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洁颖
(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 安徽合肥 230011)
做好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旅游型村镇景观规划工作对于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农村进步等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旅游型村镇景观规划工作一直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主题,为了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对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和调研,并采取相应的统筹规划措施做好村镇景观规划工作[1]。针对一些旅游资源丰富的村镇区域,当地政府一方面承担着村镇区域规划领导者的角色,另一方面还要依托旅游资源做好村镇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整体提高农村区域的经济水平。旅游业作为新兴的第三产业,也可以带动其他产业迅速发展,为村镇发展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有效减少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基于此,本文以旅游型村镇地区的旅游景观规划为切入点,探索新农村建设之路。
(一)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方法和指导。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要关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仅仅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持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在我国一些旅游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合理规划和有效应用整体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2]。除此之外,合理的旅游景观设计还可以加快农村区域的各项建设,为改善农村地区的面貌创造有利条件,进而构建美丽和谐的新农村。
(二)有助于推动村镇走向和谐发展的道路。当前,我国部分村镇在发展过程遇到了如建设过度、生态恶化、基础设施匮乏等问题。基于此,大力推进旅游型村镇景观的建设可以有效解决村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除此之外,大力推进旅游型村镇景观建设还可以提高村镇的规划效率,对村镇未来的各项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我国政府也非常重视旅游型村镇景观的建设工作,高效的旅游型景观村镇建设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和促进村镇可持续核心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为城乡统筹工作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城乡统筹发展工作一直是我国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对农村区域的规划和布局,但是部分乡镇机构将我国农村区域的规划和设计重心全然放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空间结构规划上。政府的这一举措的确对促进村镇发展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但是就当前村镇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政府的这一举措很容易导致村镇区域地方发展出现失衡。而一些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旅游景观规划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对村镇旅游景观进行规划和建设,一方面可以尽快了解村镇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4]。
