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磊,雍 明,刘爱霞
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重塑全球创新版图和经济结构,也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引擎动力。自2014年体育产业46号文件提出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赛事审批以来,体育赛事乘风破浪、茁壮成长,成为丰富体育事业内涵、提高竞技体育实力、壮大体育产业经济、带动全民健身的具体内容和实现方式。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作为提升赛事综合服务水平的重要支撑,为现代科技应用于体育赛事提供了政策保障。科技与赛事的融合既是顺应“互联网+体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赛事发展矛盾的关键路径[1],新科技革命为我国体育赛事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指明了新方向[2-5]。也有学者基于技术应用风险的视角指出技术应用会引发赛事隐私保护、监管失位等问题[6]。综上所述,新科技革命为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通过优化资源要素配置、赋能传统赛事升级、催生赛事新业态新模式变革以及提升赛事发展效率,以推动体育赛事运行与发展从低效向高效、从粗放式向节约化、从低价值向高附加值演变。当然,也要秉承整体与部分相统一的思想、强化科技创新是引领体育赛事变革发展第一动力的理念,有效化解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以促进现代科技与体育赛事深度融合,最终为全民健身和体育强国等战略目标服务。
体育赛事的生成过程实质是将资源要素投入转化为产品与服务输出的过程[7],赛事高效运行既是其良好发展的印证,也是向高质量迈进的基础条件。基于此视角,新科技革命引领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趋向主要表现为生产资料、链群结构、发展形态和赛事消费转型,其中生产资料转型是赛事运行与发展的起点、链群结构转型是基础保障、发展形态转型是具体表现、赛事消费转型是终端环节,四者相互关联,构成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
从体育赛事实施的视角来看,生产资料主要包括资源要素投入和生产工具使用,这是赛事运作的初始环节,能够决定赛事发展走向。新科技革命引领体育赛事生产资料转型可改变原先依靠优质资源和丰富要素投入来换取社会影响与生产效益的框架[8],摆脱过度依赖资源要素投入而衍生的高消耗、低效率问题。现代科技重塑生产要素表现为对传统要素的赋能或转化为必须要素,如“电子裁判” “机器人志愿者”等对传统人力资源的变革。数据、技术等科技元素既可以提高传统体育赛事资源要素的使用效率,也可以转化为赛事必需要素融入赛事运行与发展中,以此优化赛事资源使用和促进赛事价值跃升[9]。另外,科技革命驱动体育赛事生产工具变革实际就是对固有生产工具的创新,科学技术化身为赛事生产工具来优化并提升工具使用的精准度与便捷度,提高赛事运行效率和发展成效,如杭州亚运会已经将人工智能、AR、VR、区块链等技术作为重要的生产工具,建设了国际大型综合性赛事有史以来的首个一站式数字观赛服务平台。新科技革命引领体育赛事投入要素变革,使得赛事发展趋向节约化与精细化;推动生产工具变革,能够促使赛事发展更加高效与有序,从而驱动赛事发展效率提升。
体育赛事因关联性强、辐射性广等特性具备较长的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现代科技驱动体育赛事产业链延长表现为纵向产业链上的原材料、原技术以及产品服务等被赋予了科技性、智能性等特征,深化了体育赛事的上下游关联性;横向产业链延展则体现在体育赛事在与传统产业融合的基础上,与科技产业在技术、业务、市场等方面产生融合,进一步拓宽了产业链横向范围。产业链延长支撑体育赛事产生更广泛的辐射效应和联动效应,进一步强化体育赛事的带动作用。体育赛事价值链提升表现为现代科技为赛事规划、要素投入、生产运作、产品与服务销售等环节赋能并提高知识与技术水平[10]。现代科技的强渗透性和广覆盖性驱使价值链上的每个环节更好衔接,并通过创新性特点为赛事自身及其产品与服务赋予更高的价值与效益,从而增加赛事附加值。创新链优化可以为产业链与价值链升级提供重要动力。现代科技的嵌入重新排列了创新要素的地位,技术、数据等上升为体育赛事创新链上的关键要素,以高科技引领体育赛事创新链重组与优化。推动“三链”升级,并形成以产业链为中心、价值链提升为追求、创新链优化为手段的链群融合结构,为体育赛事创新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动力。
