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吉林·姜丹
降雨对钓鱼的影响很大,一提起降雨,很多老钓友会不假思索地说:“雨天好啊!”其实凡事都有两面性,降雨对钓鱼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的一面。
先说春雨。春雨基本上是由冷暖空气交汇产生的,暖空气或冷空气来袭皆会带来降雨,但是钓鱼的效果却不一样。
首先,春雨往往淅淅沥沥,雨势不大,这种降雨短时间内对水体溶解氧的补充是很微弱的,就算降雨历时数小时,能够使溶解氧达到增强鱼类活性的水平,可在此期间缓慢增加的溶氧也在不停地被水族消耗,所以溶氧量的增幅并不大。况且春季水温较低,鱼对氧的渴求并不很强烈。所以,春季下雨过程中和降水结束后对鱼口影响较大的因素并不是溶解氧,而是水温。越是接近初春,水温对鱼的影响越大,因为初春水温刚刚突破水族蛰伏的临界点,鱼类刚刚苏醒,哪怕仅有0.5℃的水温升降,对它们活性的影响都是显著的。温度上升,它们的食欲同步上升,反之则可能重回蛰伏状态,毕竟它们刚刚复苏的觅食欲望太过脆弱。所以,初春钓鱼,钓友们应重点关注冷暖空气是否有异动。暖空气导致的降水过后,水温在升高,钓鱼的效果就好,而冷空气导致的降雨过后肯定不适合钓鱼。
除了降雨,短期内对水温影响较大的因素还有大风,大南风造成气温升高会对水温造成连带影响,尤其浅滩处,在较短的时间就会明显升温,此时浅滩就是好去处。
接近初夏时,水温升高至一定程度,鱼类的食欲会明显旺盛,甚至可达一年当中的巅峰。此时,水温的轻微变化已经不对它们的食欲构成威胁,溶氧量对它们越来越重要。
夏天下雨是利是弊?根据我的经验,夏季雨中或雨后都是钓鱼的好时机。夏季很少有绵绵细雨,阵雨或雷阵雨就是最弱级别的降水了,因此夏季降雨会在短时间内大量补充水体溶解氧,对鱼儿活性的提高大有裨益,因此是适合钓鱼的。不过,降雨除了能够增加水体溶解氧量,使鱼充满活性,也可能带来泥沙,使水质浑浊不堪,其对鱼类的负面影响远超溶氧量增加对鱼类的益处。犹记2022年本地大雨一场接着一场,几乎所有水域鱼情皆不佳。
频繁降雨的另一个弊端是频繁地涨水落水,水位忽高忽低对鱼口的影响很大,所有鱼类对水位变化都特别敏感,涨水尚好,落水则拒食。连续涨水亦非益事,鱼的密度会被一再稀释,就算水质变化不大,出钓也要慎重。综上,夏天钓“雨”,有利的一面是水中含氧量的增加会带动鱼儿活性增加,但是不能忽视水质和水位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当然,水质和水位变化不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通常需要数小时以上,我们完全打一个时间差,雨停就伸竿,往往能赶上一个“窗口期”。
那些水质较肥的水域,里面明明有鱼,可平时很难钓,我们别错过降雨的时机,往往会有惊喜。
要想让铅坠“跑”起来,一是要求铅坠的重量远大于浮标的浮力,二是要尽量减少主线与铅坠之间的摩擦力
一个水源的进水口像连通器一样串联着几个鱼塘,越是下游的塘子受上游水源水质变化的负面影响越小,且不耽误享受降雨带来的利好,钓友们可有的放矢。
归根结底就是一个道理,降雨短时间内带来的高溶氧量有利于钓鱼,但是钓友们还要考虑到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非所有雨都宜钓。
到了秋天,气温开始下降,情形跟春天有些相似。不过一场秋雨一场寒,气温越低,越不建议“钓雨”,雨停后太阳晒两天才会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