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继续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实现路径

2023-03-14 23:53王能引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立德学习者思政

张 娟,王能引

(1.安徽大学法学院,合肥 230601;2.合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合肥 2306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战略工程和政治任务。之后,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普通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继教改革意见》),强调继续教育必须重视思政教育。①由是,高校继续教育如何融入思政教育成为必须直面的重要任务,成为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关键内核。

从目前高校继续教育的实践来看,继续教育存在着对思政教育的整体重视不够、继续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入不充足、实践教学方式有待深挖、回应数字技术不全面等关键问题。故此,如何揭示高校继续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挑战及融入的基本遵循和实现路径,是高质量发展高校继续教育的重要命题。

1 高校继续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完善继续教育制度,强化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功能”。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完善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这些均表明发展高校继续教育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建设教育强国的一个重要战略任务,对于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推进教育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意义重大。

1.1 实现中国式继续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方略

中国式现代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概念,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②中国人口超过14 亿,中国教育要实现整体迈入现代化,高质量的高校继续教育和优质教育资源必须加大供给。为此,高校继续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入意义非凡,其既是全民大众接受高校继续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同时因思政教育融入是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依循,更是继续教育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早在2019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面向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的战略任务;明确指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理想培育,加强品德修养,厚植爱国情怀,培养奋斗精神,增长知识见识,不断提高学生思政素养。可见,高校继续教育融合思政教育,是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1.2 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核心之举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2022 年4 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高校思政教育是立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直接影响学生德的发展。思政教育的培育方式和实质效果,是高校立德有效性的过程保障和培育目标,也是培养人才之根本即人才首先为“人”的关键因素。高校思政教育无论是在普通教育还是继续教育,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必须依赖有效的思政教育。立德树人是系统工程,构建德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是继续教育的首要之举,同时要协同开展专门的思政教育;既要注重挖掘课堂教学的传统思政教育优势,也要充分发挥并彰显实践教学思政教育的教学成效;既要注重学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更要注重实现思政教育目标实现的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的建构。

1.3 高质量发展继续教育的重要依凭

高校继续教育融入思政教育是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凭,具体而言:首先,思政教育极大提升学习者的价值素养。继续教育是面向社会的大众化教育,思政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政治理论进行引导,并将思政理论深深根植于继续教育的学科知识教学的全过程。通过传统的专门思政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思政方式等其他思政教育形式促进学习者习得思想、形塑价值,引领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从整体上提高学习者的专业素质和品质素养。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而衡量高校人才质量的首要标准是所育人才的思想政治水平,即所育人才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水平是衡量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标准。所以,人才培养能力的提升必须强化思政培育能力的提升,思政教育能力是促进人才培养能力完善的重要路径。

2 高校继续教育融入思政教育面临的现实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利用好课堂教学,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1】思政教育与继续教育的相融关系到全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道德价值取向,二者如何融入在实践中面临挑战。

2.1 传统继续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理念淡薄

教育不是简单地传递信息。教育与道德能力是在逻辑上紧密相关的范畴。【2】在传统继续教育中重知识和技能,轻思政教育;重单向度知识传输,轻双向互动式育人。继续教育必须回归与思政教育相融相促,回应继续教育内涵式模式发展的时代需求。“我国价值教育普遍存在价值教育的方式单一、主要以显性课程为主,价值教育流于形式上的道德说教。”[3]整体上高校继续教育对思政教育的融入、思政课程如何与课程思政协力共促继续教育,目前在理念上还不是很重视。具体而言,继续教育面临如下问题:课程思政在内容设计上还未能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树立宏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不同专业的继续教育课程在分类推进课程思政中,其专业的思政属性尚未能充分彰显;课程教学和课程思政的全面融合、全过程有机融入尚缺乏深入思考和精心设计。对上述这些关涉课程思政如何融入思政教育的问题,整体上继续教育在理念上尚没有很清晰的认识。

