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岚 余玲 赵凯涛 胡智苗
(中南大学 湖南长沙 410000)
运动员进行训练时,一方面需要较为稳定的运动技能;另一方面则需要优异的心理素质。不管是在训练中,还是在比赛中,运动员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而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在层层压力之下依然保证稳定完成技术动作。运动员在训练中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其中较为常见的就是运动性心理疲劳。该研究主要是对第23届CUBA高水平女子篮球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改善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应对策略,以取得更优异的比赛成绩。
以参加比赛的12 支女篮运动队队员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运动性心理疲劳现状。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南大学图书馆、知网、万方和维普等,以心理疲劳、运动性心理疲劳、篮球运动员心理、应对策略等为关键词,收集有关运动性心理疲劳的测量、产生根源、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等期刊、论文等研究成果,为编制问卷和对论文进行理论阐述打好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在王慧[1]的《CUBA东南赛区男篮运动员的赛前焦虑研究》和庄霁雯、郑洁皎[2]的《优秀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与心境状态的相关分析》中的《运动员疲劳问卷》的基础上进行自编基本信息的调查问卷。
使用《运动员疲劳问卷》(Athlete Burnout Questionnaire,ABQ)来评定。它是Readeke 和Smith 在2001年研制的,分成情绪/体力耗竭、成就感降低和运动负评价3个维度,一共18个题目,包括学校、年级、运动等级、训练年限,被调查者根据实际情况填写[3]。该问卷主要在2021年4月第23届CUBA西南赛区比赛的前两天,通过扫描问卷星二维码进行填写,共发放122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6份。
1.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 26.0 和Excel 软件对收集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为了准确把握女篮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情况,《运动员心理疲劳问卷》将调查内容分为15个项目,便将这些条目归类于成就感降低、情绪/体力耗竭、运动负评价3 个维度,从而细致地展现女篮运动员在各个方面的运动性心理疲劳状态。为了能够从宏观上系统了解女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水平情况,该文还引用张连成[4]提出的《技能类项目运动员的心理疲劳的评价标准》。即加权总分Z等于成就感降低×0.47+情绪/体力耗竭×0.21+运动负评价×0.32,由此获得女篮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加权总分,如果加权总分小于-0.55,则说明女篮运动员不存在运动性心理疲劳问题;如果加权总分在-0.55~0.50之间,则说明女篮运动员存在轻微的运动性心理疲劳问题;如果加权总分大于0.50,则说明女篮运动员存在严重的运动性心理疲劳问题。通过这样的计算,可以进一步系统评估女篮运动员的运动性心理疲劳水平情况。
如表1所示,所调查的106名西南赛区女篮运动员中,有58 人的Z加权总分小于-0.55,由此说明大部分女篮运动员都不存在运动性心理疲劳问题,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来参与篮球训练和竞赛活动。有7人的Z加权总分在-0.55~0.50之间,说明有少部分女篮运动员存在着轻微的运动性心理疲劳问题。有41人的Z加权总分大于0.50,说明部分女篮运动员存在着严重的运动性心理疲劳问题,训练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外在、内在因素造成了其运动过程中的负面情绪与负面心理状态,从而弱化了其参与篮球训练和竞赛的积极性,降低了篮球训练效率与竞技成绩。这就要求教练员和运动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能够从运动心理的角度来寻求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
表1 西南赛区女篮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情况
