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夏英
复習导引
西方的现代化历程首先在思想领域获得了突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吹起了思想解放的号角。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开辟了人类现代化的新途径,影响深远。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人类文明继承与发展的必要环节。
1.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高举以人为中心的古典文化大旗,热情颂扬人性的高贵与完美,称赞人的价值与尊严,从而把人的思想意识从宗教迷信中解放了出来。
2.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继续,主张建立廉价教会,主张自己通过阅读《圣经》与上帝沟通,主张本民族语言翻译《圣经》。宗教改革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崛起,削弱教会的控制;传播和发展人文主义;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3.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4.启蒙运动,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并形成高潮。它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革命运动。核心内容是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
5.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权的首次尝试,十月革命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突破,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
6.文化传承的载体多种多样,学校、图书、图书馆、博物馆各有所重,图书、图书馆、博物馆突出公益性文化功能。文化遗产是世界人民的财富,要挖掘、利用、保护好文化遗产为人类发展服务。
考点一 资本主义思想演变
一、文艺复兴
1.原因
(1)经济上: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根本原因)。
(2)文化上: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
(3)人才上: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他们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坚力量。
2.实质: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实质上却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运动。
3.精神内核——人文主义
4.成就
(1)意大利
(2)英国: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雷特》《李尔王》等,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5.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
二、宗教改革
1.背景: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使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盘剥日益不满。
2.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
3.内容
(1)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2)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4.结果:德意志宗教改革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
5.扩展: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加尔文派和英国的国教影响最大。
6.影响
(1)宗教改革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2)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
(3)推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1.原因: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变化。
2.时间:16—17世纪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
3.成果
(1)天文学: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起新的宇宙观。
(2)物理学: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其他方面:近代科学在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4.影响
(1)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
(2)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3)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四、启蒙运动
1.背景: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
2.实质:是一次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
3.历程: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及北美地区。
4.核心:“理性”,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5.主张
6.影响
(1)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2)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3)启蒙思想也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考点二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历史条件
(1)经济根源: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
(2)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及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理论基础: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4)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与革命实践。
2.诞生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继续理论探索:撰写《资本论》、创立唯物史观。
4.影响
(1)马克思主义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在东欧和东南欧的影响日益扩大。
(2)在亚洲、美洲,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
(3)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发展起来。
二、第一国际
1.成立: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一国际”。
2.意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三、巴黎公社
1.成立:1871年3月,巴黎爆发工人武装起义,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
2.措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政权机关和司法机构。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厂;实行八小时工作日。
3.意义: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四、列宁主义与十月革命
1.列宁主义
(1)形成标志: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召开,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党的指導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
(2)意义: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2.十月革命
(1)背景
①两个政权并存:二月革命胜利后,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领导人将政权交给临时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镇压人民的反抗。
②指明革命方向:1917年4月,列宁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
(2)过程:1917年11月7日,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11月8日,成立苏维埃政权。
(3)意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考点三 文化传承
一、学校教育的特点
1. 职能的专门性。学校教育的职能是专门培养人,学校是专门教育人的场所。
2. 组织的严密性。教育的特点在于对人的影响是有目的、有组织的、有计划的,学校教育具有严密的组织结构和制度。
3. 作用的全面性。培养塑造全面完整的社会人员,是学校教育的特有职责。
4. 内容的系统性。学校教育既要注意知识体系,又要符合认识规律,所以,教育是系统的、完整的。
5. 手段的有效性。学校具有从事教育的完备的教育设施和专门的教学设备,这些都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6. 形式的稳定性。它有稳定的教育场所、稳定的教育者、稳定的教育对象和稳定的教育内容,以及稳定的教育秩序等。
二、图书馆、博物馆的作用
1. 实物资料的保存。使大量具有文明传承载体的书籍、重要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珍贵文物、自然标本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2. 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图书馆、博物馆不仅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而且提供的知识内容也具有多样性。
3. 科学研究。图书馆、博物馆是科研事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文字、实物资料。
4. 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随着图书馆、博物馆服务公众职能的发展,它们越来越成为人们文化休闲、补充知识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