2.2 继续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实质融合有待深化

高校继续教育是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核心,如何实现高校继续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进而达成实质融合,关系重大。避免继续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表浅化形式化云淡风轻化,是二者在融合的过程中必须直面的关键问题。在继续教育实践中,虽有思政课程在思政教育中承担重要角色,但其在实质上的思政教育质效上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同时,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补充,的课程思政如何开展,如何在继续教育领域取得实质效果有待进一步探索。一方面,继续教育与思政教育只有深度融合才能走向实质融合,另一方面,只有实质融合方能促进二者的深度融合,故此继续教育与思政教育二者的深度融合和实质是融合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并未对课程思政给予足够的重视,存在着思政形式单一,对思政课程认识不足的问题。一些教师难以正确、充分、清晰地挖掘专业教材与课程中所蕴含的隐性思政元素,或在挖掘中目标不清、经验不足,或由于所挖掘思政元素不科学导致课程思政内容游离于知识体系之外而无法有机融入教学。【4】在继续教育领域尤其如此。因此,如何在课程思政中挖掘专业的课程思政元素,实现有效的实质的思政教学融入,是继续教育领域必须充分挖掘的重要思政场域。

2.3 继续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教学程度薄弱

杜威早在1896 年就提出教育科学本质上是实验的科学而不是演绎的科学。【5】有学者认为,“只有在立德树人的具体实践和问题情境中,实践者和研究者都发挥自身“知性主动性"(intellectual initiative),将已有知识和经验融入行动设计,并在观察、思考、行动和不断的证据收集中进行证实。”【6】思政教育中立德树人的根本在于培养学习者的实践热情与实践品性,对于继续教育的学习者尤是。对于继续教育学习者而言,正是通过实践教学形式得以从实践中提炼真实而具体的问题,感受思想政治理论抽象性与具体性的统一,进而获得一种深刻的思想认识并可以之作为解决实践问题的思想指导。但在继续教育领域思政教育如何建立面向学习者的实践教学,有效的实践教学形式为何,以及如何开展富有实效的实践教育,是目前继续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仍嫌薄弱的一个问题。

2.4 数字时代思政教育融入尚不全面

我国“十四五”规划对“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作出重要部署。作为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是继续教育在步入之后,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时代转型升级的必然之举;也是高校继续教育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抓住技术发展重大历史变革机遇,实现技术赋能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优质教育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实现深层次教育公平的必然选择。【7】高校继续教育必须因应时代发展需求,积极应对数字时代挑战,探索面向继续教育的数字化教学规律与育人规律和“互联网+”继续教育的新局面。因此,如何探索因应数字化思政继续教育面临现实挑战。从目前来看,高校继续教育对于传统线下教学模式如何有机融合线上教学,还在不断探索的起步阶段;高校普遍存在着对数字化的教学资源的应用还不充足、未全面开展匹配数字化需求的教学模式等问题,这些亟须在今后的继续教育实践中进行有效的数字化模式改造。

3 高校继续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基本遵循

继续教育是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为实现高校继续教育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继续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基本遵循包括:

3.1 保持对知识技能传授的超越性视角重回教育的价值立场

柏拉图有云:“如果不知道善的理念,认识再多也没有任何益处。”【8】康德提出认知形式的限制体现了认知能力的有限性,但另一方面,认识领域之外还有一个不受认识形式限制,可能是无限自由的领域。【9】高校继续教育必须要全面融入思政教育,坚持继续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全面融通,联通继续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彼此优势,建构更高目标的内涵式发展目标实现继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获得学科知识的“通用”能力、技能训练常常是继续教育的实用出发立场,但值得警醒的是,继续教育的目标不应停留于此,更为关键的是,继续教育同时要超越有用的策略性教育思维,为知识和技能提供更为广阔和深入的学科视野、价值引领,不仅要知是什么更要懂得何以如此。只有建构立体性学科视野,纵深型知识价值的立体思考,才是教育的本质重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为此,继续教育必须重视思政教育的价值重塑功能。根据2022 年教育部颁发的《继教改革意见》,继续教育必须全面融入思政教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推进体现继续教育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探索思政育人新模式,建立完善思政育人的体制机制。为此,在继续教育领域应坚持立德树人,将人才培养目标全面融入思政教育全过程,树立培育人才培育人之为人的思政大格局观。

