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机制研究

2023-03-14 00:44:48张李啦
山西农经 2023年24期

□张李啦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目前,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并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使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乡村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长期以来乡村产业面临诸多挑战,如资源禀赋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流失等。如何利用数字经济手段促进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文章深入探讨数字经济在乡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应用情况和影响机制,为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为制订相关政策和战略提供参考。

1 乡村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理论基础

为了探究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需要先对乡村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探索,国内外学者对乡村产业结构进行了广泛研究。国外最早对产业结构升级进行研究的是古典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其在著作《政治算数》中首次提出附加值的概念,指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种行业的附加值是依次升高的[1]。

科林·克拉克认为,劳动力要素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两人的理论被称为“配第-克拉克定律”,该定律揭示了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2]。

对于收入水平的变化会造成产业结构演变,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进一步证明和扩充了该理论,他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会提高,第一产业即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会逐步降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占比会上升[3]。根据资源有限性原理,为了优化资源配置,使得产业结构达到最优,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应当以技术创新为引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从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两方面入手,围绕乡村振兴、现代化乡村、数字经济、产业融合等主题,阐释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的影响。

刘一腾(2022)[4]认为,数字经济就是以数据要素的推广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以数字技术为关键、网络平台为载体,进行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构建。杨炎春(2022)[5]指出,乡村产业数字化是在乡村传统产业的基础上运用数字化技术带来效益的提升以及产生的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谢娟(2023)[6]认为,数字产业化为农业云计算、农业大数据、农业区块链等数字产业对乡村经济产生的带动作用。

在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方面,罗平(2023)[7]认为,促进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相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引导两者相互协同,促进乡村供给侧改革,达到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农村现代化发展。还有相关学者指出数字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会促使传统的农业产业向更高水平的产业更替,现阶段的数字技术,如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已经可以支撑智慧农业的发展。但由于我国的数字乡村政策和乡村产业结构升级政策处于起步阶段,关于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的研究成果不多,且对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结构升级的赋能机制的研究也较少。

2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机制

2.1 数字产业化对乡村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

数字经济通过数字产业化对乡村产业结构进行升级,而数字产业化主要包含数字技术、数据要素、数字化平台。

2.1.1 数字技术推进乡村产业渗透融合

数字产业化以数字技术形式对产业链的各个方面进行渗透融合,即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5G 等与乡村产业结合,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要素集聚,在第一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同时推进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实现乡村产业现代化。

数字技术可以向乡村产业链的上游、中游、下游进行渗透。在产业链上游,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促使产销融合,生产端和销售端精准匹配,及时把握市场信息,预测市场需求,利用订单型农业进行精准种植,实现农民效益的提高;在产业链中游,农业生产与人工智能、5G 等数字技术相结合,通过智能恒温、精确施肥、精准灌溉等经营模式,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现代化,有效利用企业资源,降低成本,防止污染,保障农产品品质和产值;在产业链下游,通过物联网、供应链等数字技术,达到供应商和销售商的数据共享、消费需求与产品销售的有效衔接,打通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在数字产业化的渗透下,乡村产业与数字技术相融合,使得产业结构能够及时进行调整,产业布局的精准调整优化最终推动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1.2 数据要素流动驱动产业结构升级

数据要素作为新时代的生产要素之一,是乡村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驱动要素。“配第-克拉克定律”指出三大产业结构之间的演变与生产要素息息相关,而生产要素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在变化。在早期农业时代,生产要素主要是土地和劳动。工业革命带来了新的生产要素,以机器、企业家才能为代表的生产要素。随着现代社会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数据生产要素也被学者列入传统的生产要素,形成了土地、资本、劳动力、企业家才能、数据共存的生产要素形式。

数据要素区别于传统生产要素,其特点是海量性、共享性、多样性等,同时,数据要素也必须和其他传统生产要素相配合,才能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依靠大数据,土地要素可以实现城乡土地要素市场共享,及时监管土地流转率,更直观和准确地分析土地市场的供求,构筑规模化土地资源;依靠大数据,资本要素能够流向真正需要资本的农户,优化资本要素分配。通过大数据平台,普惠金融的相关政策可以利用数据要素,更加直观、精准地对金融数据、政府政策、产品信息等进行分析,同时对农户进行信用评价,为提供普惠金融主体和农户搭桥;依靠大数据,乡村振兴所需的人才振兴会更快到来。数据要素能加快数字乡村人才的培养,包括培养懂技术、懂市场、懂产业的乡村振兴人才。同时,数据要素打破了城乡人才壁垒,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城市的吸虹效应,乡村的人才要素提高也能进一步促进乡村产业结构升级。

“配第-克拉克定律”认为,生产要素的流动会引起收入水平的提高,并进一步增加产业附加值,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因此数据生产要素能够驱动乡村产业各要素的流通。一方面平衡城乡资源,促使政府进行数字化转型,通过共享平台,达到乡村城市的互联互通,加速城乡生产要素流通。另一方面,通过数据要素的普及化,公众的数字素养提升,促进数字平台以及“互联网+”产业的诞生,辅助乡村形成智慧农业、乡村特色旅游、数字化乡村产业链等特色乡村产业,并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2.1.3 数字化平台助力产业资源优化配置

