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敏,张均秀,刘彩霞,史艳英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儿童外阴阴道炎是一种小儿妇科疾病。此病的发生与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相关。小儿与母体分离后机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阴道内环境改变,同时阴道生理结构发育不完善,再加上日常护理不周,易受到外部病菌侵扰,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易导致外阴阴道炎的发生[1]。有统计结果[2]显示,儿童外阴阴道炎的发病率近年来一直居高不下,可占到小儿妇科疾病的40% ~50%,且此病易反复发作。儿童外阴阴道炎在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婴幼儿时期多以排尿哭闹、搔抓阴部等为主;年长患儿则可自诉尿痛、外阴瘙痒不适、内裤可见黄色分泌物等。大多时候,儿童外阴阴道炎不会引起家长重视,若未能及时带患儿就诊,则会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3]。本文主要是研究分析清热利湿法对儿童外阴阴道炎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西医诊断符合《小儿与青春期妇科学》中的相关标准[4],即符合以下4 条中任意2 条或以上者,均可诊断:①外阴瘙痒、阴道分泌物增多伴或不伴有异味者;②临床检查见外阴阴道口红肿或见阴道口有较多异常分泌物;③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找到脓细胞或病原体检查结果为阳性;④纤维阴道镜检查见阴道壁充血、散在点状出血、分泌物异常增多。(2)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带下病”的诊断标准[5]。(3)年龄5 ~9 岁。(4)依从性好,能有效配合治疗。(5)监护人知情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患有其他急性感染性疾病;(2)对本研究中所用药物过敏;(3)阴道分泌物培养+ 药敏试验显示其对阿莫西林不敏感;(4)合并有性早熟、精神异常、免疫功能异常等相关疾病;(5)患有异物性阴道炎或白色念珠菌感染性阴道炎;(6)不愿配合治疗。
选取2021 年11 月至2022 年6 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90 例外阴阴道炎患儿,应用随机平行法分为比较组和治疗组各45 例。研究过程中共脱落6 例,其中比较组3 例、治疗组3 例,两组最终均纳入病例42例。比较组:年龄5 ~9 岁,平均年龄(6.37±1.52)岁;病程3 ~23d,平均病程(12.27±2.51)d。治疗组:年龄5 ~9 岁,平均年龄(6.32±1.60)岁;病程5 ~24d,平均病程(12.31±2.46)d。两组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表
84 例患儿均用细棉拭子或吸管取阴道分泌物行常规检查。比较组的致病菌检测结果如下:大肠埃希菌13 例,流感嗜血杆菌7 例,金黄色葡萄球菌7 例,肺炎链球菌5 例,化脓性链球菌1 例,未检测出致病菌9 例。治疗组的致病菌检测结果如下:大肠埃希菌11 例,流感嗜血杆菌8 例,金黄色葡萄球菌8 例,肺炎链球菌4 例,化脓性链球菌1 例,未检测出致病菌10 例。
1.5.1 比较组的治疗方法 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7:1)(生产厂家:南京臣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0694)口服治疗。依据体重和年龄,一般情况下2 ~7 岁,每次1 包,每12 小时1 次;7 ~12 岁,每次1 包半,每12 小时1 次。连续给药7d。
1.5.2 治疗组的治疗方法 在比较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医清热利湿法进行中药外洗治疗,具体方剂组成如下:蒲公英10 g、金银花10 g、地肤子9 g、苦参6 g、白鲜皮10 g、茯苓10 g、败酱草9 g、黄芩10 g、蛇床子9 g、黄柏9 g。在上述中药配方颗粒中加开水1500mL,混匀,待水温适宜后过滤药渣,然后进行外阴部位清洗和坐浴,2 次/d。连续治疗7d。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禁止应用其他与阴道炎相关的方法或药物进行治疗。
1.6.1 疗效评定 (1)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无阴道分泌物流出情况;(2)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外阴无瘙痒,偶有异味,偶见阴道分泌物流出;(3)有效:临床症状减轻,外阴偶有瘙痒、少许异味,阴道分泌物颜色较前变浅或阴道分泌物减少;(4)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痊愈例数+ 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6.2 复发情况 病情复发的判定标准是:停药后3周内阴道又出现黄色分泌物,伴或不伴有外阴瘙痒及红肿。
1.6.3 中医症状评价 对患儿主要中医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包括异味、瘙痒、分泌物、小便短赤四个维度。计分规则: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 分、1 分、2 分、3 分。详见表2。
表2 外阴阴道炎中医症状评价表
1.6.4 分泌物消失时间与不良反应 对比两组患儿用药后分泌物消失的时间及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
所有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22.0 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例(%)] 表示,组间比较用χ²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false)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或配对t 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治疗组的痊愈率高于比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的复发率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后疗效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各项中医症状评分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的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比较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的比较(分,± 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的比较(分,± s)