3.2 坚持以课程思政为核心的思政融入观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课程思政纲要》)提出,“要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③坚持强化继续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整体性和实效性,要坚持思政教育的实质融入观。思政教育的融入,面临着如何不落入形式仅走过场的难点。继续教育应力图构建一个整体性全方位,且同时具有实质效果的思政教育与继续教育的相融共促的目标。课程思政就是积极挖掘和运用各类教育、教学内容本身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对学生进行润物无声的思想政治影响的教育实践。[10]实质思政教育融入观要求继续教育要做到:一是既要在传统思政课程更要在课程思政中彰显并释放思政教育。传统思政课程是基本,但思政教育不能囿于此种单一形式,而是要与时俱进,按教育部要求在高校普遍开展课程思政。通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二者分立又合力的并举协力充分推进思政教育的实质化。二是必须结合高校各专业类课程的特点分类推进,做到有的放矢、因课施策。三是既要通过理论课程学习又要通过实践教学有效开展思政教育。四是既要关注学习者思政教育的实效,更要充分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教师基于教学主体对于学科的认知为高屋建瓴地开展思政课程或专业课程奠定基础,而其中对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和教育的能力非常关键,直接决定了实质思政教育效果。五是既要通过传统教学方式也要充分利用数字教学资源进行思政教育。思政教育要与时俱进,跟上数字时代的数字技术要求,有效利用新兴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实现思政教育效果的实质化。

3.3 坚持以继续教育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政教育理念

高校继续教育质量的提升,首先教育理念要根本转变上,要将教育中长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转变。这既要求高校继续教育将学习者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需求作为课程设计的逻辑起点,同时要求深入探究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困惑等基本学习特性,以期实现教学整体设计的针对性和科学性,评价学习者在知识、技能、能力等多方面的学习成效,并将学习成效作为衡量高质量继续教育的重要标尺。不同课程中知识与价值的交融、科技与人文的互动,会形塑课程新貌不断拓展学科的深度和广度。无论如何拓展或纵深挖掘,思政教育都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考虑学习者的可接受度及可能的实质教育效果,避免思政教育仅是以教育者为中心进行形式化开展的一场表征式教育。

3.4 坚持运用数字技术融通思政教育

随着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知识的生产方式和传播路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数字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我们提出,建设数字中国,统筹数字科技革命和现代化发展,推进经济社会的数字化、智能化、程序化、法治化,充分发挥数字科技对现代化的强有力可持续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1]数字技术如何推进教育的新发展已成为数字时代必须直面的问题。继续教育教育需求体量庞大,如何保量保质实现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宗旨面临新挑战。2022年教育部《继教改革意见》提出“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继续教育改革模式,要求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混合教学实现教学方式的数字化。《继教改革意见》勾勒出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的教学模式,即线下与线上、协作与自主、同步与异步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引导高校引入数字教学资源、应用新型数字化教学手段、探索信息化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4 高校继续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实现路径

4.1 厚植继续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共促的理念

思政教育的实质在于回归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继续教育融入思政教育,其出发点是基于人的教育主体性的回归,强调对人的创新能力、知识传授与德行品质的共同培育和形塑,继续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强化了对受教育者主体的回应,彰显出继续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本质与优越。具体而言:一是高校应充分认识继续教育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重视继续教育融入思政教育,注重引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不同形式同向相行的教育渠道。制定培养目标和培育要求中强化育人导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实现思政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深度结合。破除传统继续教育对知识和技能的单向输出和培育,而是将的人的品德教育置于与知识、技能教育相统一相融合的培养目标之中。二是注重人的本身的培育,意味着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针,守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意识形态主阵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培养德才兼备堪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才。继续教育融入思政教育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核心,促进思政教育理念形成广泛共识,从而从整体上促成高校继续教育在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中回归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根本任务。

