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 觉醒年代

2023-03-13 02:12闫烈宏

闫烈宏

复习导引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跨越整个中国近代史,时间范围是1840年至1949年,以1919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复习时要理清线索,准确记忆各考点的知识点,侧重历史大事如辛亥革命、中共的成立及成长历程、救亡图存道路探索、国共两党关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角度复习。

复习备考时既要从宏观的角度认识列强侵略对近代中国的破坏,明确近代中国的屈辱地位,又要从社会转型的角度认识近代中国在政治领域出现的剧烈变化,认识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难与曲折,不忘初心,坚定信仰。

线索一:外国对中国的侵略经历了蚕食边疆、间接控制到全面侵略的过程。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门户,外国势力开始侵入东南沿海一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势力遍布东部沿海并开始深入内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通过清政府间接控制了中国;日本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直接实行殖民统治。

线索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经历了由单阶级独斗、多阶级联合到全民族抗争的过程。

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最初表现为某一阶级独自进行的反抗,如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民族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后来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如五四运动是城市工人、市民、小资产阶级的联合斗争;最后是抗日战争,包括海外华侨在内的全民族抗战。

线索三: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真正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五四运动时期,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参与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考点一 列强侵华

一、两次鸦片战争

1.目的: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变为其商品市场、原料产地。

2.手段:通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得低关税、建租界、领事裁判权等特权,便利对中国的商品倾销、政治干涉。

3.影响:中国贸易、关税、司法、领土等主权逐步丧失,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从边疆危机到八国联军侵华

1.英、俄侵略新疆,法国打开中国西南门户,日本夺取黄海制海权,列强侵略从沿海向西南、西北陆疆扩展,中国边疆出现新危机。

2.瓜分狂潮:甲午战争后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八国联军侵华:为镇压义和团运动,帝国主义联合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变成列强统治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三、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1.意图:推行大陆政策,将中国变成其独占殖民地,以实现日本世界霸权。

2.过程:1931—1937年日本侵占东北,策划华北事变;1937年制造卢沟桥事变,将战争扩大为全面侵华战争;此后日本从华北、华东、华中等方向发动攻势,占领中国大片领土;在侵略中国期间,日本违背国际公约使用细菌、毒气等化学武器,大肆屠杀中国军民,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在占领区推行奴化教育,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

考点二 抵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

一、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

1.太平天国运动

(1)过程:1851年金田起义,1853年定都天京,1856年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56年后防御战中不敌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进攻,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2)纲领:前期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平分土地与产品的理想方案,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企图实现农业社会主义;后期颁布《资政新篇》,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这两个纲领都未能实施。

(3)影响: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引起晚清政局变动,汉族官僚势力崛起,中央权力下移。

2.义和团运动

(1)背景: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严重;反洋教斗争发展。

(2)过程:1898年从山东兴起,后迅速扩展至直隶,抗击八国联軍;后由于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最终失败。

(3)影响:义和团运动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也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虽然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但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震慑到外国侵略者。

二、青年学生的义举

1.五四运动:以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为导火线,喊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表明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决心,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

2.一二·九运动:反对“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揭露日本华北事变阴谋,推动抗日救亡运动走向高潮。

三、爱国官兵

1.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官兵英勇抵抗,重创日军。

2.抗日战争中,国共领导各自军队在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抗击日本侵略

(1)正面战场:国民党政府组织淞沪、太原、徐州等会战,取得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1940年枣宜会战中张自忠将军以身殉国;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鼓舞了盟军信心;1943年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出国作战。

(2)敌后战场: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采取灵活的游击战粉碎日本的“大扫荡”;1944年开展收复失地的局部反攻。

考点三 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一、地主阶级:师夷长技

1.背景:列强侵略,中国出现民族危机;地主阶级开明官僚目睹西方船坚炮利。

2.概况: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开展洋务运动。

3.结果:促进中国近代化起步,但未改变封建专制,最终破产。

二、资产阶级维新派:力主变法,实现君主立宪制,进行政治民主化的尝试

1.背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发展;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宣传西方君主立宪、进化论等思想。

2.过程:1895年“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序幕;1898年实行“百日維新”。由于封建顽固势力阻挠破坏,戊戌变法失败。

3.意义:促进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保留京师大学堂,近代中国高等教育起步。

三、清末新政

1.意图:以改革来缓和矛盾,消弭革命,维护自身统治。

2.内容:改革官制,废科举,实行学堂与留学生毕业选官制度;奖励实业;编练新军;派遣留学生,改革学制。

3.结果:增加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客观上推动近代化发展;为民主革命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四、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推动民主化进程

1.背景: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陷入孤立;戊戌变法失败;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2.概况:孙中山等革命派组织同盟会,发动武昌起义,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实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想。

3.意义:结束封建君主专制政体,颁布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推动中国从专制到民主、人治到法治的转型;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主观念传播与社会习俗的变革。

五、无产阶级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赢得民主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

1.中共建党:1921年召开“一大”,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召开“二大”,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和最高纲领。

2.与国民党合作开展国民革命: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国共合作正式形成;1926年,国共合作开始北伐,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1927年,由于政治上不够成熟加上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民革命最终失败。

3.独立领导革命,开创“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1)吸取大革命失败教训,发动南昌起义等工农武装起义,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

(2)秋收起义后向井冈山进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3)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苏维埃政权,颁布宪法大纲,进行人民革命政权的探索与尝试。

4.调整策略,投入抗战,发挥中流砥柱作用,赢得抗战伟大胜利

(1)长征期间发表《八一宣言》,召开瓦窑堡会议,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

(2)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形成奠定基础。

(3)改编红军,建立陕甘宁边区政权,提交合作宣言,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建立。

(4)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初期配合正面战场抗敌,后期逐渐成为抗战主战场。

(5)在根据地实行民主选举,按照“三三制”原则吸收进步势力,建立边区参议会为新中国政权建设积累了经验。实行减租减息战场,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解放战争时期建立人民民主政权,设立行政区,为新中国成立奠定基础。

典型例题

(2023·广东卷)“三十年代初组织起来的左翼文化运动,已经冲破了原来左派的圈子,抗日救亡、反对内战、反对华北自治……等等口号,已经把成千上万的中小资产阶级和上层爱国人士吸引到我们的阵营中来了。”上述现象反映了()

A. 九一八事变使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 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C.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全面抗战开始

D. 国共合作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解析】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史称一二·九运动。由材料“反对内战、反对华北自治”,可知左翼文化运动阵营的扩大与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有关,故B项正确;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但尚未出现反对华北自治的口号,排除A项;卢沟桥事变即1937年的七七事变,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信息,排除D项。

【参考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