《运动员心理疲劳问卷》将各个条目分为没有、很少、偶尔、经常、总是5个级别,分别赋予5分、4分、3分、2分、1分。“成就感降低”维度是条目(1)、条目(5)、条目(7)、条目(13)、条目(14)得分之和,条目(1)和条目(14)反向计分,分数值越大,反映学生疲劳程度越大。“情绪/体力耗竭”维度是条目(1)、条目(4)、条目(8)、条目(10)和条目(12)得分之和,分数值越大,反映学生疲劳程度越大。“运动负评价”维度是条目(3)、条目(6)、条目(9)、条目(11)和条目(15)得分之和,分数值越大,反映学生疲劳程度越大。3个维度的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5]。
由表2可知,在运动负评价因子上,对不同就读年级女篮运动员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成就感降低、情绪/体力耗竭2 个因子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可能与篮球运动方式存在直接联系,女篮运动员在日常训练过程中或者是在赛场上,很容易因队友或对手具有良好的训练效率与竞赛状态,而影响到个人的情绪状态,训练场上教练、队友对于自我的负面评价也会造成自我情绪的降低,导致学生对于篮球训练越发的疲惫,找不到自己擅长和优秀的点,从而个人情绪降低,甚至会在潜移默化中质疑个人的能力。
表2 不同就读年级女篮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各维度统计结果
高年级的球员显示出比低年级球员更好的数据,这是因为高年级球员在训练过程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来调节训练比赛带来的自我情绪和疲劳压力。因此,各个年级之间女篮运动员对于运动负评价的差异,根本原因在于其拥有差异化的篮球训练经验,形成了不同的篮球调适能力,从而形成了不同水平的乃至于具有突出差异的运动负评价水平。这由此要求高水平篮球教练员和运动员要意识到运动负评价的问题,准确把握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寻求积极有效的解决措施。
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主要是毕业于高级中等教育学校,获得国家二级(含二级)以上证书,且高中阶段在省级及以上篮球竞赛过程中获得集体项目前六名的主力运动员。这意味着第23届CUBA西南赛区女篮运动员至少是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更高的则是国家一级运动员,极少有运动健将与国际级运动健将。在所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有49 名国家二级运动员、57 名国家一级运动员,分别占到调查对象总数的46.23%和53.77%。这进一步直观地反映出参赛女运动员大都拥有国家一级运动员的身份,在长期竞赛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奖项,心理素质较高,能在训练中合理调节自我的情绪,表现出良好的篮球运动状态能力。
随后系统梳理了各个调查问卷中女篮运动员的运动级别以及所对应的3 个维度的条目情况。如表3 所示,女篮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在成就感降低、运动负评价2个维度P值均小于0.05,情绪/体力耗竭的P值大于0.05,这直观反映出不同级别运动员虽然会存在着一定的情绪体力耗竭差异,但在成就感和运动负评价中有明显差异,根本原因在于运动级别高的运动员在长期训练和竞赛过程中积累起丰富的经验,而且在球队之中受到教练员和其他教练员的重视,能够形成更高水平的心理运动状态,而低水平运动员则在这方面略微不足。这说明此届女篮运动员各自都有不同的运动性心理疲劳状态。
表3 不同级别女篮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各维度统计结果
运动级别在直观上反映的是女篮运动员的篮球运动技能水平以及竞赛能力情况。依据文献中的观点,运动技能水平与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状况成反比,主要是因为运动员的运动技能水平越高,也就越能够在日常训练与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获得队友和教练员的认可,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催生积极的运动心理状态。运动员运动技能水平较低,篮球训练效率相对就会较低,篮球竞赛能力有限,无法获得队友与教练员的认可,甚至还会受到周围人负面的评论。因此,会慢慢质疑个人的篮球运动能力和竞技水平,逐步形成运动性心理疲劳问题。
运动级别越高意味着篮球运动员的年龄越大,而个人年龄与运动性心理疲劳成正比例关系,也即是个人年龄越大,越容易产生较大的运动压力、生活压力,从而逐步催生出运动性心理疲劳的情况。运动员的年龄比较小,考虑的外部因素相对有限,具有浓厚的篮球运动兴趣,拥有强烈的进取意识,所以其运动性心理疲劳水平也比较有限。运动级别在运动技能水平与个人运动年龄之间形成了对于运动性心理疲劳拥有相反作用的两项指标,而且本届女篮运动员表现出特殊的年龄条件结构与技能水平情况,从而决定了女篮运动员的运动级别会对运动心理疲劳产生特殊的影响。
