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遗址公园保护与景观设计探究

2023-03-14 09:07刘飞
关键词:遗址景观设计公园

刘飞

荆门市城市公园管理处 湖北 荆门 448000

1 遗址公园的概念及特点

1.1 遗址公园概念

在城市发展与遗址保护共同进程中开始慢慢形成遗址公园,以珍贵的遗址历史文化资源而设计,将遗址保护和公园设计相结合,是一种新的公园类型,对现有遗址重新进行整合再现。利用公园的形式在其范围内完整的对已发掘或未发掘的遗址给予保护,是当前国内外保护、发掘、展示、研究遗址的最有效形式,使得遗址能够永生于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浪潮中[1]。因此,遗址公园可被定义为:具有特定历史文化气息、能够展示遗址本体及历史文化内涵的、集教育、科研、观光、娱乐于一体的、能够做到有效展示且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别于普通类型公园的模式,其目的是保护遗址本体及其所处环境[2]。

1.2 遗址公园特点

1.2.1 可持续发展性

对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遗址公园的出现,成为了对遗址影响和破坏都较少的最为有效方式;遗址公园的公共性和兼容性,可以合理的展示遗址和周边历史要素。在设计时,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生态为前提、环保为基础,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1.2.2 文化传承性

遗址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它记录了一个国家发展的历程,对遗址的深层次挖掘和展示城市的文化发展过程,延续了遗址的历史文化传承,让遗址公园更具真实性、独特性。

1.2.3 主题专一性

在遗址的基础上衍生了遗址公园,遗址的单一文化带给遗址公园专一的文化主题,这就使在对遗址公园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需要沿着遗址的文化主题展开,把遗址和设计项目串联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文化主题公园。

2 遗址保护原则

遗址公园的灵魂是遗址存在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人文、历史和自然等多方面。这种价值的发掘不能以破坏遗址或遗迹本身为代价[3]。

遗址公园类型很多,但都应该保护好自身的空间结构、格局和环境,要严格遵守历史性、真实性、完整性的原则。尽可能做到原模原样原地对遗址进行保护,以不改变遗址原貌为基础,合理设计景观环境保证遗址的生态质量,同时也要对可以影响遗址风貌价值的因素给予长久性完整性的保护。

图1 遗址保护原则

3 城市遗址公园景观设计案例——马投潭遗址公园景观设计

3.1 马投潭遗址公园景观设计项目概况

3.1.1 项目区位

马投潭遗址公园位于东西湖区径河街三店的马投潭村,紧邻金山大道和轨道一号线,公园用地主要为七彩北路以东、新城一路以南、新城绿化走廊以西、金山大道以北,公园的规划设计区总面积约41ha,其中包括省级的历史文物遗址保护区约0.82ha,绿地面积约28.18ha,水域面积约12ha。

3.1.2 基地概况

基地内山环水抱,历史遗址保护区域位于主山峰山顶处。山体大都被开垦为农田,植被层单一,阡陌交错,土壤肥沃。马投潭村的房屋环湖滨水而建,村内民众主要发展种植农业。村落具有一定的规模性,建筑多为1-3层,以形式单一的红瓦白墙为主。房屋密集,消防隐患较大。基地内水系丰富,马投潭是最大的湖泊,为硬质驳岸,面积7.74公顷。除了马投潭外,大小水塘遍布各处,为打造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利条件。基地内土地肥沃,村民在此开垦了大片菜地。除此之外植物品种单一,多为成片种植密集的纯林。

3.1.3 文化特征

人类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了农作物的种植和牲畜的养殖,已可以独立生存不需要完全依赖自然给予,农业和畜牧的形成也让人们开始安居下来,形成了“家园”,然后开始一些手工制作的工艺上进一步完善生活物质需求,开始关注文化事业的发展,人类文明慢慢的出现。

3.2 马投潭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理念

3.2.1 规划目标

1)形成以遗址保护为目标的体验休闲系统。

2)保护历史遗址生态环境,保存遗址完整性,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景观。

3)充分挖掘晚期屈家岭文化至湖北龙山文化时期文化内涵,设计出满足不同人群的体验感和休闲感的景观空间。

3.2.2 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满足视觉和使用两方面功能,体现并提升东西湖区自然与人文环境。

