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戏曲行当的“生旦净末丑”中,“丑”作为其中一种“分类”,有其独特的内涵。高甲戏作为一种地方性的戏曲表演艺术,其丑角更是具有丰富且不可替代的特色,值得被深入学习与探究。本文通过对高甲戏丑角表演特征的分析,论述其与舞蹈的可融合性,探讨高甲戏丑角元素在舞蹈实践中的运用,进一步讨论闽南民间舞蹈的创新方向。
关键词:舞蹈;高甲戏;丑角
中图分类号:J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36-00-03
戏曲是一种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这种综合性是世界各国戏剧文化所共有的。戏曲舞蹈是戏曲艺术组成因素之一,它将舞蹈表演融入戏中,来表现人物性格,可以说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艺术手段之一。在全国370多个地方戏曲中,高甲戏“丑角”的表演艺术跟其他剧种有着显著的区别标志,福建晋江素有“戏窝子”之称,是文化部正式命名的“中国民间戏剧之乡”。福建高甲戏的艺术独具特色,高甲戏的丑角行当所表现出来的戏曲舞蹈艺术更是独具风格。
一、高甲丑角的表演特点
高甲戏“丑”的表演特点是融情、理、乐于夸张变形之中,它依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在活泼轻快的舞蹈中融入幽默、讽刺等艺术手法,常表现对丑恶事物的揭露或用轻松的笑声来肯定赞扬美的事物。高甲戏的角色行当原来只有生、旦、丑三个行当,后来陆续增加了净、贴、外、末和北(净)、杂等。这些行当中,以丑最为突出。丑行有男丑、女丑之分,男丑又分文丑、武丑,文丑分为公子丑、袍带丑(服丑)、破衫丑(包括傻丑、童丑、家丁丑)、老丑,武丑包括师爷丑和捆身丑。女丑则有夫人丑、媒人丑、家婆丑、婢丑等几十种。丑行表演艺术丰富多彩,艺人们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最具代表性的有“公子丑”“提线傀儡丑”“布袋丑”“女丑”等,以对不同人物典型行为的拟示或以对木偶戏和动物动作的模仿作为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段,妙趣横生,夸张而不失实,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1]。
二、高甲丑角动作元素在舞蹈创作中的借鉴
在高甲戏丑角表演艺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公子丑”“提线傀儡丑”“布袋丑”“女丑”等,都各自成体系。“公子丑”的表演极具独创性,模仿飞禽走兽神态,提炼成优美身段,体态轻佻且诙谐入妙。“布袋丑”的特点是从人物出发,提取布袋木偶的元素,具有身段变化大、台位流动快等布袋戏的动作特点,适合表现人物心理暗淡、狡诈或紧张的一面。“提线傀儡丑”以抽象的外形展现人物体态,在表演上吸取木偶戏的程式又汲取梨园戏旦行的指法、科步,活泼风趣,舞蹈性极强,适合表现人物心理得意轻松的一面。提及“女丑”,则需要提到女丑艺术的开拓者——柯贤溪(1908—2002)。柯贤溪的柯派女丑特色在于“像”与“真”的结合,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采用许多夸张虚拟的手法。柯老在年近八旬的时候,还专心整理出独具一格的“女丑十八法”:亮相;整发鬓;理胸襟;拔两袖;拉双裾;紧裤腰;扭弓鞋;踩棚角;踏双门;移跟趾;抽腕臂;大落科;紧碎步;缓叠步;慢跨步;三进退;两顾盼;慎落座。表演生动滑稽,令人印象深刻。以下三个舞蹈作品是高甲戏丑角元素融入舞蹈创作中的成功案例。
1.高甲戏丑角木偶丑的舞蹈动作来自艺术化地模仿提线傀儡丑的表演动作,而提线傀儡丑的动作又来自模仿人生活中的动作。舞蹈《偶趣》获得全国第十届“群星奖”舞蹈比赛金奖,给欣赏者呈现出一个人偶错位的舞蹈形象和画面。舞蹈中运用了提线傀儡身形宛如悬挂,肢体关节松动,体态身韵轻松活泼,舞蹈性极强。丑角舞蹈在《偶趣》中找到了与自己表演风格的契合点,巧妙地通过人仿偶的过程将“偶趣”进行二次创造,最终成为丑角的“人趣”。由于木偶表演的特殊性和局限性,木偶的动作呈现出了别具一格的风采。
2.舞蹈《宝缸》是情节性舞蹈。讲述一人得到一口宝缸,投入一份钱财,可变成两份钱财,人心的贪婪尽显,最后仍是得不偿失。通过高甲戏布袋丑的动作来刻画人物性格,将臂僵直、腰微弯、斜视、梗脖、双臂夹腹,步如点鼓,頭若摆钟,重身倾斜等布袋戏的动作特点融入舞蹈中,具体表现特色为身段变化大,台位流动快。大多数情节叙事性舞蹈都依据一定的文学蓝本,这样可以使观众更容易理解舞蹈所叙之事。在叙事性舞蹈中,要求舞蹈动作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要求舞蹈不离叙事的需要。这个作品中的丑角元素的使用成功地描绘出角色人物贪婪的特征。