4.2 强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大阵地的双思政协同教育模式

继续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主要通过课程实现,在课程实现的场域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大阵地的双思政协同教育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同时,《课程思政纲要》指出高校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两个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是互相补充相互协力思政教育的关系。思政课程是高校立德的直接形式,也是基本途径;课程思政是间接形式,也是关键途径。二者相辅相成,优势互补,共同协力,助益继续教育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伴随着课程思政的要求和开展,继续教育领域要全面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形式。课程思政是强调课程整合与协同育人的思政教育形式。课程思政中的课程,既是指某一门具体的课程,又是指学校中所有的课程,强调的是学校思政教育在教育格局和框架体系层面上的总体课程观。

4.3 提升思政理论课和课程思政课的“双师”思政素养

习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教师。【12】提升思想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思政素养,对思想政治教育质效的提升发挥着关键作用。首先,无论是思政课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都必须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遵循教育为民立德树民的教育理念。思政课因其教育对象多元且层次不一,决定了教师必须要具备政治素养高和专业技术强的综合素养。为此教师需要不断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不断提升育人素质和品格。其次,思政课教师必须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能真正履行“德育为先”,能将思想引领、知识传授和价值观塑造融入课程,实现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实现单一知识培育向多元的渗透式育人的转型;第三,教师要做到知行合一,紧密结合理论和实践,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第四,要组织鼓励继续教育教师队伍参加各种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意识和专业教学水平的专业培训,不断拓宽思政教师的思政视野和学科视野,在学习中坚定“四个自信“,提升教师自身的思政素养。只有通过思政教师和学科专业教师高素质高水平的师德风范,言传身教春风化雨般影响和引领学习者,从而才能不断提高继续教育思政教育走向扎实和实质。

4.4 积极探索开展实践教学深化思政教育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和目的,实践既是认识的起点也是归宿。【13】思政教育的宏观定位应是思政教育的实践活动过程的规律探究,思政教育实践的实施者的教育能力培养”。【14】思政教育知识并非简单地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还包含着思政教育实施者如何行动的实践知识,因此,实践性特征鲜明。思政理论课是理论性强、知识较抽象,故要引导学习者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发挥实践在思政教育中的催化剂作用,为学习者提供多样的实践教学形态。具体而言,可以依托专业课程所进行的实践教学,如法学领域的法庭审理协助办案实践,如经济学领域的金融实操演练等,接受专业实践知识的同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而提升思政教育不仅是直观而且是深刻的实践教育质效。正是通过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有机结合,可以充分提升学习者的思想政治素养。在继续教育过程中,需要以厚德载物、上善若水为指引,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能力为核心,在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融于一体的教学体系中,注重培养德之涵养、能力与品格,提高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4.5 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因应数字时代

继续教育内涵式发展必须主动进行深度变革,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15】2013年以来高等教育领域的课程伴随着数字时代发展,教育资源数字化在不断拓展。目前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以及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等优质在线课程数量可达上万门,这些课程为继续教育思政课堂提供了可共享的优质数字教学资源。不同学科大量线上课程在继续教育不断推陈出新,质量高效果好,尤其是一些名校的经典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课。此外,在利用数字资源课程基础上,授课教师还可以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手段的创新。即既可以借助数字技术和教学平台,通过虚拟教学空间打破了常规的地理界限与教室的物理限制,也可以在线下通过教师的解释和说理,使得普通继续教育学习者通过混合教学模式既享有高品质教学资源同时又可以通过线下教学保证对优质教学的理解和认识,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极大丰富了继续教育思政教育的教学资源,也实质深化了继续教育学习者思政教育的质效。

注 释:

①参见《教育部关于推进普通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职成〔2022〕2 号),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43/202208/t20220816_653132.html,2022年10月15日访问。

② 参见党的二十大报告,https://news.gmw.cn/2022-10/24/content_36108184.htm,2022年10月22日访问。

③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 号),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2022年10月3日访问。

猜你喜欢
立德学习者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