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涂上的渔具

2023-03-14 07:08山东盛文强
垂钓 2023年2期
关键词:竹管渔具贝类

文/图 山东·盛文强

广袤的海边滩涂,是海浪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通常称之为“潮间带”,由于海上潮汐变动,滩涂时而被海水淹没,时而露出水面。滩涂是海与陆互相争夺之地,亦是渔具大显身手之地。

古人将对滩涂的开发利用称为“耕海”,所谓的耕,是指从滩涂中翻找到贝、螺、蟹、鱼等海货,同时又可掘池引海水养殖。这也透露了中国海洋文化的农业特色,采集贝类、养殖鱼虾,实是农业的一种延伸。

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先民就已在海边滩涂采食贝类,在漫长的海岸线上,北起辽宁,南至两广,留置无数贝丘遗址,是先民食用后弃掷的贝壳堆积而成。为数众多的贝丘遗址,是沿海先民进行滩涂渔业的佐证。《韩非子·五蠹》所载“民食蚌蛤”,即是此时期的生活写照。另据《新唐书·地理志·土贡》及《元和郡县图志》等史料载,唐代江浙一带进贡的海产有淡菜、蚶、蛤蜊、牡蛎等数十种,又以滩涂所产海物为主,可见唐代的滩涂渔业已十分发达,所猎取的海产种类也极为丰富。南宋淳熙九年《三山志》有载,福州沿海有海田千顷用于养蛏。及至明清及近代,随着海滨人口的激增,海滨之民奔走于滩涂之间,将滩涂中的海货搜罗殆尽,再加上养殖业和港口建造,滩涂日渐萎缩,人海矛盾日益严重。

…………

古时囿于技术条件,滩涂渔业更加简单易行,且不必到波涛中履身试险,也不必付出较多体力,上至翁媪,下至孩童,根据潮汐涨落规律,待得潮水落去,都可到滩涂中小试身手,取来贝类等海物补贴家用。滩涂之内难以行走,容易陷住双脚,行船又会被搁浅,于是,一种特制的渔船出现,那就是泥涂舟。

清末影响甚巨的《点石斋画报》以图像描绘新闻,其中曾记载了宁波沿海的一种可在滩涂中行走的小船,即今天还在东南沿海一带使用的“泥涂舟”,不过当时称之为“泥瞒”,其文曰:

渔民使用泥涂舟的场景

宁波蛟门为濒海之区,西门外一带曰后海头,渔者咸集于斯,各有泥瞒一只,其状似船而长仅四尺,两头皆锐,中设一架木,藉以凭胸倚手,渔者屈一足,于中更一足牮海滨之泥,行辄数丈,虽三里之遥,转瞬即至,以之网取鱼虾捕捉蛤蚌,掷于瞒中,计亦良便。某日有孙赵二姓因争起爨,互相搏斗。孙力大,掷赵于泥涂之中时风浪甚大,赵急不能起,几占灭顶。幸同伴者援入己瞒,奋力牮至岸边,寻以无事。

这里说的是宁波孙赵两姓渔民在海上大打出手的故事。孙姓渔民以力大而略占优势,将赵姓渔民掷于泥滩中,风浪疾起,赵姓渔民急切中不能起,几乎遭遇灭顶之灾,幸有同伴将其拖到海边,才得以获救,可见当时东海渔民的彪悍之风,而泥涂舟在泥滩上来去如飞,更使这番火并显得激烈异常。

弹涂鱼,据明万历刊本《三才图会》

弹涂竹管,据清代聂璜《海错图谱》

泥瞒用木材加工制作,其形体似小木船,长四尺左右,船体的中部在船舷内设置“架木”,作为人在滑行时扶手操作的部件,使用方法是:渔人一腿半屈,跪在船尾,另一腿则伸向身后的泥滩中,向泥中蹬去,船便可向前滑动,每蹬一下,能出数丈之远,可以在落潮时行于滩涂,摘取网中的鱼虾,并拾得贝类,掷于舱中。泥滩上本来能陷住人们的脚步,自从有了泥涂舟,泥上的行走变得极为便利,滩涂的滑腻之性,也可用来利人,无怪乎《点石斋画报》称之为“泥舟异制”,这可以说是最小的渔船了,而且是行在泥上,而非水上。

泥瞒的学名是泥涂舟,各地泥涂舟的形状和称谓也是五花八门,东海一带也称之为“木海马”,或者“泥马”,胶东一带则俗称为“推子”。冯顺楼等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所著绘的《中国海洋渔具图集》中称之为“泥涂舟”,是今日沿用较广的学名。因泥涂舟的船体较小,多为渔民自制,需要渔民在捕鱼之外,兼会木工,也有的是自设尺寸及样式,请木工来制造。渔民出海还把泥涂舟捆在自行车后座上,载至海边,然后把自行车藏到礁石后面,径取泥涂舟下滩涂,满载而归之际,仍将渔获放到泥涂舟内,用自行车载回,这是当年东南沿海一带渔民的常见生活方式,泥涂舟成为必备之物,既是滩涂中的脚力,又是盛放渔获的容器,一物多用。

如今海岸码头及港口建设,以及濒海养殖业的畸形发展,使滩涂逐年退化,泥涂舟也越来越难看到。在舟山群岛一带,泥涂舟甚至发展成为旅游活动中的一个体验项目,令人感慨唏嘘。

