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绪晗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深刻解答,为新时代用好红色旅游资源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对红色旅游也由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质的需求转变。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沂蒙老区红色旅游向高质量发展转化的科学指引,依托乡村振兴战略,沂蒙老区红色旅游也迎来了向高质量发展转化的重要机遇。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1],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红色旅游作为涵盖农村经济、生态、文明等多方面的价值综合体,是沂蒙老区围绕“五个振兴”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重要阵地。同时,乡村振兴战略将农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了旅游资源的增值空间,为沂蒙老区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2]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前提。红色旅游是沂蒙老区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契合沂蒙老区农村经济社会新旧动能转化、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需求,同时具有很强的关联效应、乘数效应,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和“催化剂”。从红色旅游本身来看,其深刻的文化底蕴能够改善传统旅游过度商业化、人文气息不足的情况,推动旅游业进一步提质增效,向纵深发展;从经济效益视角来看,发展红色旅游能为沂蒙老区带来充足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辐射带动当地特色餐饮、民宿及周边文创产品等蓬勃发展,催生新产业,推动农业、工业、服务业协调发展,形成系统、完善的农村产业格局,促进乡村内生型振兴。
党领导沂蒙老区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铸就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沂蒙精神蕴含的红色基因早已深深地烙印在沂蒙红色革命根据地。这些红色资源不仅是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的重要载体,也为沂蒙老区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独特优势,是推动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发展动能。依托沂蒙老区的红色文化和资源,打造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产业,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红色品牌,能够进一步推动沂蒙老区红色旅游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实现沂蒙精神和相关红色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于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百姓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3]。沂蒙老区红色旅游尤其需要弘扬革命文化、赓续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生态文明是红色旅游发展的底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4]。红色旅游是一种将政治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有效渠道。相比于传统工业,红色旅游产业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发展红色旅游不仅能够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还能让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经济体转变为田园综合体。农业、文化、旅游三重产业不断改革创新、统筹兼顾、整体推进,能够激活农村土地、房屋、人力等多种要素,倒逼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乡村新旧动能转换提供经验。同时,以红色旅游为核心的复合型生态旅游项目前景广阔,触摸红色脉搏、感受优良生态也成为公众喜爱的出游选择。在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红色资源的开发也能积极保护生态脆弱地带和生态敏感区,实现集约高效生态化运作,提高经济效益,逐步完善生态产业链。
沂蒙老区是山东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底蕴丰厚,被誉为“两战圣地、红色沂蒙”,红色旅游已经成为沂蒙老区经济发展的一面重要旗帜。虽然沂蒙老区红色旅游发展迅速,但是相应的配套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游客需求。沂蒙老区红色旅游景点地理位置特殊,大多数处于沂蒙山腹地,前往景点的路途遥远,上山道路狭窄、数量少,道路情况也比较复杂,弯道多、坡度大,道路两侧的安全防护设施不够健全。客流量多的时候经常出现交通堵塞的情况。虽然已开通旅游专线和城乡公交,但因为班次少,线路覆盖区域小,未能提高游客和部分山区民众的出行便利程度。就接待服务设施来说,现有基础设施与景区旅游需求不匹配。景区内设置的便民服务点及公共厕所数量少,虽有一些民宿和酒店,但住宿设施整体较为简陋。游客服务中心还存在功能不够完善、布局不够合理、服务欠规范等问题。
红色旅游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践行方式,是党员干部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资源,具有特殊性和敏感性,因此,党和政府在沂蒙老区进行红色旅游宣传中始终占据主导性地位,采取的传播方式以报纸和杂志等印刷媒体及广播、电影和电视等传统媒体为主。尽管传统媒体在红色文化传播中具有信息传递一致性的优势,但其传播范围小、内容形式单一的缺陷突出。沂蒙老区红色旅游的品牌影响力主要在山东省内,省外绝大多数的游客对沂蒙老区知之甚少。同时,相比于传统旅游,红色旅游更加突出的是红色教育功能,但是红色教育的受众基本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小范围群体,与范围更大的其他群体的核心旅游需求并不相符,并且针对这一群体的红色教育资源不足。
