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朝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多年来,十堰市郧阳区始终把师德师风作为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实施“三大”工程,健全教育、宣传、监督、奖惩、考核“五位一体”师德建设体系,抓实、抓细、抓牢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了一支政治过硬、师德高尚、素质精良、甘于奉献、大爱无私、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先后有20人受到国家级表彰。
实施“铸魂”工程,引导教师崇德向善
党建引领,思想铸德。通过支部主题党日、集中学习日、专家讲座、线下自学等多种方式,引导广大教师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守初心、讲良心、献爱心、暖民心”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满腔赤诚、担当实干”的忠心、“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良心。开展“三比一争”活动,引导广大教师立足岗位比学习、比作风、比业绩、争一流,让广大教师学习有收获、思想受洗礼、干事敢担当。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完善“教育预警、风险预警、警示预警”制度,引导干部教师清白做人、清正干事、清廉守正,铸牢师德之魂,弘扬高尚师风。
常抓教育,学习明德。建立师德师风长效教育机制,连续多年开展系列活动,实行师德教育一月一主题、一月一提醒、一月一总结、一月一通报、一月一反馈,做到年年有部署、月月有推动、周周有落实。把师德师风教育作为教师上岗入职、业务培训的第一课,针对近3年新招聘教师开展专题培训、入职宣誓活动,引导新上岗教师扣好职业生涯的“第一粒扣子”。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黄大年、李芳、卢永根、张桂梅等先进典型事迹,大力营造学先进、做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通报的违反师德师风的典型案例,以案为鉴、以案说法、以案明德。
服务大局,躬行厚德。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创文、扶贫等重点工作,引导广大教师躬身实践,将“小我”融入“大我”。疫情防控期间,组织广大教师下沉社区、严守卡口。创文时期,组织各学校成立志愿服务队宣传创文知识,在迎接国家级第三方测评中未扣一分。全力服务乡村振兴,学校包村、教师包户,帮助农户发展产业,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引导广大教师在服务大局中,践行初心使命,厚植为民情怀。
实施“塑形”工程,铸就教师良好形象
健全完善制度。建立党组成员分片包校管理体系,实行学校师德师风党组成员包保负责制,落实“十个一”措施,党组成员每年至少为包保学校教师讲一节廉洁课,和包保学校干部开展一次党风廉政、师德师风谈话,指导包保学校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年度师德主题教育工作方案,和包保学校教师观看一次师德教育专题片,指导包保学校举办一场师德事迹报告会,组织包保学校开展一次师德师风反思或学习交流活动,组织包保学校举办一场师德教育演讲比赛,组织包保学校开展一次集体宣誓和签订承诺书活动,指导包保学校创办一期师德活动专栏或橱窗;指导包保学校举办一期教师风采展,抓实师德师风建设。建立了师德师风排查通报制、监督举报制、违纪查处制、责任追究制、包保负责制等,让师德师风建设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制定了教师从教责任清单、负面清单、职业道德“十不准”等制度,对师德行为做出明确规定、严格要求,让教师存戒惧、知敬畏、明行止。
严格监督监管。开展“三家”建设,引导广大教师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做到家庭和谐、家教严谨、家风正派,先后涌现出肖邦明家庭、赵兵信家庭等市、区级“最美家庭”典型。开展“三俗”专项整治,引导广大教师自觉抵制低俗、恶俗、庸俗文化,坚守职业操守。开展净化“三圈”行动,设置举报电话,实行有奖举报,对师德失范行为加强监督,倒逼教师自觉净化生活圈、交际圈、朋友圈。针对有偿家教、兼职取酬、在职经商、推销教辅资料等行为,定时或不定时开展全面检查、常态排查、重点抽查、专项整治,做到问题起底、监管见底、整治彻底、问责到底。对于违反师德的教师,坚决依法依规、从严从重处理,涉及违纪违法的,主动移交纪委监委。
狠抓作风建设。把“真、严、实、廉”的要求贯穿始终。实行校长抓质量“十个一”、校长论坛、校长与教师同办公、推门听课、学情随机抽测、教情现场抽查等制度,促使校长真抓善管、教师真教善育。实行“四不三直”制度,机关干部下基层,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要陪同、不听汇报,直奔乡镇督导工作,直奔学校检查常规,直奔教室推门听课,促使干部和教师严实作风、严抓教学。实行教学管理“六级包保责任制”,教育局党组成员包片区、机关中层干部包乡镇、中心学校校长包辖区、校长包学校、班主任包班级、教师包学生,构建闭环抓管理、系统抓教学的模式,促使干部和教师抓实教学、务实工作。实行师德师风月专题教育制度、廉洁纪律常态提醒制度、“清廉校长、清廉教师”评选制度等,引导干部廉洁服务、校长廉洁治校、教师廉洁从教,积极创建清廉机关、清廉学校,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
实施“引领”工程,激励教师爱岗敬业
加强宣传浓氛围。着眼教师的“代入感、融入感、获得感”,融合多平台,创新性开展活动。在郧阳网、郧阳报、郧阳台开辟专栏,宣传40多名师德典型,组织各学校建立道德大讲堂,定期遴选部分教师分享教育故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利用对口协作这一契机,和北京市东城区教委联合开展“有滋有味生活”教育故事短视频征集活动,有13篇在光明网展播。在重要时间节点组织教师开展植树造林、缅怀先烈、无偿献血等活动,涵养高尚师德。
考核评价激活力。建立师德建设目标责任制,每学年初与学校签订师德建设目标责任书,凡是学校有教师出现严重师德问题,当事人和学校在评优表模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建立教师荣誉制度,大力实施名师、名校、名校长培育工程,坚持每年评选百名名教师、十佳名校长、十大名校,大力营造争优创先的氛围,先后涌现出“十堰市名校长”余正洪、“十堰市名教师”刘云等一大批典型。建立师德报告制度,要求每个教师每学期进行一次自查;学校每学期向区教育局作一次专题报告;对于重大问题及时报告。建立“三评”制度,在教师和校长履职考核、学校年度考核中,随机抽取学生评价教师、教师评价校长、家长评价学校,促使教师爱岗敬业。建立分层评价制度,在职称评审、岗位晋级、评优表模等方面,坚持师德第一标准,校长、教师分开评价、分层考核、优中选优,最大限度激发校长和教师干事创业的激情。
典型示范树正气。构建学校、乡镇、区三级师德培训机制,组织各学校建立道德大讲堂,持续讲好教育故事。深入挖掘“全国最美教师团队” 桂花小学教师、“楚天园丁奖”段太明、“全国五一劳动奖”邹桂芬、“全国最美教师志愿者”凌祖宏、“全国优秀教师”孙杰、谢萍等身边的师德典型事迹,通过巡回报告、专题宣讲、学习交流等方式,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广大教师学有榜样、做有示范、干有标尺、追有目标、赶有标杆、超有方向,引导广大教师铸牢信念坚定、忠诚担当、敬业奉献、大爱无私的师德之魂,凝聚干事创业强大力量。
责任编辑/王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