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观察

2023-03-13 05:04薛清天贺思思于正文谢晓信廖琛朱隽琇林志坚邓敏黄丽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3期
关键词:活动度受试者腰椎

薛清天 贺思思* 于正文 谢晓信 廖琛 朱隽琇 林志坚 邓敏 黄丽

(1.贺州学院;2.贺州市人民医院 广西贺州 542899)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是发于腰骶部且无神经压迫症状或器质性病变的慢性腰痛,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无确切病因,主诉症状为腰部疼痛和明显功能障碍。据统计,有70%以上的成年人在一生中有腰痛症状出现,严重降低个人的生活质量,加重社会负担。

1 研究对象

该研究实验对象在课题组成员所在单位(贺州学院运动康复实训中心和贺州市人民医院),依据受试者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招募。所有实验对象均接受专业人员对实验过程的讲解,并接受签署知情同意书[1]。

纳入标准:(1)主诉腰、骶、臀疼痛或不适,无单、双侧下肢麻木或疼痛,无间歇性跛行;(2)双下肢运动、感觉等功能正常;(3)症状时长超过3 个月;(4)年龄18~55岁。

排除标准:(1)病历或检查发现有椎体滑脱、压缩性骨折、强直性脊柱炎、重度骨质疏松;(2)脊柱有手术史;(3)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

剔除标准:(1)二次筛查不符合标准的受试者应予以剔除;(2)受试者治疗过程中依从性差、主动退出、合并使用其他治疗方法或要求更换治疗方法的;(3)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等,不宜继续接受实验的情况[2]。

2 研究方法

2.1 实验方案及测试指标

根据保守治疗方案汇总[3-4]结合临床疗效验证,将完成治疗过程的19名受试者(招募期限为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干预方案包括针刀松解、腰部斜扳法、核心肌群训练,对照组干预方案包括手法推拿、牵引床牵引及八段锦功法练习。

2.1.1 实验方案

实验组治疗方案中,针刀松解部位为L3-5关节突关节、腰阳关及阳性反应点,选取0.5×40mm规格一次性针刀进行松解,并在针刺后进行负压拔罐为腰骶部降低局部张力;腰部斜扳法采用定点斜扳法;核心肌群训练包括腰腹部肌群及臀肌的动静态动作结合,从而提高腰椎稳定性。具体训练动作:初级阶段包括剪刀腿卷腹、静态仰卧举腿、侧躺交替抬腿、动态平板支撑、动静态交替臀桥动作;升级阶段包括增加侧向支撑(屈膝和舒展交替)、仰卧抬腿V型腿一屈腿、平板支撑、加强版眼镜蛇姿势(仅手掌和脚尖支撑)等动作(见表1)。

表1 受试者干预方案

对照组治疗方案中,手法推拿采用推动皮、按动肉、拨动筋、摇动骨、震动髓的手法要求,重点使用掌推法、按揉、肘压、肘拨等手法进行推拿;牵引床采用B06S手摇牵引床,牵引力度以循序渐进、患者主观承受度为标准,时间控制在15min 以内;八段锦功法中重点选取“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3组动作,每组3次,时间控制在15min左右。

2.1.2 测试指标

根据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症状表现选取主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功能障碍指数(ODI)及腰椎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3 个指标对上述实验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价。

主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是在0~10cm 直线上,均分10分,从左至右依次标记0~10(0代表无痛,10代表极痛),并使患者标记疼痛的测试方法;腰功能障碍指数(ODI)是使用问卷调查患者腰痛对日常生活活动影响的调查方法,得分越高,说明功能障碍越严重;腰椎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是通过关节活动测量尺对患者腰部前屈、后伸2 个方向的活动度之和进行客观测量[5]。

2.2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20.0 对数据进行处理,实验前对受试者分组情况进行同质检验;实验后,对于同组实验数据的前后对比进行配对t检验。对于组间实验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学软件中置信区间均为默认的95%,且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在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实验组因针刺疼痛和时间安排问题掉落3 例受试者,对照组掉落2 例受试者,最终实验组9 例、对照组10 例完成全部干预治疗。对结果数据进行以下处理分析。

3.1 受试者年龄、VAS、ODI、AROM情况

对实验组、对照组受试者的年龄、病史、VAS评分、ODI 指数、主动屈伸关节活动度、主动侧屈关节活动度、主动旋转关节活动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所示。并对实验组、对照组数据进行了同质检验,结果均无显著差异(P>0.05)。