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使社会福利最大化,调整产业结构,并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数字产业化产生的数字化平台,能够通过合理配置市场资源、平衡供需关系、集约化管理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高乡村社会的福利待遇。当前,互联网平台、电商平台、物联网平台等都在改变着乡村产业的生产、经营方式,改变着乡村产业发展的形式。这些平台为建设数字乡村、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数字示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数字化平台能够合理配置市场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平台可以整合乡村产业链,使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企业实现信息实时共享,降低农户生产成本,加速农民资金回流。

2)数字化平台能够平衡供需关系,实现资源优化。依靠大数据技术、电商平台等,销售方和农户可以精准匹配,消除农户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3)实现资源集聚,规模化产生效应。数字化平台可以使乡村产业产生协同发展效应,共同推进产业端、人才端、资金端等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乡村产业的集群效应。

2.2 产业数字化对乡村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

库兹涅茨在分析人均收入与产业结构变化时认为,人均收入的提高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产业数字化的目的就是提高传统产业的效益,以增加农民的人均收入,促进乡村产业结构升级,而产业的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因此普惠金融应运而生。

普惠金融是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提供资金支持的产品和服务,乡村产业是普惠金融重点关注的范畴。普惠金融通过数字技术衍生出的数字普惠金融,产生了移动支付、在线贷款、互联网金融等各种创新类金融产品,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乡村家庭的贷款和消费,帮助农户享受正规的金融产品。

一方面,产业数字化降低了金融产品的服务门槛,解决了传统金融产品的普适性约束问题,降低金融机构服务成本,促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乡村居民,有利于乡村产业的扩大和农户创业行为的产生。另一方面,产业数字化满足乡村居民对便捷化、多样化消费信贷的要求,拓宽农民资金获得渠道,提高农村消费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3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结构升级的目的是实现乡村产业由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型,最终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数字经济可以分为乡村数字产业化和乡村产业数字化。乡村数字产业化更新产业布局,实现产业结构优化配置;乡村产业数字化为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塑造。因此,乡村产业数字化在实现乡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传统产业内部的现代化和产业结构间的现代化两条路径。

3.1 数字经济驱动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化

农业是我国乡村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包含农、林、牧、渔业,由此产生的农业产业主要有农场、林场、畜牧场等。这一类产业在生产时主要关注气候条件、水源供应、土壤情况、病虫害防治以及物种特性等,在流通时主要关注物流情况、市场价格以及供需情况等,产业的发展还关注资金支持的情况。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结构的影响路径就是从生产经营端、流通交易端和资金支持端入手。

一方面数字经济从生产端改进传统农业,促使传统农业结构升级。数字经济致力于构建智能化生产模式,改善农民往日“靠天吃饭”的生产模式。以种植业为例,以往农民种植主要是凭借经验,最终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往往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更依靠运气。数字经济推动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控制。例如,通过智能传感器、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农田环境、作物生长情况等信息的实时监测和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数字经济从流通端改进传统农业,促使传统农业结构升级。传统农业往往也会面临销售的问题,农产品一般需要及时运输、及时售卖,而销售和物流任何一方的不通畅往往会造成农户的损失,因此,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电商平台的建设和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销售渠道和机会。例如,淘宝、京东到家等电商平台,通过线上销售渠道,帮助农民将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和流通效率。数字经济还从资金支持端入手,促使乡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传统乡村产业主要是小作坊、小农场的形式,依靠自有资金进行生产经营,往往难以取得资金支持。

数字经济的发展为乡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金融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例如,农村信用社可以为农民提供小额贷款、保险等金融服务,银行可以为农村电商平台提供融资支持等。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数字经济在乡村市场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2 数字经济产生乡村新业态

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乡村产业融合,使得传统的乡村产业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打破了三大产业之间的壁垒,形成了一系列新的产业,加速了产业结构升级。我国的乡村振兴需要三产融合发展,产业数字化加速了数字经济在乡村产业的渗透,数字经济推动了农村电商的发展,农民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将本地特色农产品直接销售给城市居民或其他地区,实现农产品的线上销售和物流配送,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数字技术和农业科技的融合,促成了农业科技服务产业的兴起。一些公司或机构通过提供农业信息化、智能化设备、农业大数据分析等服务,帮助农民进行农作物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数字经济推动了乡村旅游和民宿业的发展。通过在线平台,农民可以将自家农庄或农村房屋进行网络营销,吸引更多游客体验乡村风光和民俗文化,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数字经济为乡村文创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传统的乡村手工艺和文化元素结合数字技术,创造出更有创意和现代感的文创产品,吸引更多消费者和文化爱好者。

4 结束语

文章以乡村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理论基础作为铺垫,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探讨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升级的内在机制,并据此提出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即数字经济驱动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化路径以及数字经济产生乡村新业态路径,从而为推动乡村发展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