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表演艺术中的内心听觉

2023-03-12 03:10孙睿
艺术大观 2023年36期
关键词:音乐表演钢琴演奏

摘 要:音乐表演是技术展现,也是情感与心灵的共鸣,在钢琴演奏中,内心听觉的培养尤为重要。本文阐释了“内心听觉”的概念与本质,强调其在音乐表现中的核心地位,随后探讨了内心听觉的基本特征,包括个体听觉表象和想象再造的意象。笔者进一步指出,在钢琴演奏实践中,通过培养记忆、情感与现象三个维度可深化演奏者的内心听觉,并据此提出了钢琴演奏中内心听觉训练的具体策略,丰富了钢琴演奏的理论体系,为音乐表演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内心听觉;钢琴演奏;音乐表演;听觉培养

中图分类号:J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36-0-03

内心听觉是演奏者对音乐的深度理解、情感表达,它超脱了常规听觉的界限,转变成为内在的、多维的艺术体验。在钢琴演奏中,内心听觉是连接技巧与情感的桥梁,能使演奏者超越技术层面,触及作品的情感和精神内涵。因此,本文旨在分析内心听觉在钢琴演奏中的应用和影响,揭示内心听觉在提升演奏质量、深化音乐理解及丰富艺术表达中的作用,为钢琴演奏提供新的洞见。

一、音乐“内心听觉”的内涵

内心听觉是基于过去听觉经验和新音乐信息的结合,当个体聆听音乐时,大脑会在处理当前声音信号的同时,不断地与过去的听觉经验进行对比、整合,进而激发情感变化。随着个体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和体验,内心听觉也在不斷成熟。当个体听到音乐时,会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情感,激发起对美好、悲伤、怀念等情绪的共鸣。因此,内心听觉不仅是对音乐的听觉感知,更是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和内化。在演奏音乐时,内心听觉能帮助演奏者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风格,掌握作品的整体构架,传达作品的情感。

内心听觉的基本特征表现为,演奏者在没有外部音响刺激的情况下,仍能在大脑中重现音乐的旋律、节奏和情感;在音响停止后,音乐依然能在大脑中回响;当人有意对听过或唱过的音乐进行追忆时,大脑能够回忆起乐曲的音高、节奏律动和情绪等。因此,内心听觉是音乐技能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可提高演奏者的音乐素养、丰富乐理知识、提升演奏水平。演奏者应当重视培养自身的内心听觉,以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二、音乐“内心听觉”的基本特征

(一)音乐“内心听觉”是个体的听觉表象

19世纪末,德彪西的音乐创作打破了传统和声的功能序列,他追求和声色彩的联想,这一转变给听众的心理层面带来了新的听觉表象,德彪西作品中频繁出现增三和弦、九和弦等不协和和弦,其目的并非制造紧张,而是为了增加音乐色彩,通过声音在听者心中留下印象,并作为经验积累下来[1]。人们对音乐的旋律、节奏、调式等有了基本了解后,再接收音乐信息,就会产生强烈、深刻的内心感受。当音乐表现的情绪特征与个体的意识、经验产生共鸣时,会达成一种吻合,这就是音乐“内心听觉”的意会性。音乐的情感表达,如欢快或忧伤的旋律,能直接影响到个体的情绪状态,这表明音乐内心听觉不仅是对音乐感性体验的反映,也是对音乐声音积累的结果。通过不断积累听觉经验,个体能更加深入地认识音乐间的关系,从而提高音乐的质量。

(二)音乐“内心听觉”是想象再造的意象

音乐“内心听觉”是个体通过内心的想象力重构音乐,创造出独特的艺术表现。在表演家的演奏中,内心听觉可作为想象力的源泉,帮助其感知、理解、内化和创造并演绎音乐。音乐内心听觉的核心在于其能够产生图像或图形式的记忆,音乐家在长期的演奏中,会对音乐的音高、节奏及相关情感特征形成内在记忆感知,音乐家可在没有外部听觉校正的情况下,也能准确表达其思想感情。例如,贝多芬晚年全聋,却能创作出《第九交响曲》这样不朽的作品,正是这种音乐内心听觉能力的极致体现。

内心听觉的另一特征是对音乐音响材料的理解能力。音乐家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内心积累了大量的“听觉体验”,这些体验在他们的身上产生了一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质。音乐家在新的艺术创造过程中,可凭借对“内心听觉”积累的各种音乐感受,再造出新的意象。例如,著名指挥家康德拉说过:“如果我研究的不是复杂的古典作品,我只凭内心听觉。”这说明即便面对相对简单的作品,内心听觉也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而在处理复杂作品时,此能力更是不可或缺。

三、“内心听觉”在钢琴演奏实践中的路径

(一)以记忆为基础

1.听觉记忆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具备不同程度的内心听觉能力,且此能力可通过专门训练得到提升。在音乐领域,内心听觉发展与实音听觉训练密切相关,实音听觉即听辨音训练,是内心听觉的基础。优秀的钢琴演奏者都有“用耳朵倾听”的习惯,他们会通过耳朵“听”来感知音乐细微变化。通过倾听,演奏者能及时发现演奏中的不足,不断提升演奏水平,避免演奏弊病[2]。

