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进胜 杨道翠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①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这一理论,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与认识逐渐明晰和深入。
“本质”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属性,即指事物自身包含的客观规律,所以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掌握它内在运行的规律。马克思与恩格斯虽然创造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但是并未在其著作中明确回答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②马克思恩格斯构建的共产主义蓝图建立在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认为理想的社会将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由社会占据全部生产资料。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者一直将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界定为生产资料公有制。
苏联虽然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它走的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封闭性,是僵化的、教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苏联领导人将社会主义简单理解为公有制、计划经济与按劳分配。受苏联的影响,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认为,只有苏联所实行的那一套制度——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苏联模式成为衡量一国是否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唯一标准。苏联也要求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按照这一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之前必须弄清楚的基本问题。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发展路径完全不同,这就决定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决不能照搬、照抄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有限描述,也不能一味模仿苏联模式。
然而,在20世纪50-60年代,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都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由于可参考样本的稀缺和实践经验的不足,中国共产党并不能立刻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难免会走上模仿苏联的道路。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曾指出:“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特别是在重工业方面,几乎一切都抄苏联,自己创造的很少。”③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早期共产党人率先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在中国的语境中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方面,毛泽东强调生产力对社会的推动作用,认为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在所有制方面,毛泽东提出要通过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逐步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与苏联实行单一所有制不同,中国依旧允许其他经济成分的存在,这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社会经济情况做出的决定,对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复苏起到决定作用。在工业化方面,毛泽东看到了工业化生产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紧密联系,通过“一五计划”把发展机器大工业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但是,由于在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急于求成,没有考虑中国各地区在自然环境、经济文化以及劳动者个体之间的差异,过分强调同步富裕,从而导致社会生产率低下,生产力发展受到阻碍,实际上拖延了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④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中国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出现偏差,发动了“大跃进”等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运动,主要因为当时的中国忽视了发展生产力的作用,试图通过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来推动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与时俱进,并在改革开放中不断丰富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内涵。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宋依佳,普陀区区委书记曹立强,区委副书记、区长周敏浩,华谊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训峰,临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家平等领导出席签约仪式。华谊集团总裁王霞和临港集团总裁袁国华在协议书上签字。
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邓小平不再沿用传统的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来束缚对社会主义的定义,而是通过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际经验来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界定直接回答了中国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对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转型具有决定作用,其根本目标在于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邓小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针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同时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概念。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发展生产与共同富裕。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时又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与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我国领导人第一次明确概括社会主义本质,这一论断赋予了社会主义本质以新的内涵,突破了仅仅从制度特征来定义社会主义的局限。同时,这种深刻洞察与精辟分析建立在中国国情的基础之上,揭示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20世纪80-90年代,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面临巨大困境和挑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终结论”甚嚣尘上。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相关论述,结合当时的国内发展与世界变局,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面发展”,并强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⑤
“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多领域的发展,其中社会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经济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人的全面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在人的全面发展论述提出之后,我国各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升,人民的利益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人的全面发展取得实质性成效。
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实现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既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又根据中国发展实践丰富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胡锦涛的这一总结概括充分肯定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应注重人自身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发展与价值实现。⑥因此,社会主义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充分践行以人为本,并实现人、自然与社会三者和谐统一的新型社会形态。
当今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显著变化。国际社会在赞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西方政界和某些学术机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却秉持怀疑态度,甚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刻意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因此,中国共产党需要在已有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知基础之上,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再思与探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新方位和新变化,明确提出“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理论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逐渐清晰化和理论化,呈现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新阐述与新意蕴。同时,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求亦历经了发展和完善的渐进过程。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要求”这一新概念,意味着党中央在提炼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本质层面的新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要求涵盖八个方面的重要论断,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基本要求内涵的提出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不懈探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因而向前迈出坚实一步。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宗明义地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将依法治国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对依法治国的新定位与新阐释,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法治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全新的高度。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执政兴国、人民幸福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厘清依法治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联系。⑦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界定为党的领导,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彰显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本身就包含坚持共产党领导这一基本内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失败的教训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勃兴的经验证明,党兴则社会主义兴、党亡则社会主义亡。⑩对21世纪的中国而言,中国共产党的前途命运关乎整个国家的未来,关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身特殊的利益。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的伟大建党精神,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以及人类文明发展史册。
注释:
①⑨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 年10 月26 日,第2 版。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 卷,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 874 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8 卷,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第305 页。
④王瑞芳:《1960 年前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认识》,《晋阳学刊》2017 年第5 期。
⑤《江泽民文选》第3 卷,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第294 页。
⑥刘洪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科学社会主义本质论要》,《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9 年第5 期。
⑦习近平:《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与法律制度》,《求是》2019 年第23 期。
⑧《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21 年版,第74 页。
⑩赵明义、蒋锐、臧秀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相关“主义”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18 年版,第50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