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南海红船”精神,发出自贸港青年最强音

2023-03-13 18:00刘鑫宇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挑战杯翔宇红船

刘鑫宇

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18世纪,中国南海沿岸居民就已从事南海水产资源的开发。汉代,中国在南海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海南岛沿海居民们将航海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南海航行路线知识及实践进行总结,写成了《南海更路簿》,并以手抄本形式流传。

近年来,大家的研究视角都放在《更路簿》上。可有这样一群人,将目光聚焦于南海老船长身上,去研究这些南海诸岛最早的开发者(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开发经营)、南海主权的有力发声者、风帆年代的最后一批亲历者。

为了了解风帆年代的历史真相,来自海南大学的“南海红传”团队,决定与老船长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搭建老船长们的个体记忆库。

梳理个体记忆,建构集体记忆

南海是海南岛沿海居民的生命之源,他们滨海而居,因海而生。丰富的海洋生活遗迹是祖祖辈辈在南海海域远洋航行和从事渔业生产的记忆。他们用九死一生的冒险精神,在南海海域木帆船时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见证着沧桑海疆的变迁,守护着我们的祖宗海。

郑翔宇是海南大学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学生,他是“南海红传”团队的负责人,也是这个项目最初的设计者,“最初是通过学校的周伟民和唐玲玲老师的讲座接触到这个选题的。他们一直在研究更路簿,而我受到了他们讲座的启发,将研究焦点放在更路簿背后的创作者上,也就是现在的老船长。”

海南有多个港口,老船长们的居住地也各自分散。经过前期文献查找与实地调研,“南海红传”团队决定以琼海市潭门镇和长坡镇为重点调查地点进行访谈。

2021年至2022年,“南海红传”团队多次前往潭门镇与长坡镇,以老船长为核心,进行“亲属邻居-渔民-政府”三级并行的访谈。

实地访谈阶段,“南海红传”团队个体访谈渔民,集体访谈老船长亲邻,走访11个政府部门,对43位老船长开展深度访谈与口述史记录。他们实地走访,在老船长熟悉的家中进行采访,在自然的氛围中得到真实的访谈内容。

由于老船长年纪较大且使用海南的方言,作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团队,采访工作相对困难。他们需要依靠海南的同学帮助,同时全程音视频记录。在后期整理这些口述资料时,也无法使用专门软件完成转录,他们只能反复听录音,有时要花数小时处理几分钟的录音。“我们还需要海南本地同学进行校对。我们团队中有一些来自海南的同学,但海南不同地区的方言也不同,所以我们特意找了一些琼海的同学,其中有两位同学承担了更大的工作量,因为他们负责校对工作。”来自四川的郑翔宇认为这是他们团队在这个项目中遇到的最大的技术难题。

“南海红传”团队的七名核心成员分别来自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人文传播、数学以及思政教育等不同专业。文科和理科学生自然融合,形成了一个高效互补的学科交叉团队。“一开始,我们认为理科在历史研究中可能难以融入,但实际上,在调查报告撰写中,我们意识到了文理融合的重要性,例如在数字化记忆库和词云分析方面,我们需要与数学专业的同学进行讨论,因为涉及统计概念。”郑翔宇说。

这支文理融合的团队,将科学性和合理性结合,采用口述史研究法,将“南海老船长”作为一个大的研究体系,和老船长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深入挖掘,整理出了19万余字的口述史料,书写了他们造帆船、写更路,世代传承航海经验,保家卫国捍卫领土的航海历史,搭建老船长个体记忆库。他们搭建图片及音视频资源库,建立多层次的编码分类体系,在提高资料查找便捷性的同时为南海主权收集直接证据。他们在梳理个体记忆的同时,建构出了集体记忆。这是南海主权的证明,是爱国精神的体现,是海洋文明文化的缩影。

挖掘“南海红船”精神,保护风帆年代历史

“南海是我们的祖宗海”——海南省风帆年代最后一批老船长的深度调查项目原先是一个社会实践项目,在实践过程中,他们注意到社会实践和比赛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并在校团委的支持和指导下,把这个项目转向挑战杯参赛项目。

“社会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口述史材料,这对我们的比赛项目来说非常宝贵。比赛要求我们进行科学和合理的研究,而社会实践则是确保我们口述的材料具有学理意义的关键。”郑翔宇说。而这也给团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将社会实践转化为学术科技作品时,需要具备较强的学术价值。这要求项目组跨越专业领域,系统性地、具有学术性地去研究历史。

因此,团队创新挖掘1344的“南海红船”精神体系。实际上,在“南海红船精神”挖掘过程中,团队遇到了不少难题。队员们从自身学科出发,提出了诸多精神凝练形式,但都过于单薄。经过和指导老师积极沟通,团队确定以词云分析作為第一步,提取出老船长访谈中最常出现的词汇,接着再进行凝练与总结,同时,精神将以老船长为核心,基于历史、理论、实践3个逻辑,从认知、行动、意志、情感4个结构维度实现其4个价值意蕴。

最终,“南海红船”精神体系最终成型:艰苦作海,自力更生的劳动精神;开辟航线,对外贸易的开拓精神;一丝不苟,精耕细作的匠心精神;英勇无畏,敢闯敢拼的航海精神;为国护海,寸土不让的爱国精神;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

