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蕾
近年来,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生竞赛和教学能力比赛深受高职院校师生的重视,已成为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和教师成长的重要平台。在电梯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作为锻炼、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与方式,技能大赛可以充分展现职业院校师生的风采,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从根本上来说,技能大赛致力于培养出适应经济发展、企业需要的高水平、高技能电梯人才,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有利于明确人才培养方向。技能大赛的实施可以促使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对接国家标准、明确培养目标。通过赛教融合方式进行专业人才培养,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索,多方位、多元化提升学生技能水平。
有利于校企合作做深做实。开展职业技能大赛能使企业主动与职业院校建立合作,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校企双方共同育人。
形成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目前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在全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行业企业为大赛提供先进技术及设备,师生在参赛中进行技术切磋、经验总结。学校将好的经验应用于人才培养,为提高人才质量奠定基础。校企深度合作,能掌握岗位人才需求。教师在指导大赛过程中进行交流探讨,为后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学生在技术切磋中提升自我,为个人就业发展奠定基础。在大赛背景下,校企内外联动,形成“全员学习,技能比拼”的良好氛围。
深入研究职业教育,提升教育理念。202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开始施行,要求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传授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培养技术技能,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高职教师要应用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活动,创新教育教学理念。电梯专业的教学也应体现实践性,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作为课堂活动引导者、促进者与协助者。课堂可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模式,线上发放课前学习资源并进行课前测试,及时掌握学生学情,确定教学重难点,制定教学策略;课中针对重难点知识,采用多种方式,实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逐个攻破教学重难点,形成“处处是课堂,时时在研学”的良好学习氛围。
强化教学团队能力,提升教师队伍建设。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双主体双导师”育人特点,实施校企双向流动,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得到快速更新。通过校企融合的方式,与电梯企业共同建立“教师流动站”,实现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双向流动。采用“师徒制”,企业为教师指定导师,鼓励教师参与导师负责的项目。通过参与完整项目,教师能够了解和掌握电梯设计、生产、安装、调试和维保的最新技术与技能。定期从企业聘请技能大师为青年教师和学生做电梯安装、调试和维保技术的强化培训。同时,以教学能力比赛为契机,引导电梯专业教师参加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提升职业素养与教学能力。
交流借鉴,提升教师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教学比赛,鼓励参赛教师参与培训研讨,学习和了解先进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经验,学习最新的电梯设计理念、维修保养与检测技术,学习和交流电梯项目管理的新方法、新标准和新法规等,把握电梯设计与制造最新行业动态,掌握电梯生产、安装技术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育科研,带动教育创新。通过电梯工程实训基地建设、“校企融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研究等教育项目研究,吸收新的教育理论与方法,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并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实践探索、反思改进、调整完善,不断提升教学研究与改革创新能力。
结合大赛考核要求进一步确定培养目标。技能大赛为全国高职院校提供了电梯技术相互交流的平台,引领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机电安装、智能楼宇、计算机控制等相关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社会提供满足企业需求的电梯技术方面的高技能人才。因此依托智能电梯装调与维护赛项考核要求与目标,结合承办或参加技能大赛经验,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广泛调研,进一步明确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必备的公共理论知识,具备电梯维保、安装、调试、电梯工程项目管理等专业知识和核心职业技能,能从事现代化电梯安装、检测、维护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结合大赛考核内容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设置往往体现着行业发展前沿和社会需求,直接反映了企业最新岗位职业技能要求,特别是赛项设置和竞赛标准对专业建设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参赛过程也对教师教学指导和学生学习方法、能力要求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智能电梯装调与维护赛项是团体赛,2 人一组,要求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电梯电气控制原理图设计与绘制电梯运行程序设计与调试、电梯故障检修等内容。考核内容与工作过程对接,将团队合作能力、工作效率、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融入考核全过程。因此要将“智能电梯与装调”赛项与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紧密结合,针对比赛考核要求重构课程体系,设置课程教学内容与考核方式。
结合技能要求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两者相辅相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高效的教学方法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结合电梯类专业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根据大赛对岗位技能要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课时,增加实践活动次数和时间。利用实践教学资源,结合技能大赛考核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合理运用教学资源,推动深度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电梯专业的《电梯故障检修与保养》课程,结合参赛经验与企业调研,将课程内容进行重构,针对门系统检修与保养模块教学实施,鉴于学生电梯故障检修经验和技能欠缺,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活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在智慧教室、校企共建电梯综合实训室进行标准解读、模块训练及教学电梯实战进阶式训练,培养学生全局意识,提升规范排故能力,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借助虚拟现实技术重现故障过程,组织学生进行组内、组间检修方案的交流汇报,小组分工协作,进行实战演练,完成安全规范排除故障的目标任务。
结合考核标准构建评价体系。根据参加技能大赛成绩可以侧面反映学生的技能水平,可以结合技能大赛考核标准,构建人才培养评价体系。评价过程全程化,由传统的结果评价体系逐渐向过程评价体系转变,提高实践操作考核比例;评价方式全面化,不以单一的课程考核为主,提升技能评价主体,在参与技能大赛、获取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参加教学类比赛等方面融入学分,进行成果转换;评价主体多元化,通过课堂小组自评、组间互评、教师点评以及企业师傅点评四种方式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结合大赛设备性能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环节是锻炼提升师生综合技能的教学环节,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实训基地一般分为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一般由学校利用学校资源在校内自建,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是校企合作共建,主要依托实际工作岗位,能有效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提升学生岗位实践技能。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电梯专业目前有电梯层门结构、直梯、扶梯、模型梯等校内实训室5 个、校外实训基地10 余个。通过参加技能大赛,使学校更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在实训室原有设备基础上进行升级与新增,与技能大赛项目设置相匹配,进一步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技能大赛作为人才培养的推手,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行业的新技术、新要求以及对人才的新需求,对高职电梯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向、目标、校企合作、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师能力提升等方面也有提升和促进作用。因此,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参赛经验,不断探索实践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