2)经济高效,以设计体现创意,用合理的资金投入来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控制水景和硬景的规模。

3)在对非物质文化的深入挖掘的同时,也注重对自然环境的维护,在规划设计中让游客也可以参与进来互动,增强游客体验感与趣味性;同时也利用现代的景观表现手法与遗址本身的单一特征形成景观效果的互补互助,协调统一。

3.3 马投潭遗址公园景观设计构思

通过生态的地形修复,夸张的大地景观、现代文明和数千年前远古文明的碰撞,让游人身处公园,仿佛置身于梦幻的世界。在这里,人们不仅会淹没在令人心旷神怡的花香中,而且可以通过对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情景再现,让人恍惚中好似穿越。

3.4 马投潭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策略

3.4.1 区域生态策略——山水为脉,贯通全园

马投潭遗址公园内水系众多,地形丰富,但是遍布民房,大多数地方被开垦为菜地,原生植被少。规划将通过资源整合,以山水为脉进行生态打造。搬迁部分居民,拆迁部分民房,生态修复技术修复现有山地,连接区内水系,形成山环水抱的格局,以山水为脉构建从城市过渡到自然地生态门户,形成连贯的“山环”与“水环”。

3.4.2 基地生态策略——场地修复,生态为本

恢复场地内部生态系统,将城市不良场地逐步改变成“城市的生态过滤器”及生态艺术展示公园。

1)生态水系统:生态收集+生态净化+生态水管理。

2)场地恢复:建筑改造+生态重建+城市森林/农场。

3.4.3 传承地域策略——远古之音,再续新篇

从地域自然景观风貌着手,通过提炼时代特征、复原历史景观的方式,再现新石器时期生活场景,融合大地景观的塑造,结合游人的活动参与,创造有趣的游览路径,使游人在普及新石器时代历史知识的同时,得到独特的游览体验。

3.4.4 以人为本策略——全民参与,持续活力

注重市民参与性:

1)文化体验活动:渔猎体验、农耕体验、陶艺制作、织染体验等。

2)文化论坛活动:考古文化论坛、鉴宝活动、古玩交流、文化教育等。

3)休闲娱乐活动:垂钓、泛舟、丛林探险、美食、赏花等。

图2 马投潭遗址公园整体鸟瞰图

3.5 马投潭遗址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3.5.1 景观结构

两轴:遗址文化游览轴和绿色景观体验轴,九景:主入口广场,产业文化村,新石器文化博物馆,大地花海,遗址核心部落村寨,农耕田园,渔猎场景展示区,乐活之丘。

3.5.2 功能分区

分为入口区、遗址意向区、遗址核心保护区、产业文化村、湖景游赏区五个分区。

1)入口区:主入口广场中央置古朴而夸张的新石器时期特有的“巨石建筑”雕塑,于绿树掩映中隐约可见环公园水系的轻盈和山腰远古时代建筑的神秘,让人顿生想一探究竟的冲动。次入口设置五彩缤纷的花海、摇曳生姿的水生植物、欢快涌动的喷泉,吸引游人开始这一场奇妙的梦幻之旅。

2)遗址意向区:此区域包含遗址核心保护区及乐活之丘两个公园的高点,遗址景观的类别是在文化遗产的范畴内,包括遗址本体及其所处的历史和背景环境[4]。设计恢复山体植被成为密林,将此区域零星水塘连通为环状水系,大片色彩斑斓的花田满布起伏的缓坡,花田间点缀着还原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村寨、人物劳动情景雕塑、动物悠闲地游荡在田间的情景雕塑。道路设计为蜿蜒的线性,让游人穿梭在花田间有曲径通幽和步移景异之感。登上天河走廊,顿时视线开阔,心旷神怡。当顺着天河走廊步入密林,鸟鸣阵阵,泉水淙淙,梅花溪谷落英缤纷,暗香浮动。整个遗址意向区给游人梦幻与美好的穿越时空的体验。