表2 实验前受试者基本情况及同质检验统计表

3.2 实验前后VAS评分对比分析

通过表3可以发现,实验组的疼痛评分有所下降,但实验前后的配对t检验P<0.01,说明实验组受试者的疼痛评分有了明显差异。对照组的疼痛评分实验前后的配对t检验P<0.01,说明对照组受试者的疼痛评分有了明显的差异。实验后两组组间对比显示,P>0.05,说明虽然实验后两组疼痛评分的均值有所不同,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表3 实验前后VAS评分统计表

通过数据变化可以说明,实验组的针刀松解+腰部斜扳法+核心肌群训练和对照组的手法推拿+牵引床牵引+八段锦功法练习均对下腰痛的主观疼痛有治疗效果。究其原因,针刀松解腰骶部的关节突关节和阳性反应点对于解决软组织的高压高张力,缓解疼痛有一定效果。而腰部斜扳法通过受试者放松状态下的腰部旋转和突破弹性限制位的闪动,有助于缓解患者软组织的紧张性,提高痛阈[6-7]。而对照组治疗方案中的手法推拿可以梳理肌肉,增加无菌性炎症区域的外部压力,促进体液更新对于松解局部组织肌肉、增加活动度、缓解疼痛有一定效果。而牵引床牵引可以通过对局部腰椎的牵引,增大腰椎椎间隙,降低椎间盘内压;预防、松解神经根粘连;解除肌肉痉挛;促进炎症消退;纠正腰椎小关节的紊乱等效果[8-10]。

3.3 实验前后ODI指数对比分析

通过表4可以发现,实验组的ODI指数实验前后的配对t检验P<0.01,说明实验组受试者的ODI指数实验前后具有明显的差异;对照组的ODI 指数实验前后的配对t检验P<0.01,说明对照组受试者的ODI指数实验前后具有明显的差异;实验后两组组间对比显示,P>0.05,说明虽然实验后两组ODI 指数的均值有所不同,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表4 实验前后ODI指数统计表

通过数据变化可以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方案对于受试者提重物、行走、站立、坐立、睡眠、社会生活等日常生活能力均具有改善效果。虽然两组的组内对比分析都呈现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但从数据变化来看,实验组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方案中的针刀松解和腰部斜扳法对于受试者的干预情况较好[11]。

3.4 实验前后腰椎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对比分析

通过表5、表6、表7 可以发现,实验组的腰椎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实验后均有所提升,但实验前后的配对t检验均呈现为P>0.05,说明实验组受试者的腰椎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实验前后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对照组的腰椎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实验后均有所提升,但实验前后的配对t检验,除侧屈为P<0.05外,屈伸和旋转均呈现为P>0.05,说明对照组受试者的腰椎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屈伸和旋转实验前后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而侧屈的腰椎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实验前后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表5 实验前后腰椎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屈伸)统计表

表6 实验前后腰椎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侧屈)统计表

表7 实验前后腰椎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旋转)统计表

通过数据变化可以说明,针刀的松解、腰部斜扳法结合核心肌群训练,以及对照组的手法推拿、牵引床牵引及八段锦功法练习,均可提升受试者的腰椎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对于侧屈主动关节活动度,实验前后差异具有差异性,推测是由于八段锦动作中“两手攀足固肾腰”对于侧屈动作进行了练习,使得对照组的侧屈主动关节活动度优于实验组[11-15]。在此过程中,虽然实验组也进行了核心肌群训练,但未就柔韧性方面进行特殊练习。因此,在下腰痛治疗过程中,传统功法八段锦的动作练习可以改善患者的腰椎主动关节活动度[16]。

4 结论与不足

4.1 结论

在下腰痛的干预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方案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和日常生活能力,通过VAS评分和ODI指数可以呈现。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方案对于改善腰椎主动关节活动度屈伸、旋转效果均不明显,但对照组的实验方案在改善侧屈腰椎主动关节活动度方面优于实验组。

4.2 不足

实验组中的针刀松解虽然是在合作单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但因具有介入性,所以疼痛程度较大,对受试者有一定伤害,甚至还导致了受试者的掉落。

此次实验未安排干预过程中的数据采集以及干预后3~6 个月的随访,以致不能掌握患者的数据变化及下腰痛改善的维持情况,难以区分两种干预方案在效果维持方面的优劣。

干预方案周期较短,因部分治疗手段具有创伤性,所以周期定为4 周,以免因实验周期的延长掉落更多的病例。

猜你喜欢
活动度受试者腰椎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
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对TKA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