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着重探讨了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梳理和总结,提出了有效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方案。基于相关工作经验,本文以“企业安全生产的价值——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常见原因——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思路与路径”为探索脉络,以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作环境的复杂化,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安全生产风险和事故隐患。若安全事故发生时,缺乏必要的应急救援体系,必然会影响企业救援、事故应对等情况,甚至还有可能导致更加严重的人员伤害事故[1]。因此,探究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安全生产与应急救援体系概述
(一)企业安全生产价值
企业安全生产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和管理手段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环境污染及其他灾害事件,确保生产设施、设备、工艺和产品安全可靠。因此,安全生产对于企业而言意义非凡。如基于安全生产基本要求,企业将会以预防和控制事故风险、确保职工在工作中免受伤害为基础,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如此不仅会提升职工的工作幸福感和安全感,还能减少不必要的劳动纠纷和赔偿成本,为企业保障人力资源稳定和持续发展提供支持[2]。再如,制定安全生产的规范性约束文件,企业将会更加全面对生产进行管理和监控,如此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事故对企业经济效益、声誉和市场地位等方面的影响。
(二)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常见原因
尽管当前大部分企业非常重视生产安全的全生命周期控制与管理,如采取更加先进的管理模式或完善陈旧设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生产可靠性。但梳理部分企业安全管理内容与形式可见,仍存在以下共性问题。
1.技术与设备方面
(1)设备老化或损坏。主要是由于企业对生产设备长期使用,且并未动态关注其维护、更换,加速了设备老化或损坏,导致设备缺乏稳定性,继而引发生产性事故。
(2)设备设计缺陷。主要是因为一些设备本身设计存在隐患或缺陷,企业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突发故障导致事故。
(3)工艺环节问题。目前,部分企业在工艺环节中引入新技术时,并未依据技术供应企业合理控制人员、设备等要素,导致工艺环节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如设备参数设计与应用,导致设备超负荷运转或不符合技术标准运转。
2.管理控制方面
(1)安全管理不到位。部分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甚至相关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流程未得到有效执行,增加了事故发生风险。
(2)培训不足。对于员工安全意识管理、引导不重视,如缺乏安全培训和教育,容易导致员工因疏忽大意或者误操作导致事故的发生。
(3)疲劳工作。由于缺乏合理的管理与控制,导致一些职工长时间疲劳工作,如此会直接影响员工工作状态,如安全操作的注意力和警惕性会有所降低等。
3.人员技能素养
(1)违章操作。部分企业职工违反安全操作规程、规定或者越权操作,不顾安全操作规定,直接导致事故发生。
(2)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员工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存在侥幸心理,增加了其作业活动中危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二、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思路
为提升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效益,确保其能时刻拥有可靠的效能输出,相关企业应紧紧围绕生产实况,坚持以下建设思路。
(一)要坚持全面性思路
企业应认识到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个部门或某个环节。要确保整个体系建设涵盖企业的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生产、仓储、物流、环保等[3]。对于可能发生的事故和紧急情况,要有全面的预案和应对措施。
(二)适应性
任何应急救援体系都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況进行调整和优化,即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生产环境、设备状况、员工素质等因素,制定适应性的应急救援预案。如,对于某些特殊设备或工艺流程,需要制定专项应急预案;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需要制定现场处置方案。同时,企业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进行应急演练,确保员工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准确采取应对措施。
(三)动态性
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随着企业生产环境、设备状况、员工技能等因素的变化而进行动态调整。如,随着设备的老化或技术的更新,原先的应急预案可能不再适用,需重新修订。此外,企业还要根据员工技能的提升和培训效果,对应急预案进行动态调整,以提高应急处理的效率和效果。
(四)安全性
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保障企业生产安全。因此,在体系建设过程中,安全性应始终放在首位。企业要确保所有的应急措施和操作流程都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安全法规和标准。此外,还要注重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避免事故扩大和恶化。总而言之,企业在建设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时,要以全面、系统、动态等要素为基础,建设应急救援体系,以确保企业在面临生产安全事故时能迅速、准确采取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三、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路径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结果,企业应对生产安全事故有清晰的认知和理解,围绕现有资源,以可行性、可靠性等要素为基础,建设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一)强化意识培养与引领
意识作为影响职工安全、规范执业的基础要素,对于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的预防、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加深相关人员的认知和理解,使其主动履行自身职责,或约束相关人员行为,提升其职业活动的可靠性。因此,企业在建设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前,应做好职工意识的前期引领工作。首先,要明确意识引领标向。结合当前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发展特点等要素,意识引领标向应包含“责任——风险——协作——创新”。如,责任意识: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在应急救援中的责任,强化“安全第一”的意识;创新意识:鼓励员工在应急救援实践中总结经验,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不断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其次,要运用多种措施引领企业部门职工安全意识“归位”。企业可通过多种媒介如海报、宣传片、内部刊物等多种形式宣传安全理念[4]。或通过事故案例分析会等形式,让员工了解不同场景下的应急逃生知识、急救方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在增强他们生产事故应对能力的同时,强化其安全和风险防范意识。最后,营造企业安全文化氛围。企业应营造全员参与、共同维护安全氛围。如,在办公区域张贴安全标语、安全提示等,时刻提醒员工注意安全;开展安全文化宣传活动,如安全知识竞赛、安全主题演讲等,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文化认同感;建立员工安全奖励机制,鼓励员工提出安全合理化建议,以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和流程的同时,营造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氛围。
