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刚,邬雪瑞,杜 超,李 军,任志远
(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向日葵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仅次于大豆、油菜和花生。我国向日葵种植面积由1978 年的31.97 万hm2增至2019 年的85.00 万hm2,产量由27.9 万t 增至240 万t,世界排名第五位,是向日葵特别是食用向日葵的生产大国[1-2]。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向日葵产区,向日葵年种植面积平均约为40 万hm2,占全国向日葵总面积的1/3 以上,产量占全国的2/3。当地向日葵种植主要集中在巴彦淖尔市、赤峰市、通辽市和兴安盟地区。以上地区因特殊的自然环境,生产的葵花籽光泽度好、籽粒饱满、含油率高、商品性高,独具优势,向日葵种植业是大部分贫困地区农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巴彦淖尔市是内蒙古自治区向日葵种植第一大市,也是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向日葵种植基地所在地,向日葵年种植面积达27 万hm2,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4,产量占全国的1/3,全国70%以上的向日葵从这里集散。
向日葵是巴彦淖尔市重要的经济作物,当地政府极其重视向日葵产业发展。2014 年,河套向日葵被评为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2018 年,巴彦淖尔市打造了“天赋河套”这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21 年,巴彦淖尔市政府强调要推动葵花籽期货上市,促进葵花籽市场运行和健康发展,为巴彦淖尔市向日葵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为创新向日葵选育资源,巴彦淖尔市科企联合,针对向日葵品种选育和产业发展的焦点,着重筛选菌核病抗性强、列当危害抗性强、高油酸的向日葵品种资源,并在原有品种资源基础上不断改良创新,每年不断引进、收集各类国外品种资源,并扩繁和鉴定,分批次扩繁了国内外5 600 余份种质资源,建立了系统全面的种质资源表型数据库,挖掘出更优异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抗病性状品种,为源源不断的突破性新品种的选育研发提供不竭的动力。
巴彦淖尔市种子研发企业有39 家,其中涉及向日葵种子生产经营的有33 家,规模以上种子研发企业有6 家,其中国家级1 家,区级5 家。三瑞农科作为全国向日葵育种企业的代表,专注于食葵种子产业已20 余年,是我国食葵种子行业“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公司,是国家级农牧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三瑞农科向日葵科学院,在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建有分子实验室和博士科研工作站,在甘肃省和海南市建有研发育种基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有制种基地,成功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H363、SH361、三瑞3 号、三瑞7 号等30 余个食葵品种,国内市场占有率31%以上,在部分地区的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
巴彦淖尔市五原县鸿鼎农贸市场、渤海商品交易所五原葵花籽交易中心、河套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向日葵交易平台打通了向日葵直销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通道,年交易量150 万t 左右。其中,2002 年建成的五原县鸿鼎农贸市场是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葵花籽、黑、白、红瓜籽等农副产品集散地,2005 年被农业部批准为定点农贸市场,2006 年被商务部列入“双百”工程,2007 年被评为全国“百强市场”,是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也是发展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经济的重要枢纽。
2018 年举办的“河套向日葵旅游文化节”吸引了来自21 个国家的宾客以及数万名游客,壮丽的“葵海”视觉盛宴为巴彦淖尔市打造了一张“金色名片”。巴彦淖尔市五原县“葵花广场”是我国唯一一处以葵花为主题的大型广场,其主题雕塑2007 年被“上海吉尼斯记录”记载为全国最大的葵花主题雕塑。
2.1.1 葵花籽售价不稳定
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和国内食葵需求不稳定,对向日葵种植面积有较大影响。受国家政策引导,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也一定程度影响了向日葵的种植面积。种植面积不稳定是向日葵销售价格不稳定的直接原因[3]。2022 年,巴彦淖尔市向日葵种植面积明显减少,葵花籽销售价格为9.0~13.0 元/kg,较2021 年的6.4~11.0 元/kg、2020 年的7.6~12.0 元/kg,售价明显上升。