组别 例数 异味 瘙痒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比较组 42 1.85±0.71 0.58±0.13 3.165 <0.05 2.12±0.83 0.53±0.11 3.441 <0.05治疗组 42 1.93±0.62 0.19±0.10 4.897 <0.05 2.09±0.92 0.17±0.07 4.863 <0.05 t 值 0.642 4.731 0.207 4.574 P 值 >0.05 <0.05 >0.05 <0.05续表组别 例数 分泌物 小便短赤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比较组 42 2.24±0.56 0.51±0.37 3.512 <0.05 1.52±0.25 0.48±0.04 3.175 <0.05治疗组 42 2.30±0.49 0.20±0.33 4.316 <0.05 1.50±0.28 0.10±0.07 4.143 <0.05 t 值 0.345 4.568 0.624 4.563 P 值 >0.05 <0.05 >0.05 <0.05
治疗后,治疗组分泌物消失的时间短于比较组(P<0.05)。两组在用药后均出现1 例胃肠道不良反应,症状较轻,不影响继续用药治疗,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儿治疗后分泌物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病原体感染是儿童外阴阴道炎的主要致病因素,其中又以细菌感染较为多见[6]。不同年龄段儿童外阴阴道炎的致病菌种亦有所不同,3 ~7 岁儿童外阴阴道炎的主要病原菌是嗜血杆菌以及大肠埃希菌,7 岁以上儿童的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7]。儿童外阴阴道炎的发生与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密切相关[8-9]:(1)相较于青春期后的女性,儿童因为雌激素缺乏,阴道发育尚未完成,阴道内pH 值较高,不适于乳杆菌的生长;(2)儿童阴毛未发育,阴唇以及外阴脂肪垫较小较薄,尿道、阴道口几乎处于暴露状态,更易受到细菌的侵袭感染;(3)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常因在阴道内放置异物而诱发感染;(4)儿童的免疫功能抑制亦可导致阴道炎的发生。对于儿童外阴阴道炎的治疗不仅要解决瘙痒、疼痛等症状,平常的预防也异常重要,同时还要注意避免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临床上在对儿童外阴阴道炎进行治疗时多应用敏感抗菌药物,其中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在外阴阴道炎治疗中获得了较好的疗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是新型抗菌药物。其中的克拉维酸钾属于β- 内酰胺酶抑制剂,与阿莫西林联用时能保护阿莫西林的有效成分,防止β- 内酰胺酶灭活,能够使阿莫西林的强效杀菌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适用于多种感染的治疗[10-11]。经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的外阴阴道炎90% 以上可转阴,但治疗周期较长。如何能够快速改善外阴阴道炎症状是临床上亟需解决的问题。中医药的应用为相关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中医学将外阴阴道炎归于“带下病”或是“阴痒”的范畴。金代医家刘完素依据六气化火理论提出了“己亢过极反似胜己之化”“热极似水”的观点。他认为带下的产生皆由湿热郁结带脉所致;热极则反生为水,而致津液涌泄,赤白带下,并指出“赤白与下痢同,而无寒者也”。他认为带下的病机多为湿热郁结,证型多为湿热下注,核心是湿邪。湿邪又有外湿和内湿之分。顾名思义,外湿主要是外感湿邪,内湿则主要与肺脾肾功能失常相关[12]。儿童脏腑娇嫩,肺脾肾常不足,且饮食、寒暖不知自节、自调,常常导致脏腑功能失常,水湿内停,水液代谢失衡,致使湿邪内生[13];同时儿童又多为“纯阳之体”,内部湿邪生成后郁于体内,很快转化为热,出现湿热表现。因此,治疗儿童外阴阴道炎应以清热利湿为主。本研究所用外洗方中的金银花、蒲公英可清热解毒,败酱草可清热解毒、祛痰排脓。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金银花具有抗炎、抗病毒的作用[14],蒲公英的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均具有体外抑制作用[15],败酱草水煎剂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有轻度抑制作用,三者合用可加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制作用。地肤子可抗多种真菌及病原菌,其所含地肤子皂苷Ic 是发挥抗免疫反应、抗炎作用的主要成分,其超临界萃取物具有强效抑制阴道病原菌的作用。苦参可杀虫,且兼具清热燥湿、利尿功效,其提取物能促进白细胞对异物的吞噬,增强抗炎活性,可通过对TNF、IL-6 的抑制作用达到抑制急性炎症的目的。白鲜皮可清热燥湿、祛风解毒,在抑制机体炎症反应的同时还可抑制多种病菌生长,兼具抗溃疡、保护肝脏、保护神经的功效。茯苓是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的常用药物,抑菌谱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多种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同时还能抑制细胞免疫,保护肝脏。蛇床子温阳壮肾的作用显著,其高剂量提取物能提高血液中雌二醇的含量,还能通过抑制TNF合成发挥强抗炎作用。黄柏有解毒疗疮、祛风杀虫、清热祛湿的作用,且因其具有强效的免疫抑制作用,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炎症损伤,同时对多种阳性球菌的抑制作用明显[16-17]。黄芩、黄柏均可清热燥湿,合用可加强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制作用[18]。上述药物配伍应用具有清热利湿作用,可增强抗病能力,同时也可发挥抗菌、抗炎、止痒、调节免疫等多种作用,从而可有效达到治疗目的。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痊愈率高于比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各项中医症状评分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的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比较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分泌物消失的时间短于比较组(P<0.05)。这表明,应用清热利湿法不仅可提高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抑菌效果,还可提高患儿的治愈率,缩短其症状消失的时间。
综上所述,清热利湿法对儿童外阴阴道炎的疗效较好,能显著提高患儿的治愈率,改善其临床症状,缩短其症状消失的时间,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本次研究受到人力、时间、技术等多方面的限制,且样本量较小,所得结论可能存在一定偏倚。但我们会继续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以便为相关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