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旅游业”发展模式探究:基于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的调查

2023-03-12 16:40曹思狮
山西农经 2023年23期
关键词:大寨旅游业旅游

□曹思狮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 100081)

目前,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处在全面实施阶段,其重要的引擎之一是发展乡村旅游,形成新型的“农业+旅游业”模式。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对于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这样一个曾经有过全国影响力的乡村来说,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1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旅游业”发展模式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当前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人口不断减少,乡村经济薄弱,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十分突出。

为解决“三农”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显著缩小城乡差距,进一步调整理顺工农城乡关系,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短板,实现农村经济、生态、社会、文化、教育、科技、生活的全面振兴和农民素质的提升[1]。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我国政府同样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以后工作的重点,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023 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做好202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要求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时强调在今后一个时期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2]。上述这些,实际上都是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

事实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的今天,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大的短板和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因此,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显得格外迫切[3]。

现阶段,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旅游业”模式,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事实上,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既是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此背景下,研究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的作用及策略,对于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2 大寨村“农业+旅游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大寨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城东南部,是“大寨精神”的发源地。大寨村220 户532 口人,村党总支下设3 个支部,党员共78 名,其中村党支部党员38 名,全村土地总面积2.034 km2,耕地面积36 hm2。20 世纪60—70 年代,大寨人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谱写了一曲战天斗地的壮歌,创造了“农业学大寨”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

改革开放以来,大寨村人民顺应改革潮流、把握发展机遇,开始二次创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农业上,积极实施退耕还林,开展荒山荒坡绿化,打造集“绿色农业+红色文化+生态宜居”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和乡村振兴先行区。工业上,积极利用自身优势打造大寨品牌,引资金、上项目,工业经济比重逐年大幅提升。旅游上,深度挖掘大寨红色文化,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森林覆盖率达到68%,成为4A 国家级旅游景区。

进入新时代,尤其是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大寨村逐步探索出一条开放、文明、富裕、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2020 年,大寨村集体资产达到2.5 亿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4 万元。2021 年,大寨村的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2.6 亿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6 万元。如今的大寨村“小有教、老有靠、考有奖、户有股,看病不出村、就业不出门、年年有分红、生活有补贴”,实现了“房子新化、街道硬化、环境美化、管理民主化”,成为名副其实的亿元村、生态村、文明村、智慧村、幸福村,是我国十大名村之一,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国家级荣誉称号。

改革开放以前,大寨村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村,种植的粮食作物是小米和玉米。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20 世纪90 年代,大寨村回收了一部分土地,首先建起了水泥厂和制衣厂等村集体企业,并引入专业人才进行经营和管理。2009 年之后,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大寨村以大寨红色文化为基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旅游业。

总体上看,受乡村振兴战略影响以及昔阳县人民政府的政策支持,当前大寨村的旅游产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既让该村村民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又吸纳了周边村部分农户就业以及销售其剩余农产品,带动了其他村的发展。纵观大寨村旅游发展状况,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2.1 旅游资源同质化现象明显

大寨村属于太行山土石山区,由于长期风蚀水切,地域形成了七沟八梁一面坡的形貌。20 世纪50—60 年代,大寨村进行治山治水,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开辟层层梯田,成为全国农业的一面旗帜。近年来,大寨村已经建设成为一个优美的公园山村,2019 年,被评为全国第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

但是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发现,大寨村涌现出的一大批农家乐,经营方式停留在农家乐领域,服务内容缺乏新意[4],且土地流转后,村民主要从事旅游服务业,经营旅游商店或小饭店的人数较多,但大寨村游客人数较少,个体经济竞争激烈。由于缺乏多方面的考虑,同质化经营问题日益突出,导致大寨村旅游资源失去了差异化特色,丧失了吸引力,呈现出发展水平低的问题。

2.2 特色旅游品牌建设力度薄弱

目前,大寨村是一个成熟的农村旅游区,相继开发了诸多旅游景点。20 世纪90 年代,大寨村二次创业,村集体经济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同时“大寨”品牌也站稳了脚跟。大寨品牌不仅是一种无形的精神财富,也体现在外显的产品销售中。但从调研走访情况来看,大寨品牌建设相对薄弱。在无形的精神资产传承和发扬方面,当前大寨村村民除老年群体外,其他人群已鲜少主动交流“大寨精神”及其传承与发展。在大寨集团打造的“大寨”产品营销方面,如大寨核桃露、大寨牌白酒等,也处于有产品但品牌不响亮的尴尬地位。

2.3 人才资源不足

发展人才不足、本地人才流失、外来人才留不下是制约大寨村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人才是重要的生产力,对于任何行业和领域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随着乡村旅游的大力发展,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特别是相关专业人才显得极为重要。旅游业作为服务行业,对服务人员的质量有极高的要求,因为服务的专业程度,如对景区的介绍、对展馆陈列的讲解,直接影响游客的体验感。

但是,从走访情况来看,现阶段留在大寨村里的主要是60 岁以上的老人,大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妇女和儿童则搬至乡镇或县城,只有极少部分较年轻的村民留在大寨村经营旅游商店、饭馆或在景区就业等。目前,大寨村乡村旅游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2.4 三产联动不紧密