2.1.2 向日葵病虫害严重
近年来,向日葵大面积种植区病虫害严重,主要以向日葵列当危害、向日葵菌核病为主。种植抗列当品种是防控向日葵列当的主要措施,向日葵列当危害得到有效控制。然而,多雨潮湿的环境使向日葵菌核病较往年严重。菌核病是向日葵主要病害和重点防治对象,其防治是世界性难题,每年因此减少向日葵收益20 亿元[4-6]。2022 年,菌核病造成巴彦淖尔市向日葵不同程度减产,严重的地块甚至绝收。向日葵菌核病会直接影响向日葵产量和品质,导致油用型向日葵籽粒的蛋白质减少,盘腐型菌核病会导致籽粒霉变,导致食用型向日葵籽粒的口感明显下降。防治菌核病是近年来向日葵产业发展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1.3 向日葵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
当前,巴彦淖尔市向日葵种植多为一家一户经营,地块分布零散。为了便于浇灌和区分,地块之间被地堰隔开,大型机械操作起来费时、费力,难以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生产[7]。针对向日葵生产研发的水膜盖沙播种机、自走式向日葵收获机等机械在实际使用中存在问题,机械播种出苗率不高、部分机械收获存在丢盘、划皮现象,不能完全满足生产需求。向日葵生产机械化程度低、人工投入高是向日葵生产成本高的关键原因之一。
2.2.1 葵花籽精深加工水平不高
内蒙古自治区现有的50 多家向日葵加工企业中,巴彦淖尔市占50%以上,但是大型龙头企业较少,中小型企业居多,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企之间利益联结不紧密,在市场供需方面很难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对接。向日葵农副产品的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不高,目前,食葵多以分级包装和炒货为主,油葵多以剥皮和直接榨油为主。粗加工多,精深加工少,葵花籽精深加工程度不高。
2.2.2 副产品综合加工利用率低
向日葵副产品综合利用方式主要包含向日葵花盘药用价值开发利用和葵花秸秆开发利用。向日葵花盘作为向日葵的主要副产物之一,本身具有食用及药用价值,然而当前其主要被用作粗加工饲料,造成资源浪费。虽然有企业开展向日葵秸秆炭化制肥相关研究,但受科研经费和技术等因素限制,秸秆综合开发利用程度不高[8]。
2.3.1 向日葵分子选育技术应用范围小
在向日葵选育方面,巴彦淖尔市分子选育技术应用及高端人才集中于大型龙头企业,中小型企业受人才、资金等方面限制,仍以常规选育手段为主,选育效率相对较低。
2.3.2 向日葵菌核病防治效果不明显
近年来,受气候影响,巴彦淖尔市向日葵菌核病发生逐渐严重,菌核病的防治一直是产业重点及难题,菌核病的药剂防治技术研究不断深入,但效果不明显,且存在产品的安全性不稳定和蜜蜂田间授粉活动受影响的风险。
3.1.1 种子市场趋向规范化
近年来,我国重视净化向日葵种子市场,加大向日葵种业执法力度和品种保护力度。2020—2021 年,我国农业农村部清理“仿种子”行业,依法有序清理问题品种829 个,其中向日葵品种497 个,占清理总数的60%,成为主要清理对象,强制停止推广、撤销品种,规范了种子销售市场。“仿种子”的有效清理解决了向日葵种子市场上假、杂、乱等问题,切实保障了企业及育种人的合法利益,品种管理、品种保护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为向日葵种业发展保驾护航。
3.1.2 品种选育趋向多样化、品质化
巴彦淖尔市向日葵良种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提升。育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向日葵新品种,在向日葵生产上摆脱了国外杂交种一统天下的局面[9]。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向日葵生产中,种植品种从往年的以SH361 和SH363 为主的单一品种逐渐向多样化品种发展。2022 年,向日葵生产种植的品种主要包括三瑞系列、同庆系列、丰收系列、双星系列、同辉系列、欧瑞克系列、HZ2399 等优质抗列当品种。
葵花籽作为一种休闲食品,当前市场收购商注重外观大于品质。为更好地发挥葵花籽休闲食品的作用,针对不同的市场消费需求,品种选育方面要重点走“品质化”路线。食葵品种要以籽粒大且饱满、高蛋白、口感好作为选育目标,而油用型杂交新品种则要以高油酸、亚油酸、维生素B 和维生素E 含量高等作为选育目标,使品质和保健功能成为向日葵新品种的选育趋势。
3.1.3 油葵市场有望升温
受葵花籽油市场份额、利用价值和油葵收购价格的影响,油葵市场有望升温。由于葵花籽油营养价值丰富、气味清香,易被大众接受,市场份额逐渐加大。葵花籽油可被制成性能良好的生物柴油,利用价值高。2022 年,油葵收购价格继续提升,连续两年突破6.0 元/kg,最高收购价为6.4 元/kg,受价格影响,向日葵种植面积有增加趋势。
3.2.1 初级加工体系不断升级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初级加工体系升级成为趋势。以全国最大的葵花籽贸易中心鸿鼎农贸市场为代表,加工设备完善、改进速度较快,色选机、虫眼机、比重机等高端初级筛选设备的研发投入越来越大,今后将继续根据市场发展需求对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不断提升加工层次。
3.2.2 副产品加工利用急需开发
向日葵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价值较高,有良好的产业化综合开发优势和发展前景,其中向日葵秸秆回收及炭化制肥循环利用是新的企业商机,不仅可解决向日葵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是实现向日葵产业绿色发展的必经之路[10-11]。