2.触觉记忆

在进行大跳或复杂旋律演奏时,演奏者不仅要依赖听觉记忆,还必须理解乐曲结构和键盘布局,在没有视觉辅助的情况下准确执行演奏。此外,触觉记忆能够帮助演奏者在没有乐谱的情况下,通过手指与键盘的互动来重现乐曲。只有深刻记忆手指动作和音键位置,钢琴演奏者才能全神贯注于演奏中,从而达到对音乐作品的深刻理解和创作。为形成触觉记忆,钢琴演奏者需要进行大量练习,加深对键盘布局的理解和手指动作的内化。通过反复练习,在不同的演奏情境中迅速、准确地找到正确键位,提高演奏的精确性。

3.综合记忆

钢琴演奏记忆包括听觉记忆、视觉记忆、触觉记忆和音乐分析能力。听觉记忆主要涉及音高、节奏和音色的感知;视觉记忆侧重于识别乐谱符号;触觉记忆是手指触感的精确记忆。这些记忆元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钢琴演奏的记忆体系。为培养“内心听觉”,演奏者应正确读谱,练习背谱。背谱演奏中,演奏者不仅需要记忆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和音色,还要将这些记忆转化为具体的手指动作,全身心地投入音乐中。利用内心听觉引导和控制演奏,在完全脱离乐谱的情况下,准确无误地再现音乐作品。记忆能力与日常练习频率成正比,要形成持久的记忆,无论是练习还是演出,演奏者都要保持高水平的表现力,全神贯注,持之以恒。

(二)以情感为媒介

情感是生命表现,赋予了音乐活力和深度。情感产生于人的感性活动,纯理性活动无法产生情感。在音乐艺术创作和演奏过程中,情感将演奏者的生命体验转化为艺术形象,使音乐作品成为情感的化身。音乐艺术创作中,情感体现为多种形式,包括用形象表达的情感经验、用语言表达的情感经验及直觉的情感冲动。如贝多芬、柴可夫斯基和肖邦等,他们的音乐作品中充满了强烈的情感表达,当钢琴演奏者面对这些作品时,必须借助于自己的内心情感来领略作品的深层意义。没有丰富的内心情感经验,演奏者难以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更难以表达出音乐的真正内涵[3]。音乐旋律能够感动人,是因为它激发了听者的情感体验。音乐表演艺术创作过程中,作曲家在歌曲中表达的情感触动演奏者的心灵,引起他们积累的情感经验浮现,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因此,为培养“内心听觉”,钢琴演奏者应当重视形成自己的情感记忆。在日常练习和演出中投入情感,演奏者需深入理解作品,用声音表现自己的思想情绪。

(三)以现象为核心

钢琴演奏中的内心听觉能力要求演奏者具备想象音乐形象的能力,这种能力并非天生,而是后天通过系统训练获得的。钢琴演奏者的听觉形象是通过和声、音高、速度、音色和力度等音响元素,结合演奏技巧构建的。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将生活中的实物、自然现象和人类情感转化为声音形象,再通过声音形象表达出复杂的情感景象。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事物和现象,都与某种声音紧密相连,能够激发演奏者的回忆。

以《百鸟朝凤》为例,该钢琴曲通过民间曲调模拟百鸟啼鸣,引导听众构建整体音响形象,产生对自然景象的联想,这种模拟依赖于听众的音乐听觉经验,使乐曲所表现的情感与听众的情感体验相接近。演奏者通过充分利用钢琴模拟自然音响的技术优势,根据听众对自然音响的情绪反应进行选择性表现,同时借助文字说明,实现主、客体情感共鸣。因此,钢琴演奏家需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不仅学习钢琴演奏相关的知识和信息,还要涉猎生活知识,全面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4]。这样,演奏者才可更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更准确地表达作品内涵,用心灵聆听音乐,用双手创造音乐。

四、钢琴演奏中“内心听觉”的训练

(一)增强演奏者听觉心理素质

演奏者需具备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包括对音高、节奏、音色和动态的准确识别,以及能从复杂的音乐纹理中分辨各个声部的能力。通过持续的练耳训练和音乐分析,演奏者可逐渐提高对音乐细节的感知能力,更准确地表达音乐作品。音乐不仅是声音的艺术,也是情感的艺术,演奏者需要能够深入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内容,并通过自己的演奏表达出来。演奏者不仅要技术精确,更要产生情感共鸣。通过对作品背景、作曲家创作意图的了解,以及对个人情感经验的深入挖掘,演奏者可更深入地表达音乐中的情感。

