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黄颡鱼养殖现状及发展建议

2023-03-13 01:34傅雪军龚海波黄滨银旭红余智杰朱忆秋易霈霈巫曦雅
中国水产 2023年2期
关键词:鱼苗鱼种苗种

◎文/傅雪军 龚海波 黄滨 银旭红 余智杰 朱忆秋 易霈霈 巫曦雅

黄颡鱼,又称黄骨鱼、黄辣丁,因肉质纤细、嫩滑可口和味道鲜美等特点而备受欢迎,但其养殖过程也存在苗种缺乏、种质退化、病害频发、养殖模式单一等一系列问题。作者结合近年来全国和江西省渔业统计年鉴、2021年江西省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等数据,调研了江西省黄颡鱼养殖情况,就其养殖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渔业管理部门和广大养殖者提供参考,推动江西省黄颡鱼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是鲿科、黄颡鱼属一种常见的淡水鱼,又称黄骨鱼、黄辣丁。因其肉质纤细、嫩滑可口和味道鲜美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吸引了广大养殖生产经营者的关注与参与。黄颡鱼“黄优1号”“全雄1号”新品种的审定与应用,更加拓展了黄颡鱼养殖业发展空间,黄颡鱼已成为江西省发展较快且养殖经济效益突出的优势特色品种。2021年,江西省黄颡鱼养殖产量6.18万t,同比2020年5.80万t增幅6.47%。

一、养殖发展现状

(一)全国及江西省黄颡鱼养殖产量情况

黄颡鱼作为深受我国百姓欢迎的水产品,2021年,全国养殖总产量58.78万t,较2015年的35.57万t增长了65.03%,年均增长率为8.73%,年均增量为3.86万t。2021年,黄颡鱼产量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别为湖北省、浙江省、广东省、江西省和四川省,其产量之和占全国黄颡鱼总产量的75.94%(见图1、图2)。

图1 2015年~2021年全国黄颡鱼产量变化趋势(单位:万t)

图2 2015年~2021年五个主产省份黄颡鱼产量变化情况(单位:万t)

表1 2015年~2021年江西省黄颡鱼养殖产量与全国占比情况

由图2可知,2015年~2021年,湖北省黄颡鱼产量始终为国内最高,黄颡鱼产量年均增长率7.92%,年均增量为0.87万t;2021年达14.20万t,占全国占比24.17%。浙江省居第二位,黄颡鱼产量年均增长率13.88%,年均增量为1.11万t;2021年产量12.24万t,全国占比20.82%。广东省居第三位,黄颡鱼产量的年均增长率20.24%,年均增量为0.92万t;2021年产量8.22万t,全国占比13.98%。江西省位列第四,黄颡鱼产量年均增长率4.67%,年均增量为0.25万t;2021年产量6.18万t,全国占比约10.52%。四川省位列第五,黄颡鱼产量年均增长率6.44%,年均增量为0.20万t;2021年产量3.80万t,全国占比为6.47%。

由表1可知,2020年以来,江西省黄颡鱼养殖业进入快速发展期,连续两年产量年增速高于全国产量年增速。

(二)江西省内各地黄颡鱼养殖情况

根据2021年江西省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结果,江西省黄颡鱼养殖面积24.60万亩,以池塘和山塘水库混养为主;从产量来看,主要养殖模式为池塘精养,产量为4.15万t,养殖面积在4.1万亩左右,约占总面积的16.7%,主要分布在宜春市、上饶市、九江市、南昌市等地(见图3),养殖面积分别为1.0万亩、0.82万亩、0.77万亩和0.58万亩。

从养殖产量来看,黄颡鱼产量在万吨以上的地市为宜春市、上饶市、九江市等三地,2021年三地黄颡鱼养殖产量分别为1.50万t、1.22万t和1.15万t;其产量之和占江西省黄颡鱼养殖产量的63%(见图4)。

(三)江西省内黄颡鱼养殖主体情况

从养殖主体分布来看,江西省黄颡鱼养殖主体有1181家,主要分布在宜春市、上饶市、九江市、南昌市等地,占江西省养殖主体的60%以上;从养殖主体规模来看,企业黄颡鱼养殖面积占江西省黄颡鱼养殖面积的65.2%,个体户占25.1%,合作社占7.57%,表明黄颡鱼养殖正向企业化聚集发展。究其原因,黄颡鱼养殖虽亩均利润在8000元以上,但养殖过程中病害较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行业,一般个体户、养殖合作社难以承受生产风险。

(四)黄颡鱼市场行情情况

近年来,江西省黄颡鱼价格波动较大,由于春节前期商品鱼大量出塘,造成每年春节至4月,供小于求,鱼价上涨且到达高位。4月~7月,由于大量越冬鱼清塘出售,准备放新口鱼种,造成市场供大于求,鱼价平稳或小幅下跌。7月~8月,由于黄颡鱼新口尚未长大、老口已售完,造成市场供小于求,鱼价上涨。9月~10月,由于大量新口开始上市,造成市场供大于求,鱼价下跌。11月~12月,由于天气转冷,很多养殖者为规避开春风险而选择出售,造成市场供大于求,鱼价平稳或小幅下跌。