经过实地调研发现,发展人才不足是表象,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经济发展缓慢。在大寨村,由于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只有36 hm2耕地,导致第一产业规模小、产业链短,第一产业发展较为薄弱;第二产业煤炭等资源虽然占比较大,但产业收益不高;第三产业产品品牌特色不突出,尤其是大寨品牌作用发挥不明显。大寨村三产各有所短,并且始终联系不够紧密。例如,大寨村在20 世纪90 年代兴办的水泥厂、羊毛衫厂与农业产业联系并不紧密,而目前大寨村兴办的文化旅游业暂时无法强有力地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这进一步说明,大寨村旅游业在产业链上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 解决大寨村“农业+旅游业”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3.1 推动旅游资源差异化发展

当前,大寨村旅游资源同质化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经营服务等方面的相似度较高,缺少独特性和差异性,例如旅游市场上的经营主体多为个体商户,经营带有较大的盲目性,为追求短期效益往往采取模仿策略开展旅游相关服务。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做到以下方面。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乡村旅游市场的监管和引导,鼓励更多有特色的项目进入市场。政府可以出台扶持政策,推动当地文化、历史、自然环境等资源的保护和挖掘,帮助旅游从业者提升服务水平和拓展经营思路,增加产品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其次,制订一系列的乡村旅游服务标准和行业规范,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

最后,引入新技术和创新模式,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打造全新的旅游模式和体验方式,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服务。

3.2 加强大寨品牌建设

增强品牌意识、树立品牌观念、重视品牌建设,将大寨品牌做大做强做响亮。“大寨精神”是大寨品牌的核心,大寨村党支部书记郭凤莲曾说,大寨品牌是大寨村发展的无形资产,这个无形资产来源于大寨几代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用汗水换来的;也来源于党中央对大寨的信任,对大寨人的关怀和期望。无论什么时候,“大寨精神”都不能丢。

首先,要加强相关教育培训,传授精神财富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念,激发年轻一代的学习热情和传承意识。同时建立广阔交流平台,为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人们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促进“大寨精神”的传播和增强大寨品牌的影响力。

其次,加大战略引导和支持力度,以政府为主导组织举办品牌宣传及推介活动,鼓励大寨集团以及大寨村旅游景点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展示和推广本地区的特色产品以及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最后,针对不同受众群体提供不同的宣传策略[5]。例如,对于爱好上网的游客,利用现代新媒体进行宣传;对于单位团体、旅行社等,举办旅游推介会或者游客参与性强的活动;对于自驾游的游客可以发放加油卡、交通卡等,加大宣传力度,进而提升大寨品牌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市场竞争力。

3.3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式和有效手段,不仅能够带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增加了当地的就业机会。在此过程中,人才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要坚持引育并举[6],通过多渠道汇聚人才。

首先,要优化和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制订职业规划发展方案,为各级人才提供更广泛的轮岗、晋升等机会。

其次,政府可以聘请旅游业技术人员为当地村民开展免费培训,培养一批青年,并引导其参与本地的旅游业,不仅能够为旅游发展提供人才,而且能够强化乡村治理。

最后,通过多种方式提高人才的薪资待遇、福利保障和拓宽职业发展渠道等,吸引一批有知识、有经验、有能力的专业人才,从而解决本村人才走出去、外来人才留不住的困境。

3.4 加强产业联动

乡村旅游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城乡交融共进,解决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7]。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助于加速旅游资源配置并提升旅游经济效率,有利于发挥旅游业关联性和带动性[8]。大寨村产业联动不紧密是整个昔阳县乡村振兴面临的普遍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昔阳县确定了“调强一产、调优二产、调活三产”的发展思路,依据地形地势打造沟域经济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联动。

首先,夯基固本、重点突破,在提升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中加快第二产业优化升级。

其次,文旅先行、消费提质,在全力树品牌、强项目、聚人气中推动第三产业加速崛起。

最后,特色引领、融合发力,在持续壮主体、育龙头、稳粮产中打好第一产业翻身仗。

以上发展思路,推动第二产业蓬勃发展,推动农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带动民宿、农产品销售、餐饮等多元化产业发展,多业态融合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并产生经济效益[9-10]。

4 研究大寨村“农业+旅游业”发展模式的若干启示

大寨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其他农村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注重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大寨村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在挖掘本土文化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村委会采取多种措施,如邀请专家学者开展历史和文化调查研究、组织当地民间艺术团队进行表演等,把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览,推动当地经济发展[11-13]。

其次,注重整体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大寨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交通设施、公共厕所、停车场、休息区等,为游客提供更加便利的旅游服务。同时,大寨村通过改造老旧房屋、建设民居客栈等多种方式增加住宿资源,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提高了消费水平。

再次,注重生态环保和文化保护,大寨村地处太行山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大寨村采取多种措施推广生态农业,禁止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并将这些措施贯穿于整个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

最后,大寨村注重保护本土文化,成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当地手工艺人等,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5 结束语

大寨村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对其他农村地区有积极启示。挖掘本土文化、规划和建设基础设施、注重生态环保和文化保护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转型的关键。大寨村的成功经验表明,重视当地文化传承、促进生态环保和完善基础设施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未来,乡村旅游将会为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更多的机遇和福祉。

猜你喜欢
大寨旅游业旅游
周恩来陪外宾三访大寨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过去的苹果
旅游
巧家县大寨镇中心学校
旅游业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
西安市大寨路道路工程建设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