虽然沂蒙老区的红色资源丰富,但是因为景区面积大、景点交错复杂,再加上旅游管理者开发意识淡薄、资源整合力不足,红色旅游资源流失严重。即使相关县区建立和开发了一些旅游景点,但是发展极不平衡,使游客在选择和规划旅游时面临困难。这些因素使得沂蒙老区红色旅游没有起到应有的品牌效应。从临沂市政府公布的第一批和第二批重点抗日战争遗址名单可知,沂蒙老区红色资源分布不均,其中沂南县、莒南县、沂水县数量较多,占总数的50%以上,河东区、兰山区、罗庄区等地数量较少,沂水县有A 级景区40 家,其中4A 级景区6 家、3A 级景区16 家、2A 级景区18 家[5]。在区域性协调开发不足的情况下,核心景点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一味依赖已有的著名景点而不共同转型发展,难以实现共赢局面。
3.1.1 完善交通要道及重要枢纽建设,扭转景区区位劣势
景区交通是影响游客判断旅游景区优劣的第一因素。在保护革命老区原生态面貌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建设。
要实现“快进”。充分发挥临沂作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优势,依托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机场等全面拓展“对外进出”大通道,将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五大区域连接起来,提高旅游景点的便利性。另外,要实现“通畅”。通过改造升级国省道、县乡道,提高重点景区、乡村旅游点的通达深度和通行效率,着力构建“快进便捷、慢游顺畅、直达景点、直通民宿”的文旅交通框架。借助便捷的农村公路,积极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在“红色之旅”全线增设旅游公交专线,提高山区群众和游客出行的便利度。
3.1.2 推动接待服务设施功能性升级,提升景区软实力
首先,增设旅游集散中心、咨询服务中心,强化服务和导览、咨询等综合管理服务能力,提升游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素质。其次,适当增设便民服务中心点、红色驿站和公厕,并进行合理布局。设置绿化景观、大地景观、雕塑小品等,用多种方式整治优化沿线环境。再次,将民宿作为红色旅游新业态,在中、大型旅游景区内外、乡村旅游集聚区、田园综合体等区域建设精品民宿,使其成为沂蒙老区红色旅游的新增长点。最后,在景区周边建设农家乐等沂蒙特色餐厅,利用本地无公害蔬菜和家禽等,既能让游客感受“舌尖上的沂蒙”,充分感受沂蒙红色风情,又能拉动农民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3.2.1 探索宣传手段,创意输出景区形象
沂蒙老区红色旅游宣传要顺应新兴媒体融合传播的趋势,充分利用融媒体的传播效益,不断加强对红色文化网络媒体新渠道、新形式、新内容的挖掘和开发,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实时互动平台开展文化传播和推广。
要“走出去”,在新闻发布会、旅游资源推介会、博览会等活动中向外界传达沂蒙老区红色旅游的魅力和价值。将重点红色场馆、红色景区纳入旅游宣传推介计划,同时开展线上推广,创新推介方式,开展自媒体推广、在线直播、短视频大赛等系列活动,激活当地旅游市场,促进红色旅游客源市场的增长。同时,要“请进来”,组织各级各类媒体来沂蒙老区考察、采风,围绕核心产品元素和历史人文标识,开展特色宣传促销活动,展示沂蒙红色旅游美好形象,打响“人人都说沂蒙山好”的品牌。
3.2.2 弘扬沂蒙特色文化,凸显品牌差异化亮点
提升红色景区创意度、吸引力、参与性、体验感,着力打造沂蒙红色之旅亮点,是当前沂蒙老区红色旅游提升品牌知名度的重要手段。
要深入挖掘沂蒙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英雄故事、模范人物、革命遗址,打造孟良崮景区、红嫂家乡旅游区、红色朱村旅游区、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和八路军115 师司令部旧址旅游区等红色旅游项目和核心景区,推出和完善具有地域特色的观光和山林生态休闲旅游产品,完整展示沂蒙革命老区红色历史文化底蕴,加强红色资源与环境、地域乡土文化、民俗文化、休闲养生的紧密联系,以期给游客带来更多层次的旅游体验。另外,要提升与游客的互动性,增强游客体验感。通过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天蒙、华东野战军纪念馆等红色展馆、景区打造生态体验剧场、沉浸交互展演小院、红色剧本杀等,利用科技创新技术和服务,让游客“穿越”回革命战争年代,身临其境地感受沂蒙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使沂蒙精神的红色基因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传承。
3.3.1 强化区域主题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
只有整合开发各类红色旅游景点,消除资源限制,才能提高核心竞争力。要打造适合全域的生活方式、商业方式、旅游方式,推动旅游业向“旅游+”融合发展模式转变,促进生态、文化、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共建、共享、共荣。
可考虑推动沂蒙老区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型,充分展示沂蒙革命老区红色党史和发展史,加强红色资源与自然风光、乡土文化、民俗文化、休闲养生的深度融合,推广多条红色研学旅行和体验旅游精品线路。同时,精心打造一批红色文旅小镇、红色主题旅游休闲街区、红色经典演艺剧目、红色主题旅游度假区,推动红色旅游规模化、集群化、精品化发展,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产业,形成红色片区遥相呼应的良性发展格局。
3.3.2 促进产业链高效整合,提高客源利用率
将商业联盟、商品直销、休闲养生、文化之旅等多种产业整合到乡村旅游的产业链中来,拓展乡村旅游特色小镇、旅游民宿、养生基地等多种旅游业态的发展[6]。以沂蒙老区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景观为依托,推进红色文旅与自然景观的结合,将农业休闲、舞台演艺、非遗手艺和康养度假等不同的新业态融合在一起,并通过引入一系列新颖的旅游项目来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例如,红色山口观光列车可以让游客深入了解红色文化遗产;帐篷营地和房车营地提供了不同的住宿选择,让游客能够亲近大自然,享受野外露营的乐趣;红色剧本杀结合了红色历史背景和推理游戏元素,增加了旅游的趣味性等。通过新兴旅游项目丰富红色旅游业态,强化红色文旅的综合拉动作用。多业态融合的发展模式也有助于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提升景区形象。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推动沂蒙老区红色旅游向高质量发展转化归根结底是为了“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助力乡村振兴。红色旅游作为沂蒙老区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需要讲好红色故事,加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顶层设计,不断提高红色旅游综合效益,发挥红色旅游文化保护与传承、红色教育、乡村振兴的功能和使命,助力新时代革命老区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