3.《姑嫂看戏》是一部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作品,荣获了文化部主办的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优秀演出奖”(最高奖)。舞蹈中主要借鉴了高甲戏女丑中“家婆丑”的一些“反叉腰”“单双提肩”“伸缩头”等舞蹈动作,更有“女丑十八法”中的亮相,整发鬓,理胸襟,拔两袖,拉双裾,紧裤腰,扭弓鞋,踩棚角,踏双门,移跟趾,抽腕臂,大落科,紧碎步,缓叠步,慢跨步,三进退,两顾盼,慎落座。尽管女丑有夫人丑、媒人丑、家婆丑、婢丑等几十种之分,但其动作特点基本相近,则靠体态、妆容、发饰、服装加以区分。将高甲戏女丑的众多表演技法融入一个演绎群众生活的舞蹈中,将使整个舞蹈作品更具有地方特色,也更贴近现实社会,令更多的人喜爱[2]。
三、高甲丑角动作元素在舞蹈创作中的创新
艺术的生命是反映人的社会生活,艺术的责任是让人不断感受新知。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反映生活的艺术也是需要发展的。舞蹈是一门动作艺术,四肢的舞动就是它的语言,舞蹈要想真实生动地反映变化发展的生活,需要我们从各方面进行努力。单一的思维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我们必须打破传统观念对人个性的束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的想象力,把多元的、立体的思维模式引进创作中,并善于发现和吸收其他姊妹艺术中相适应的动作“元素”,加以发挥。以下是从不同角度探讨高甲戏丑角融入舞蹈创作的可行性。
(一)主题的确立
“主题”是作品的核心、主体。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我们的创作主题只有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在生活中找到灵感。深入生活认识社会是开启舞蹈思维的原动力,是创造舞蹈形象的客观基础。高甲戏作为传统戏曲,其“丑角”的表演特点是融情、理、乐于夸张、变形中,它依附活生生的形象,为我们在创作舞蹈主题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二)素材的运用
在舞蹈创作中,确定主题、题材后,关键的就是素材的选用了。在客观生活中,深入观察、亲身体验,把那些丰富多彩的元素,经过分析、选择、加工,使它们成为舞蹈作品的核心材料。丑角艺术是高甲戏剧种的主要特色,这是在历史发展中逐步确立的。丑角表演中,根据塑造人物的需要,如年龄、身份、地位、性格各有各的表现手法,塑造这些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剧中人物,无论在扮相上还是在表演上,都有着鲜明的艺术特征[3]。
以舞蹈《偶趣》为例,其编舞者通过深入生活反复观察,抓住“根根偶线系连木偶全身”的特殊规定性和“偶线”与木偶“关节”之间的机械联动关系,身形如吊,肩如悬挂,行踏节奏,进退如滑,肢体关节松动,体态摇摆轻盈,坚持把戏曲舞蹈“傀儡走”加以舞蹈,化作全舞基本舞汇,创造出“整线”“绕线”“晃线”“挂线”“提出场”等舞蹈新组合,丰富发展了舞汇的内容和表达能力。在小演员们的舞蹈动作中,如刚出场时,表现了提线傀儡丑的身形如吊,落脚有声,行踏整齐,进退如滑,到中间一段“偶”们意欲脱离“艺师”自行其是地“放开”表演,展现提线傀儡丑的肢体关节松动,体态摇摆轻盈和最终绞成团、动弹不得、令人发笑的造型和画面,以及结尾“艺师”重新“整线”后协调一致,整齐划一的群舞,将舞蹈推向高潮。《偶趣》的舞蹈语汇自始至终抓住“偶性”特色,身形如吊,肩如悬挂,强调“美”与“丑”的辩证融合,以“趣”为基调,竭力出“新”,组成了作品新颖、独特、鲜活、幽默的舞汇特色和舞蹈风格。
舞蹈《偶趣》作为一个成功的作品,整体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和浓郁的地方特色。除了编舞体现了对泉州提线木偶表演艺术的吸收、融化、突破和创新以外,作品的音乐部分,作曲者选取泉州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音乐母语——南音为基本素材,融入木偶戏、高甲戏音乐善于表现的有机成分,甚至加入了诙谐、活泼的打击乐,采用浪漫、夸张的创作手法,在一连串轻松、逗趣、隽永,又令人回味无穷的“笑声”中完成了舞蹈音乐的创作。同时,它还借助通感、比照、烘托等手段,使舞蹈音乐对舞蹈表演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4]。