(一)过于强调“镇区”发展,缺乏“镇域”整体观。就我国的村镇区域规划重点而言,传统的村镇规划工作中,政府的规划重心一直是以区域定位、人口、用地规划为主的镇区规划,导致镇域规划工作一直被忽略。虽然镇区规划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农村区域的经济水平,但是结合我国农村地区的实际发情况来看,对镇域规划的不重视导致农村区域内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富村和穷村的对比异常鲜明。而镇域规划则不同,镇域规划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构成:1.村镇等级;2.村镇职能;3.公共社会资源规划。相比于镇区规划,镇域规划更加重视乡镇各个区域之间的紧密联系。随着经济水平和乡镇规模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镇区规划模式的缺点日益显露,虽然短时期内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却不能彻底消除农村区域之间的不平衡。基于此,相关政府部门对农村区域进行规划,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规划战略,比如可以在原有的规划体系内纳入一些全新的规划内容,如农村战略规划设计、旅游资源规划等等。除此之外,也应该提高区域规划的实效性,避免因规划手段落后对最终的规划成果产生不利影响[5]。
(二)村镇地域特色开发不足,景观规划模式化明显。很多政府部门对村镇地域进行规划往往会按照传统的编制方法进行规划,也有一部分乡镇政府盲目照搬城市的规划方式,最终导致村镇区域规划沦为“四不像”,并没有体现镇域规划的主体内容,导致村镇地域景观规划只是做到了规划模式上的“形似”,却没有实现功能上的衔接,容易导致景观规划功能系统不完善,难以为具体的村镇活动提供系统化的景观功能。虽然一部分村镇基本富裕,但是就村镇的最终规划结果来看,村镇规划仍然缺乏特色[6],导致地域特色文化元素的植入性不强,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地域特色的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对于提升景观规划效果十分不利。除此之外,一些处于平原区域的村镇仍然按照传统的网格化模式规划,虽然网格化规划易于政府管理,却不能将村镇和周边的景色有机融合在一起,对村镇旅游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很多村镇在针对一些旅游资源丰富的村镇进行规划时,相关规划部门并没有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旅游资源规划,导致这类区域旅游发展缺乏特色。
(三)过于注重空间布局建设,缺乏村镇规划专项研究。当前,我国农村的大部分区域进行规划都采用传统的规划模式,而传统规划模式的重心为区域的空间布局,并没有结合区域内的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情况合理规划。以土地资源规划为例,很多村镇规划部门的规划重心都是土地资源的分类,却没有对除土地资源之外的其他资源充分考虑。又比如,在观光类村镇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不同村镇各自为政,只关注本村镇的农业观光规划设计,却忽视了与周边村镇景观类别、造型艺术等方面的整体协调,难以真正产生1+1>2的实际效果。
(四)村镇缺乏合理的规划方案,实施效果不够理想。部分政府机构对村镇规划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方案,导致后期的村镇规划停滞不前。举例来说,大部分旅游资源丰富的村镇地区,制定的地方规划计划一般为5年,但是在规划的过程中,农村区域也在不断发展,而规划内的一些内容和实际的农村面貌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此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会为了规划内容而漠视村镇实际的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的后续问题。与此同时,由于资金短缺、技术介入不足、缺乏高级规划人才等问题的存在,不少村镇方案规划只关注眼前阶段的实施方案设计,丝毫没有考虑后续方案的实施,容易造成方案的连续性差等问题,难以从根本上确保整体规划方案的有效落实。基于此,村镇各部门实施规划一定要考虑规划的时效性和村镇发展的延续性,通过提高规划执行力有效控制村镇区域规划工作。
(一)做好全域规划工作,实现“镇区”与“镇域”统筹发展。城市和农村虽然看似有较大区别,但是二者之间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在该阶段内,不仅要将农村和城市看作一个整体,同时也要从城乡统筹规划的角度出发做好城市和农村发展建设工作。城市可以为农村发展提供各式各样的资源,而农村也可以成为城市发展的后备军[7]。为了提高我国新农村建设水平,旅游型村镇规划一定要从全局出发,做到镇区和镇域开发两不误。借助村镇特色开发模式,带动当地产业发展,提高农户的生活水平[8]。
(二)以乡村旅游为抓手,推进村镇景观旅游策划工作。村镇区域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区位条件对自己的旅游客源群体进行分析,初步了解旅游行业的发展情况,按部就班地开展旅游资源开发工作。通过对村镇特色旅游客源市场的分析,游客之所以会选择村镇旅游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大部分城市居民对村镇生活向往和好奇,可将其归纳为心理因素;2.想体验纯朴的农家生活和品尝当地的特色风味美食,可将其归纳为动机因素;3.城市游客的从众心理因素。部分村镇可以效仿一些已经成为著名旅游景点的村镇区域,如野三坡等等,开辟自有的旅游特色品牌。