增强听觉心理素质还涉及对音乐结构的理解能力,演奏者需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结构,理解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对音乐理论有深刻的理解,还要能在演奏实践中灵活运用理论知识,通过分析和演练不同风格和时期的音乐作品,演奏者可提高对音乐结构的理解能力。最后,演奏者在演奏中经常面临压力和挑战,如舞台焦虑、技术难题和表达上的挑战。通过心理训练,如放松训练、自我暗示和情绪管理,演奏者可更好地应对挑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更专注和自信地演奏。

(二)提升鉴赏能力和艺术思维

演奏者要对音乐美学有深刻理解,认识不同音乐时期和作曲家的风格,以及把握音乐作品背后的情感表达意图。通过深入聆听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音乐,演奏者可深入、全面地了解音乐。此外,分析、讨论音乐作品,参加音乐会、大师班,阅读相关的音乐文献,都是提升音乐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要在演绎乐谱的基础上加入个人情感,使演奏成为创造性的艺术表达。演奏者需培养对音乐作品的洞察力,学会将个人经验融入演奏中,使每次演奏都具有独特性、新鲜感。演奏者还应当学会在心中构建音乐画面,想象音乐描绘的场景,从而在演奏中传达音乐的内容。通过持续的练习,不断丰富、发展自己的音乐想象力。同时,演奏者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理解和声学、形式分析、对位法等音乐理论,提高演奏的准确性和表现力,并学习音乐历史和音乐哲学,形成更为全面的音乐观。

(三)保持业精于勤的练习态度

演奏者应制定详细的练习计划,包括每日的练习时间、所选曲目及针对每个曲目的具体练习目标。每次练习前,演奏者应该有清晰的目的,如强化某个特定技巧或者改进音樂的表达。例如,在练习肖邦的夜曲时,可以专注于改善腿部踏板的使用,以更好地控制声音的延长和淡出。在练习时,演奏者应不断寻求创新的练习方法,尝试用不同的手指组合来演奏同一段音乐,或在不同的音域上尝试同一旋律,以探索新的声音效果和表现形式。演奏者应将练习时间分配到不同的技术点上,如音阶、琶音、和声等,通过分段练习,针对性地解决技术难点,并定期进行录音、录像练习,以客观评估自身的演奏水平。接下来,演奏者应定期进行音乐理论学习,分析作品结构、风格、作曲家背景,并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技术上的挑战时,演奏者需要保持耐心,对自我进行正面激励,避免挫败感产生,演奏者应学会接受批评与建议,将其转化为练习的动力,与他人交流、合作,获得灵感[5]

(四)记录感想为演奏提供参考

演奏者应在每次练习和演奏后记录下自己的体会,包括对音乐作品的情感反应、对自己演奏技巧的评估,以及对音乐表达上的反思,并定期回顾这些记录,对自己的进步进行总结,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识别在演奏中反复出现的问题,在后续练习中,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难题。如果在演奏中感觉在某个转折点上表达不够充分,演奏者可在下一次练习时专门针对此部分进行反复钻研,探索更有效的表达方式。此外,记录感想还能提高演奏者的创造性思维,通过书写和反思,演奏者可能会产生新的演奏想法或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些新的想法和理解可以在未来的演奏中进行尝试和应用,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演奏者的艺术表达。最后,演奏者应鼓励自己对音乐有更深入的感悟,记录感想不仅是对技术和表现的反思,也是对音乐作品精神内涵的探索。这种深入的感悟将成为演奏者演绎作品时的宝贵财富。

五、结束语

“内心听觉”包含了对音乐的物理感知,也融合了演奏者的情感投入和听者的个人经验。本文通过对音乐表演艺术中“内心听觉”的深入探讨,明确了其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和实践路径,通过深入分析内心听觉的内涵、特征及其在钢琴演奏中的实践路径,为钢琴演奏者提供了系统的训练方法。未来,应进一步探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内心听觉在音乐表达中的差异性和共通性,以期为音乐教育和艺术交流提供深入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文维,铁梅.柯达伊教学法中内心听觉的培养——以小学课堂乐器教学为例[J].乐器,2023(09):48-51.

[2]邹静.多角度探究钢琴演奏教学与实践——评《钢琴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训练》[J].中国教育学刊,2022(12):143.

[3]张茂兰.钢琴演奏中音乐性的运用——以舒曼钢琴套曲《蝴蝶》第一部分为例[J].艺术评鉴,2021(03):84-86.

[4]蓝熹.内心听觉在高师钢琴基本技术训练中的应用探索——以音阶的学习为例[J].北方音乐,2020(11):196-197.

[5]王诗瑶.钢琴弹奏技术和音乐表现的关系——以《春江花月夜》为例[J].黄河之声,2020(01):45-47.

作者简介:孙睿(2003-),女,湖南新化人,本科,从事音乐表演、音乐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音乐表演钢琴演奏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与心理调控
布赫宾德的贝多芬阐释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浅谈如何提高初学者的钢琴演奏能力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浅析提高钢琴演奏技巧的有效途径
“流行”的历史衍变
论音乐表演中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培养
优秀的音乐表演具备的几大特点
论血型对音乐表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