科技革命正在重构我国体育赛事发展形态,朝着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演进,并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衍生出生态化形态(见图1)。数字化演进就是发挥多数据交互分析、多信息处理的优势,从多维视角将体育赛事的场景实况、实时数据和赛事信息进行可视化呈现,同时对未来趋势进行精准预测与研判。体育赛事网络化演进的实质是利用网络技术将多元主体进行串联并搭建网络化平台,催使资源获取与共享、主体交流与互动、信息采集与分析等环节的传统模态发生转化并整合于一个可操作的互联网系统中,从而压缩赛事交流、资源集聚、要素流动的时空距离[11]。智能化演进表现为人工智能、深度算法等技术嵌入体育赛事的场景不断拓展与加深,不仅促使赛事生产、消费与产出等环节发生重造[12],而且变革了体育赛事发展模式,架构“人—赛事—机器”交互情景。通过以上“三化”演进而衍生的生态化模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突破了体育赛事传统的以产品或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框架,将产品、服务、软件、硬件等智能连接于一个生态化的竞争体系中,进一步扩大体育赛事的核心竞争力[13]。二是依托科学技术对体育赛事进行重塑,将其发展置于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中,与城市经济、文化、政治与环境深入融合,实现赛事与城市生态良性循环[14],打造体育赛事发展新格局。
图1 体育赛事发展形态转型Figure1 Transformation of development form of sports events
现代科技正在重新定义体育赛事消费的理念、模式、结构与内容。(1)消费理念升级。当前,我国居民体育赛事消费的认知呈现多样化与个性化趋势,而现代技术赋予了体育赛事具备满足美好生活需求的基本条件,可提升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15],消费理念的转型是刺激消费需求的重要拐点,现代科技催生消费理念朝着绿色化、个性化以及智能化升级,可以促使体育赛事供给趋向多样化演变。(2)消费模式升级。现代技术使得体育赛事传播模式、生产方式等发生变革[16],而消费模式也随之发生升级。智能穿戴设备、3D技术、VR技术等可将赛事现场实况、信息数据进行可视化,增强消费者的赛事体验,也驱使居民消费模式向定制化、虚拟化、高效化升级。消费模式的转变意味着体育赛事呈现方式的革新,紧握科技革命优势打造线上线下相统一的发展格局可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3)消费结构升级。现代技术为体育赛事传统生产要素赋能与重塑,使得赛事产品与服务供给更具高附加值,从而优化供给结构。另外,利用技术手段对市场数据有效挖掘,并基于消费者需要进行赛事产品与服务研发,可针对消费需求提供有效性、适配性的产品与服务[17]。(4)消费内容升级。现代科技的嵌入首先变革了体育赛事消费的服务内容,互联网、VR技术等形成线上的新型赛事服务,改变了传统的服务感受与感官体验,向沉浸式、全景式消费服务拓展。其次通过科技手段升级了原有的赛事产品,通过产品虚拟化定制再实物化生产,以实现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来刺激赛事有效输出与高质量供给。
新科技革命赋能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与转型,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制约性的现实问题。其中,现代科学技术在赛事应用中存在脱节、技术应用过程中缺乏专业人才、技术应用背离了赛事高质量发展目标等是牵制体育赛事完成高质量转型趋向的主要问题。
科技创新驱动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点在于两者的有效衔接与高度融合,但现实却与之相悖,一方面,体育赛事技术应用滞后于现代科技发展速度。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体育赛事的科技应用脚步有所滞缓,尤其是中小型体育赛事对科技革新的敏感度存在不足、应用面相对较小,加之科技资源向中小型体育赛事流动的路径受阻,导致现代科技与体育赛事难以有效衔接。事实上,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大型体育赛事中已广泛应用,如“5G+8K” “5G+VR”“数字孪生操作系统”等已在冬奥会的赛场率先出现[18-19],但是中小型赛事却相形见绌。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与体育赛事融合度不高。在国家政策导向下,现代科技对体育赛事的渗透力度持续加大,但是技术壁垒、行业差异等因素使得融合难度较大。以奥运会为代表的大型体育赛事对现代科技的应用已经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从开幕式到闭幕式的每个环节均可以窥见现代科技的身影,但由于资本的趋利性以及中小型赛事的价值尚未被充分发掘,致使现代科技应用视角逐渐收窄,更倾向依附于经济价值更高的大型体育赛事。实地调研部分马拉松赛事来看,现代科技应用(如智能感应计时系统)存在技术应用强行嫁接、简单套用等现象,并不注重技术与赛事的有效融合,而是过度强调现代科学技术在赛事中的应用来提升赛事格调。