2016年~2021年价格年走势见图5。2021年,黄颡鱼价格稳定,由年初的22元/kg上涨至30元/kg,随后小幅下跌,保持在24元/kg以上,均价为26.2元/kg。其中价格最高的是赣州地区达35.5元/kg,最低的是九江地区为23元/kg。

图3 2021年江西省各地区黄颡鱼池塘精养模式养殖面积(单位:万亩)

图4 2021年江西省各地区黄颡鱼产量(单位:万t)

图5 2016年~2021年江西省黄颡鱼价格变化趋势(单位:元/kg)

(五)黄颡鱼苗种供应情况

江西省黄颡鱼养殖品种包括普通黄颡鱼、黄颡鱼“黄优1号”、黄颡鱼“全雄1号”、瓦氏黄颡鱼、长须黄颡鱼、光泽黄颡鱼等。其中,普通黄颡鱼、“黄优1号”及“全雄1号”为主要养殖品种,产量占江西省黄颡鱼产量的99%以上(见表2)。

表2 江西省黄颡鱼养殖品种产量统计表

图6 江西省黄颡鱼苗种来源数量(亿尾)

江西省黄颡鱼苗种主要来源于四川省、广东省、湖北省等三地,占江西省苗种来源的90%以上。其中,四川省每年向江西省供应黄颡鱼苗种约20.85亿尾,占37.47%;广东省供应黄颡鱼苗种20.78亿尾,占37.36%;湖北省供应黄颡鱼苗种7.16亿尾,占12.86%(见图6)。5月初,一般主要从广东省购买黄颡鱼水花鱼苗进行培育标粗至寸片或直接购买寸片进行养殖;5月下旬,主要从四川省、湖北省等地购买黄颡鱼水花培育寸片进行养殖;另有10%的苗种是养殖户通过鱼贩子或者网购方式购入,尚无法追溯来源。

普通黄颡鱼、“黄优1号”及“全雄1号”这三个养殖品种各有优缺点。例如,普通黄颡鱼苗,价格较低、购买途径广,是很多养殖户的选择,但这种鱼苗养殖周期长、饵料系数高、投苗量大,对恶劣环境的抵抗力较差,且雌鱼肚子大,不耐运输、容易伤残,逐渐淡出市场。“全雄1号”苗相比于普通苗,投苗量少,生长速度快25%以上,体型大而均匀,肉质紧而全雄,免疫力与抗病性强,较受市场欢迎,成为养殖主流品种,但也存在着全雄苗价格不菲,高温季节较易浮头、不耐低氧、不易运输、损耗大等问题。“黄优1号”相比于普通苗,投苗量少,生长速度快35%以上,免疫力与抗病性较强,耐运输、耐暂养,但存在雌雄生长不一、个体差异较大、缺氧极易死亡等问题,目前,高温季节市场只认“黄优1号”,出塘价比“全雄1号”高2元/kg~4元/kg,慢慢成为养殖企业和养殖户首选鱼苗。

二、存在的问题

(一)苗种质量参差不齐

江西省内缺乏黄颡鱼苗种供应单位,本地优良苗种和品种不足,只有个别公司从事黄颡鱼苗种规模化繁殖。苗种供应渠道较为杂乱,基本依靠省外引进,一些苗种企业为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不按良种、良法培育亲本、繁育苗种,导致市场上黄颡鱼种质退化、杂乱,生产出的苗种质量差别较大,抗病、生长快的优质苗种仍然缺乏,以次充好的现象时有发生,苗种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二)种质资源家底不清

江西省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孕育了极其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是天然的水产种质资源库。但江西省对鄱阳湖流域黄颡鱼、瓦氏黄颡鱼、长须黄颡鱼、光泽黄颡鱼等品种的种质资源、分布状况、生长性状情况缺乏系统的调查,对本地自然种群黄颡鱼相关基础资料明显掌握不够全面,给江西省黄颡鱼种质选育、培育、繁育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

(三)养殖病害暴发频发

近年来,黄颡鱼爆发性死亡疾病已成为一道难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养殖户。黄颡鱼爆发性死亡疾病主要流行于两个季节,一是开春至清明时段,黄颡鱼较易出现体色发黑、聚团、大面积脱黏,头部腹部充血、鳃丝出血、表皮斑块状脱落与烂身等情况。另一个是秋季重阳节前后,受气温下降与水质变化影响,黄颡鱼发生应激反应,出现烂身、裂头、红头、腹部脱皮等综合症状,疾病呈爆发性发生,病程很短,死亡率较高,严重时甚至出现全塘覆灭,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四)养殖模式创新不足