训练年限在客观上反映了西南赛区女篮运动员参加篮球训练和竞赛的时长情况,也潜在地反映了篮球运动员的运动能力、竞技水平以及比赛成绩情况,甚至反映出了运动员参与篮球训练与竞赛时间的长短会影响个人的篮球运动兴趣,而这些因素最终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运动性心理疲劳水平。
针对“您参与篮球训练的时长”这一问题,在调查的106名女运动员中,有26.41%的运动员训练年限在5年以内,有56.60%的运动员训练年限为5~10 年,有16.99%的运动员训练年限在10 年及以上。这直观地反映出本届女运动员进行了较为专业的篮球训练和竞赛活动,拥有较长的训练年限。
为了准确把握训练年限对于女篮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影响情况,以5 年以内、5~10 年、10 年以上为标准划分为3 个级别,详细统计每一个级别女篮运动员提交的调查问卷,继而分析了3 组数据的方差与P值。
如表4所示,本届5年以内、5~10年、10年及以上3个级别女篮运动员在成就感降低、情绪/体力耗竭、运动负评价3 个维度的P值分别为0.3590、0.0756、0.1969,成就感降低、情绪/体力耗竭、运动负评价P值的统计结果均大于0.05,这直观地反映出本届不同篮球训练年限的女篮运动员在成就感降低、运动负评价2个维度上无明显差异。王丽格[6]在《南京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及影响因素研究》中提出,不同训练年限的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关于运动性心理疲劳方面没有差异,可能是因为训练时间长的运动员一般都会根据自身情况调节情绪,训练时间短的运动员对于训练拥有更加积极的态度。运动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去选择适合的训练方法或手段,所以对训练或比赛都能够长期保持积极的心态。
表4 不同训练年限女篮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各维度统计结果
统计结果表明,不同训练年限对于女篮运动员的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影响不大,可能是女篮运动员无论训练年限长短,都可以适应不同阶段的训练方法与节奏,形成与该阶段相吻合的积极向上的运动状态。训练年限比较短的运动员,对于篮球运动拥有更强烈的兴趣和更浓厚的热情,能够全身心地投入篮球训练与竞赛活动中,形成良好的篮球运动状态;而训练年限比较长的运动员,拥有更丰富的经验,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荣誉,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个人的心理状态,选择适合自己的篮球训练方式,用更积极的态度来面对训练。
西南赛区女篮运动员之所以在训练年限方面对于3项心理疲劳影响因素的作用不明显,根本原因是运动员自身在训练和竞赛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不同训练年轻女篮运动员的心理疲劳水平差异不大。因此,各年限女篮运动员所面临的综合性因素,造成训练年限对于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1)从总体水平来看,本届联赛有54.72%的女篮运动员不存在运动性心理疲劳问题,有6.60%的女篮运动员存在轻微的运动性心理疲劳问题,有38.68%的女篮运动员存在着严重的运动性心理疲劳问题。
(2)从女篮运动员就读的不同年级进行比较,运动负评价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成就感降低、情绪/体力耗竭2个维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3)从女篮运动员不同级别进行比较,一级和二级运动员在成就感降低、运动负评价2 个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在情绪/体力耗竭维度上无显著性差异。
(4)从训练的不同年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届女篮运动员大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篮球训练和竞赛活动,不同训练年限的女篮运动员的运动性心理疲劳状况并无显著性差异。
提高对运动性心理疲劳的重视,观察各个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发现心理疲劳现象以及造成问题的根源,制订科学的篮球训练计划,创新篮球训练方式,提高篮球训练趣味性,而且要给运动员更多的鼓励与支持,培养运动员的运动成就感与获得感。加强心理辅导,根据女运动员日常训练与竞赛情况,为其安排针对性的生活、知识、心理方面的主题讲座,提供专门的心理咨询活动,可以面对面,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心理咨询交流,使运动员心理方面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为运动员身心健康保驾护航,保障运动员拥有良好的心态,缓解其心理疲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