人才作为科技创新、技术赋能的关键主体,是加快赛事与科技融合的核心驱动。有研究认为,为满足智慧体育场馆建设需要,应依靠既懂体育、又懂互联网与通信技术的复合型人才[20],但实际上培养多学科知识交叉与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并非一蹴而就的,将体育专业知识与现代科技知识融会贯通并应用实践更不是一朝一夕的。因此,为适应体育赛事发展的切实需要,亟需供给对现代科技有了解、会使用的专业人才,如可以熟练操作田径赛事中终点计时系统、足球赛事中VAR技术的专业裁判员等。诚然,当前人才缺位主要存在两个方面原因:一是体育赛事的裁判员、服务人员等存在执裁理念固封、操作经验不足等主观原因;二是现代技术更新迭代过快、人才培养欠缺等客观原因。现代科学技术产品种类繁多、操作复杂,体育赛事工作人员在传统经验和思维的影响下对新兴科技的接受和认知程度相对滞后。另外,适应体育赛事发展的技术型人才存在培养标准不明与转型战略不清的问题,在具体的培养方向、模式以及转型导向上并未形成明确的标准[21]。从现有的培养单位来看,只有少数院校开设相应课程,并且课程设置与专业标准并不统一,例如北京体育大学设有体育工程学院、武汉体育学院下设体育工程与信息技术学院等,在培养的具体课程与专业设置上存在差异,体育技术人才培养尚处于起步阶段。
新时代,在高质量发展目标框架下的体育赛事已不再简单地追求数量的扩增,而是朝着质量与效益相统一的目标迈进。现代科学技术与体育赛事深入融合的初衷是为了驱动赛事更高效地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却衍生出技术应用有悖高质量目标的现象。在宏观经济下行、新冠疫情反复的现实条件下,体育赛事的效益创造相对有限,加之技术应用具有投资规模大、风险高、回报率低等特点,致使技术应用扭曲了赛事发展目标。从体育赛事场馆来看,智能化改造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而后期依旧需要投放大量的管理、维护等资金,由此造成投入与收益严重失衡[22],投入不足或成本过高将制约着体育赛事科技研发与创新,导致相关主体迫切地追求品牌效应与经济利益而罔顾社会效益。事实上,现代科技应用于体育赛事过程中的目标偏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现代科技应用成为体育赛事扩大营销和宣传的噱头与方式,通过夸大现代科技在赛事中应用的功能与场景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赞助者和消费者,实际上并未发挥现代科技对体育赛事附加值提升的价值;其二,现代科技应用成为赛事企业完成相应指标或填写申报材料的一种手段。路跑、竞走、自行车以及轮滑等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赛事,各个单项赛事为完成单项协会的赛事认证以扩大其影响力,通常会采用符合认证标准的科学技术来修饰赛事品质、提升赛事规格,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不注重现代科技对赛事的赋能作用,而是将现代科技生硬地嵌入赛事中,这并不能实现赛事质量与效益的同步提升。
现代科技虽然为体育赛事创新变革输入重要动力,使得赛事生产效率得以提升、竞技水平得以增强,但同时也派生出对赛事公平性与公正性的僭越以及对参与者隐私的裸露。首先,超前的科学技术使用破坏了赛事公平性。体育赛事的魅力在于秉承公平、公正原则下探寻赛事结果的未知性与可能性,但是现代科技的应用却成为超越赛事基本规则的手段,成为参赛选手突破自我、获取成绩的“秘密武器”,削弱了人的自然性潜能。科技应用从便利性功能转向主导性控制意味着赛事竞技性、未知性本质被消解,其中典型的就是游泳赛事中的“鲨鱼皮”泳衣对运动成绩提升的案例。事实上,伴随现代科技的进步体育赛事的伦理挑战愈加隐蔽,例如兴奋剂的使用已经从简单的药物服用升级为更难以检测的基因兴奋剂[23],无疑破坏了赛事公平与公正。其次,信息数据的泄露。体育赛事是大量信息与数据的集合体,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能够对赛事进行深度挖掘并进行全面分析,可以为赛事运行与发展提供充足的信息支撑与数据支持。科技承载了赛事信息、知识、隐私等价值内容,与财产权、支配权、收益权等息息相关,并且数据的权利主体、使用场景、应用规则呈现多元化,造成权属不清,在私人信息保护、公共数据共享、赛事规则制定等方面存在信息泄露、数据交易等现象。