(三)合理优化村镇布局,为乡村旅游开发创造条件。开发乡村旅游要对村镇的功能区域进行合理布局,只有村镇布局完善,才能更好地开发村镇的旅游资源。以往的村镇规划工作多以交通为导向,村镇呈网格化模式。虽然这类模式有利于政府机构实施管理,但是对一些旅游资源丰富的村镇来说,以交通为导向的布局规划模式不仅很难与当地的景色和山水有机融合在一起,同时也会对后期旅游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产生不利影响[9]。此类村镇开发一定要先对当地的地形地貌以及旅游资源分布情况进行考察,获取到相应的信息之后才能开始后续的开发工作。例如村镇改造一定要对其原有的地形地貌进行保留,特别是风景区的开发,可以结合当地的地形条件进行适度开发,如针对高山区域改造可以采用修建缆车以及盘山公路等方式开发交通资源。同时,为了避免村镇的建筑物对整体的自然风光产生影响,政府可以对建筑物的高度作出强制规定。
(四)发挥地域空间优势,突出村镇景观的地域特色。除了做好村镇空间布局工作,开发村镇旅游资源还要结合当地的空间优势对其特色区域进行开发。例如,安徽白村有一些知名的历史文化遗迹,针对该区域进行改造和开发,一方面要做好古建筑的复原和保护工作,另一方面要对特色区域内的人文资源进行充分挖掘。通常情况下,最能体现地域特色的景观就是步行街,步行街内不仅拥有形式多样的古代建筑,同时还可以充分展示该区域的文化生活氛围。对该区域开发除了要对古旧建筑进行保护之外,也要开辟出一条或者多条供游客观赏和停留的道路。还有,乡镇也可以通过开发具有特色的田园景观吸引游客眼球。游客之所以会参与乡镇旅游,就心理诉求而言,游客非常向往田园生活的舒适和惬意,正因如此,对乡镇旅游景观开发除了开发特色街道之外,还可以开发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田园景观。另外,建设相应的村镇标识也非常重要,旅游标识不仅是一个区域的象征,同时也可以作为吸引游客的宣传素材。塑造乡镇标识主要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标识,一般情况下,多以制高点或者一些标志性建筑为主。
(五)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
1.内部交通网格建设要对交通道路进行合理的等级划分,按照区域内的车流情况将其划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政府部门对交通道路进行规划也要严格规定道路的宽度,一般情况下,主干道的宽度在20m 以内,单侧机动车道路宽度不得低于7m,同时,要在机动车道路旁边修建宽度不低于3m 的人行道,并按照当地的绿化要求对道路两侧进行装饰。
2.修建完毕交通网络,可以按照村镇旅游实际情况发展交通。首先,公共交通可以加快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联系,为城市居民前来观赏乡土风光提供交通条件[10]。其次,为了促进乡镇旅游业的发展,在一些大型的旅游车辆集散区域要设立相应的交通站点。除了做好交通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还要做好基本的服务设施建设,比如可以根据实际的旅游情况建设相应的住宿场所,设立专门服务游客的游客接待中心。最后,按照旅游容量添加一些必要的基础设施,如公共卫生间、路灯、垃圾箱、指示牌等等。在建设旅游基础设施的同时,政府还要做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不仅可以为村镇旅游资源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更为重要的是,完善的市政资源还可以满足村镇居民的生活和农业需求。
(六)发挥政府协调能力,为村镇景观规划提供资金支持。目前,我国城乡发展的宏观决策方面以及城乡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方面由发改委调控;我国的空间资源分配由国土规划局、建设部门调控:在空间资源的分配上,耕地资源的保护由国土部门管辖;城乡建设方面由建设部门管辖;我国的城镇居民的用地范围由规划部门管辖。这种分配方式有利有弊,利处在于可以减轻各部门的负担,弊处则是各个部门如果不能够统一目标,彼此之间不能够更好地进行协调、沟通不流畅,那么必然会导致空间资源分配之间不能协调一致,会让空间资源的分配与部门政策之间的关系切断。为了更好实施统筹城乡规划,应该在保留原行政分配的同时,完善协调机制。必须坚持以地区城乡规划局为主要领导部门,同时结合当地的交通、国土、发改、旅游、农林、城建、市政、经济和环保等多个部门协调统一,真正实现各部门资源共享,及时进行信息的交换和意见的交流。村镇应该在原有的成果上结合当地的特色产业进行项目孵化,完善的项目孵化不仅可以解决村镇的就业问题,也可以为村镇建设积累资金。
当前旅游业发展迅速,为了带动一些旅游资源丰富的村镇发展旅游业,当地政府部门一定要做好旅游资源规划工作,通过合理的村镇规划和土地资源分配提高村镇的档次。为此,政府应该结合村镇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科学指导,通过做好全域规划工作、以乡村旅游推进村镇景观策划、合理优化村镇布局、发挥地域空间优势、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政府协调能力等促进村镇规划工作顺利开展,为构建生活富裕、美好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