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1953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典礼在某厂区隆重举行。一万多名建设者在一匹红绸上签名,表示决心。六名年轻的共产党员将刻有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的基石,安放在厂区中心广场。这可说明当时我国()
A. 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
B. 人民热情建设社会主义
C. 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D.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2. 下表为1952—1957年广东省农民消费指数统计(以1952年为基准)。农民消费指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体系的建立
B. 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进
C. 国民经济的恢复
D.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3. 195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存在的基本问题是:总体关税水平过高,税率结构不尽合理,税则的商品分类目录不适应对外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交流的需要等。1985年颁布的同名税则对这些方面进行了修改,主要是改变商品分类目录,调整进口税率。1985年税则调整旨在()
A.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B. 维护国家关税自主权
C. 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
D. 促进科学、技术交流
4. 1952年,全国共有36所高校设立俄语系。1964年,《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缩小俄语教学规模。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国有29所高校开设俄语专业。同时,俄语专业硕士点得以建立。这些变化表明()
A. 人民教育体制逐渐建立
B. 国家关系影响外语教育
C. 新中国外交正走向成熟
D. 俄语成为对外语言首选
5.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并完成了《十二年科技规划》的基本科研任务,取得了“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电子计算机等重大成果。上述成就的取得()
A. 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B. 主要依靠苏联对中国的技术支持
C. 与“科教兴国”战略相辅相成
D. 加速了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国际化
6. 1961年5月中央制定了《关于减少城镇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量的九条办法》,决定在1960年底城镇人口1.29亿的基数上,3年内减少城镇人口2000万以上,并要求1961年至少减少1000万人。这种逆城市化的举措()
A. 提升了企业经营管理效益
B. 促进了人口的自然流动
C. 缓解经济过热带来的压力
D. 推动了产业布局的调整
7. 1975年,国家计委召开全国物资工作会议,把加强物资协作管理作为主要议题,要求各地成立物资协作机构。随即,国家物资局建立物资协作机构,承担对全国物资协作的组织管理工作。这一举措()
A. 促进经济调整工作提前完成
B. 克服了计划经济存在的弊端
C. 丰富了经济资源配置的手段
D. 削弱了中央对经济的管理权
8. 1978年,我国乡镇企业职工人数2826.5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9.2%,其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24.3%;1992年,乡镇企业职工人数10624.6万人,约占农村劳动力的25%,其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2/3。这说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A. 发挥了市场经济的作用
B. 深化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 扩增了农业劳动力数量
D. 推动了城乡一体化的实现
9. 陈云于1982年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鸟不能捏在手里,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他指出:“‘笼子,大小要适当,但总要有个‘笼子。”这一比喻强调()
A. 坚定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B. 发展质量与效益相协调
C. 计划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D. 建设维护市场经济体制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福建的晋江、福清等县城经济异军突起。此外,江苏的昆山、江阴,浙江的義乌、诸暨等地亦出现类似现象。这些县城经济能脱颖而出,主要得益于()
A. 改善了交通条件
B. 良好的经济基础
C. 抓住了政策机遇
D.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11. 进入新时期后,邓小平多次指出:“思想理论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一定要坚决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一定要坚决执行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针”,反对文艺上的“一切向钱看”,反对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强调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这些观点()
A. 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
B. 是对“双百”方针的拓展深化
C. 是文艺领域改革的灵魂所在
D. 加速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12.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建设是历史过程“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目标过高,脱离了中国的实际,结果发展反倒慢了。”邓小平这一认识()
A. 实现了马列主义中国化
B. 有助于思想的拨乱反正
C. 蕴含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D. 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13. 2000年2月,在听取广东省委工作汇报后,江泽民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他首次完整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思想()
A. 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B. 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C. 系统阐述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D. 成为我国建设新时代的行动指南
14. 2014年7月,中国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铁,土耳其的伊安高铁二期工程顺利通车。该工程全长158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通车后,乘列车由安卡拉到达伊斯坦布尔(庞蒂克区)的时间大大缩短。伊安高铁的建设得益于()
A. 日本“东海道新干线”的成功示范
B. 中国高铁的核心技术跃居世界第一
C. 中国高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D. 中国是第一个商业运营高铁的国家
15. 进入21世纪,有学者指出,中国农村的发展道路不在于消灭小农户、小农业和小农村的“三小农”,不在于模仿美国型的大农户、大农业和大农村,而在于“三小农”的进一步发展。该学者意在强调中国农业经济需要()
A. 在继承发展中开拓中国式道路
B. 广泛借鉴他国的农业发展模式
C. 借助农业科技实现生产力飞跃
D. 着眼农业市场化实现城乡融合
16. 1984年,有人写了一首诗赠与邓稼先:“二十年前春雷响,今朝聚会盼新雷;喜闻戈壁传捷报,敬贺老邓立新功。”与此诗相关的重大事件()
A. 标志着人造卫星技术成熟
B. 增强中国的国防力量
C. 使中国成功步入航天时代
D. 突破了载人航天技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习近平指出:“劳动模范身上体现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劳模以其先进的精神体现,教育激励着劳动人民以行动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奋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路中,形成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家评选劳动模范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劳动模范评选的认识。(6分)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城乡物资交流大会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各地举办的土产品交流会等的统称。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市场活力略显不足,陈云指出:“工商界主要的困难,是商品滞销,由此而引起工厂关门,商店歇业,失业增加”。在吸取1951年上海市土产展览交流大会经验教训的基础上,1952年,华东区城乡物资交流大会召开,大会下设土产部与工业品部,华东各省、市及全国各地共4300余人参会。其中,仅上海参加陈列的样品就达1万余种。会议贯彻了“以国营带动私营”的精神,明确了公私兼顾、鼓励私商经营运销的方针,土产部将商品分畅销、行销、滞销三类,分别拟定业务计划并每日對购销计划进行调整;在制定交易价格时使生产者、经营贩运者、消费者均有利可图。工业品部提议将牙刷的骨柄原料由获取困难的牛骨换为合成塑料赛璐珞,既解决了牙刷业原料困难的问题,也为销售困难的赛璐珞开拓了新的生产方向。大会还形成了以合作社为桥梁、工业品与农业生产直接结合的交易方式,也便于政府及时掌握市场需求。
——摘编自刘亚娟、刘辰宇《1952年华东区城乡物资交流大会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东区城乡物资交流大会筹办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东区城乡物资交流大会的意义。(8分)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中共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作为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对外经济外交的地位更趋突出。在中国领导人看来,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是合作共赢,需要“通过广泛开展经贸技术互利合作”“形成深度交融的互利合作网络”来维护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进一步加强经济外交就成为势所必然。因此,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成为新时期经济外交工作的合作愿景。中国开始尝试提出“新的地区秩序和国际秩序”主张。其中,“一带一路”、丝路基金、亚投行等由此成为中国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中国试图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整合、塑造经济和外交目标。除此之外,中国在致力于塑造惠及周边国家的地区合作秩序的同时,也具有防止周边形成美国主导下的联盟体系、联手遏制中国长期发展的战略考量。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外交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共十八大以来影响中国外交的因素。(8分)
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上图中的信息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自拟标题;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2分)
(参考答案见33-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