为适应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经济社会变革和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促进体育赛事与现代科技融合既是赛事本身转型升级、突破创新的内在诉求,也是对我国体育事业迈上新台阶、踏入新阶段、迎接高质量的积极回应。为推动两者融合的效率更高与成效更好,必须积极应对当前存在的制约性问题。
为加快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适应新时代竞争格局,必须架构以体育赛事发展需求为根本,研发与应用衔接度更高、适应性更强的现代科技为手段的智能体育赛事生态系统,可有效推进赛事与科技融合。所谓“生态系统”,在生物领域意指生物与环境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一概念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渐向产业、经济等领域延伸,其内涵表达为任何一个产业链长、产品多元的产业都需要架构一个资源有效配置、要素循环运转、结构合理优化的产业生态系统[25]。架构智能赛事生态系统的目标导向在于提高现代科技与体育赛事的匹配度,驱使两者有效衔接并消解脱节问题,通过加快推动科技资源与赛事资源高度整合、有序流动与合理配置来加强现代科技与体育赛事融合与衔接,这既符合我国体育赛事当前高质量发展的切实要求,也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相契合。
智能赛事生态系统要以体育赛事为核心,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包括三个层级:第一,以软件为抓手建立互联互通的关系网。以特定的体育赛事为依托,开发出将互联网、大数据、5G技术等科技手段相互兼容,将体育赛事各类资源要素、多元相关主体和复杂信息数据等进行串联、沟通并有效配合的体育赛事软件,以此架构一个资源互通、主体互联、信息流动的关系网。第二,以硬件为着力点塑造智能基础设施。发挥现代科技融合度高、渗透性强、连接性快等优势,加快塑造体育赛事智能基础设施,并与软件有效连接,将体育赛事相关的信息数据、技术需求、人力资本、制度法规、市场环境等要素纳入基础设施中。第三,以科技融合为突破,促使体育赛事与城市经济、生态、政治、文化等环境形成良性互动,驱动体育赛事与经济社会、自然生态、人文环境等构成动态平衡的状态。综上而言,智能赛事生态系统的实质就是以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将体育赛事和现代科技融入到一个体系中,既要促进赛事资源与科技资源互动与融合,也要推动融合后的资源要素向不同规格、类型的赛事流动,最终建立一个层次分明、互联互通的稳定系统。
面对当前专业人才紧缺的尴尬,理应坚持人才培训与培养两步走方案。
第一步,通过强化培训的方式化解现下体育赛事技术应用人才不足的问题。相关管理部门以及单项运动协会从需求出发,编制人才需求计划、标准及目录,用以明确体育赛事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类型与数量,同时也需要扩大现代科学技术在赛事中应用价值的宣传,用以创新专业人才的意识与思维,树立科技创新驱动赛事高质量发展的理念。针对体育赛事专业的裁判员,培训的方式主要通过裁判员业务考核或采用赛前集中学习等方式进行现代科技技能强化,也可以专门设立相应的技术裁判员,通过资格证书的考取进行培训。诚然,体育赛事所需的科技人才不仅要关注裁判员层面,还要重视相关的辅助人员,故此,可以通过相应的社会资格证书考取这一方式实现科学技术应用的培训与学习。虽然培训的方式是一种应急之策,但却是当前快速响应赛事诉求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二步,建立体育赛事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后备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应该秉持战略思维,采用多渠道、多路径、多方位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人才培养,同时引进相关的技术人才,以满足赛事切实之需。体育赛事技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在体育专业院校,构建以体育专业为基础,通过加强院系合作、校际合作以及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塑造“体育+科技”的专业型人才。另外,积极推行“柔性引才”“靶向引才”等激励机制,有效引进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建立以高校培养为主导、政府与社会营造良好环境为协助、市场调节与行业参与为纽带的培养模式,以体育专业为根基,多学科知识融合为手段,将体育、科研、科技、产业、市场等人才有机结合,构建一条完整的人才链,才能为未来体育赛事科技应用输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力量。