构建媒体矩阵,扩大“南海红船”精神宣传面

2023年3月5日,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在海口市举办的第七个全民公益日主题宣传活动暨精神文明创建“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现场,海南大学“南海红传”团队的展位引人注目,展位上挂着团队实地走访海南老船长时的实践照片,展示了更路簿、罗盘等老船长的历史物件,摆放了灯塔、口罩、明信片、钥匙扣及抱枕等团队原创设计文创。团队成员郑翔宇、张雯身着红色队服热情地向海口市民介绍了老船长的英雄往事,他们还和志愿者们在现场一对一开展红船折纸教学,趣味折纸活动吸引了上百名海口市民,反响热烈,一艘艘红船在祝福中起航……这是团队成立以来众多公益宣传活动的一个剪影。

在前期调研过程中,团队意识到,老船长们作为这段历史的创造者贡献巨大,但现有政策对他们的保护仍然有所不足。其深层次原因在于老船长们年岁渐长,记忆模糊,更路簿在航海技术革新下淡出历史舞台。年轻一代以海为生的观念淡化,风帆年代的航海记忆逐渐消散。

在团队成立大概一年后,有了一定的采访量,“南海红传”团队便开始着手志愿宣讲的工作。后来在参加在挑战杯比赛过程中,团队也不断构建了媒体矩阵,扩大“南海红船”精神宣传面,以便更好地保护这段历史文化,传承和发扬“南海红船”精神。

19万余字的口述史料为12场学术会议提供研究材料,各类公益宣讲活动也有序开展。在这个过程中,项目组的每一位成员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现在他们所做的,是一件非常值得且有意義的事情。

同时,团队在“两创”方针指导下提出六大载体并积极实践。设计文创周边,构建媒体矩阵,搭建线上博物馆打造虚拟空间,手写心得、制作期刊,撰写倡议书联名倡议,努力实现“南海红船”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经过不断的磨合和完善,在今年的第十八届“挑战杯”竞赛中,“南海红传”团队披荆斩棘,以“南海是我们的祖宗海——海南省风帆年代最后一批老船长的深度调查项目”荣获主体赛一等奖(海南省首个)。

当代大学生是朝气蓬勃的一代,是满怀希望的一代,他们怀着坚定的信念和满腔的热血,助力“南海红船”精神的传播,发出海南自贸港青年最强音。他们相信:汇聚点点星光,照亮广阔南海。“南海红船”终将驶入千万家!

对话:

记者:你在目前整个项目参与过程中的有哪些收获?

郑翔宇:在整个项目参与过程中,我最主要的收获是跨越不同专业领域的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这个比赛项目,我学会了如何将本专业知识与其他专业结合,如何运用口述史研究方法来系统性地还原一段历史文化。这是我在本专业学习中可能从未接触过的领域和方法,这种经历对我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记者:在参加挑战杯的过程中离不开学校的支持,校团委提供的培训对你们有什么帮助?

郑翔宇: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项目中的缺点,我们会不断打磨和完善,并努力填补我们空白的地方。参与这个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持续改进对策的重要性,使得我们的解决方案更贴近实际、更具可行性,以便更好地保护这段历史文化。我的最大收获就是学会了挑战杯比赛所倡导的精神: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记者:指导老师在实践过程中主要发挥什么作用呢?

郑翔宇:校团委副书记林冬冬老师在项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主要负责对项目进行改进和完善,并提供了对实践活动的指导,特别是在我们进入大中小学校、社区进行宣讲时给予了详细的培训。另外,马克思主义学院温小平老师一直在研究南海问题,并为我们提供了口述史上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的的指导。两位老师在项目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让你印象最深刻的宣讲是那一次?

郑翔宇: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海口市的第七个全民公益日活动中的那次宣讲。一开始,我们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特别是家长带着孩子前来。他们围在我们的宣讲场地周围,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非常专注地听我们讲述。结束后,每个人都在一张纸上写下了感谢老船长的话语,孩子们也画了一些他们心目中老船长的样子。这个时刻我们深感我们所做的事情是有着非常深刻意义的。

记者:对项目后续的发展有什么规划?

郑翔宇:计划在项目的后期阶段做三件事:首先是完成老船长的采访调研,这包括覆盖整个海南省范围内的采访工作,不仅限于琼海;其次是将项目转化为一个持续的志愿服务项目;最后是在学校支持下将将项目进一步发展为一个明确的民非组织形式,继续保护与传承“南海红船”精神。

记者:这一次挑战杯获得主体赛一等奖对大家来说有什么意义?

郑翔宇:当考虑我们的成果时,有两个关键方面。首先,是我们团队在文理融合、跨学科研究领域所取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方面的成就。这意味着我们成功地创造了可量化、可评估的资料和成果。另一方面,实现了我们共同的愿景。通过参与挑战杯大型赛事平台,我们在全国范围内让更多人了解了琼海以及其他地区老船长对南海所做出的贡献。最初参加比赛的时候,我们并没有预料到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我们都感到很紧张,但我们一直相信,我们的目标是全力以赴完成任务——无论是完善我们的调查报告,还是完成这次比赛的所有工作,我们的目标都是使这些材料本身成为一种保护与传承“南海红船”精神的资料。

猜你喜欢
挑战杯翔宇红船
红船
雕红船
我爱冬天
红船向未来
一叶红船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Principles of Calligraphy Criticism
刘军、叶翔宇、周博作品
大学生创新人才“三级”培育体系探讨
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
暨南大学第八届新浩“挑战杯·创青春”开赛新浩爱心基金会捐资20万为该赛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