例如,“布袋丑”这一形象在舞台上所塑造的角色甚少,在戏中多为衙役家丁、狱卒班头之类的小人物,最著名的便是高甲戏《审陈三》之《探牢》中的“班头爷”形象。从“布袋丑”中提取布袋木偶的元素,臂僵、腰弯、斜视、梗脖、双臂夹腹,步如点鼓,头若摆钟,重身倾斜,身段变化大,台位流动快等布袋戏的动作特点。舞蹈《宝缸》正是将这些基本表演特点化作舞蹈基本语汇,丰富内容和表达能力。舞蹈一开始,随着锣鼓点,演员臂僵、腰弯、斜视、歪头、梗脖,双臂夹腹,踢着八字形碎步一步一点地出场,那僵硬而机械的身段动作,滑稽可笑,一副愚鲁之态,为观众塑造了一个心理暗淡、狡诈、紧张的人物形象,直接点出了高甲戏布袋丑的表演特点。到后半部分,获取许多不义之财后的表演,展现了“布袋丑”身段变化大、台位流动极快的特点,耸着肩,头部有节奏地前后伸缩;双手交叉在腹部前,踢着八字步;探着头,双臂扇开,身体左右摇摆,踩着鸭行步,一系列肢体动作独特夸张,滑稽又合理,丰富又精巧,结合嬉皮淫笑媚相的贪婪模样,到之后演变出另一个一模一样的自己時,在那儿捻须瞪眼、不知所措的姿态,构成人物愚妄、贪婪如虎、狡诈的性格特征。《宝缸》作为一个叙事性舞蹈,其舞蹈的动作组合是一个作品塑造舞蹈形象的基础,是舞蹈作品中叙事、状物、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舞蹈作品必须运用舞蹈的载体——肢体,且具有个性鲜明的舞蹈语句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并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由此产生了“布袋丑”在舞蹈中的形象运用。
(三)舞蹈作品的构思
构思一个舞蹈,对高甲戏曲题材的取舍运用,是舞蹈作品构思的第一步;整个舞蹈作品调度是对动作、时间、空间的安排及舞蹈的全面规划和布局的创作技术运用过程。编创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舞蹈编创的艺术规律,由择定题材内容到作品构思直至舞蹈形象最后的诞生,都服从于舞蹈艺术形式的审美规范并时刻记住要用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段和舞蹈动作去处理人物、情节等。
以高甲戏丑角木偶丑的舞蹈动作的运用来看,艺术化地模仿提线傀儡丑的表演动作是有必要的,而提线傀儡丑的动作又来自模仿人生活中的动作,需要我们敏锐地抓住这一拟人化的手法。前文所述的舞蹈《偶趣》,正是别出心裁地创作一个“人扮木偶”题材的舞蹈,描写“偶”们与木偶艺师之间相互协作又相互冲突,最终完成新的和谐统一。舞蹈有意识地保留木偶艺术表演的基本风格,以一个“趣”字作为贯穿全舞的基调。技艺高超的艺师操纵木偶表演天下绝艺,“偶”们却自以为技艺在我,可以抛开艺师而随心所欲地自由发挥,结果反被自己原本赖以成活的生命线——“偶线”所缠绕,一切活力和本事因此丧失殆尽。当“艺师”与“偶”们重又回到和谐与协作时,一个完美的艺术创造重新走向新的成功。
编创者在构思作品时,哪些是需要继承戏曲元素,借鉴戏曲素材或者动律的;哪些是不能照搬戏曲,需要去创新的,必定在提炼当中有所取舍。以丑角的元素使用来说,先要继承高甲戏丑角律动,舞蹈语言是舞蹈创作的主要表现手段,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和思想,都离不开舞蹈语言的各种艺术表现功能。比如,“布袋丑”的特点就是从人物出发,提取布袋木偶的元素,要将布袋戏的动作特点融入舞蹈中。再者要借鉴学习戏曲服装妆容。舞蹈服饰妆容作为塑造舞蹈外在形象的延展材料,是舞蹈体态美和动态美的综合展示。
四、结束语
舞蹈是来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是通过人的肢体运动来表达他们所见、所闻、所想,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艺术。丑戏的表演形式是载歌载舞,其特点是具有民间风格的诙谐活泼、幽默明快,能在民众中激起共鸣。舞蹈创作有意识地保留传统戏剧表演特点的基本风格,将众多表演技法贯穿整个舞蹈,将一系列独特的表演元素渗透到表演中的各个片段。通过分析探讨戏曲与舞蹈的关系,将高甲戏的丑角舞蹈艺术与现存闽南民间舞蹈结合在一起进行创作,使得作品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周贻白.周贻白戏剧论文选[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
[2]王国维.王国维戏曲论文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
[3]陈友峰.戏曲原型及其双重品性[J].戏曲艺术,2008(01):21-30.
[4]陈世雄,吴慧颖.丑角的狂欢,民间的礼赞——评高甲戏《阿搭嫂》[J].福建艺术,2009(03):36-37.
作者简介:陈雅芬(1991-),女,福建莆田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从事舞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