平衡体育赛事科技应用各相关主体的利益诉求,调节技术投入与收益落差,是调和现实追求与高质量目标相悖矛盾的关键所在。架构政府为主导、社会与市场为辅助的“政府—社会—市场”三位一体的资金支持结构,可有效规避目标异化这一现实问题,从而更高效地实现赛事高质量发展目标。
一方面,政府制定并出台支持政策予以保障。首先,发挥有为政府对宏观经济环境的调控作用,相关政府部门或管理机构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加快推进“体育赛事+”或“+体育赛事”发展的政策规划,大力倡导科学技术与体育赛事的深度融合。在国际社会,政府给予企业技术研发财政补贴是通行做法[26],因此,针对技术投入成本过高这一问题,理应出台激励性的财政政策并督促政策落实与落地,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降低技术应用门槛、设立专项资金等方式支持科学技术在体育赛事中的广泛应用。其次,发挥金融服务的力量、增加金融服务力度、优化金融服务环境,鼓励以银行、证券等为代表的金融机构通过主动降低投融资门槛、简化投融资手续、统一金融服务标准等举措,为体育赛事技术应用提供更优质的投融资服务。
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市场资金与社会资本流入。在政策引导、法规约束的框架下,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引导社会资本积极涌入并激励市场企业加大投资力度,以扩大投资资本供给。社会主体与市场企业具有灵活性与敏锐性优势,能够迅速洞察现代科技应用于体育赛事的切实需要,政府深化“放管服”、简政放权,主动将权力向市场让渡,进一步提高市场资金投入的积极性、精准性和时效性。社会资本与市场资金的涌入为现代科技资源与体育赛事资源有效融合提供了关键推力,在市场自由配置下可提高应用效率。综上所述,通过建立“政府—社会—市场”三位一体的资金支持结构,可以拓宽体育赛事科技应用的资金渠道,降低自身资金投入成本,也可以为加强科技研发、技术引进提供了良好条件,最终化解由技术投入成本过高而引致的经济利益追求与高质量发展目标之间矛盾。
标准化的建立是对复杂事物或实践进行统一规定,使其获得最佳秩序,是任何行业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当前体育行业标准化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27]。为消解现代科技给体育赛事发展带来的破坏性缺陷,应通过建立技术应用标准化进行规范。
现代科技无论是应用于体育赛事还是与其融合,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建立标准化就是要将这复杂程序简单化与统一化。(1)明确主体是标准化建立的前提。体育赛事技术应用的多元主体既是标准化的制定者,也是实施者与检验者,主要包括但不限于政府管理部门、技术管理部门、科研部门、运动项目协会、赛事生产企业以及赛事参与者等。在明晰主体构成的基础上进行分工与职责划分,协作完成标准化建立的制定、发布、实施与评估工作。(2)建立应用流程的标准化。主要涵盖技术引入、技术使用、技术产品与服务产出三个阶段,技术引入阶段要建立科技企业的资质与资格,以及其提供的技术的质量与种类进入门槛与标准;技术使用阶段要建立应用场景、应用范围、应用权限以及应用监管等标准;产出阶段要加强伦理审查,建立产品与服务的产出标准,即透过科技手段可以将哪些产品与服务进行供给与共享,明确开放共用与隐私保护的标准。(3)健全体育赛事科技应用的法规体系。结合科技应用、数据交易等具体实践,明确监管机构及其权责范围,完善科技应用中数据交易规则、权属界定和隐私保护等制度。综上所述,体育赛事技术应用标准化建设的目的在于促进赛事运行效率提高、各项工作统一协调,通过建立体育赛事技术应用标准化,还可以提高赛事本身和相关产品的质量,满足消费者权益和需求;实现科学管理,修订和完善体育赛事相关竞赛规则,促进赛事规范化发展。
在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席卷实际上为我国体育赛事发展输入了引擎动力,使其朝着高效率、高端化、精细化、高附加值转型与升级,同时有助于发挥体育赛事在实现全民健身战略和体育强国战略中的重要价值。在当前体育赛事与现代科技处于融合发展的初级阶段,两者高效匹配、精准接轨与完美对接存在诸多影响因素与现实条件的限制,因此,亟需通过科研人员持续关注与钻研、技术人员不断实践与探索,形成更加科学的方法和完善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应用,以加快体育赛事与现代科技融合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