3)产业文化村:产业文化村包括新石器文化博物馆、陶艺坊、手工艺坊、布艺坊、米粮仓。新石器文化博物馆临水而建,形式取自抽象的石块和山体岩石,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脉络产生呼应,建筑伸向水面,配合玻璃幕墙,将室外景色纳入室内,丰富游人参观体验。屋顶为覆土绿化屋面,生态环保,弱化生硬感。陶艺坊、手工艺坊、布艺坊、米粮仓是由原马头潭村落改造而成,通过各种手工艺的展示和参与,游人将更进一步了解新时代时期人类的生活,感受到浓烈的新石器时代古文化气息。

4)湖景游赏区:马投潭是公园内不可多得的优势资源,马投潭水质良好,湖面开阔,但现状湖岸线较为平直,为硬质驳岸,不利于景观的塑造。因此,规划将对湖泊驳岸进行软化改造,并设置多个浮岛,不但增强了景观效果,而且能净化水体,为鱼类生存创造良好条件。湖岸的置石和水生植物为小动物提供了栖息的场所。沿湖岸设置滨水散步道和亲水平台,游人穿梭其中,欣赏着湖面的宁静,水草的丰茂,林间隐隐约约的新石器时代建筑,耳畔伴着蛙声和鸟鸣声,好像自己也回归到这个自然的生物链中。在新石器文化博物馆前广场处设置富有艺术气息的景观桥,解决西面车行交通,并成为公园内湖面的视觉焦点。

3.5.3 交通规划设计

道路体系设置需要确保场地斑块与各个功能分区间的联续性[5]。主入口设置在东侧,设三个车行次入口,多个人行入口。区内形成车行道路环路、人行道路环路,并设置特色的空中游线及水中游线,使游人可以从多种角度欣赏和感受公园美景。

3.5.4 水系水景设计

基地内有若干相互独立的小水塘,水质较差,无法形成整体的湿地环境。第一步,开挖渠道,贯通马投潭、水塘和灌溉水渠,形成一个联通水系。第二步,通过涵管联通与基地相邻的水渠,建立基地内水系与外界的联系,整体形成活水。第三步,种植湿地植物对水体进行净化。

3.5.5 植物景观设计

区域内植物系统是在持续变化中又具有生命力的重要景观要素,在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区域内的植物景观也会在不断的成长中引起景观的外部特征和空间上的结构发生变化。区域内通过对植物的多种搭配设计来丰富景观的色彩和风貌,赋予活力的形象与特征。

依据公园不同的功能分区和地形的起伏变化,通过植物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感觉:

树阵广场:在主要的入口和广场部分采用树阵式的广场布局,高大乔木搭配低矮灌木,结合硬质铺装,软硬结合、生态自然。

大地花海:起伏的坡地,结合大色块的纯色花卉,犹如色彩斑斓的印象派油画。

滨水绿地:在滨水空间可选择高低不同层次分明的植物进行景观打造,结合水景的自然驳岸、本土的曲涧幽溪、山花野草,打造生态优美亲水空间。

疏林草地:位于公园内地势较平坦的位置,大面积的自然式缓坡草坪,高大乔木作为点缀之景,打造开阔舒适的草坪景观,利用疏林草地的优点,满足人们休闲、娱乐以及日常生活的需要。

密林区:位于公园山体区域,对山体植被进行修复,结合乔-灌-草的植物分层搭配造景,营造秘密幽静的休闲空间。

图3 植物景观设计分区图

4 总结

遗址公园的不断发展,其景观方面的设计也伴随着不断提升,遗址公园的景观也成为了景观学习的重要部分。城市遗址公园要做到保持遗址的现状,结合园林绿化构成城市绿地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城市的文化系统的组成部分。它既有城市公园功能,又有向四周传播历史文化的功能。应该同时注重其观赏性和参与性。

猜你喜欢
遗址景观设计公园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INDUSTRIAL EVOLUTION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辽上京遗址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在公园里玩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