相比常规水产品,黄颡鱼养殖经济效益较好,养殖户以传统的池塘养殖为主,有时过于追求产量,养殖过程中乱投药甚至使用违禁药等情况时有发生。加之市场上饲料品牌多,同质化竞争严重,价格与品质相差较大,有一到三成饲料因不可控因素难以利用,造成资源浪费与养殖水体污染。同时,江西省大多数养殖池塘淤积、老化严重,养殖尾水治理设施建设缓慢,节水、节地、减排的陆基设施渔业、智慧渔业等新技术、新模式推进缓慢,难以适应新时代渔业生态健康养殖的要求,亟需大力推广示范创新、生态、环保、高效的养殖技术模式。

三、对策建议

(一)提升基础设施,保障养殖水体环境

设施是养殖的根基,夯实养殖设施有助于稳定黄颡鱼养殖业发展。建议参照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对现有符合养殖水域滩涂规划要求的水产养殖池塘建档上图入库,加大渔业绿色发展项目支持力度,提高财政资金补贴标准,加快推进黄颡鱼养殖池塘改造建设,通过清淤、整坡、完善进排水系统、加高加固池埂等一系列措施,以及建设养殖尾水治理设施及水质自动监测、视频监控、增氧与精准投饲等智慧渔业设施,全面提升4万亩~5万亩黄颡鱼精养池塘质量,达到集中连片、池埂规整、深度适宜、排灌方便、水质优良、设施完善、管理智能、抗灾能力强的标准,实现与现代渔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稳产高产高质量养殖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二)做大做强种业,保障苗种质量产量

水产种业是渔业的“芯片”。鄱阳湖流域具有丰富的黄颡鱼种质资源,建议江西省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对黄颡鱼育种科研攻关的支持,建立“渔业部门—原(良)种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苗种扩繁场)”有机融合的黄颡鱼种业联盟,打造黄颡鱼种质创制与苗种繁育平台;依托育种专业技术团队,利用3年~5年的时间完成鄱阳湖流域黄颡鱼种质资源收集,分析评估其生长性状,筛选鄱阳湖水系优质性状的黄颡鱼品系;制定黄颡鱼种质、苗种繁育、养殖生产等技术标准;加快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黄颡鱼苗种繁育和种质保存基地,打造出生产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育繁推一体化的黄颡鱼种业企业,提高黄颡鱼苗种繁育效果与苗种质量,保障江西省内1.5亿尾以上黄颡鱼苗种需求。

(三)创新生态模式,保障养殖发展空间

根据江西省黄颡鱼养殖分布现状及特点,建议充分发挥大宗淡水鱼、特种水产、水产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等技术体系支撑作用,构建政产学研推用为一体的科技创新联盟,突破制约黄颡鱼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鼓励发展黄颡鱼池塘生态健康养殖、陆基圈养桶养殖、池塘“跑道鱼”循环水养殖等新型渔业养殖模式,加快应用物联网、大数据、质量追溯系统等现代化数字渔业技术,创新建设一批集“生产+科技”一体的黄颡鱼养殖示范基地,强化苗种、养殖、市场等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监管,形成有规模、有特色、有效益的产业核心区,辐射带动整个江西省黄颡鱼养殖业发展。

(四)科学精准防病,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黄颡鱼爆发性死亡疾病的“元凶”是病毒性病原,应坚持无病早预防、发病早处理的原则,科学精准防病,做到投放鱼种前彻底清塘消毒,改善池塘底质环境,施用生物有机肥培育浮游生物和有益微生物,并选择质量有保障的鱼种,从源头控制疾病发生。养殖过程中定期调控水质,保持水体适当透明度和充足溶解氧,保证水体处于肥、活、嫩、爽状态。投喂优质饲料,定期添加中草药制剂,增强鱼体抵抗力。切忌过度投喂,特别是摄食旺盛时要控制投喂量,日投喂量宜控制在1.5%以内。减少敌百虫、氯制剂、硫酸铜等刺激性强的药物使用,避免鱼体发生应激反应;杜绝使用违禁药物,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一旦发生病情,应及时捞出病死鱼,生石灰消毒后深埋,避免进一步扩散传染。发病池塘黄颡鱼死亡率超过70%以上时,可采取干塘并进行彻底消毒,加注新水培肥水质,再进行新一轮养殖生产,从而保障长远养殖效益。

猜你喜欢
鱼苗鱼种苗种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池塘鱼种如何正确投放
四种常用渔药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鱼种急性毒性研究
惨!海南再现死鱼事件,石斑鱼养户亏上百万,刚投放鱼苗几乎全军覆没
泥鳅苗种繁育及疾病防治(上)
鱼种引进投放须把好六关
鱼苗养殖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鱼种深秋管理四要点
广东沿海驯养条石鲷的全人工繁育及苗种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