滩涂中有一种弹涂鱼,擅跳,好作怒目,而味道鲜美,东海一带渔家常用弹涂鱼做汤作为新生儿的第一口饭。乾隆版《福州府志》称之为泥猴:“大如拇指,须鬣青斑色,生泥穴中,夜则骈首朝北。”《海错疏》亦载此鱼:“名弹涂,一名跳鱼。”

古人早已对弹涂鱼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当然也摸索出了捕捉之法。捉弹涂鱼的渔具极为简单,主要工具就是一截截小竹筒,今人谓之弹涂竹管。清代画家聂璜的《海错图谱》中称其为跳鱼,并说:

跳鱼生闽浙海涂,性善跳,故曰跳鱼,亦曰弹涂。怒目如蛙,侈口如鳢,背翅如旗,腹翅如棹,褐色而翠斑,潮退则穴处海涂。捕者识其性,多截竹管布插涂上,类如其穴,潮退以长竿击逐,尽入筒中,苟竹罄南山则鱼嗟竭泽矣。

鲜扒

还有针对这种渔具的四句图赞,写出了这种渔具的趣味,“尔智善遁,尔遁反蹭。入我彀中,怒目而视”,颇能体现渔夫得鱼时的得意,以及弹涂鱼中计后的暴怒。用竹管做成的诱捉“弹涂鱼”的假洞,谓之弹涂竹管。每根弹涂竹管长约20厘米,有底无盖。捕鱼人把此“假洞”预先插入在海涂上弹鱼洞的旁边,再在原弹洞上放上用海泥制成的堤堰遮住原洞口,同时也以此作为捕捉时的标记。等弹涂鱼出洞在滩涂上觅食和活动时,捕捉人驾驶着泥涂舟疾速追赶。这时弹涂鱼慌张逃窜,误入假洞,成了“瓮中之鳖”,捕捉人根据这一预设的假洞目标取出预先放置的弹鱼竹管,取得猎物。因为竹管质地硬,弹涂鱼误以为是泥质的洞穴,头朝下钻进去后,因竹筒僵硬,便被卡在竹筒里,难以转身,渔夫从泥滩里抽出竹管,将其中的弹涂鱼倒进鱼篓里,然后用竹管再次操作。因所布设的竹管甚多,可达百余根甚至更多,但凡误入竹管的弹涂鱼无一走脱,收获极为可观。

平日里在滩涂上弹跳如飞的弹涂鱼,往往扑之不得,一根小小的竹管,却可让它乖乖就范,它怀着饱满的自信跳进了陷阱。弹涂竹管算是极为简单的一种渔具了,简单到令人难以置信。若没有对弹涂鱼习性的深刻认知,这种渔具便不可能存在。弹涂竹管经常和泥涂舟配合使用,以泥涂舟载着竹管和鱼篓,在滩涂上来回布设陷阱,以及收取弹涂鱼。驾驶泥涂舟布设竹管,其实需要眼力,有鱼洞须及早看到,及时躲避,布设好的竹管也要防止被泥涂舟冲掉,因此,开着泥涂舟捕捉弹涂鱼的,都是驾驶技术和眼力极好的渔民,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还是穿着皮裤在泥滩里跋涉,小心翼翼地找寻鱼洞。

能在泥涂之内伸展身手的渔具,还有鲜扒。鲜扒类似于农具中的钉耙,这是典型的耕海之器,钉齿划破海滩,将藏身其中的蛤蜊、蛏子、泥螺等贝类翻找出来。鲜扒初为木质,后来改为铁质,又经过不断改良,铁齿更加尖锐,一排铁齿之上,还焊接了半圆形的铁圈,铁圈上附有网兜,经铁齿抓起的贝类就会直接进入网兜,省去了翻捡之力。该渔具形制不一,多为沿海渔民自行制造,就地取材,因而外形差异极大。李士豪、屈若骞《中国渔业史》中曾见一例,曲柄是木质,取树杈原形,前端有横梁,梁上有四齿朝下,可在滩涂中翻找贝类。

此外,还有各类自制的小型渔具在滩涂上出没,一束铁丝顶端弯成钩状,再加一手柄,也可作为小型的耙子,还有用铁片剪作铲状,加了手柄也可代替手,这样的小型渔具不计其数,去沿海居民家中,总会在窗台上见到一两件。滩涂之内难以行走,今人着长筒胶皮靴,古时有猪皮靴,可以穿着入滩涂中行动,又有泥涂舟,在滩涂上可借着湿泥的滑腻而向前滑动,滩涂中的行动因这些辅助工具而变得通达。

有了它们,滩涂之上愈加浊浪滚滚。

猜你喜欢
竹管渔具贝类
我国海水贝类养殖低碳效应评价
数据
果园管理一诀窍:小小竹管治根病全
自制渔具
QuEChERS-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贝类中6种亲脂性贝类毒素
鲜美贝类可能暗藏毒素
农业农村部:力争2020年底全国海洋禁用渔具基本杜绝
认识麻痹性贝类毒素
永州市蓝山县竹管寺土话亲属称谓探析
杭州法瑞渔具体育用品城招商新闻发布会隆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