在执教统编版教材必修下册中的《祝福》一文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作业“请你根据《祝福》这篇小说,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分析你认为小说中最令人印象深刻或最具有象征意义的一个场景,并说明你对这个场景的理解和感受”。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照以下步骤完成作业:
第一步,仔细阅读小说,并注意勾画小说中各个场景的描写和批注其效果。
第二步,选择自己认为最令人印象深刻或最具有象征意义的一个场景,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出来。
第三步,思考自己对这个场景的理解和感受,并用具体的事例或细节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第四步,组织语言,写出短文,并注意文章的结构、语言、格式等方面。
第五步,检查修改,改正错误,完善文章。
这五个方面的指导都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有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的方法,学生阅读后及时布置书面作业,可以有效地检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据此来落实“以读促写”的第二步——写。
三、展示作业成果,提升阅读能力
学生们书面作业的“读者”,不应该只有科任教师与学生自己。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作业成果的平台和机会,展示和交流作业成果,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写作感受,也可以让学生欣赏和学习他人的阅读成果和写作技巧。在阅读他人的成果时,学生会对自己的作业再次进行反思,也可能会对他人的观点存有疑问,这样的班内阅读,更能触发学生之间的思考。当他们有了疑惑之后,再读文本就是他们解决内心困惑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以此来完成“以写促读”这一环节。
书面作业不是阅读的终结,而且新一轮阅读的开始。苏轼曾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一篇文章、一本书的魅力,不是阅读一遍就能全部感受到的,也不是一次书面作业或者一篇读书笔记就可以宣告阅读结束的。例如,执教《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时,处于青春期的少年们只有看到政府枪杀情愿学生的描写时发出一阵唏嘘,时隔多年的我们,再读本文,竟然会因为悲痛哽咽了声音、湿润了眼眶,似乎在字里行间看到了鲁迅先生那伤心欲绝的身影,这就是阅读的魅力。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实现“读写共生”是一种语文教学模式,更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闭环思路。
◇责任编辑 苟有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