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舟
“那年她说她想出去闯一闯,回来却判若两人。”
“她说想出去闯一闯,从稚嫩青涩脸庞变成优雅沉稳的模样。”
……
粗糙的剪辑,单一的素材,丝滑的转场,再配上《隐形的翅膀》BGM,似乎可以立刻带人跨越时光的浪潮,从灰头土脸变得光彩照人。
最近,以“TA说TA想出去闯一闯”为主题的反差挑战风靡全网,网友们纷纷参与这场对比挑战,晒出自己反差巨大的今昔模样。
深究其中原因,可能在于当我们谈起“TA说TA想出去闯一闯”时,我们谈到的其实不只是反差,更是戏剧性反差下的励志内核,是成长的多重可能性,是野蛮生长的生命力,是永不磨灭的勇气和魄力。
今年暑期《长安三万里》热映,影片结尾诗仙李白获得自由泛舟江上时,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击中了多少人的泪点,“回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也因此成为回顾往事、追忆过去的必备文案。
抖音上“#轻舟已过万重山”话题已获得23.7亿播放量,在这里,可以看到小镇做题家一路向上考入清华大学,看到失意者毅然辞职创业开辟新图景。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们遭遇的挫折在这个话题下变得不那么可怕,“我们是轻舟,终会翻过重重高山”的自信与从容体现得淋漓尽致。
那么,同样聚焦于蜕变和成长的“TA说TA想出去闯一闯”是“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翻版吗?
答案是否定的。“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落点在于“已”,只有上岸的人才有资格在千帆过尽后抛却过去的种种不堪,带着明月照大江、清风拂山岗的洒脱,感慨地说上一句:前尘往事也不过如此。而那些尚未上岸的人则话语缺失,他们的轻舟没有越过万重山,而是“撞上了大冰山”。
但是人生不是高山,而是旷野。
相比之下,“TA说TA想出去闯一闯”有着更强的包容性,接纳了所有勇于挣脱过去的人。在这个语境下,没有人来定义什么是“已过万重山”,什么是“撞上大冰山”。所有不甘平庸度日,选择了向未知的远方进发的人都有发言权,可以书写自己的“闯一闯”故事。
可以是之前故意扮丑的网红出国留学奔赴新生活,也可以是默默无闻的龙套演员成长为光鲜亮丽的大明星,当然也可以是意气风发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想要大展宏图却屡屡碰壁……
无论是否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无论闯荡后到达的彼岸是否足够令人满意,在某种意义上,他们都是满载而归的。这可能也是 “出去闯一闯反差挑战”热度居高不下的原因:选择没有高下之分,生命有着无限的韧性和可能。
与其说“闯一闯”是“过万山”的翻版,不如说是前传,拥有了去闯荡去创造去改变的勇气,轻舟才能有动力奔赴不同的山海。
在一系列“TA说TA想出去闯一闯”的视频中,有一条被网友评为“该系列中最令人唏嘘、最令人心酸的”,视頻记录了作者结婚生子前后的反差,从开着夸张美颜特效的“精神小妹”变成了满脸沧桑背着孩子择菜的家庭主妇。
视频创作者并没有说如今的生活不值得过,她只在文案里提了当时没有做出的那个选择,笑容里不乏遗憾和惋惜。
评论区炸开了锅,“姐,我长这么大,不怕鬼不怕黑不怕死,唯独你这个视频让我恐惧了,如蟒蛇缠绕般的窒息感。”这种窒息感的来源并非结婚生子,“每一位当妈的都很伟大”,也并非她面容憔悴,而是“我宁愿看到你做一辈子的精神小妹,也不愿意看到你现在为了生活,放弃了自己。”
很巧的是,她视频里提到的另一个博主,前几天也发布了自己的闯一闯反差视频,视频记录了他从只有小学文凭到国外读书的历程,被网友评价“励志到令人后槽牙咬稀碎”。
为何两者会收获如此大相径庭的评价?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重新将目光放回“TA说TA想出去闯一闯”上,思考:我们为什么会想出去闯一闯?而最终又要达到怎样的终点?
“甘于平凡却不甘平凡地腐烂”,不想过着一眼望得到头的人生、不想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不想被困在某个角色里、向往更大的世界、想实现更多的人生价值……这些都是选择闯荡的理由。在人们朴素的幸福观里,所有的闯荡都是为了活出自我,走向更美好的生活。
从每一条博主发布的出去闯一闯的视频中,都可以看见他们清晰的成长脉络,也是清晰的与命运斗争、寻求解放的脉络。
我们可以不活在标准的社会期待里,但回望来路时还是要真诚地问问自己,如今的自己是当时所期望的模样吗?
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句》中塑造了一个为了找到“能说得上话的人”而出走延津半生的杨百顺形象,他几经辗转三次改名,最后在火车上别人问他叫什么的时候,他说“你就叫我罗长礼吧”。
罗长礼是杨百顺老家的一个“喊丧的”,也是杨百顺一直梦想着成为的形象,不仅是因为对喊丧的喜欢,更缘于从罗长礼身上,他看到了人是可以干自己喜欢的事情的。
从杨百顺到罗长礼,是一个人的出走之路,也是一个人的寻找之路。
我们又何尝不是杨百顺?
忙忙碌碌寻寻觅觅,所求不过是在三餐温饱外看见另一番天地,在路上虽意味着漂泊,却也孕育着无限的可能性。
在众多“TA说TA想出去闯一闯”视频中,网友们的创作不再局限于自身经历分享,开始从自我的审视转向为对外界的观察。有对明星成名历程的梳理、对知名科学家贡献的总结,甚至有以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主角创作的,“二十多岁的他们扛着武器就跨过了鸭绿江,说要为了新中国去闯一闯”。
创作主角从自我到他人,引起了网友更大范围的共鸣,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视频点赞量超七十万,从单一个体到群体的转向也使得“闯一闯”从你我他的个人叙事上升到了更广泛意义上的社会认同。
“TA”已经成为一个符号,指代所有渴望改变并做出改变的对象,TA的泛化也恰恰说明了人们对“闯一闯”背后所代表的出走精神的正当性和合理性的认同。
出走不仅是地理概念,也是精神概念,是在现实中无法苟安时积极主动地向外寻找,是为了获得无数个可能性中最美好的那一个而毅然地出发。
没有人能永远偏安一隅,更大的世界容得下更大的梦想,出走的概念永远不会消失,只会越来越鲜活,我们要做的就是鼓起勇气踏出那一步,永远在路上。
无论未来怎样,希望我们已在“闯一闯”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