(二)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在实际的应急管理工作中,企业要明确应急管理组织的目标和职责划分,建立一套完整的应急管理组织架构,以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首先,企业需设立专门的应急管理部门或者委员会,确保应急管理工作有专人负责。其次,企业需确定组织结构,明确应急管理团队的职责与权限,确定应急管理工作的岗位职责。如,应急管理团队通常由主要负责人担任最高责任人,对应急管理工作负总责,并下设各级别的应急小组,包括指挥小组、救援小组、后勤保障小组等,各小组根据不同任务领域明确责任和权限[5]。再如,各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各自分管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最后,企业要建立应急管理相关的协调机制。由于应急管理涉及面较广,为保障应急管理组织能够快速反应,应建立内部各个部门间的协调机制,以便交流信息,统一行动,确保在应急事件发生时能够实现资源的统一调配和协同作战。此外,为进一步提升应急组织部门的协调效益,企业还应以应急管理主责部门为核心,同政府、公共安全部门、社区管理机构等建立起灵活高效的联系渠道,以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获得支持和帮助。为保障应急组织管理部门信息的畅通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机制,即企业应搭建信息化平台,整合各部门的信息系统,建立实时监控和预警机制,确保各类信息能够迅速传达给决策者、执行者,从而更好应对事故风险。
(三)强化人才队伍技能素养
企业应该制定全面的安全培训计划,包括针对不同职责和岗位员工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对于管理层来说,应该有针对性开展领导力与危机管理培训,加强他们在事故发生时的决策能力和协调能力。对员工而言,进行应急演练十分必要,以此增强他们的自救和互救意识,提高他们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1.理论与实践综合推进
理论教育:对于事故安全应急技能和素养的培训,首先需要展开理论教育,即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等基础知识的传授。技能培训:理论教育是基础,但仅有理论而无实际操作技能,员工在面对事故时仍可能无所适从。因此,企业需要组织专业的技能培训,包括应急设备操作、应急处理流程实施等,以使员工在面对突发事故时,能够迅速、准确采取应对措施。
2.内容与形式与时俱进
除了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企业还应注重培训内容与形式的适应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行业标准的更新,企业应随时更新培訓内容,确保员工掌握的技能和知识始终与行业最新发展保持同步。同时,为提高培训的趣味性和参与度,企业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如线上培训、互动式培训等,使员工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好吸收知识和技能。
3.持续改进
在培训和演练结束后,企业要收集员工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如此,企业便能了解员工的事故安全应急技能和素养的薄弱环节,以便在后续培训中进行改进。如,周期性审查、评估现有的培训计划和应急预案是否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并根据审查结果,调整培训计划和应急预案,以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和素养。
(四)优化应急制度与流程
优化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制度与流程是企业提高生产安全管理水平和降低安全风险的重要举措,企业应对其予以重视。
1.优化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制度
首先,企业应扬弃原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制度内容,并结合自身现有制度体系、业内相关优秀制度案例等要素,动态完善、重构自身制度体系,如约束制度、监督制度、预警制度等。以预警制度为例,要明确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并要求其采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实现对潜在安全隐患和风险的实时监测和预警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其次,要设计动态反馈优化机制。企业应以业内最新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制度、国家相关标准等为对照表,全面对照自身制度漏洞、不足,并予以完善、优化。同时,也要建立反馈机制,了解职工对制度的理解、建议,并汲取其中的有效建议。
2.优化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流程的措施
通过优化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流程,企业能够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最大限度减少安全事故可能带来的损失以及为员工和企业资产的安全提供有效保障。首先,对企业现有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流程进行全面审查和评估,了解流程存在的问题,包括是否过于复杂、是否缺乏明确的责任分工、是否缺乏针对性等。根据审查结果,确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流程中的关键步骤,包括事故发生报告、紧急处置、信息通报、事后评估等环节,确保每个步骤都清晰可行、责任明确。针对审查出的问题和关键步骤,制定相应的优化方案,如简化决策程序、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等。
综上所述,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充分考虑相关行业、工艺和企业的现实情况,并且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与分析,能为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供可操作的指导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陈雪飞,刘向东.化工企业全生命周期安全因素分析[J].山东化工,2021,50(22):159-161.
[2]刘会花,郝炳须.现代应急管理在企业的应用与发展[J].安全,2021,42(S1):1-3.
[3]王月成.冶金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现状与优化措施[J].冶金管理,2021(21):128-129.
[4]王凯媛,孙建中,林帅,等.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及评估工作探索[J].中国安全生产,2021,16(10):40-41.
[5]杜海波.将企业一线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位[J].劳动保护,2021(10):60-62.
作者简介:周小明(1982- ),男,汉族,江西九江人,本科,安全工程师,研究方向:安全与应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