3.2.3 葵花籽借助互联网进行贸易销售
随着互联网不断进步和互联网电商的快速发展。要利用好资源优势、文化优势,对地方特色农产品进行整体定位、包装和宣传。巴彦淖尔市作为全国向日葵主产区,凭借地域优势线上销售葵花籽已成为新的销售贸易模式。
3.3.1 品种选育技术趋势
要将传统育种与分子标记育种技术相结合,通过分子标记对选育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而达到选择目标性状的目的,结合传统育种技术,可减少育种的盲目性、缩短育种周期。分子选育成本高,其中包括人力资源成本和资金成本,开展向日葵分子选育工作需加大分子选育人才培养力度,配套高端分子选育设备。
3.3.2 病害防控技术趋势
技术发展以节约成本、增效、绿色为目标。向日葵菌核病绿色防控技术和向日葵籽粒锈斑防治技术成为巴彦淖尔市向日葵产业技术发展和研究的主攻方向。当前,针对菌核病和向日葵籽粒锈斑,仍以药剂防治为主要措施。然而,葵花籽作为食用农产品,在防治菌核病和籽粒锈斑的同时要考虑食品质量与安全性问题,因此发展绿色无公害的有效生物防治技术将成为主要的防治方向。选育抗菌核病和籽粒锈斑的品种是解决两大病害的根本手段。
向日葵的土传和种传病害是当前向日葵病害的主要传播方式,也是病害防治的重点、难点。土传病害的病原菌在土壤中存活时间较长,是向日葵病害发生日益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向日葵列当、向日葵菌核病等。而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是减轻这些土传病害的有效途径。加强检疫,防止带菌种子流入市场,同时加快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控土传病害的重要措施。研究表明,种植抗性品种依然是目前国际公认最为有效的防控措施[12-13]。杜磊等(2021)[14]、李荣德等(2022)[15]通过自然鉴定的方式,对100 多个向日葵品种进行田间抗列当水平鉴定与筛选,结合抗性水平和籽粒商品性,对每个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有部分商品性相对较好的免疫或者高抗品种在向日葵列当综合防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向日葵列当生理小种的不断升级,也对抗列当向日葵品种选育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毒力更强的列当生理小种的出现与传播,亟须培育新的、抗性更强的品种。
依托政府扶持,鼓励并扶持向日葵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统一流转土地,由分散种植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式转变,促进产业化经营[16-17]。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开展集中生产、管理、销售等全程“一站式”服务,并充分借助现代网络平台的有利条件,增强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发挥其在信息供求、技术指导、销售服务、品牌经营、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的作用,并借助现代网络平台,打造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模式。
强化向日葵深加工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挖掘向日葵副产品的价值。有研究表明,向日葵花盘中含有绿原酸、萜类、黄酮类化合物等活性物质,这些物质有抑菌和抗氧化功能,向日葵花盘可应用于抑菌消炎、抗衰老、抗癌等医药产品的开发[18]。然而,目前向日葵花盘药用价值局限于试验研究,成果转化不足,生产应用规模小,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向日葵产业高效绿色发展。因此,政府应出台扶持政策,鼓励科企联合做好向日葵副产品研发和推广应用工作,走好向日葵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人才引进是当前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向日葵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生产方式的不断创新和产业技术的不断突破,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巴彦淖尔市向日葵产业发展需要掌握新技术、接受新事物、建设新农村、创新产业发展的年轻型劳动力,为向日葵产业注入新鲜“血液”。在政府支持下,吸引能够从事管理、直播带货、电商销售、旅游服务等工作的青年一代,配合原本从事于向日葵种植业的劳动力,发展向日葵家庭农场、民宿旅游、线上销售等,共同推动巴彦淖尔市向日葵产业繁荣稳定发展,让青年才俊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向日葵产业从向日葵生产、技术到加工贸易等环节均有突破性成果和进展,同时不断涌现新的挑战。在政府引导下,企业、科研院所及相关农业组织合力解决产业问题,成为巴彦淖尔市向日葵产业发展的有力保障,促进了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对保障我国粮油安全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